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大雅·緜》:「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影響力始終不可小覷。在我們讀這個盪氣迴腸的農民起義故事時,有很多細節我們其實都在讀的時候自動忽略了,就比如吳用自殺前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
宋江以前是個地方上的小官員,為人仗義正直,對朋友所託向來不會拒絕,有一次為了幫朋友躲避災禍,卻被自己的夫人閻婆惜坑了,宋江在爭執的過程中無意殺死了閻婆惜,結果導致宋江被通緝,再然後就是幾經周轉,來到梁山落草為寇。
晁蓋是梁山的第一代領導人,也是一個英雄好漢,而且還是梁山籌建的一把手,沒有晁蓋就沒有梁山的後來。無論是晁蓋領導時期,還是宋江領導時期,吳用都是當之無愧的二把手,梁山泊之所以能夠在江湖上聲名赫赫,也絕對少不了吳用的足智多謀。而且在水泊梁山的有些戰役之中,吳用的話比宋江還要管用。而且在宋江勢力壯大的過程中,吳用還不斷地邀請英雄好漢上梁山來牽制宋江的勢力。比如盧俊義這個武藝高強、有勇有謀之人。
在宋江帶領梁山一步步走向招安之後,梁山的勢力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招安最終葬送了整個隊伍。在宋江被朝廷暗殺之後,吳用知道自己也沒有辦法繼續苟活下去了,就在宋江的墓前上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宋江的墓前,吳用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梁山的老大原來是自己,是自己一步步調動著梁山的勢力,平衡著各方的勢力,最後走向招安的結局,自以為聰明至極,但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吳用死後,梁山的故事就算是走到了盡頭,這段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還是落下來帷幕。但是其中很多性格鮮明、有情有義的人物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打虎武松,花和尚魯智深等等。梁山的故事雖然已經完結,但其中流傳的北宋末年的民俗生活畫卷,還有當時朝廷對農民的鎮壓,貪官汙吏對老百姓的壓榨,都仿佛躍然於紙上。
吳用,可能真的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既用處頗多亦有無用之處。具體的體現就是在小事情上很聰明,非常有辦法,但在大事情、大決策方面,真的就是缺乏大智慧,就像招安一事,大大咧咧的李逵都知道招安必然帶來整個團隊的覆滅,為什麼這個全書中最有智慧的人吳用卻不懂呢?大智若愚可以用來形容吳用,太聰明的人,不一定會有最幸福的人生,而很多看起來沒那麼聰明的人,卻能收穫很多的快樂和幸福。
閱讀經典,不僅要在經典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故事的跌宕起伏,更要從其中體會到很多為人處世 的大道理,當我們置身經典時,其實我們就是在跟這本經典的寫作者深入交流思想,你的思想跟他的思想會有什麼樣的碰撞呢,要靠我們自己去體會。
參考文獻:
《詩經·大雅·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