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學習韓語的小夥伴有沒有這樣的困擾:學完了韓語四十音不知道如何繼續學習,初中級學了很久一直考不過高級,雖然高級證書在手卻不能跟韓國朋友無障礙交流……這些都是學習遇到了瓶頸期的表現。
想要解決問題,我們就必須先找到問題的根源。為什麼學習會遇到瓶頸期呢?
其原因歸根結底是對於學習韓語的方法認識很盲目,沒有明確的方向。
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韓語學習方法,所以學完了現階段的內容,就不知道如何過渡、開啟下一階段的學習,或者是只專注於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際生活裡的韓語運用。
那麼各位小夥伴必定很想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吧
第一、你應該有一套系統的學習教材。
教材對於學習者來說有多重要呢?可以說,一套權威的教材,無疑決定了你的學習質量。
教材的內容設置與課程安排決定了你學習韓語知識的深淺和進度,一本教材如果課程安排不合理,或者在內容設置、單詞語法知識的講解上有缺陷,就會加重你在韓語學習上的負擔,讓你失去學習韓語的興趣。
有了一套系統、權威的教材,你就能知道自己目前處於什麼水平階段,對照著教材的安排,也能清晰地知道自己接下來應該學習什麼知識。
第二、你應該重視韓語的運用。
不管學了多少書本的內容,不把它說出來都算不上完全消化理解、運用。畢竟學語言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學韓語的各個過程都是輸入,只有運用出去了才算是語言輸出。
怎樣才能熟練地運用韓語呢?
大家可以嘗試養成用韓語思維說話的習慣,比如試試隨口說韓語。可以是在家找東西的時候,問問自己「 ? (在哪呢)」,也可以是翻出課本,模擬裡面的對話場景,一人分飾兩角進行對話。
我們在初學韓語的時候,腦中的會話內容大多都是通過課本得知的,但俗話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就告訴了我們,即使是想通過課本的對話內容來練習口語,也要謹慎運用課本的對話內容。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大家跟韓國人聊過天就會發現,他們說話的表達方式跟課本上的對話內容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這是因為書本上的內容只是規範教學,而實際生活卻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不斷變化的。要是只按照課本的會話內容進行對話,會讓韓國人聽著覺得十分僵硬。
以上兩個學習方法,總結起來就是紮實的語言基礎+靈活的會話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