策劃、統籌/蔣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蔣雋
實習生 陳文怡
7月25日,為期三天的廣州中考進入第二天,考生們今天進行數學、道德與法治的考試。
考試是教育的「指揮棒」,如今的中考題,有何要求?廣泛閱讀;關注社會、時政大事;社會實踐,遊歷世界;批判思維,不盲從;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以上,缺一不可!
家長們,不妨看一看,答一答今日廣州中考考題;想一想,這些題目是否刷新了你的教育觀?想在這些題目中拿高分,孩子需要什麼樣的素質?怎樣的家庭教育,才能讓孩子決勝中考?
中考三天,羊城晚報將每天選擇部分中考考題發布,請以留言的方式互動:
1、 試做其中一道題。
2、 如果你是父母,看了這些題,打算如何教育孩子?
數學
1、為了更好地解決養老問題,某服務中心引入優質社會資源為甲,乙兩個社區共30名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收集得到這30名老人的年齡(單位:歲)如下:
根據以上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求甲社區老人年齡的中位數和眾數;
(2)現從兩個社區年齡在70歲以下的4名老人中隨機抽取2名了解居家養老服務情況,求這2名老人恰好來自同一個社區的概率。
2、粵港澳大灣區自動駕駛產業聯盟積極推進自動駕駛計程車應用落地工作,無人化是自動駕駛的終極目標。某公交集團擬在今明兩年共投資9 000萬元改裝260輛無人駕駛計程車投放市場。今年每輛無人駕駛計程車的改裝費用是50萬元,預計明年每輛無人駕駛計程車的改裝費用可下降50%。
(1)求明年每輛無人駕駛計程車的預計改裝費用是多少萬元;
(2)求明年改裝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是多少輛。
3、某校飯堂隨機抽取了100名學生,對他們最喜歡的套餐種類進行問卷調查後(每人選一種),繪製了如圖1的條形統計圖,根據圖中的信息,學生最喜歡的套餐種類是( )。
(A)套餐一 (B)套餐二
(C)套餐三 (D)套餐四
道德與法治
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在中國共產黨導下,全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都自覺投入到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中。據此回答8~10題。
8·學如弓弩,才如箭鏃。7歲的小柯在店鋪案板下搭起的小課桌上網課;13歲的小寧滯留山區老家,在家人陪同下到信號更強的山頂上網課……他們在學習中能夠
不懼困難挑戰,適應艱苦條件 克服不利因素,及時做出調整
堅守自我追求,做到自覺主動 分享生命經驗,服務社會進步
A. B. C. D.
9.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全國3900多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4萬多名軍地醫務人員第一時間馳援湖北省和武漢市;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各行業工作者不懼風雨、敬業堅守……他們身上體現的精神,有利於
增強認清角色、擔當作為的責任心 激發麵對困境和危險不退縮的戰鬥力
實現小團體利益和個人利益 凝聚起贏得勝利的強大合力
A. B. C. D.
10.某班學生在學習「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一內容時,開展以「疫情背景下如何看待我國今年一季度經濟形勢」為主題的研宄性學習,擬論證「新經濟新動能逆勢成長」的觀點。以下是他們搜集到的我國今年一季度經濟形勢的數據,其中能支撐上述觀點的有
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5.3%
智能手錶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5.3%
3D列印設備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7.7%
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2.9%
A. B. C. D.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60分。考生根據要求作答。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承諾。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畢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歷史上曾是西部貧困地區的典型,1988年被確立為全國唯一一個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為主題的試驗區。
2016年,廣州開始對口幫扶畢節。在兩地共同努力下,2016~2018年畢節共有85.78萬人脫貧,兩個貧困縣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底13.19%下降到2018年底5.45%。2019年,廣州向畢節投入財政援助資金3.835億元;新增引進26家企業到畢節投資,引進企業實際投資額16億元,帶動21.77萬貧困人口增收;選派31名黨政幹部和1966名專業技術人員到畢節掛職和開展扶貧協作工作;幫助4180名貧困人口到廣東就業;共有402所學校、122個醫療機構分別與畢節480所學校、293個醫療機構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如今,畢節的面貌煥然一新。
(1)廣州對口幫扶畢節,是堅決打贏 攻堅戰的具體展現。(4分)
(2)請運用所學「走向共同富裕」的相關知識,說明廣州的幫扶是怎樣助力畢節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10分)
點評
看了數學、道德與法制的中考考題,如何指引家庭教育?試題相關專家做出解讀:
數學: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
2020年初中畢業生數學學業考試(以下簡稱「2020年數學中考」)是依據國家教育部2011頒布的新課程標準,試卷結構保持穩定,既考查了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基本活動經驗,又突出核心內容,注意聯繫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題同時考查了學生的運算能力、閱讀能力、作圖能力、獲取信息處理數據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試題的時代性、思想性、探究性、應用性和人文關懷明顯,體現了「注重基礎、重視能力、加強應用、關注發展」的特徵。本份試卷主要特徵如下:
一、「穩」字當頭,有溫度
2020年中考比較特殊,學生學習受到疫情影響,並推遲了中考時間,試題命制把持「穩」字當頭的原則,在試卷結構、題型特點上與往年保持一致,表述簡潔明了,難度穩定,學生答卷時能感受到試卷的溫情和傳遞的暖意。
二、知識交匯,廣覆蓋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點非常多,本份試卷25個題全面覆蓋一級知識點,有的題涉及幾個知識點的交匯,重點知識重點考查,同時又適當控制了試題的難度。
例如第3、5、7、14題,每一題既有2~3個知識點的交匯,難度都控制在簡單題的範圍;第9、10、15、19、21、23題,每一題知識交匯多,覆蓋面廣,難度也都控制在中檔題的範圍。
三、緊跟時代,重應用
2020年中考試題繼續加強考查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注重與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繫,通過創設真實問題情境,著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第2題利用學生熟悉的目前疫情形勢下學校飯堂提供套餐的背景,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第8題源於教材,求所盛液體最大深度問題;第16題是線段測量取近似值問題,均充分體現了「用數學」的理念;第20題以「養老問題」為背景,勾畫了老百姓「老有所依」的美好生活;第22題緊扣時代脈搏,以熱門、高科技的「粵港澳大灣區自動駕駛」為背景設計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體現了廣東在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活力和速度。試題發揮了教育功能,體現了對德育和美育的滲透和引導。
四、基於教材,重基礎
2020年中考試卷很多試題源於教材,希望引導師生重視教材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如16題源自教材,但很有新意和應用性,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題意,題目設計了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第2、7、8、13、16、17、18、24題均源於教材,高出教材。
五、通性通法,再創新
試卷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全面,又重點考查了重點內容,例如函數、三角形、四邊形,勾股定理等重點知識在多個題目,多層次的進行了考查;全面、多角度考查了數學思想方法,例如:整體求解法、等積法、消元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待定係數法;分類討論思想、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建模思想等。
很多題目力求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尋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通性通法在試卷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有創新亮點,例如第9題既有知識點的交匯,又巧妙地滲透了分類討論的思想;第24(2)既考查通性通法,又考查建模思想。第24(3)問實際上是學生熟悉的 「將軍飲馬」問題,但呈現形式上很有新意,引導師生認識到數學學習是思維的訓練,要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理解數學的本質,而不是通過「刷題」用「套路」去解題。
六、注重能力,促銜接
2020年中考試題不僅考查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數學思維能力,對初中數學教學有良好的導向作用:不僅要教數學知識,同時要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第24題讓學生經歷操作,猜想,問題轉化的過程,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建模思想。
試題還注重初高中銜接,檢測學生繼續學習、發展能力,對高中階段學習所必須具備的代數運算基礎,重要的數學思想均進行了重點考查.例如第10、25題對運算能力和抽象字母運算有較高要求;第6、21、23題對函數的圖象與性質,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做了全面考查.
試題的引領導向明確,引導師生認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才是數學教育的真正目的,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靈活、多角度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僅會用固定的模式套路解題,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道德與法治:全面考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2020年廣州市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上好初中階段最後一堂思政課」為使命,讓考生在讀題、思考、書寫的全過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洗禮,全面引導考生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
關注熱點,涵養家國情懷。面對前所未知、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堅韌奉獻、團結協作,構築起同心戰疫的堅固防線。這套試卷第8題通過描述兩位學生克服困難上網課的案例,引導考生在學習中要適應艱苦條件,堅守自我追求;第9題列舉了為抗疫作出重要貢獻的多個群體的事跡,引導考生認識集體主義的作用。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始終同國際社會開展交流合作,第23題引導考生領會我國在支持全球抗疫中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學法用法,彰顯法治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保障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幾乎所有民事活動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第22題巧妙設置了李某在人生中遇到的若干重要事件及相關疑問,並羅列了民法典的若干條文,供考生選擇應當適用的法條,考生通過做題,答疑解惑,增強法治意識,引導考生做到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貼近生活,考查學科思維。一是考查考生辯證思維能力。如第11題以失去右臂的初一學生小張打籃球的事例,引導考生認識生命是寶貴的、有韌性的,要在挫折中發掘生命的力量;第12題列舉人們上網中常有的行為,要求考生辨別這些行為是否合理。二是考查考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第13題引用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引導考生思考其在人際交往中的啟迪。第19題展示了漫畫《這也是金山銀山》,漫畫寓意深刻、引人深思,分析垃圾分類的社會效益、經濟價值。
情系廣州,強化責任擔當。第18題以永慶坊「微改造」及其成效為素材,啟示考生要關注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第21題以廣州對口幫扶畢節為素材,介紹廣州在精準扶貧、幫扶畢節實現全面小康的積極作為,引導考生結合所學道德與法治知識解讀廣州的幫扶努力。第24題描述了鍾南山院士的先進事跡,要求考生給鍾院士寫信,談談感悟,引導考生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等角度思考人生。(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責編|崔文燦
審籤|吳瑕
實習生|周仰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