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宇宙的景觀學徒大家好,又到了大家心心念念的劉老師景觀小課堂時間了。隨著大家景觀設計學習的不斷深入,相信有不少童鞋在做設計的時候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尤其是對一些經典的景觀設計思潮,不甚熟悉。
那麼從這期開始,我們將推出一個全新的系列——景觀思想進化論,來給大家普及一些經典的景觀設計概念。今天我們聊的內容是關於生物生境。
01
提到景觀設計呢,相信許多同學的第一反應便是認為這是一個與生態相關的學科,雖然這種想法並不全面,但也體現出生態項目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比重。
生態系統Biotop(生物生境)一詞源於希臘語,由德語的Bio(生物)與Topos(空間組合而成),100年前由德國生物學者Heckel最早提出,其英文為Biotope,在日本直譯為生物的生息空間。在臺灣的景觀園林行業中,將其意譯為生物鏈上最基本的生物棲息地。
生物生境這個詞最初是環境保護及野生生物保護專家的術語,後來衍生於景觀設計,它可以是一個小水池,也可以引申為森林,湖沼,草地,河川,溼地,巖石群,沙地等,是在某個區域中生存的各種各樣的生物所構築的這個區域特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可以為微型的生物至大型的生物生境,自然度較低到自然度較高的生物生境)
02
生物生境網絡的建立絕不是畢業設計項目說明中的簡單一句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通過在對象環境中創造,再生高密度的小生物棲息空間,從而提供高級別生物鏈的食物及生活環境。
通過對小環境,小群落,小空間的環境疊加設計,影響大格局,大氣候,大空間的規劃和運轉。惟有確保基層生態環境的健全,才能使高級的生物擁有豐富的食物基礎,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實現不同生物在同一空間的氛圍共享和可持續發展。
下圖就是一些基本的生物生境園所需的基本空間元素。
03
下面左圖為SHMZ公司在2006年做的生物生境設計,右圖為2016年的實景拍攝,童鞋們朝思暮想的那些蟬鳴,蛙叫,鳥巢,森林等意象全然呈現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心了。在這個空間中人不在是超脫於三界之外的生物,而是重新與自然連接在一起。
04
再給大家介紹一個大尺度的生態景觀項目,下面的項目是SWA在寧波完成的一個項目,先上圖大家感受一波。
通過上面的項目圖,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對大尺度的景觀生物生境的設計有所了解了,他不是一個簡單空間塑造,我們應該以一種謙卑的心態,與其他的生靈一起去分享和創造生存環境。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想了解更多藝術留學、作品集的內容,
喜歡這類文章?
那就戳右下方的「在看」告訴我們吧~
end.
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