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門口街道花照社區藏羌織繡非遺傳承人培訓

2020-08-29 營門口街道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脈,為城市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一座城市的品牌符號,是城市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天府文化,2020年7月1日,花照社區黨委、花照社區居委會聯合成都市金牛區眾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花照社區非遺宣傳站舉辦了「2020年度花照社區藏羌織繡培訓班」開班儀式。該培訓班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民間傳統手工藝,傳承天府文化寶貴的精神財富,增強社區群眾的文化體驗感,豐富社區群眾文化生活。

上午9點,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來到活動現場做準備,居民們陸續到場並籤到。出席開班儀式的有花照社區黨委書記李時蓉,黨委副書記、居委會主任劉文洪,黨委副書記向增德,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華珍,以及來自轄區漢、藏、羌等民族的15名學員和擔任此次培訓班教學任務的各位教師。本次培訓班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楊華珍老師擔任主講,現場為培訓班學員進行指導。此次培訓班面向社區居民和相關藝術機構招收學員15名,培訓時間為5天。培訓結束後,學員學習成果將以成品形式舉辦作品展,面向社會公開展覽。

通過本次培訓,增強了社區居民對民間傳統手工藝的保護意識,也為以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弘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城市文化氛圍營造和品牌提升的過程中,把非遺文化作為社區重點打造的文化符號,讓非遺文化與社區社會主義和弦價值觀高度契合,早日實現「綠色共創·祥和花照」的社區發展目標。


相關焦點

  • 時光裡的匠人|藏羌織繡大師楊華珍:以匠心織造舉世無雙的藝術
    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成都華珍藏羌文化博物館館長,也是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IOV中國)的會員。從事藏羌織繡五十餘載,楊華珍已與藏羌織繡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54年中,她將藏羌織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技藝發揚光大,傳播至國際視野,她的作品與很多國際大牌都有過合作,例如植村秀、星巴克以及日本的HAKUICHI·箔一等等。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華珍:12年傳承與尋「變」 讓藏羌繡非遺技藝...
    村民常年接受楊華珍培訓,開展居家靈活就業。而楊華珍,也正是從汶川地震開始,投身藏羌繡的傳承中。12年非遺傳承過程中,楊華珍實踐出了一個滿足市場需求的傳習模式,還較早走上了「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的發展之路。非遺授權,為藝術授權中的一個垂直領域,因其激活了傳統文化的新商業價值,讓非遺正「青春」,近兩年被業界推崇。
  • 天府文化與金牛.主題巡講活動 — 走進營門口街道
    11月18日,由區委宣傳部、區直機關工委、區教育局、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各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區文化館、區作家協會承辦的天府文化與金牛.主題巡講活動—「烽火臺上望金牛」在營門口街道花照社區開講。
  • 【守護花開】藏羌織繡大師楊華珍:以時間、雙手與心織造舉世無雙的...
    【守護花開】藏羌織繡大師楊華珍:以時間、雙手與心織造舉世無雙的藝術 2020-12-03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貓眼看社區|全川「土貨、好貨」等你來挑!
    坐落在營門口街道花照社區的「優+」精準扶貧社區消費新場景(以下簡稱「優+新場景」)什麼是為加快推進社區商業業態升級發展和新形勢下的社區商業新生態、新模式、新場景的應用和示範,金牛區營門口街道和花照社區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和社區發展治理相關要求,攜手成都第四城、四城優選、四益家社會組織聯合打造了「優+新場景」,於今年8月23日開工建設,9月20日建設完工,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 上海設計遇到阿壩非遺,設計師讓傳承人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
    犛牛氈帳篷、羌繡、藏羌織花腰帶……在四川阿壩,這些非遺手工藝品都是當地藏族、羌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是城市生活中難覓的非遺手工藝品。6月19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阿壩織繡研修班)」在上海美術學院南院舉行結業典禮。
  • 楊華珍:登上國際時尚舞臺的藏羌織繡大師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攝新華社成都7月23日電(記者楊迪、李倩薇)仲夏時節,在一場陣雨後的短暫清涼中,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華珍開始授課。授課的對象是5名來自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的學生。這個小團隊正在開展一項創業計劃,為依靠刺繡為生的藏族羌族繡娘們設計一些能夠提高單位時間產出、快速打開市場銷路的產品。楊華珍為他們講授的正是如何傳承與創新藏羌織繡。
  • 中國非遺傳承發展探索「授權」新路徑
    一位市民在觀看拍攝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展上的「道子AI國畫師」在紙傘上作畫。新華社記者楊迪攝新華社成都10月22日電(記者楊迪)在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期間,62歲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華珍異常忙碌。
  • 走近非遺:通過刺繡,在大鵬金翅鳥的護佑下,走進每個人的內心
    藏羌織繡傳承人 楊華珍楊華珍,國家級非遺藏族編織、挑花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她出生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藏族刺繡世家,自幼隨母親學習織繡技藝。小金縣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部,藏羌兩個民族長久和睦相處,共同創造了水乳交融的地域文化。羌族羊頭掛件中羊的紋樣是呈羊角捲曲狀的「盤羊」,寓意「吉祥平安」。
  • 「非遺在社區」走進蘇坡街道清源社區
    油紙傘、蜀繡、剪紙……8月25日下午,「非遺在社區」隆重走進青羊區蘇坡街道辦事處清源社區。在現場,各類非遺傳承人的表演吸引了眾多居民的圍觀,在這裡掀起了一場非遺熱。這也意味著,成都市「非遺在社區」試點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 「社區鄰裡節」走進合心園 非遺傳承人、社區群藝團助力優+生活
    在合心園鄰裡節專場活動中,昆明市住房保障局、五華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昆明市五華區普吉街道辦事處王家橋社區居民委員會、昆明市五華區科技產業園開發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雲南巨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的黨員代表,共同為合心園小區的幸福老人過集體生日,同時開展黨員入戶慰問活動。
  • 非遺 就是這麼有價值
    在眾多展覽中,位於非遺博覽園五洲情會展中心一樓的「中國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展」雖然規模不大,卻吸引了網易、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等眾多業界大咖關注。這是非遺節舉辦以來首次就「非遺創意設計作品授權」開展主題展覽,開展4天籤約金額達到3450萬元,為非遺授權和成果轉換探索出一條有效路徑。
  • 諸城市密州街道非遺文化:非遺傳承人李學芳老師的剪紙藝術
    近日,濰坊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諸城市密州街道4位傳承人上榜:舜的傳說代表性傳承人陳潤海、諸城柳編代表性傳承人劉均堂、諸城民間剪紙李學芳、黑陶製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梁麒俊。
  • 省非遺保護中心調研荊州「非遺在社區」工作,15個非遺項目已「紮根」社區
    20日上午,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人員一行到荊州調研「非遺在社區」試點工作推進情況,交流探索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中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中山街道文化宮社區非遺工作室,現場觀摩了五蝦鬧鯰、楚簡製作技藝、楚地插花技藝等非遺項目,詳細了解了社區非遺保護傳承情況、課程教學計劃、受眾效果等,並對沙市區「非遺在社區」工作的探索與創新表示肯定。
  • 東營東利社區老年服務部慰問非遺傳承人「五老」代表李秀君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薛梅 通訊員 盧芬 東營報導  12月22日,勝利油田老年服務管理中心東利老年服務部黨委副書記唐海濤,帶著一張名為《致油田廣大五老同志的一封信》,來到黃河路街道東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 「非遺進社區」 譜寫文化新篇章
    2020年9月9日,科爾沁區文化館組織科爾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雕手工技藝傳承人白玉娟老師和鉤織家居傳承人李瑛娜老師走進東方社區,舉行了一場「非遺」手工公開課。本次培訓活動是全市非遺進校園、景區、社區(嘎查村)主題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2020年全市「非遺進社區」活動的第一場。
  • 非遺傳承人和社區群藝團隊助力 昆明市「公租房社區鄰裡節」走進合...
    社區鄰裡節走進公租房合心園小區 供圖非遺魅力吸引小朋友圍觀 供圖鄰裡節為幸福老人過集體生日 供圖12月19日,由昆明市住房保障局主辦的2020年「昆明市首屆公租房社區鄰裡節王家橋社區3支群藝團隊為本次活動專門排練了精彩節目,其中來自雲嶺管弦樂團的《我愛你中國》《阿老表》演奏節目給合心園住戶帶來了一次高雅藝術的享受。小區配建商業商戶代表虎威精英跆拳道聯盟(普吉館)、艾拉貝思藝術培訓學校也登臺獻上拿手表演。演員中有部分就是合心園的住戶,每個人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給鄰裡帶來歡樂和溫暖。
  • 手把手面對面 非遺傳承人走進南山桂灣社區傳授捏麵人技藝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曾智輝為讓轄區孩子們了解認識傳統非遺文化,增強他們對傳統非遺文化的愛好,讓這些古老的傳統技藝能代代相傳下去,10月7日上午,南山區南山街道桂灣社區舉行「博物館進社區非遺手工坊」傳統文化傳承與技藝習作學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