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但凡經歷出遠門就像是經過生離死別,自古以來,那些有才識,有抱負的人,大多都是偏居一隅,在深山裡蓋一座草廬,每日裡召集三五個好友飲酒作樂,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們默認的事了。
但是我們被稱為腦洞最大的唐代詩人『李白』卻偏偏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要說李白,他的足跡可是跨越了山河大海,穿過了人山人海,二十多歲便告別了雙親,走出故地巴蜀,走向詩和遠方。
一名翩翩少年郎,胸中滿懷著遠大的抱負和理想,然而李白卻同樣是豪放不羈,有著浪漫主義詩人的美稱。
《峨眉山月歌》便是李白離家遠遊的第一首詩,描繪了在小舟上看到的夜景,也表達了對親人和朋友的思念,畢竟當時交通不方便,最後離別的那一面就有可能是最後一面,當然,李白在這次出行之前與父母見的一面也確實是最後一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一生之中去過的地方幾乎佔了一半的中國版圖,據統計這一生總共到訪了18個省市自治區,206個縣城縣鎮,攀登過80多座名山,遊覽過60多條江河。
一首《望天門山》的『孤帆一片日邊來』顯現出了李白第一次從巴蜀出來走向外面世界的豪邁灑脫和無拘無束的感情,就好像一艘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加靠近天門山的景象。
李白因為性格豪放,不願意靠科舉去進入仕途,而是寄希望於他人的推薦走入官場,雖然十年遊歷山水,結交了很多名流,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文章,卻是一直沒有得到賞識,也曾經自薦過,自認為是千裡馬,卻沒有遇見伯樂。
直到被吳筠推薦,被成功召到長安,供奉翰林,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李白文採斐然,此後一朝成名天下知,也因為才氣被皇帝所賞識,後來和權貴不相容,在位三年便棄官而去,繼續他漂泊四方的生活。
當然在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李白不僅僅只是遊山玩水,同時也了解了很多地方的風俗,結交了很多的好友,認識了很多名媛,在洛陽和開封結交了杜甫和高適,三個人結伴一起遊山玩水,自此也擁有了深厚的友誼。
很多人都說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我感覺並不盡然,遊山涉水,見識了祖國的波瀾壯闊,雖然遠離朝堂卻有一二平生摯友,唯一讓我感覺遺憾的是,李白二十多歲離家,沒有或者極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