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面廣東 潘臣 通訊員三宣、晶科、王智春
5月23日,「揚帆灣區 勇立潮頭」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大會在佛山市三水區雲東海召開,現場籤署了包括產業載體、創新平臺、創新產業和宜居宜業等四大種類23個項目,涵蓋全區7個鎮街,投資總額166.1億元,預計產值215.25億元。會上,表彰了一批三水標杆企業,並舉行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佛山)聯絡處揭牌儀式、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共建啟動儀式。
構建三水新經濟走廊堅持項目為王
優質重大項目是突顯城市三水發展價值、支撐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本次大會將有產業載體、創新平臺、創新產業、宜居宜業四大類共23個項目上臺籤約,投資總額超160億元。Auto Space智車港、聯信5G科技城、中美青年創客交流中心、港灣青年創業創新基地、邦普高鎳正極材料項目、藍城本味二期、東海頤園醫養結合項目、百年古鎮——火車主題創意走廊等23個優質項目,將成為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大會表彰了一批三水標杆企業。同時,大會對佛山市正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佛山歐神諾陶瓷有限公司等7家三水區的2018年佛山市標杆高新技術企業50強企業,以及百威(佛山)啤酒有限公司、廣東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等2018年度納稅大戶進行頒獎。
據悉,未來3年三水將有74個正式動工,投資總額超284億元;159個項目正式投產,投資總額494.4億元。在交通引領方面,計劃投入超300億元,打造「5軌道7高速3快線」交通體系,全面融入灣區的60分鐘經濟圈交通網絡。在城市提升方面,計劃投入超900億元,加快三水城市新核建設及中心城區更新,打造大灣區文旅名城及城鄉統籌發展和精緻城市建設新樣板。
近年來,三水區綜合發展實力不斷提檔進階。2018年,三水GDP增長7.5%,增速連續兩年領跑佛山五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787.28億元,佔GDP比重達64.1%,撐起了三水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今年一季度,三水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好開局,實現GDP288.33億元,同比增長7.5%。
匯聚全球資源建設新興之城活力之區
經過多年發展,三水經濟體量超越省內5個地級市,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34位、中國工業百強區第11位。但是,進入城市三水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才是三水的目標和追求。
「三水未來的前途在開放,我們必須練好內功,主動走出去參與競爭、參與合作。」會上,三水區委書記黃福洪用了「三水地段、灣區價值」「三水服務、灣區效率」「三水生態、灣區生活」三句話定位城市三水的灣區價值,希望政企聯手,搶抓機遇,共迎挑戰,齊創未來。
三水區委書記黃福洪致辭黃福洪表示:「政企攜手共進,企業進取、政府擔當,不懼風雨、堅定前行,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一定能揚帆灣區、勇立潮頭,讓企業實現更好發展,把三水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新興之城、活力之區。」
今年以來,三水聚焦「中央要求」「灣區所向」「三水所能」,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著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新興之城、活力之區。以創新為導向、以項目為王,今年三水將打造一流平臺載體,提高承接大灣區優質資源的承載力和競爭力。按照「灣區孵化,三水轉化」的思路,建設三水高質量發展新經濟走廊,以優質的載體充分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圍繞一環西拓沿線各產業載體,謀劃佛高區萬畝產業園、三水新城科技創新園、碧桂園雙子星城、北江科技創新園、華南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一批優質產業載體,致力打造大灣區科技成果產業化重要承載基地,建設大灣區活力之區。
交通環境人才齊步走,營造一流影響環境
今年,三水區在經濟發展方面,對一環西拓沿線載體進行全新布局,串珠成鏈、連點成線,構建以「一核四園」為新支撐的三水新經濟走廊。以提標擴面為主線,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0」條進行修訂,實現扶持範圍更廣、力度更大、效果更好。堅持項目為王、落地為要,突出抓好引進、動工、投產三個關鍵環節。
揚帆灣區,交通先行。三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幹線公路、樞紐站場為骨骼的「四鐵七高、二縱七橫」的現代化交通格局。在此基礎上,三水將堅持交通先導,2019-2021年,預計將投入近300億元,三年內構建「五軌道七高速三快線」交通網絡,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交通路網,打造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實現交通無縫對接大灣區核心城市。
中美青年創客中心正式啟動人才是分享大灣區發展紅利的關鍵,政策環境、營商環境是吸引人才、資本、科技、項目等大灣區優質資源的重要因素。三水勇於對標一流,全力營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政策環境,為城市三水的高質量發展鍛造最優的發展環境,為企業、人才提供最優的發展舞臺。
圍繞城市三水發展所需、聚焦人才所盼,三水著力打造一流人才政策,以政策紅利吸引優質人才到三水幹事創業。出臺三水英才「1+10」人才政策體系,通過實施英才引進、培育、服務和保障四大工程,用最大誠意邀約八方英才,全力打通廣深港澳產業、科技、人才等優質資源「起步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加速資本、產業、信息、人才在三水集聚,助力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據悉,首期高層次人才住房安排在三水新城碧桂園·雙子星城,共有531套,符合條件的人才可按每平方米8800元優惠申購。
同時,為幫助企業發展壯大,三水全面加大扶持力度,升級實體經濟發展「20條」,出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40條」,讓企業家們腳踏實地幹實業、心無旁騖謀發展。
為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三水出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行政效能實施意見》,實行區重點項目「一次過會、五星服務」,著力解決企業開辦、工程建設等方面的痛點、堵點、難點,全面優化政務服務;還出臺了《依紀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家權益十條措施》,依紀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平等權利,增強企業安全感,構建健康有序的政商關係,解決企業發展後顧之憂。
「政府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引導者,企業是融入參與粵港灣大灣區的主力軍。」三水區長胡學駿表示,只要政企同心,形成合力,一定能破解企業發展困境,一定能推動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一定能揚帆灣區、勇立潮頭。
三水兩年「百億大禮包」助力企業
實體經濟是三水經濟的頂梁柱,一直是區級政策的重點扶持對象。早在2017年2月,三水召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大會,正式出臺三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二十條」,力度空前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涉及扶持資金超100億元。區委書記黃福洪向公眾和客商承諾:企業紮根三水,就是站到了中國最好的區域經濟舞臺上面。時至如今,三水已兌現當初百億元「政策大禮包」的承諾。據三水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統計,三水通過落實三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二十條」及配套政策,為轄區企業提供資金扶持、減稅減負和融資支持,兩年多來共落實有效扶持資金超130億元。
在政策推動下,2017年,三水高新技術企業存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同比翻番,國家級孵化器實現「零的突破」,先進裝備製造業產值突破千億元。2018年,三水躍升至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34位,中國工業百強區第11位,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連續三年領跑全市五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