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詩篇萬口傳」《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和注釋者

2020-09-05 南山周生

當今,望子成龍的家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多讀、熟背幾首唐詩,將詩歌播入他們心靈深處,以此來增加學童的語文素養,或在將來的歲月中開出詩的花朵。

唐代詩歌是中國詩歌的高峰,如百花爭春,意蘊深邃,韻味無窮。僅《全唐詩》所收錄,唐代詩人有二千二百多人,存詩近五萬首。一般的讀書人可能窮其一生,也無法將全部浩繁詩作讀完。所以,學習其中優秀篇章便是學童和一般唐詩喜愛者的選擇。


(一)

《唐詩三百首》編選者為清代孫洙(別號蘅塘退士,江蘇無錫人),他34歲考中舉人,41歲中進士,任過盧龍、大城、山東鄒平三個縣的知縣。他為官數任,兩袖清風,做學問也不含糊。在他50歲和52歲時這兩年裡,他曾經兩度主持了鄉試,推掖人才;53歲這年春天,孫洙效仿《詩經》,編選《唐詩三百首》,到54歲時編輯完成。

孫洙在他《唐詩三百首》序中說,他編寫這本書的初衷,是有感於當時的私塾教材《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所選的詩隨意,好壞不分;體裁不完備,只有五、七言律詩和絕句;體例不一,唐和宋人的詩混編在一起。而他編選《唐詩三百首》,是一部啟蒙讀物,希望以新的選本替代《千家詩》,使之成為學童和和其他讀書人合適的家塾普及讀本。


《唐詩三百首》選材的標準,是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即把唐詩中那些受到稱讚傳頌中的經典詩選入進來。選詩以體裁分類,對各種體裁和風格兼收並蓄。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為最多,有38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當今中小學生和唐詩愛好者接觸中國古典詩歌的入門書籍。

因此,《唐詩三百首》問世以來,「風行海內,幾乎家有一本」,成為中國流傳廣泛的詩詞選集。但由於孫洙這本詩選主要是箋注太少,讀者閱讀和理解有些不便。


(二)

於是,各時期出現了不同版本的注釋者。如清章燮的《唐詩三百首註疏》,清李盤的《注釋唐詩三百首》,今人金性堯注《新注唐詩三百首》等十多個版本,而其中簡明可讀、影響較大、流行最廣的是才女陳婉俊《唐詩三百首補註》

陳婉俊的補註,對每首詩都配有注釋和評點。補註內容以時間最早的文獻為依據;補註尋源溯流為主,互證也間接採用;對詩中有疑問和錯誤的,都依據古本來訂正;詩人的官職和籍貫,原書中注釋有疏失的,給予補充注釋;詩中的古蹟地名,以唐志、明志和大清一統志為依據。對字句進行了梳理,考核精確和嚴謹,



清代史學家、文學家,桐城派學者姚瑩說:「陳婉俊是南京人,是他的外孫媳婦。她的父親是一名觀察使(相當於今天的副省級幹部),她小時候聰明而有智慧,喜歡學習,父親十分喜愛她,使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的補註,考核引例都很精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讓我們一起走進唐詩的聖殿,享受一場詩歌的盛宴。


(本文字與第3、4、5張圖片為原創,其餘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李杜詩篇萬口傳」《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和注釋者
    所以,學習其中優秀篇章便是學童和一般唐詩喜愛者的選擇。(一)《唐詩三百首》編選者為清代孫洙(別號蘅塘退士,江蘇無錫人),他34歲考中舉人,41歲中進士,任過盧龍、大城、山東鄒平三個縣的知縣。他為官數任,兩袖清風,做學問也不含糊。在他50歲和52歲時這兩年裡,他曾經兩度主持了鄉試,推掖人才;53歲這年春天,孫洙效仿《詩經》,編選《唐詩三百首》,到54歲時編輯完成。
  • 清代詩人趙翼寫「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有道理嗎?
    這也讓李杜的文學地位無限被拔高,後世文人鮮有質疑者。不過到了清代,卻有一位大膽詩人公然叫板李白杜甫,還寫了首狂傲之作以抒己見。那麼他的叫板有道理嗎?我們一起來走進這首詩一探究竟。《論詩五首其二》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他憑什麼貶低李白杜甫?
    眾所周知,李白杜甫是唐詩中的兩座高峰,難以逾越。對於想要詆毀這兩個大詩人的無知小兒,韓愈曾以「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反諷,而這也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宋朝的「江西詩派」就曾以杜甫為「祖」,大文豪蘇軾曾是李白的「迷弟」,可見後人對著兩位的推崇。
  • 《唐詩三百首》到底有沒有三百首詩
    而《唐詩三百首》也只是記錄在冊的詩集,這只是唐朝詩詞中的一小部分。我們熟知《唐詩三百首》卻不是唐代人所編,而是到了一千多年後的清朝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73年。編選者名為孫洙是一位唐詩愛好者。他字臨西,別號蘅塘退士,江蘇無錫人。而他的這本《唐詩三百首》卻是為了為自家書塾所做的課本供孩童們背誦,自問世以來,他的這本書可謂是被廣大學者奉為最成功的唐詩選集。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唯獨《詩經》是永恆的經典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唯獨《詩經》是永恆的經典,可以經久不衰!《詩經》是後世詩歌的鼻祖,任何一位偉大詩人,他的創作都不可能脫離《詩經》慣用的表現手法——賦、比、興。所以,《詩經》是他們共同的老師。
  • 弦歌未止,薪火相傳——你當真知道《唐詩三百首》嗎?
    要不我來問問你吧:「《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是誰?他的真實名字叫什麼?」「《唐詩三百首》諸多版本當中,以哪一版註解最優?」「全唐詩共48000餘首,為什麼只選三百首?」我隨即把這三個問題發到了群裡,看看群友們對於唐詩的認識。
  • 唐詩已經被毀,我們看到的,僅僅是歷史存留的文化廢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凡中國人,恐怕都會背誦這首《靜夜思》。這就是唐詩,「李杜詩篇萬口傳」的唐詩。但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唐詩,已經是隻言片語、七零八落。唐詩,並不是只有《唐詩三百首》中的三百首,也不是明代大儒胡震亨編纂的《唐音統籤》1033卷,更不是清代刪刪改改之後的《全唐詩》。就拿「詩仙」李白來說,這個偉大的天才寫了一輩子詩,估計有五千到一萬首,而十之八九我們永遠見不到了。也就是說,我們能夠看到李白的詩,僅僅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 世人只知《唐詩三百首》,卻謂蘅塘退士是何人?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一句我們實在太熟悉不過了,其實,這句話的出處正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題辭》中所寫,而且自此之後,這句「廣告詞」可謂被發揚光大,廣為流傳了。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四藤吟社主人在重刊《唐詩三百首補註》時所作《序》中盛讚《唐詩三百首》「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
  • 蘅塘退士:揭開神秘面紗,了解《唐詩三百首》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自唐以來,唐詩選集不勝枚舉,編選者不乏大家,甚至還有皇帝御選,但從未有一本像《唐詩三百首》這般盛傳不衰、影響深遠。然而,如此家喻戶曉的選集,其編選者,卻少為人知。今天,玲瓏就和大家一起來揭開《唐詩三百首》編選者的神秘面紗,了解這段在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故事。
  • 蘅塘退士:揭開神秘面紗,了解《唐詩三百首》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自唐以來,唐詩選集不勝枚舉,編選者不乏大家,甚至還有皇帝御選,但從未有一本像《唐詩三百首》這般盛傳不衰、影響深遠。然而,如此家喻戶曉的選集,其編選者,卻少為人知。絕大多數閱讀過《唐詩三百首》的人,只知道編選者為「蘅塘退士」,但這個「蘅塘退士」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有什麼經歷?
  • 唐詩三百首》不是三百首為何杜甫的詩最多?
    《唐詩三百首》是我們的啟蒙讀物之一,幾乎每人家裡都有一本,甚至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說法。因此哪位作者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作品多,往往被視作誰的地位高,誰的好詩多。這樣說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古唐詩的選本非常多,蘅塘退士的這本書如此受推崇,說明他選詩確實有獨到之處。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唐詩三百首》  相對全面,但編選比較保守  選者孫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進士。自序選詩原則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詩》,選膾炙人口之作,作為家塾讀本,確達到「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共選77家,詩302首。
  • 《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帶你走進李白和杜甫的人生,讀懂唐詩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直到如今的課堂上,不管是從小學還是到大學,唐詩從來不會缺席。經歷上千年的時間洗禮,唐詩如今依然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誦讀。可以說,唐詩是古詩詞的巔峰時期,難以逾越。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唐詩三百首》詩作數量排行榜。
    民間歷來有句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信哉斯言也。其實這句諺語在《唐詩三百首》問世之前便已存在,其中所云「唐詩三百首」亦是泛指,並非實數。而蘅塘退士卻取其實數,「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此即《唐詩三百首》之編撰動機。
  • 《唐詩三百首》,是最美的唐詩啟蒙,它的作者卻默默無聞
    自唐朝以來,歷代的唐詩選集就不下百餘種,其中不乏王安石這樣的大文豪編纂的版本,但要論流傳度和影響力,自《唐詩三百首》問世之後,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其編選者蘅塘居士,許多人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就這樣一個毫無知名度的人,他編選的《唐詩三百首》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
  • 再讀《唐詩三百首》
    再讀《唐詩三百首》,感慨頗多。 時值初秋,又遇加班,瑣事繁多,生活中的一地雞毛,讓人煩亂,偶有空暇,忽然想找本書看,翻來覆去,大部分沒時間沒心情,忽然,在書架的角落看到《唐詩三百首》。 翻開扉頁,思緒卻回到從前…… 《唐詩三百首》,應該是字遊君買的第一本書,只是眼前這本已經不是記憶中的那本了。
  • 《唐詩三百首詳註》專家研討會在南昌召開
    在這個絲絲涼意的初秋,與會專家學者懷揣著對陶先生敬慕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忱,探討、解碼陶今雁先生和他的《唐詩三百首詳註》不輸於山河、不敗於歲月的內因。  對於《唐詩三百首詳註》第八版的面市,江西人民出版社社長張德意在研討會上表示,時至當代,許許多多的飽學之士註解、詳解、圖解《唐詩三百首》,版本數以千計,印數數以千萬計。
  • 《唐詩三百首》你了解嗎,編者的自序你讀過嗎?
    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題辭》中自信地寫道:「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民國古香書屋鉛印本《唐詩三百首》卷首)這句酷似廣告詞的「諺語」,隨著《唐詩三百首》的一再重刊而廣為流傳。《唐詩三百首》共八卷,是清朝孫洙、徐蘭英夫妻編著,成冊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光緒年間有陳婉俊、章燮補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