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穿了千年的棉衣禦寒,在棉花引進之前,古人穿什麼過冬

2020-12-06 海哥說歷史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中國服裝史》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我們現代人的冬天的禦寒衣物和被子大部分都是棉花製成,但是棉花在漢朝才被引入到我國,在《尚書》中就有記載到,海南島的部落向漢武帝進貢棉花,因為棉花柔軟禦寒,成為了貴族的專享,他們製作成為一種叫做白疊子的衣物用來禦寒,但是卻遠遠沒有推廣種植。

直到唐朝,棉花才在政府的推動下開始大範圍種植,但是卻遠遠沒能達到供應大部分百姓所需,那時候的棉衣仍然是士族才可以享有,到了明朝,棉花經過不斷的改良,產量逐漸變高,朱元璋大力推廣下種植範圍進一步擴大,才作為最平常的禦寒衣物走入尋常百姓家,那麼在棉花沒有普及之前,古人靠什麼禦寒呢?

大家都知道一個成語叫做捉襟見肘,這個詞語就包含古代人禦寒的衣物,當時人們會在衣服裡面塞進繅絲剩下的下腳料,保暖效果並不是很好,而且太過碎小容易從衣服裡漏出來,戰國時期的大學者曾子冬天一抬胳膊,衣服壞了,然後就裸露在了寒風中,所以後人就有了捉襟見肘這個詞語。

這是最底層的人士的禦寒方法,如果稍稍有錢的就有了皮製的大衣,這個在現代也很流行,如狗皮帽子,對於冬天來說,沒有比動物的皮毛更加禦寒的了,有錢人就會選擇貂皮,狼皮這種皮厚毛密的,那麼下層人士也只有狗皮羊皮了,但是保暖效果仍然要比繅絲衣服好太多。

當然不要想著當時人人都可以穿上貂皮大衣,比如當年秦王要殺孟嘗君,孟嘗君沒辦法了只好賄賂秦王王妃,於是就贈了一件裘皮大衣,秦始皇一高興,立馬就放了孟嘗君,連帝王都特別寶貝的裘皮大衣,一般的王公大臣應該不會人人標配一件吧。

但是皮製的衣服太悶了,那些真正有錢的古人想在冬天裡暖和還想要透氣,於是他們發明了類似於現在的棉服,他們會在一件絲質的衣服上面鋪滿蠶絲,禽類的絨毛等保暖的材質,外面在罩上一層麻質的表層,這樣一件即透氣又暖和的衣服做好了,但是這種衣服只能在暖和的大殿裡,外出可能還是要被凍傻吧。

想到我們的大詩人杜甫在詩中寫到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裡裂。當時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並不是在大雪紛飛的冬季,而是在深秋啊,杜甫已經凍得不僅聯想到失去的祖國了,如果到了惡寒的冬季可能杜甫什麼都想不到了吧,開個玩笑,畢竟杜甫的愛國情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相關焦點

  • 棉花宋末元初時才傳入中國,在這之前中國人是穿什麼禦寒過冬的?
    那麼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我們的先民們都用什麼東西來禦寒的呢?在公元前5000年的時候,棉花就已經在印度河流域栽培成功了,棉花的原產地不在中國,但是早在唐朝的時候,中國人已經開始在花園裡種植棉花了,當時把棉花當作花來觀賞。
  • 棉花明代才普及,之前古人穿什麼過冬?曾流行穿紙衣
    直到宋元之際,棉花栽培的技術才傳入江南和中原,到了明代才普遍種植。所以,如果我們穿越回去,別說是秦朝,就是在唐朝也沒有棉衣棉褲穿。那麼在此之前,古人是靠什麼衣物禦寒保暖,度過漫漫長冬呢?人們最後又為何選擇棉花來替代之前的禦寒物呢?
  • 棉花傳入中國之前,古代人們過冬靠什麼禦寒?
    寒冷的冬半年已經開始,如今人們過冬的禦寒已經不再是什麼問題了,除了有空調暖氣之外,各種棉衣棉被,羽絨服都可以讓我們安然面對寒潮的侵襲。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棉花在中國大面積種植的歷史卻不足千年,那麼中國歷史的前3000年,在沒有棉花可製作棉織品的冬天,古人是怎麼度過的呢?
  • 古人冬季平民穿縕袍,富人穿鹿裘,棉花什麼時候開始盛行的?
    說起驅寒保暖,古代在沒有棉被棉衣的情況下是怎麼來抵禦嚴寒呢?這就要說起到前棉時代了,唐僧是唐朝的僧人,而歷代朝廷的排序是唐宋元明清,在明朝之前棉花是極其匱乏的,古人們別說穿棉衣,棉花都很少見。他們都是利用絲、麻、葛還有像唐僧一樣縫製動物皮毛老抵禦寒冷的冬天。
  • 宋朝之前還沒有引進棉花,古代窮人冬天是如何禦寒的?
    時間已經到了2020年2月了,雖然這個冬天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只能在家呆著,外面哪裡都不能去,但是我們在家也是有溫暖的被窩,有溫暖的空調等等這些過冬的衣服和取暖設備。也正是因為這樣現代人已經很久沒有感覺到冬天的寒冷了。但是古時候人們是怎麼禦寒的呢?那個時候的人們是穿什麼禦寒的呢?
  • 古代什麼時候有棉花的?棉花沒有普及的古代,窮人是怎麼過冬的
    現在天氣是越來越冷了,我們這些90後不用督促,都紛紛穿上了秋褲。想當年冬季上學的時候還是一條單褲子錄著腳踝過冬的,現在也越來越會養生了。那在我們古代,棉花沒有普及的古代,窮人是怎麼過冬的,他們也是一層一層單衣往上面套嗎?古代什麼時候開始有棉花的。
  • 宋朝之前中國還沒有引進棉花,古人又是靠著那些東西過冬的?
    但是要知道在古代人們的生活和現代卻有很大的不同,棉花這種東西都是到宋朝才開始引進種植的。古代社會貧富差距又很大,因此不是所有百姓都會有保暖的衣服穿的,寒冬中凍死的情況更是在古代社會是時有發生。從遠古時期開始人類的生產力很低。
  • 在沒有棉衣的情況下,古人居然穿著「紙衣」過冬!
    很多稍有歷史常事的人肯定知道,棉花的發現使用與種植一直到宋朝晚期的黃道婆發明紡車才開始使用,在此之前人們主要的衣著材料是絲、麻、動物皮毛、所以就有一句很是流行的話來說貧富之間的在冬天穿著,即「窮人穿褐,富人穿裘「!
  • 沒有棉花,古人如何過冬?
    Q:通常的知識是:一般人到冬天就穿棉衣棉褲,較為富有的人可以穿絲綿襖和絲綿褲。但棉花原產於印度,傳入中國內地的時間要到宋代,而真正的普及要到元代。在棉花傳入中國以前,中國古人冬天穿什麼?是大家都穿今天看來十分珍貴的絲綿襖?還是另有其它材料的保暖冬衣?
  • 古代中國沒有棉花的時候,靠什麼挺過寒冬?
    在現代,即便是對於最貧窮的家庭,冬季的嚴寒也不是什麼令人擔憂的事——一件棉衣就解決;如果一件不行,那就兩件。但是,在同樣寒冷、棉織物尚未普及的古代,普通人是如何抵禦寒冬的呢?前·棉·時代在明朝之前,由於棉花種植並不普遍,古人基本穿不到棉衣過冬。
  • 古人冬天禦寒穿什麼衣服?
    古人冬天禦寒穿什麼衣服?我們現代人的冬天的禦寒衣物和被子大部分都是棉花製成,但是棉花在漢朝才被引入到我國,在《尚書》中就有記載到,海南島的部落向漢武帝進貢棉花,因為棉花柔軟禦寒,成為了貴族的專享,他們製作成為一種叫做白疊子的衣物用來禦寒,但是卻遠遠沒有推廣種植。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種植生產國之一了,但是棉花這種植物原本是產於美洲墨西哥的,在十九世紀才開始傳入我國。
  • 「全副武裝」好過冬 看看古人禦寒的必備服飾
    古人到冬天也會想辦法禦寒,其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古時冬季人們服飾品種繁多,保暖的同時又非常美觀,一些在今天看來仍很時尚。   婦女的貼心小棉襖   說到冬裝自然少不了棉襖,棉襖在古代通常被寫作「綿襖」,這是因為夾層裡的填充物不同,並非是現代常用的棉絮,而是蠶絲質地的綿絮,多是繅絲的下腳料,這種充絨輕薄而保暖。
  • 古代人穿什麼衣服禦寒?花樣一點兒不比現代人少
    你在北方的暖氣房裡吃雪糕,我在南方的豔陽天裡凍成狗,冬天還真是冷呀,不過現代人不怕冷,出門又是羽絨服,又是棉衣,還有各種新奇的保暖設施,我們在享受著現代文明社會帶給我們舒適的生活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在古代的人們,是靠什麼度過寒冷漫長的冬天的呢?
  • 古代人是如何禦寒過冬的?看完這些,古人的智慧實在太令人佩服了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代的人們越冬寒的一些小妙招,古人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覷的哦~~古代的人們過冬,從冬至那天起就會開始畫九九八十一朵梅花,每過一天就給一朵梅花上一縷嫣紅,等到全部的梅花都嫣紅綻放後,就代表大地回春,冬天過去了。古人應對寒冷的冬天呢,主要有三種方式,即添加衣物,烤火取暖,和用娛樂來消遣。
  • 宋朝以前沒有棉被,那麼古人在冬天的夜晚,是如何禦寒的?
    棉花,在現在看來是在普遍不過的東西,棉花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禦寒,無論實在棉服中,還是在棉被裡,都能看到棉花的蹤跡,但棉花這種經濟作物,在中華大地上大面積種植的歷史甚至才不過千年,千年,正好是宋朝那會,宋朝以後,棉花才開始大面積種植,在棉花普及之前,古人自然也不可能穿著單衣忍受寒冷。
  • 康老師說沒幹過的「搗衣」是 什麼|沒有棉衣人們靠什麼禦寒
    詩詞大會第三季第八場有道題是「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中的「搗衣」是在幹什麼?這道題目不僅小選手做錯了,百人團更是高達64人錯了,康震老師直言這不怪小選手,大家都沒幹過(見過)這活(搗衣)。王立群老師解釋說,因為在中國古代的時候,特別是唐代以前,人們穿的衣服主要是麻,絲綢是有錢人穿的,麻是老百姓穿的,麻比較硬
  • 宋朝以前沒棉被,那麼古人在冬天是如何禦寒的?
    另外,我們還有各種棉衣,穿上棉衣都可以外出,不用擔心冷的問題的。鞋帽衣服,全部都有。其實在沒有暖氣和地暖之前,人們靠厚厚的衣服和棉被來禦寒就足夠了的,但是,我們也知道宋朝之前是沒有棉花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宋朝之前的古人,他們在冬天是如何禦寒的呢?
  • 在沒有種植棉花之前,古代窮人冬天如何禦寒的?大多很可憐
    在沒有種植棉花之前,古代窮人冬天如何禦寒的?大多很可憐 進入了冬季,天氣是一天比一天寒冷,我們出行在外可以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禦寒,回到家中又有暖氣和厚厚的棉被供我們取暖,但在我國古代,最初是沒有棉花這種植物的,一直到了北宋才引進了棉花,而且古代的冬天比現在要冷得多,那在沒有種植棉花之前,古代窮人冬天是如何禦寒的?大多很可憐。
  • 古人冬天如何禦寒?
    古人冬天如何禦寒?本文由百家號聶振明獨家發布,嚴禁轉載至其他平臺!如今人類的生活可是十分富足,各種資源也極大豐富。在冬天我們可以很輕鬆地買到厚厚的衣服抵禦嚴寒,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古人是怎麼禦寒的呢?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種植生產國之一了,但是棉花這種植物原本是產於美洲墨西哥的,在十九世紀才開始傳入我國。既然棉花這麼晚才進入中國,就更不用說棉被是什麼時候才被發明出來的了,人們晚上睡覺覺得冷的時候也肯定不會像現在的人一樣蓋被子。那十九世紀之前的中國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蓋什麼來禦寒呢?第一就是利用動物皮。
  • 古代有沒有褲子,古人是如何為腿部禦寒的呢?
    看古裝劇的朋友會發現一個問題,古代人的服裝大多都為裙袍,這就不僅讓人感到疑惑,也會產生一個疑問:古人究竟有沒有褲子,如果沒有,古人裙袍下面又穿著什麼呢?眾所周知,中國處於溫帶地區,四季分明。如若夏天不穿褲子,那倒還有幾分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