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詩人趙翼寫「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有道理嗎?

2020-09-11 美詩美文的世界

千年文壇,雖然各路大家層出不窮,但要論詩歌,總也繞不開「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在很多詩詞迷看來,他們二人就是詩歌的「天花板」。

且不說他們在後世的地位如何,即便是在唐代對於他們二人也是推崇備至,韓愈就曾評價他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對於那些質疑李杜的文人韓愈則表示「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而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詩歌這一文學體裁經過唐朝的黃金年代,逐漸開始走下坡路,雖然歷朝歷代也不乏一些名垂青史的大詩人,但再難重現唐詩的盛況。這也讓李杜的文學地位無限被拔高,後世文人鮮有質疑者。不過到了清代,卻有一位大膽詩人公然叫板李白杜甫,還寫了首狂傲之作以抒己見。那麼他的叫板有道理嗎?我們一起來走進這首詩一探究竟。

《論詩五首其二》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詩人趙翼。在清代文壇他也是響噹噹的一位人物,和袁枚、張問陶並稱為清代性靈派三大家。關於趙翼還有一件趣事,在科舉考試的時候他的文章是幾位閱卷考官最為看好的,本有望成為狀元。不過當這些考卷送到乾隆皇帝面前時,乾隆皇帝一看第一卷的趙翼是江南人,第二卷的胡高望是浙江人,第三卷的王傑是陝西人。

於是便問了問閱卷大臣,自開朝以來陝西是否出過狀元。得到否定答覆的乾隆皇帝便將第一卷和第三卷的順序作了調換,讓原本應該高中狀元的趙翼成了探花,而他給出的理由是,趙翼的文章是沒問題的,但自古江浙多狀元,少一個也沒什麼,但陝西一個也沒有,給個狀元也是應該的。雖然趙翼因此錯過了狀元之位,但這件事也讓他聲名鵲起。

我們從這個歷史故事中不難發現,趙翼確實是有真才實學的,所以他叫板李白杜甫並不是為了譁眾取寵,而是有他的道理所在。我們不妨從這首詩中找找答案。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這兩句首先認可了李杜詩篇廣為流傳的事實,但卻質疑這些詩篇已經不新鮮。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兩句詩,都會覺得這個人太過狂傲,竟然質疑李杜的詩篇,但是細細品讀我們就能發現,他並不是信口開河。李杜詩篇雖然口口相傳,但是經歷了那麼多朝代的更迭,確實很難再給後世之人新鮮感。否則也不會有唐詩之後,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大行其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每個年代都會有詩歌大家出現,但是他們最多也就影響幾百年。詩歌始終是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所以在詩歌的創作上也應該推陳出新,而不是墨守成規。這兩句流傳到現在已經是家喻戶曉,尤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這7字更是成了網紅詩句。

其實我們仔細品讀趙翼這首詩會發現,他並不是叫板李杜,而是在闡述他對於詩歌的主張和看法。他認為詩歌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不能一味地推崇古人模仿古人,應該是在他們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寫出契合於這個時代的詩歌作品。而詩歌其實也就是在這樣的推陳出新中逐步發展的。

其實趙翼的這種主張其實不單單適用於詩歌領域,在其他領域也同樣適用。就像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其實說到底和趙翼這首詩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管是詩歌還是繪畫,它們的創作如果只是停留在單純的模仿階段,那基本上是鑽進了死胡同,想要有出路,只有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變化,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而且趙翼主張的推陳出新,也並不是意味著對於那些傳統的東西全盤否定,牴觸不學習。就像他雖然說著「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但他自己卻是遍閱前人經典作品,積澱了深厚的文學涵養,這才敢於論詩。所謂的「推陳出新」,首先要了解「陳」,才有可能「推陳」。

趙翼這首詩雖然狂,但卻寫得在理,所以問世200多年來也是備受推崇。很多文化人都受到了啟迪,放棄了對前人一味地模仿。對於趙翼的詩歌主張和他的這首詩,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他憑什麼貶低李白杜甫?
    可是到了清朝,卻有人說「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公然叫板這兩個大詩人。那麼他憑什麼貶低李白杜甫?論詩·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主考官們是面面相覷,還是乾隆開了口問道:「這趙翼哪裡人?」有官員答道:「江蘇人。」乾隆便道:「狀元也不能老是南方人啊。」於是又往下翻,第三名的王傑陝西人,乾隆一想本朝還沒出過陝西狀元,於是大筆一揮,便欽定了王傑為狀元,而趙翼卻成了探花。
  • 清代詩人趙翼或許名氣不大,但這首古詩中的14字我們都很熟悉
    具體到詩詞創作當中,雖然也有一些詩人很有名氣。但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和社會思潮的進步,詩詞的接受程度遠遠比不上那些小說。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的原因是多層次的。有一部分是社會思潮的發展原因,還有一部分是文學體裁自身的發展規律。
  •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唯獨《詩經》是永恆的經典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唯獨《詩經》是永恆的經典,可以經久不衰!《詩經》是後世詩歌的鼻祖,任何一位偉大詩人,他的創作都不可能脫離《詩經》慣用的表現手法——賦、比、興。所以,《詩經》是他們共同的老師。
  • 趙翼《論詩》賞析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簡介作者並講他的幾個故事趙翼(1727年~1814年),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雲崧,號甌北。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中過進士,當過官,辭官後主講安定書院。
  • 清朝的這位詩人非常張狂,寫了一首詩,認為李白和杜甫的詩不新鮮
    但是到了清朝,卻有這麼一位詩人,那麼他便是趙翼,他寫了一首詩,認為認為李白和杜甫的詩不新鮮,可謂是非常的張狂,可正是這麼一位詩人,他在自己的詩作中,把李白和杜甫的詩給貶了一通。他的詩作便是《論詩五首.其二》,這也是一組詩,一共是有五首,這是其的第二首,在這首詩中,充分地說明了詩人的張狂。
  • 趙翼的一首經典詩歌,最後兩句鏗鏘有力,至今仍是無數人的座右銘
    我們的是個歷史上,不僅僅是有唐宋詩歌,每個朝代都有它的代表作品。趙翼是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主城區東半部分)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擅長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
  • 清朝大詩人趙翼不容忽略的名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論詩五首·其二》清代: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有一些人對於這首詩可能會產生誤會,會覺得趙翼太狂了,根本沒有把李白和杜甫放在眼裡,還說他們的詩儘管被成千上萬的人吟誦,可是到了現在已經是不新鮮了。其實在這開篇的兩句中趙翼,更多的是告訴了世人,不要總是沉醉在過往的文學高度中,還是要去創新,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夠真正讓文學發揚光大。
  • 趙翼《論詩》:論詩也可以很勵志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1趙翼(1727— 1814),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辭官後主講安定書院。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並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 趙翼最有名的一首詩,全詩意味深遠,最後兩句更是讓人讚不絕口!
    文/詩詞歌賦匯清代著名詩人趙翼,才學深廣,為人正直。字雲崧,號甌北,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飽讀各名家詩書佳作,思維活躍,不拘泥一格,在清代時期主張「革新」,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現存詩詞64篇。
  • 清代詩人趙翼為什麼敢批判李白、杜甫?讀了這幾首詩你就知道
    然而在清代詩人趙翼筆下,並不這樣認為。他在《論詩五首·其二》中說到: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他認為即使是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的詩篇也有歷史局限性。到了今天也就不再新鮮。緊接著他指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7:趙翼《論詩其二》 江山代有才人出
    論詩其二清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華的詩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名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李白賞析: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李白、杜甫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偉大的詩篇,至今也覺得不新鮮了。
  • 清朝大詩人趙翼這首詩,通篇寫得很深刻,最後兩句還是至理名言
    清朝詩壇也是百家爭鳴,儘管這一時期的詩人,他們的名氣不如唐宋的詩人,但也有很多經典名篇佳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趙翼,作為那個時代著名的詩人,他的作品也是很有特色,並且大力提供改革,使得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加簡練,也更加通俗易懂,特別是在這首《論詩五首·其二》一詩中,他明確地告訴了世人,文學的創作一定是要創新,如果不創新的話,那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
  • 清代著名詩人趙翼的一組詩句,講述詩詞創作的心路歷程,鞭辟入裡
    趙翼,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他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 趙翼的詩有哪些?趙翼的詩詞全集12首
    清代詩人趙翼,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
  • 清代最狂傲的一首詩,諷刺李白杜甫過時,最後兩句更成為千古名句
    杜甫和李白還是很好的朋友,因此他們也被後世之人合稱為「大李杜」。但是在歷史的洪流之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比較狂妄的人,他們喜歡發表自己的言論,甚至還諷刺李白杜甫過時,比如清代著名詩人趙翼便是如此。趙翼為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為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主城區東半部分)人。
  • 左青龍右白虎中間有趙翼,趙翼代表作《論詩》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是趙翼的曠世豪言。如果說寫七律、四絕,不知道誰寫的比李杜好。「各領風騷數百年。」可能是謬論。李杜詩篇千古傳誦。「江山代有才人出。」可能是徐志摩吧!此時的七言已經變成了散文詩、十二行詩等等一系列現代體。
  • 【覓詩記】趙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下)
    但那個時代有太多的人想做詩人,趙翼曾在幾天之內收到了許多人送來的新刻詩集,這讓他覺得隨意地刊刻作品,不是一種嚴肅的創作姿態,於是他寫了首《近日刻詩集者又十數家,翻閱之餘,戲題一律》:只為名心鉥肺肝,紛紛梨棗競雕刊。豈知同在恆沙數,誰獨能迥大海瀾?後代時逾前代久,今人傳比古人難。如何三寸雞毛筆,便作擎天柱地看!
  • 清代詩詞代表作
    論詩/趙翼(1727-1814。常州人。)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一蚊/趙翼六尺匡床障皂羅,偶留微罅失譏訶。一蚊便攪一終夕,宵小原來不在多。匡床:方正安適的睡床。譏訶:因過失而被譏笑、呵責。宵小:小人。5. 野步/趙翼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遊。
  • 李杜不一定指李白和杜甫:李杜起於何時以及歷史上的李杜稱號
    前段時間給學生上課,講到李白和杜甫,我就說歷史上把李白和杜甫並稱為「李杜」。這個時候一個趴著睡覺的學生突然抬起頭問:「誰說的?」我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說:「大家都知道的,初中老師都教過,你不知道嗎?」他一下子就像霜打的茄子——焉兒了,爬下去繼續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