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死前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軍師,不是吳用,也不是公孫勝

2020-10-03 年叔讀水滸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梁山的軍師是智多星吳用,要麼就是入雲龍公孫勝。但是卻有一人,一直都被我們所忽略,他才稱得上是梁山上真正的軍事。這點從他的名字就能夠看出來,他就是神機軍師朱武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宋江、吳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說一下《水滸傳》的創作時間,他是成書於元末明初,而施耐庵也參與到了元末的起義當中。施耐庵年輕的時候,還曾經和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是同榜的進士。據說劉伯溫還曾經向朱元璋舉薦施耐庵,說他的本事不下於劉伯溫。

而朱元璋的年號又是洪武,所以朱武很可能就是以朱元璋為原型的。

在梁山的大排行中,宋江是天魁星,而朱武是地魁星。書中所謂的三十六天罡,基本都是前人故事的原本,而書中的七十二地煞中,基本上是施耐庵原創。朱武可以不憑藉武力,而只是依據智謀,牢牢站在七十二地煞的首位,可見其本領不凡。

所以,據此推測,神機軍師朱武,才是梁山真正的軍師。而吳用、公孫勝,則遠不如他!畢竟宋江、吳用、公孫勝在宋朝的起義失敗了,而朱元璋在元末的起義卻成功了。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史進、朱武

我們再從《水滸傳》的劇情中分析一下!

首先,神機軍師朱武是全書中第一個出場的軍師,並且書中說,朱武並沒有十分本事,卻精通陣法,廣有謀略。而且還是當時少華山三頭領中的老大。我們再看吳用,吳用一直以來,都是在老二的位置,從沒有當過老大。一開始依附晁蓋,後來又依附宋江,也就是說,他沒有什麼本領能夠統領大家,只能夠在旁邊出出主意,做個狗頭軍師!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朱武

其次,我們來看書中的評價,其中還有這麼一句話「道服裁棕葉,雲冠剪鹿皮……陣法方諸葛,陰謀勝範蠡」。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朱武不僅僅是一個軍師頭領,應該還是一個道士。

吳用的評價卻是「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說的是什麼呢?其實從整體的評價來看,吳用的只是諸葛亮才能一方面的化身,那就是謀略和內政。公孫勝又是什麼樣的呢?書中將公孫勝展示出來的才能便是道法,尤其是在破高廉的時候,更是將公孫勝的道法演繹得淋漓盡致。

但無論是吳用,還是公孫勝,他們二人加起來,才湊足了諸葛亮的形象。那就是智慧和道法並存。而朱武卻不同,從書中的評價詩來看,朱武才是最完美的謀士形象,那就是不僅有人的智慧,還有道法的傍身。吳用、公孫勝兩個人加起來,或許都不如朱武。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

第三是智謀的運用方面。這點朱武和吳用的差距就顯示了出來。

吳用在書中運用的計謀都是陰謀,比如說悄悄下山騙盧俊義出門,然後捉他上山,再陷害他謀逆;或者是讓李逵解決小衙內,然後逼迫朱仝上山;再或者是用蒙汗藥偷取生辰綱等等。所用計謀,不值一提。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朱武獻裡應外合之計

而朱武卻不同。在史進因為刺殺賀太守失敗,而被抓了。但是他們少華山的兵不強馬不壯,怎麼辦呢?這個時候,魯智深和武松來了。三言兩語,便將急性子的魯智深激得去救史進了。他知道,他必須藉助梁山的力量,而史進這個時候,並不是梁山的人,要想梁山出手,必須得拉魯智深下水。這是陽謀,朱武只是將情況如實相告,魯智深救與不救全憑心意,朱武等人也沒有逼迫。

再者梁山眾人攻打華州,去救史進、魯智深的時候,朱武一開始就諫言只要「裡應外合,方可取得」,一方面是因為朱武熟悉,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朱武的確有智。而吳用卻擔心失了威望,並沒有採納。若是沒有宿太尉突然來訪,他們扮作了宿太尉一行,最後入了城。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宋江、宿太尉

最後一點,那便是在攻打的方臘的過程中,朱武的戰績遠比吳用厲害很多。

宋江、盧俊義二人分兵攻打方臘,宋江以吳用作為軍師,帶領十三個天罡星,二十九個地煞星;盧俊義以神機軍師朱武作為軍師,帶領十五個天罡星,三十二個地煞星。

表面上看,盧俊義帶的人多,但是實際上,宋江卻將梁山的大部分主要將領都帶走了,比如說關勝、花榮、魯智深、武松、秦明、徐寧、史進等等,尤其是轟天雷凌振,這種攻城略地的利器,都在宋江手下。

而盧俊義手下,卻只有林衝、呼延灼!並且在前十五個天罡星中,盧俊義手下除了自己,只有四人,一個還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柴進,剩下的全在宋江隊伍中。但兩路隊伍的戰績卻平分秋色。

在分兵歙州、昱嶺關的時候,盧俊義手下的人則更少了,只有二十八人;而宋江攻打睦州、烏龍嶺卻用了三十六人。但是戰績卻也沒有什麼差距,要說這裡面沒有朱武的出謀劃策的力量,打死我都不信!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少華山三頭領

宋江在死之前,他才明白,朱武才是那個真正的智者,真正的軍師!他一定很後悔,如果自己將朱武帶在身邊,或許自己隊伍中會少很多傷亡!自己的勢力,也不會在攻打方臘過程中折損殆盡,讓高俅等人有了可乘之機!

相關焦點

  • 水滸傳裡,身為「梁山軍師」的吳用自盡前才醒悟,宋江並不是老大
    在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後,梁山一夥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最初的奮鬥目標甚至可以說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而作為軍師的吳用,自然對這一切也是看在眼裡,一直到他自殺那一刻,他才發現,原來造成梁山結局的這一切,其實並非宋江,而另有其人。
  • 吳用直到臨終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晁蓋,更不是宋江
    《水滸傳》當中有兩個著名的軍師,其中一個是吳用,一個是朱武。但是相比起來,吳用在水滸當中的要重要得多了,一方面他是梁山元老——晁蓋時期他就坐了第二把交椅;另一方面他是108座次表當中的老三;最後他是除了宋江之外唯一能夠影響梁山戰略決策的人。
  • 吳用自盡前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也不是晁蓋
    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起義集團,也面臨瓦解。最終,梁山軍師吳用在昔日的哥哥宋江的墓前自縊而亡。而此時的他才明白,原來梁山真正的老大並不是宋江,也不是晁蓋,而正是他自己。在小說中,吳用擁有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可謂是足智多謀。作為整個梁山集團的軍師,吳用在起義軍中起到的作用無疑是舉足輕重的。
  • 吳用在自殺前一刻才醒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吳用生平雖然擁有很高超的智慧,但是在吳用整個人生當中卻有很多遺憾。比如說吳用在自殺前一刻才醒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為什麼這樣講,其實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可是宋江在上了梁山之後,晁蓋卻非常重用宋江。這對於當局者晁蓋來講,並沒有預知到之後的威脅。然而旁觀者清的公孫勝當時就感覺到了有危機感,一再勸阻晁蓋不應該直接讓宋江剛上梁山就坐上了二把手的位置。但公孫勝最後還是失策了,只能退出梁山陣容回家耕地。
  • 吳用自殺前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在我們讀這個盪氣迴腸的農民起義故事時,有很多細節我們其實都在讀的時候自動忽略了,就比如吳用自殺前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閻婆惜坑了,宋江在爭執的過程中無意殺死了閻婆惜,結果導致宋江被通緝,再然後就是幾經周轉,來到梁山落草為寇。
  • 《水滸傳》:關於吳用和公孫勝,梁山為何能容下他們兩個軍師?
    《水滸傳》:關於吳用和公孫勝,梁山為何能容下他們兩個軍師?《水滸傳》看過施耐庵寫的《水滸傳》的人都知道吳用和公孫勝都算得上是梁山好漢中的軍師,其實有時候有人就在想,為什麼梁山可以容納下吳用和公孫勝兩名軍師呢?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
  • 吳用自殺的前一刻,他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其實不然,在吳用自殺的前一刻,他才幡然醒悟,梁山真正老大從來都不是宋江。在《水滸傳》裡,吳用和宋江的思想理念應該是最為一致的,因為他們都想入朝為官,封妻蔭子,哪怕在梁山上也時時刻刻想著能夠招安。二、 扶持宋江由於吳用發現自己與宋江的觀念一致,為了將來能夠有招安的機會吳用大力扶持宋江來制衡晁蓋,宋江後來之所以可以在梁山發號施令,吳用可謂是功不可沒的。
  • 吳用自盡前才突然明白:梁山真正老大,不是宋江,不是盧俊義
    吳用在去世之前才明白,梁山上的老大既不是宋江,也不是盧俊義。那麼,誰才是真正的老大呢?一、吳用才是梁山真正老大晁蓋是梁山的舉旗第1人,也是寨子裡的第1位核心領導人。在他去世以後,宋江順利地接下接力棒,成為梁山影響力最深遠的一位領導。到後期,盧聚義成為了最有可能接手領導梁山的人。不過,無論是三人的發跡,或是走到人生的末年,他們的身邊都有一個人出現,那就是軍師吳用。
  • 吳用自縊之前才猛然醒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更不是晁蓋
    首秀之後,吳用幹掃尾工作幹得不怎樣,直接導致團夥8人被發現,匆忙逃上梁山,上梁山後,吳用第二次秀,利用林衝對王倫的不滿「借刀殺人」,幫晁蓋坐穩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自己也坐穩了梁山第一軍師。宋江在江州被抓了,吳用別出心裁地想到了偽造蔡京書信的方式救他,沒想到顧前不顧後忘了怎麼當爹,讓蔡京兒子蔡九知府起了疑心,險些害死宋江,這軍師當得,略顯狗頭。
  • 除了吳用、公孫勝,梁山上的三號軍師是誰,為何還排不進天罡星?
    要說吳用計謀高超,但也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比如,吳用為救宋江,曾經在偽造蔡京書信時考慮不周,差點害死了宋江和戴宗。吳用為何有時會犯一些低級錯誤?歸根結底,這是他讀書不精、見識短淺所致。吳用雖有才,但其實上限很有限。吳用此前科舉落第,只能在鄉下一個財主家打工,做教書先生餬口。
  • 除了吳用、公孫勝,梁山上的三號軍師是誰,為何還排不進天罡星?
    在這些文人中間,尤以吳用、公孫勝、朱武三人最為出色,他們也被稱為是梁山上的三大軍師。這三大軍師各有何本事呢,在他們身上,又有哪些缺點或短板呢?吳用雖有才,但其實上限很有限。吳用此前科舉落第,只能在鄉下一個財主家打工,做教書先生餬口。但他自視甚高,不甘於此蟄伏,於是便劍走偏鋒,跟晁蓋一起鋌而走險,最後走上了梁山落草的道路。因為缺乏足夠的知識和見識,吳用往往會犯一些低級錯誤。而當梁山受招安後,吳用進入朝廷體制,更是失去了原有的靈性。
  • 吳用自殺前夕,他才幡然醒悟,梁山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身為首領的宋江,帶著梁山上的好漢們被招了安。很多人認為,這個結局就代表了梁山一百零八將的覆滅,是宋江帶領著梁山上的這些人走向了失敗。然而,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想法,很多人在鑽研過這本書後認為,梁山上真正的操盤手並不是宋江,帶領著梁山好漢走向覆滅的另有其人。
  • 直到吳用自盡的前一刻,他才覺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他們就是我們熟知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然而直到吳用自盡的前一刻,他才覺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但是當時其他人根本就不了解宋江的為人,所以對這個決定十分不服。公孫勝甚至因為這件事憤下梁山。自此,宋江就和吳用一起,並稱為梁山的二把手。
  • 直到上吊前一刻,吳用才醒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並不是宋江
    有人認為直到上吊前一刻,吳用才醒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並不是宋江,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但大家一定會知道宋江、晁蓋、和吳用這三個人,作為故事高潮矛盾點的主要人物,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缺少誰這個故事都不能構成一代名著《水滸傳》。而這三個人裡,作為將人物緊密串聯的軍師吳用,他與晁蓋和宋江之間分別發生的故事,讓大家看到他真正的面目。
  • 吳用臨死前才突然明白,梁山真正的老大,從來都不是宋江
    但是即使像吳用這麼聰明,直到死的時候,才知道水泊梁山真正的老大到底是誰。要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明白吳用經歷過怎樣的事情。之後吳用上了梁山展示出他的智慧,他的智慧遠遠不只是一個小小的私塾先生那樣,恰恰相反,像一個真正有雄才大略的軍師。
  • 直到吳用自殺前,他才突然明白,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吳用更是不能接受,於是便在宋江的墳前自盡,希望在黃泉路上能與之為伴……然而也是直到吳用自盡時,他才猛然醒悟:梁山真正的老大從來都不是宋江,很多人都認為梁山真正的老大是吳用自己。咱們來分析一下吳用是幕後真正的老大,是有跡可循的,吳用是一位關鍵人物,是他推動了梁山的發展之路:梁山是忠義之士聚集之地,雖然有不少好漢是走投無路才來投奔的,但是都有替天行道的夙願。
  • 吳用自殺前一刻,才明白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也不是盧俊義
    宋江死後,吳用也為他處理了後事,自己更是選擇與花榮一起在宋江的墓前自盡。吳用可能在這個時候才明白,原來宋江並非是山上真正的頭目,盧俊義也不是,梁山上真正的老大,就是他們那面旗幟「替天行道」。別看梁山這些人與官軍作對,但梁山從來沒有真正造反過,像方臘那樣自稱皇帝,才是真正造反的代表。
  • 吳用直到自殺前才明白,真正掌管梁山的老大,其實不是宋江
    但我們不可否認宋江的初衷,為了更好地造福老百姓,但支持招安的兄弟卻沒有幾個,也是多虧了吳用的幫助才得以說服。不料等待他們的不是高官厚祿,而是一杯杯毒酒,所有理想也都化為了泡影。無論何時文人的位置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高的,所以吳用在整個梁山的位置毋庸置疑。軍隊上的所有策略都要徵集他的意見,可以說梁山的建立和覆滅,都與他有著脫不了的關係,堪稱軍師。官逼民反的年代,宋江把這些人聚集在一起,促成歷史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漢。
  • 吳用直到自盡前一刻,他才想明白,梁山真正的老大根本不是宋江
    吳用直到自盡前一刻,他才想明白,梁山真正的老大並非宋江,這究竟是什麼情況呢?梁山共有兩代頭領。第一代是晁蓋吳用等劫生辰綱的幾人為主體,他們是真正被逼上梁山的,所以他們要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甚至可以推翻北宋朝廷,從未想過要受到朝廷的招安。
  • 直到宋江喝下毒酒,吳用自殺時才明白,梁山真正老大從來不是宋江
    直到宋江喝下毒酒,吳用才明白,原來梁山真正的老大從來不是宋江引言:梁山一百零八英雄好漢,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稱之為「梁山好漢」的,他們都是因為落難流落到梁山,來自五湖四海,所以梁山也是魚龍混雜。直到後來宋江已經失去人心了,只有吳用這個軍師一直跟隨他左右,一直為他出謀劃策,畢竟吳用原來是一名私塾先生,作為一個私塾先生,難免心高氣傲,選宋江當老大是最好不過了。在宋江當上老大之後,他也手握重權,果然是有先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