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梁山的軍師是智多星吳用,要麼就是入雲龍公孫勝。但是卻有一人,一直都被我們所忽略,他才稱得上是梁山上真正的軍事。這點從他的名字就能夠看出來,他就是神機軍師朱武。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宋江、吳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說一下《水滸傳》的創作時間,他是成書於元末明初,而施耐庵也參與到了元末的起義當中。施耐庵年輕的時候,還曾經和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是同榜的進士。據說劉伯溫還曾經向朱元璋舉薦施耐庵,說他的本事不下於劉伯溫。
而朱元璋的年號又是洪武,所以朱武很可能就是以朱元璋為原型的。
在梁山的大排行中,宋江是天魁星,而朱武是地魁星。書中所謂的三十六天罡,基本都是前人故事的原本,而書中的七十二地煞中,基本上是施耐庵原創。朱武可以不憑藉武力,而只是依據智謀,牢牢站在七十二地煞的首位,可見其本領不凡。
所以,據此推測,神機軍師朱武,才是梁山真正的軍師。而吳用、公孫勝,則遠不如他!畢竟宋江、吳用、公孫勝在宋朝的起義失敗了,而朱元璋在元末的起義卻成功了。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史進、朱武
我們再從《水滸傳》的劇情中分析一下!
首先,神機軍師朱武是全書中第一個出場的軍師,並且書中說,朱武並沒有十分本事,卻精通陣法,廣有謀略。而且還是當時少華山三頭領中的老大。我們再看吳用,吳用一直以來,都是在老二的位置,從沒有當過老大。一開始依附晁蓋,後來又依附宋江,也就是說,他沒有什麼本領能夠統領大家,只能夠在旁邊出出主意,做個狗頭軍師!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朱武
其次,我們來看書中的評價,其中還有這麼一句話「道服裁棕葉,雲冠剪鹿皮……陣法方諸葛,陰謀勝範蠡」。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朱武不僅僅是一個軍師頭領,應該還是一個道士。
吳用的評價卻是「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說的是什麼呢?其實從整體的評價來看,吳用的只是諸葛亮才能一方面的化身,那就是謀略和內政。公孫勝又是什麼樣的呢?書中將公孫勝展示出來的才能便是道法,尤其是在破高廉的時候,更是將公孫勝的道法演繹得淋漓盡致。
但無論是吳用,還是公孫勝,他們二人加起來,才湊足了諸葛亮的形象。那就是智慧和道法並存。而朱武卻不同,從書中的評價詩來看,朱武才是最完美的謀士形象,那就是不僅有人的智慧,還有道法的傍身。吳用、公孫勝兩個人加起來,或許都不如朱武。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
第三是智謀的運用方面。這點朱武和吳用的差距就顯示了出來。
吳用在書中運用的計謀都是陰謀,比如說悄悄下山騙盧俊義出門,然後捉他上山,再陷害他謀逆;或者是讓李逵解決小衙內,然後逼迫朱仝上山;再或者是用蒙汗藥偷取生辰綱等等。所用計謀,不值一提。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朱武獻裡應外合之計
而朱武卻不同。在史進因為刺殺賀太守失敗,而被抓了。但是他們少華山的兵不強馬不壯,怎麼辦呢?這個時候,魯智深和武松來了。三言兩語,便將急性子的魯智深激得去救史進了。他知道,他必須藉助梁山的力量,而史進這個時候,並不是梁山的人,要想梁山出手,必須得拉魯智深下水。這是陽謀,朱武只是將情況如實相告,魯智深救與不救全憑心意,朱武等人也沒有逼迫。
再者梁山眾人攻打華州,去救史進、魯智深的時候,朱武一開始就諫言只要「裡應外合,方可取得」,一方面是因為朱武熟悉,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朱武的確有智。而吳用卻擔心失了威望,並沒有採納。若是沒有宿太尉突然來訪,他們扮作了宿太尉一行,最後入了城。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宋江、宿太尉
最後一點,那便是在攻打的方臘的過程中,朱武的戰績遠比吳用厲害很多。
宋江、盧俊義二人分兵攻打方臘,宋江以吳用作為軍師,帶領十三個天罡星,二十九個地煞星;盧俊義以神機軍師朱武作為軍師,帶領十五個天罡星,三十二個地煞星。
表面上看,盧俊義帶的人多,但是實際上,宋江卻將梁山的大部分主要將領都帶走了,比如說關勝、花榮、魯智深、武松、秦明、徐寧、史進等等,尤其是轟天雷凌振,這種攻城略地的利器,都在宋江手下。
而盧俊義手下,卻只有林衝、呼延灼!並且在前十五個天罡星中,盧俊義手下除了自己,只有四人,一個還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柴進,剩下的全在宋江隊伍中。但兩路隊伍的戰績卻平分秋色。
在分兵歙州、昱嶺關的時候,盧俊義手下的人則更少了,只有二十八人;而宋江攻打睦州、烏龍嶺卻用了三十六人。但是戰績卻也沒有什麼差距,要說這裡面沒有朱武的出謀劃策的力量,打死我都不信!
朝花版水滸連環畫:少華山三頭領
宋江在死之前,他才明白,朱武才是那個真正的智者,真正的軍師!他一定很後悔,如果自己將朱武帶在身邊,或許自己隊伍中會少很多傷亡!自己的勢力,也不會在攻打方臘過程中折損殆盡,讓高俅等人有了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