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棉花,古人如何過冬?

2020-12-13 讀者心態

Q:

通常的知識是:一般人到冬天就穿棉衣棉褲,較為富有的人可以穿絲綿襖和絲綿褲。但棉花原產於印度,傳入中國內地的時間要到宋代,而真正的普及要到元代。在棉花傳入中國以前,中國古人冬天穿什麼?是大家都穿今天看來十分珍貴的絲綿襖?還是另有其它材料的保暖冬衣?

A:

所用的材料顯然根據地域不同而有所變化。從文獻記載和實物出土來看,中國古代所用過的冬衣材料有裘皮、毛褐、綿衣等幾種。

一、裘皮

中國的西北地區是產皮毛的地方,新疆出土的距今三千年前的古人穿的基本都是裘皮或毛織物,可見皮毛只是普通人的服飾。但到了內地,皮毛就變得十分稀罕,特別是裘皮更為珍貴,穿著的人多是居住在北方的皇親國戚和富豪人家。《詩經》中就經常提及當時所用的裘皮衣服,用得較多的是羊羔皮和狐狸皮。《詩經》裡的鄭風、唐風、檜風各有一首以《羔裘》為題的詩,其中的《檜風·羔裘》中有:「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聞一多的解釋是:「大夫平時穿羔裘,入朝穿狐裘。」另一首《豳風·七月》中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說的也是一種狐裘。這種裘皮衣服也有圖像的描繪,在山西太原北齊徐顯秀墓裡的壁畫上,就畫著墓主人穿著銀鼠裘衣的形象,整個衣身是有多個銀鼠皮毛拼接製成,黑色的鼠尾整體排列在在外側,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圖1)。

圖1北齊徐顯秀墓中男主人畫像

二、毛褐

毛褐是用毛纖維(較多地是羊毛纖維)紡織而成的較為粗厚的織物,也可以用來禦寒,在新疆早期出土的墓葬中十分常見,如小河墓地、洋海墓地、五堡墓地、扎滾魯克墓地等(圖2)。雖然其禦寒效果不如裘皮,但也為大量普通百姓所用。《豳風·七月》中有:「無衣無褐,何以卒歲?」說的就是用粗毛織品做成衣服來保暖過冬。在南方不是很冷的地方,也可以用這種粗毛織物禦寒。陶淵明生活在江西,他在天冷風寒時僅靠飲酒披褐抵禦(《飲酒(二十首之十六)》: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今天的蘇格蘭呢也可以算作是一種毛褐,說明用褐禦寒也為各地的人們所用。

圖2新疆洋海一號墓地M16出土毛褐上衣

三、絲綿衣

但是,一般老百姓最為常用的冬衣是復衣,即把衣服做成有表有裡的袷衣,當時稱為袷,再在裡面填充保暖材料,當時稱為復衣,或寫作複。這是不產皮毛之地發明的禦寒衣服,其中又可以根據填充材料的不同或是等級的高低分為幾類。

填充材料的大類是絲綿。當時對絲綿的稱呼有綿、絮、纊等多種,可能是因為質量的不同所致,但也很難區分。最好的絲綿是直接用繭子做成的,就象今天我們所做的清水絲綿(圖3)。第二等的是用繭子的下腳料做的絲綿,質量可能稍差一些。第三等是用過的舊絲綿。我們今天的絲綿衣穿過數年之後也需要重新翻一翻,拉拉松,再填充到袷衣中去。如果這舊絲綿質量實在不行,就再添加一些新絲綿進去。所有這些用絲綿進行填充的衣服,都可以稱為綿衣、絮衣或是纊衣。中國古代社會從漢代開始同時徵絲綢和絲綿作為賦稅,說明在實用的服裝中,絲綿與絲綢的地位不相上下。

圖3浙江一帶的剝絲綿

絲綿用於取暖的考古實物自戰國時期就有。從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的一位等級不高的女性服飾來看,墓中共出衣衾19件,計綿衾3件、綿袍8件、綿袴1件(圖4),正是穿的絲綿被、絲綿袍和絲綿褲,佔了一半以上。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情況也類似,其中有大量的絲綢綿袍,如朱紅菱紋羅綿袍、印花敷彩紗綿袍、信期繡黃綺綿袍等(圖5)。

圖4荊州馬山一號楚墓出土鳳鳥花卉紋繡綿袍

圖5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印花敷彩紗綿袍

古代文獻中所記載的綿衣也非常多。唐代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有一首五言詩《新制布裘》寫道: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

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

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

這就是一件用絲綿做成的綿衣,可令在冬月裡肢體暖如春。唐代的時候,中央政府發給邊防守軍有春、冬兩季的衣服,根據敦煌發現文書中的記載,其中的冬衣中有長袖、襖子和綿褲三種,應該都是用絲綿填充的。關於邊防戍卒的綿衣,唐朝開元時期還發生過一個故事。據《全唐詩》載:當時給邊軍的絲綿衣(原文稱為「纊衣」)有一部分是由宮女做的。有一位士兵在袍中無意發現了一首詩(《全唐詩》卷797開元宮人《袍中詩》):

沙場徵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結取後生緣。

這位兵士就把此詩交給了軍官,軍官又把此詩交到了朝廷。當時唐玄宗將詩出示給宮中,查找寫詩的宮人。結果有一宮人認罪,但唐玄宗忽生憐憫之心,非但沒有處置宮女,反將宮女嫁給了那位士兵(圖6)。邊軍將士在西北寒冷之地均穿綿衣,說明當時的綿衣是人們御冬的主要服裝。

剪紙中的棉為錯字

四、麻絮縕袍

由於養蠶的不易和絲綿的昂貴,雖然它是當時人們的主要冬衣材料,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穿著的。較絲綿更次的是用亂麻填充,這種亂麻稱為縕(yun)。《說文》云:縕:紼也,是亂麻的意思。用亂麻填充的衣服稱為縕袍,《論語·子罕》中說:「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邢昺在疏注時說:縕袍就是「雜用枲麻以著袍也。」孔子說,有誰穿縕袍,敢跟穿裘皮大衣的站在一塊兒而不臉紅,恐怕只有子路。這裡所說的縕袍是很差的冬衣,同時也說狐貉是很好的冬衣。說到縕袍的還有陶淵明,他在《祭從弟敬遠文》中說:「冬無縕褐,夏渴瓢簞。」這裡正是說明在南方冬衣的常用材料是縕和褐兩種較差的材料,都不是很暖,但相對較為適應南方的氣溫。北魏時賈思勰在《齊民要術》的序言裡也有過關於麻絮保暖的記述:「茨充為桂陽(今湖南境內)令,俗不種桑,無蠶織絲麻之利,類皆以麻枲頭貯衣。」

五、蘆花絮衣

比用麻枲更次的是用蘆花,此事見於二十四孝閔子騫《蘆衣順母》(又稱單衣順母)的故事(圖7),這也許只是一個特例,但依然存在著可能性。據說,閔子騫是春秋時期魯國人,也是孔子的弟子。他「父取後妻,生二子,騫供養父母,孝敬無怠。後母嫉之,所生親子,衣加綿絮,子騫與蘆花絮衣。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車,騫不堪甚,騫手凍,數失韁靷,父乃責之,騫終不自理。父密察之,知騫有寒色,父以手撫之,見衣甚薄,毀而觀之,始知非絮。後妻二子,純衣以綿。父乃悲嘆,遂遣其妻。子騫雨淚前白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願大人思之。父慚而止,後母改過,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慈母。」(《孝子傳》敦煌本)

圖7磚雕二十四孝閔子騫圖

六、無衣無褐

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還提到有些地方「民冬月無衣,積細草,臥其中,見吏則衣草而出,」十分悲慘。白居易在《村居苦寒》詩中寫到過老百姓冬日無寒衣的情況:「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的結論大致如下:在中國古代大量使用棉花之前,大多數人在冬天穿的還是填充了絲綿的衣服,但其質量有所上下。特別富有和高貴的則會穿著裘皮衣服。粗糙的毛褐和填充亂麻的縕袍有時也被生活貧困的人們所穿著。當然無衣無褐過冬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特別是在當時不產蠶絲的南方地區。

相關焦點

  • 古代什麼時候有棉花的?棉花沒有普及的古代,窮人是怎麼過冬的
    想當年冬季上學的時候還是一條單褲子錄著腳踝過冬的,現在也越來越會養生了。那在我們古代,棉花沒有普及的古代,窮人是怎麼過冬的,他們也是一層一層單衣往上面套嗎?古代什麼時候開始有棉花的。我們之前都學過「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中國沒有棉花的時候,有錢的人自然可以錦帽貂裘,這個貂裘的翻譯就是打獵而來的貂鼠皮衣。
  • 棉花明代才普及,之前古人穿什麼過冬?曾流行穿紙衣
    這些當然統統都沒有。無論是茄子、土豆還是番茄,都是在張騫通西域、甚至一千多年以後才傳到中國來的。今天要談的棉花,也一樣是舶來品。直到宋元之際,棉花栽培的技術才傳入江南和中原,到了明代才普遍種植。所以,如果我們穿越回去,別說是秦朝,就是在唐朝也沒有棉衣棉褲穿。那麼在此之前,古人是靠什麼衣物禦寒保暖,度過漫漫長冬呢?人們最後又為何選擇棉花來替代之前的禦寒物呢?
  • 棉花傳入中國之前,古代人們過冬靠什麼禦寒?
    寒冷的冬半年已經開始,如今人們過冬的禦寒已經不再是什麼問題了,除了有空調暖氣之外,各種棉衣棉被,羽絨服都可以讓我們安然面對寒潮的侵襲。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棉花在中國大面積種植的歷史卻不足千年,那麼中國歷史的前3000年,在沒有棉花可製作棉織品的冬天,古人是怎麼度過的呢?
  • 宋朝之前中國還沒有引進棉花,古人又是靠著那些東西過冬的?
    但是要知道在古代人們的生活和現代卻有很大的不同,棉花這種東西都是到宋朝才開始引進種植的。古代社會貧富差距又很大,因此不是所有百姓都會有保暖的衣服穿的,寒冬中凍死的情況更是在古代社會是時有發生。從遠古時期開始人類的生產力很低。
  • 沒有棉被的時候,古代寒冷的冬夜,富人和窮人如何過冬?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我國最開始是沒有棉花的。直到宋元交替之際,棉花才被中原人作為紡織品進行使用。用棉做出來的衣服保暖效果好,更利於人們度過嚴寒的冬天,所以對於棉紡織品的出產政府歷來非常重視,成立了專門的部門來進行管理和生產。而民間百姓也是多使用織布機進行紡織,十戶人家之中九戶都有一臺織布機。
  • 中國古代沒有棉花時,古人晚上睡覺靠什麼保暖?真相讓人尷尬
    冬天馬上就到了,小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準備好過冬的衣物呢?而且馬上就要雙11了,沒有準備好了可以趁雙十一下單了哦。而且現在冬天我們都可能會穿羽絨哦,而且現在還有空調呢。其實我們現在的冬天還是很容易度過的,但是在古代,他們會怎麼過冬呢?
  • 宋朝之前還沒有引進棉花,古代窮人冬天是如何禦寒的?
    時間已經到了2020年2月了,雖然這個冬天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只能在家呆著,外面哪裡都不能去,但是我們在家也是有溫暖的被窩,有溫暖的空調等等這些過冬的衣服和取暖設備。也正是因為這樣現代人已經很久沒有感覺到冬天的寒冷了。但是古時候人們是怎麼禦寒的呢?那個時候的人們是穿什麼禦寒的呢?
  • 古代沒有棉花之時,古人晚上睡覺蓋什麼取暖?南方北方各有妙招
    古代沒有棉花之時,古人晚上睡覺蓋什麼取暖?南方北方各有妙招有著皚皚白雪冬天馬上就要到來,大家又可以鑽進暖烘烘的被窩裡,度過美好的冬天了。我們現在可以蓋著厚厚的棉被取暖,都是託了棉花的福,但是古代人在沒有棉花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在冬天存活的呢?
  • 古代中國沒有棉花的時候,靠什麼挺過寒冬?
    但是,在同樣寒冷、棉織物尚未普及的古代,普通人是如何抵禦寒冬的呢?前·棉·時代在明朝之前,由於棉花種植並不普遍,古人基本穿不到棉衣過冬。古人主要利用葛製作繩子和衣服,但由於葛布質地粗而厚,且吸溼散熱、保暖效果低下,所以古人多用葛布做夏季衣服。麻很大程度上與葛類似——雖然大麻、薴麻、苘麻均是草本植物,但它們的植物纖維同樣又長又韌。
  • 在古代,沒有棉襖之前靠什麼過冬?
    在古代沒有棉襖之前,對於百姓來說,過冬就是過關。古代有多少人在冬天熬不住凍死了。後金努爾哈赤等一些遊牧民族一到冬天就搶,不搶點物資,凍天可能就要凍死了。唐代有首詩描寫著冬天百姓的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者。
  • 棉花沒有傳入我國之前,古人如何禦寒?吃火鍋?用鴨毛?
    在沒有棉花或者棉花還不甚普及的古代人民又是如何禦寒,如何度過嚴寒的冬天的呢?首先,被子在古代的概念並不完全等同於現在。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寫到:「被,寢衣,長一身有半。」這種寢衣類似於披風,是先秦時期有袖子和帽子的寢衣的縮減版。
  • 棉花宋末元初時才傳入中國,在這之前中國人是穿什麼禦寒過冬的?
    棉花是宋末元初才傳入我國。關於棉花傳入我國的記載是這麼說的:「宋元之間始傳其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由此可見,棉花並非明朝傳入中國,而是宋末元初,並且在這之後,迅速的成為了我國古代先民的禦寒材料。
  • 古人竟靠這些神器過冬...
    「如此看來古代的冬天似乎比現代格外寒冷,在物質條件相對豐富的今天,過冬這一問題似乎顯得不再困難,暖氣空調齊上陣,實在不行就躲進暖和的被窩裡,那在古代,古人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小k就帶你們來了解下古人們的過冬方式。
  • 沒有暖氣的古人如何過冬?細數古代過冬「神器」
    現代人可以身穿羽絨服,使用暖氣來抵禦寒冬,生活水平較低的古人難道是靠「一身正氣」過冬?古人的「羽絨服」:安樂公主的百鳥毛裙,既時尚還變色提及羽絨服,會讓人聯想到這可能是近代生活水平提高的產物。其實,原始版「羽絨服」在古代便已有端倪。
  • 寒冬將至,在沒有棉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進行保暖的呢?
    現在的羽絨服也是非常常見的,裡面的棉花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加工才製成的,所以保暖的功能非常地好。因此只要有足夠的棉花,就不再害怕冬天很難熬過去的。但是在宋朝之前都是沒有出現過棉花這種東西的,所以古人到底是靠什麼來保暖的,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下。其實在宋朝以前,大家保暖的衣服都是用動物的皮毛製成的,非常地暖和。
  • 中國人穿了千年的棉衣禦寒,在棉花引進之前,古人穿什麼過冬
    我們現代人的冬天的禦寒衣物和被子大部分都是棉花製成,但是棉花在漢朝才被引入到我國,在《尚書》中就有記載到,海南島的部落向漢武帝進貢棉花,因為棉花柔軟禦寒,成為了貴族的專享,他們製作成為一種叫做白疊子的衣物用來禦寒,但是卻遠遠沒有推廣種植。
  • 明代以前沒有棉被,古人是如何度過寒冬的?老祖宗真的太有才了
    即使沒有「廣廈」,一人一席棉被也可以讓寒士們溫暖一些。在明朝之前,棉花對人們來說真的只是一種花,是用來觀賞的。據《宋史》記載,棉花傳入中國是在宋朝末年的時候,起初在關中陝西一帶的人們將它當做一種觀賞性的植物種植,並沒有人想到可以用它來禦寒。
  • 沒有暖氣的古人怎麼過冬?紙衣、手爐、花椒這些神器了解一下~
    小袍也已經收拾好電熱毯小手爐暖手捂了在感恩取暖神器救我狗命的同時小袍也有了一個疑惑:古代人過冬有哪些神器呢?∨裘衣——古人的「羽絨服」棉花在中國普及最早在宋末元初,所以如果你不小心穿越回秦漢隋唐,是找不到棉花這種東西的。
  • 古人冬季平民穿縕袍,富人穿鹿裘,棉花什麼時候開始盛行的?
    說起驅寒保暖,古代在沒有棉被棉衣的情況下是怎麼來抵禦嚴寒呢?這就要說起到前棉時代了,唐僧是唐朝的僧人,而歷代朝廷的排序是唐宋元明清,在明朝之前棉花是極其匱乏的,古人們別說穿棉衣,棉花都很少見。他們都是利用絲、麻、葛還有像唐僧一樣縫製動物皮毛老抵禦寒冷的冬天。
  • 古代沒有棉花,古人晚上睡覺用什麼保暖?一般現代人都買不起
    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是古代沒有棉花,古人晚上睡覺用什麼保暖?一般現代人都買不起古代不比現代,當時的取暖方式還不夠完善,而且也沒有現在的棉花,那麼古代沒有棉花,古人晚上睡覺都用什麼保暖呢?一般現代人都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