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是越來越冷了,我們這些90後不用督促,都紛紛穿上了秋褲。想當年冬季上學的時候還是一條單褲子錄著腳踝過冬的,現在也越來越會養生了。那在我們古代,棉花沒有普及的古代,窮人是怎麼過冬的,他們也是一層一層單衣往上面套嗎?古代什麼時候開始有棉花的。
我們之前都學過「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中國沒有棉花的時候,有錢的人自然可以錦帽貂裘,這個貂裘的翻譯就是打獵而來的貂鼠皮衣。我們之前看《倚天屠龍記》電視劇版的時候都能看到,張無忌的父母被困於孤島的時候都是打的獸皮,用石頭磨成針,自己縫製禦寒的衣服。有一些窮苦人家直接穿著絲麻製作成的衣服過冬。
除了多套幾件麻衣,烤火取暖不失為另一個好辦法。我們經常看見一些人在山洞裡邊燒火禦寒,在秦朝,就有人發明了類似於壁爐、火炕等用來取暖的物件。但在接下來的很多年裡,這些只有達官貴人才用得起,甚至皇宮中還可以在牆壁中建「火道」,相當於現在的暖氣,稍微富裕一點的人則可以用火炕,而真正佔據大多數的窮人,很多時候卻只能咬牙扛過去。富人都可以有「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窮人卻只能: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古人取暖的辦法是非常多的,他們把柴火燒了用來取暖,後期又發明了煤炭,在屋子裡面有一個自己製作的小壁爐把炭火放進裡面取暖。後期還學會了把鴨子的絨毛拔出來,做成簡單的被子來取暖。我們的鴨絨被,鴨絨服就是從這裡來的吧。古代遊牧民族還把羊毛剪了製成衣服,或者是被褥裡面的小毯子。甚至有很多現代人還比較羨慕他們呢。
宋朝以前沒有棉花,他們會往自己的被子裡加柳絮和蘆花。我們之前看到過一個歷史小短文,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去質問他們繼母的時候,他還一個勁兒的替母親說話。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看來古代的時候,用蘆花做棉衣的情況也還是存在的。棉花是宋朝末年傳入中國,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得到推廣。等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作為窮苦人家出身,深知冬天的恐怖,這才強制推廣棉花的使用,讓百姓們不再為寒冬而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