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紀錄片揭露人生的殘酷:父母無論有無文化,眼界真的很重要

2020-12-16 大黑蟾歷千年

小說《北京摺疊》裡有一句話:不同的階層之間互相無法聯繫。人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卻只能在不同的時間出來活動,因而在空間上永遠無法相逢。

那麼,現實世界呢?

一個甘肅大山深處的小女孩,上學需要走十幾裡盤山公路;一個湖北鹹寧的高中男生,為了上大學三次參加高考;一個嚮往自由的北京都市女孩,高中選擇了主動退學,一邊開咖啡廳一邊追求自己的留學夢。

如果不是紀錄片《出·路》,這三個孩子的人生永遠不會發生交集。鄭瓊導演跟拍了他們3個6年,忠實地記錄了他們的成長曆程和重要的人生選擇。

第一個女孩叫馬百娟,2009年,11歲的馬百娟在甘肅白銀市會寧縣野鵲溝小學讀二年級。學校裡只有一位校長和一名老師,分別教一、二年級。學校裡只有五個學生,馬百娟是年齡最大的。

馬百娟的父親60歲,母親患有智力障礙,她的的大哥14歲就外出打工賺錢,父親覺得:"上學也是打工,不上學也是打工,那為什麼要上學?"

多虧校長几番上門勸說,馬百娟10歲時,才第一次踏進校門。

馬百娟相信,上學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的。她坐在高高的土坡上,用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朗讀自己寫的作文,這也是她對自己未來的幻想:

"我要去北京讀大學,然後給別人打工,每個月掙一千塊錢,給我家買些面,家裡的面不夠吃,再買一些油……"

第二個孩子叫徐佳,出生在湖北一個小鎮。徐佳爸爸是農民工,因為外出打工吃了沒有文化的虧,最大的願望就是徐佳能考上大學,擺脫父輩的生活

徐佳爸爸曾說:"就是爬在地上也要將孩子送進大學",遺憾的是父親沒有看到徐佳上大學就去世了。

父親去世後,考進大學,成了徐佳唯一的目標。

徐佳說,"三年的復讀、父親的遺願、母親的期望、生活的艱辛帶給他很大壓力,壓力最大的時候根本沒法做題目,考試的時候手會發抖"。母親說,"反正已經成這個樣子了,也不差這一年了,那就再賭一年吧"。

後來徐佳終於考上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大學,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第三個孩子叫袁晗寒,鄭瓊導演說"她與馬百娟和徐佳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和空間裡面",從小讀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中學。馬百娟做夢想去的北京,17歲的袁晗寒輕而易舉地放棄了。

袁晗寒說,她"沒有想過以後要生活在哪一個階層,不被餓死就行了,而沒有人會被餓死,除非是自己想餓死"。

在父母的支持下,袁晗寒在南鑼鼓巷開了一個小酒吧,而毫無疑問的,酒吧沒過多久就倒閉了。

問媽媽為什麼要給2萬,讓她去做一件打水漂的事,"就當交學費了。"對於袁晗寒的媽媽來說,愛好大過一切。

2012年

2012年,導演組第二次拍攝,馬百娟全家搬到了寧夏,搬到寧夏的第二年,14歲的馬百娟退學了。大哥說:"她腦筋太慢,學不進去。"

面對鏡頭,馬百娟不再有笑容,只願意給一個背影。

輟學後的馬百娟開始找工作,但是一無所獲。她跟著拍攝組回酒店,想在酒店找一份工作。

她問前臺:"你們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前臺的姑娘說:"一千塊。"馬百娟倒吸了一口氣,羨慕又期待,這正她作文裡的夢想。

但,最終馬百娟還是沒有找到工作。酒店經理對她說:"你目前的狀況,可能洗碗都沒人要。"

2012年,22歲的徐佳也開始找工作,找工作的過程十分艱辛。但最終他也找到了一份自己比較滿意的工作,還和他相戀四年的女友結婚了,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2012年的袁晗寒,在德國杜塞道夫就讀藝術方向的碩士。全世界頂級學者藝術家來這裡講學、開講座。

很多時間,她會去魏瑪和朋友玩,對著歌德和席勒的雕塑,講著漫無邊際的話。

2015年

時間來到2015年,這一年,攝製組聯繫不到馬百娟了

她的父親對節目組說:"女娃娃是別人家的孩子了"。拒絕拍攝,攝製組幾經交涉,父親說:"兩萬塊,繼續拍"。

馬百娟找不到出路。她只能終日跟同齡人在院子裡曬太陽、閒聊。院子裡,比她大不了兩歲的嫂子們,正在比較誰的孕肚更大。16歲的馬娟,嫁給了表哥。

2015年的袁晗寒在北京註冊了自己的藝術品投資公司。像當初的酒吧一樣,家裡人並沒有指望她有多成功,只要她喜歡就好。

2015年的徐佳,還在當初的電力公司工作。現如今,他在武漢有了房,有了車,終於在武漢站穩了腳跟,總算擠進了城市中產的隊伍,足以讓母親在村裡人面前挺直腰板。

寒門再難出貴子,出生決定未來?

紀錄片到2015年就結束了,故事並沒有結局。結局也許從他們出生那一刻,就已經寫好

出生,為什麼會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袁晗寒的母親永遠覺得袁晗寒是一個"天才少女",她支持袁晗寒的所有想法、每一次嘗試徐佳的父母是第一代走出去的農民工,在城市打工多年以後,他們意識到學歷的重要。所以徐佳復讀了三年。而馬百娟的父親,這輩子沒有離開過土地,他覺得"上學也是打工,不上學也一樣打工"。他說:"以後女娃娃就是找對象,靠女婿,就是這麼個出路,再沒有別的出路。"

跟馬百娟相比,徐佳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還可以奔跑,而馬百娟,連跑的權利都沒有。我覺得這個紀錄片反映的不止階層之間的差距,還有一個更赤裸裸的殘酷現實:一個父母無論有無文化,眼界真的很重要。因為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觀念和格局。

你放任孩子玩的時候,別人家的父母帶著孩子上興趣班;你放任孩子玩手機,ipad時,別人家的孩子已看完上百本的書籍......

如果自己就只有眼前的苟且,那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又詩和遠方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優秀的孩子,都喜歡歷史

曹婧怡,2018年考出713分驚人成績的北京高考狀元,她從小就是一枚"歷史迷",在歷史知識的滋養下,她的語文,地理成績都是特別優異。特別是辯證的歷史觀,讓她習慣用辯證的思維去寫作文,每次幾乎都是滿分!

楊晨煜,廣西高考歷史最高分,理工生,卻被清華大學錄取,他從小最喜歡三國的歷史:他說學習累的時候,我就看看歷史知識,這樣能讓我放鬆,又拓展了我的思維。

但總有些給自己找藉口的家長說:孩子那麼小,學歷史能學明白嗎?

康熙皇帝曾經就說:人在幼稚時,精神專一通力。

所以家長,您可千萬別小看您孩子的能力。兒童時期是人一生當中這個記憶力最好的時期。這個時期,多給孩子灌輸歷史知識,可以開拓他的思維,思路決定出路。

《百家講壇》有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主講人叫魏新,他的講述幽默獨特,很多枯燥的歷史在他的口中變成了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故事,哪怕小孩子也會聽的如痴如醉。

他也專門編寫了一套專門給兒童看的世界史,名叫《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這本書以全景圖的形式闡述歷史,輔以地圖,讓孩子很清晰很直觀地學習世界歷史。6-12歲的孩子都可以看。

書中有精美細緻的全景圖畫,一頁又一頁,猶如在看一張張全景歷史時代的縮影照片。人物形象逼真,色澤柔和,在視覺上對於孩子的衝擊不亞於內容的本身。

兩冊書共100餘幅跨頁全景圖"全景畫卷+圖解"的講述方式,將世界歷史風貌進行了直觀的展示。對他們理解相關歷史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還附贈60節音頻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讀,還能當睡前當故事聽。

這套書原價316,現在兩冊168元家長可以點擊下方圖片購買:

願你的孩子,從小就擁有更大的眼界和胸懷世界的大格局,在起跑線上,領先於同齡人。

相關焦點

  •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一部耗時6年拍攝的紀錄片《出路》在網上引起了極大關注,導演鄭瓊用6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孩子在社會上的掙扎,由於家庭環境、父母對教育看法的不同,3個孩子一出生就走在了不同的人生軌跡,3個孩子也在不同的人生軌跡上為自己尋找未來的出路。
  • 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現實:低眼界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有這麼一部紀錄片,它用時6年,記錄了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三個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讓大眾看到了社會的殘酷、人生的殘酷。這部紀錄片叫《出路》,從2009年拍攝到2015年,一共花了整整六年的時間才製作完成。
  • 紀錄片電影《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眼界越低,孩子越沒出路
    《出·路》記錄了三個來自不同城市,不同階層的年輕人,6年的成長經歷和重要的人生選擇。紀錄片電影《出路》,揭露殘酷現實:父母眼界越低,孩子越沒出路這就是三個孩子人生的上半場,然後三年後,他們的人生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甘肅女孩馬百娟因為學習跟不上,就退學了。在父親女娃娃是別人家的人,書多少讀一點兒,夠用就行了。只要生了娃,拖累也大。
  • 一部紀錄片歷時六年揭露現實:眼界低的父母,養不出大格局的孩子
    我國有部紀錄片,名字是《出路》,它歷時六年時間,記錄了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三個孩子不同的人生軌跡。最終,讓我們看到了人生的殘酷現實。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現實:低眼界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12歲的馬百娟在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頭寨子鎮野鵲溝村的野鵲溝小學讀二年級。她是全校年齡最大的學生,即使這是一所只有2個老師,5個學生的學校。
  • 6年追蹤,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望子成龍,是多少父母真實的心境?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未來多半在出生時就被決定了?最近看了一部記錄片《出路》,很有感觸,分享給各位爸媽。導演鄭瓊費時6年,追蹤3位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將他們自讀書時代邁入社會歷練的軌跡片段呈現出來。
  • 央視最「扎心」紀錄片,揭露人生殘酷真相:讀書苦,路卻最好走
    下個月,也許在烈日炎炎下,也許在和風細雨中,有一群有理想抱負,朝氣蓬勃的年青年,將要面對他們人生中第一個重要關口:高考。央視最「扎心」紀錄片——《高考》,揭露人生殘酷的真相曾經央視拍過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就叫《高考》,這部紀錄片,真實地記錄下考生的掙扎,家長的焦慮,老師的急迫,以及諸多因為高考而改變命運的家庭。這是央視曾耗時一年拍攝完成的高考紀錄片。
  • 叔本華很現實的名言,揭露了人生的殘酷,很多人都是逼不得已!
    可以說活在我們這個社會中的人,都應該感到很有壓力,更多人都會感到人生很現實,而且殘酷。那些感受不到人生現實和殘酷的人,都是什麼人?我們不妨想一想。他肯定不是打工族,也不是農村人,而是一個很富有的人,甚至不缺錢的,比如富二代、星二代、紅二代、官二代,這些二代很多都感受不到人生的現實和殘酷,人生有什麼殘酷的?如果這個問題問我們,我們會去怎麼回答呢?我們首先都會想到房子,再就是農村人與城市人的落差感。生為城市人,很多可以成為拆遷戶,下半輩子都只顧著享受人生,打打牌,搓搓麻將,收下房租。
  •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再度播放揭露731部隊罪行的紀錄片
    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再度播放揭露731部隊罪行的紀錄片   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歷史(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近日,日本主流媒體——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NHK)製作並播放了一部揭露侵華日軍在中國東北地區秘密進行人體實驗
  • 紀錄片《人生七年》: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01它的因,在家庭。《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被英國第4頻道電視臺評為全球50部最偉大紀錄片之一。他們自律,興趣廣泛,從小就有機會周遊列國,視野開闊。他們思想深刻,無論政治、經濟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思考。已經有了清晰的學業規劃,並且都是小學中學上私立學校,然後考取頂尖大學這樣的路線。
  • 了解真實的歷史 NHK再播揭露731部隊罪行紀錄片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再度播放揭露731部隊罪行的紀錄片  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歷史(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近日,日本主流媒體——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NHK)製作並播放了一部揭露侵華日軍在中國東北地區秘密進行人體實驗、研發細菌武器醜陋罪行的紀錄片
  • 22年追蹤13個娃,日本紀錄片曝光殘酷真相:什麼樣的孩子沒有夢想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英國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這部影片的製作人通過長達56年的追蹤,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孩子進行了每隔7年一次的特殊採訪,以此來了解他們的人生軌跡。
  • 難道真的只是揭露的現實太過殘酷嗎?
    我真的一直都不喜歡馮小剛的作品,寫實,諷刺,一個大時代背景下,一群不同的孩子,特殊的青春。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追憶,沉溺於這種憂傷的,殘酷的,帶點黑暗色彩的青春裡。也許,這才是這個世界最本質,最殘酷的一面。青春也同樣不能免俗。   或許我的青春在平凡不過,一路能夠改變我命運和選擇的只有考試。
  • 《人生果實》:一部感人紀錄片
    《人生果實》是一部由日本導演伏原健之拍攝,由日本影后樹木希林擔任旁白,講述津端修一和英子這對夫婦生活的一部感人紀錄片。在拍攝這部紀錄電影時,津端修一90歲,津端英子87歲。兩位老人卻依然在孜孜不倦的生活著,而他們平凡的生活中卻有著那麼多溫暖、有趣、耐人尋味的事情。
  • 央視最「真實」紀錄片,揭示人生殘酷:讀書雖苦,卻是最容易的路
    殘酷?還是……,2015年央視播出的這部紀錄片會給你最直觀的感受。它就是被彈幕稱作「史上最恐怖紀錄片」。這部片子被認為迄今為止中國最好的關於高考的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0。高考,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整部紀錄片共六集它是一個位於安徽省大別山區的一個小鎮,這裡有一所被稱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中學——毛坦廠中學。
  • 《四個春天》,一部最能反映真實而質樸的農民的紀錄片
    《四個春天》作為一部紀錄片電影,有溫情脈脈的會心笑點,有感動到難過的哭點,更多的是記錄平淡生活。老兩口是真的一樣有趣,一樣對生活充滿探索,那一幀同框裡左邊是老太太在這間房裡縫紉;既有相通的意趣,你唱歌我伴奏,又有獨處時光,既熱鬧又可以冷清,這大約是愛情過到最後的樣子,習慣彼此,可以相對無言。如果當初做出另外一種選擇,選擇留在家鄉,留在某條小村,某個小鎮。名曰四個春天實則無數個春秋,更是春夏秋冬周而復始,酸甜苦辣的人生即便不能四季如春也要記得苦中作樂。
  • 9.1高分紀錄片《高考》真實記錄那段殘酷的高考歲月
    9.1高分紀錄片《高考》真實記錄那段殘酷的高考歲月。安徽大別山一個小鎮毛坦廠中學,一個高考復讀學校反映出了中國高考眾生相。高考的話題是如此的承重和複雜,它承載了太多人的心血和希望。那些無奈的、苦苦掙扎的孩子和家長們!
  • 人生有幾個第一次?這部高分紀錄片再現真實「人生圖鑑」
    你的人生,經歷過多少個「第一次」?近日,一部人文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在網絡中悄然無息走紅。在評分網站豆瓣上,不僅獲得了9.2的稿分,67%以上的網友給出了五星評價;更是連續4周登上該網站口碑劇集榜的TOP3。從出生到上學、從成家到立業、從生子到養老,紀錄片《人生第一次》選取了普通人人生的重要節點,串聯起中國人真實的一生圖鑑。
  • 豆瓣8.8分紀錄片,揭露一個殘酷真相:幼兒園就是個「小社會」
    然而幼兒園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2004年上映的紀錄片《幼兒園》,殘酷地揭露了孩子在幼兒園的真實情況。這部紀錄片拍攝於2001年,在武漢的一所寄宿幼兒園經歷了14個月的拍攝時間。最開始導演張以慶是抱著「拍幼兒園美好生活」的想法去的,結果卻發現了幼兒園的另一面。幼兒園的生活不僅沒有想像中的美好,而是比大人的世界還要「波瀾壯闊」。
  • 英媒紀錄片《野蠻之國:沙烏地阿拉伯揭秘》將播出 揭露沙特暴行
    如今,英國媒體的一部紀錄片,再次把這個「最野蠻、最神秘的殘暴政權」推上了風口浪尖。這部名叫《野蠻之國:沙烏地阿拉伯揭秘》(Saudi Arabia Uncovered)的影片將在本周二首次播出,由英國獨立電視臺(Independent Television)和公共電視新聞網(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聯合製作。為了拍攝視頻,許多人進行了廣泛的「臥底調查」。
  • 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戳痛無數家庭:父母眼界決定孩子高度
    人生有幾個6年?有一部紀錄片叫做《出路》,記錄了三個階層孩子的人生六年,看完只有那一句話: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高度。人生有太多的選擇題,可是擺在孩子們眼前的,有時候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父母推薦的。父母的實力,似乎決定著孩子對選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