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鎮走出3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還讓重慶言子上央視

2020-12-05 騰訊大渝網

街頭、茶館是孕育故事的好地方

「璧山蒲元場有一個冷老爺,他吔(語氣語)找了些錢,看到要過年了,他吔去請人寫對子。」

……

春雨紛飛的周日,九龍坡區走馬古鎮,西南關茶樓裡,一溜煙地排隊坐了不少茶客,「嘖」的一聲,茶水從蓋碗裡被呷了一口,唇齒間留著茶水浸潤的香味。

講故事的老者,用地道的重慶話講述那一段不知道發生在何年何月何日的故事。臺下的聽眾,卻像聆聽歷史故事一樣,聽得津津有味。

長嘴的茶壺和茶工穿梭在人群中,時光此刻變得如此美好。

走馬古鎮有多處講故事場所,輪流提供故事會

如果說,走馬古鎮因為被評為「中國曲藝之鄉」而有了光環,那麼這條古鎮上一共出了5個非遺傳承人,則讓」走馬故事「變得更加引人注目。

1月14日,走馬鎮民間故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正式實施。這些故事就像玉器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浸染上濃濃的歷史味道,散發出悠悠濃香。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魏顯德

故事簍子與弟弟並稱「中國格林兄弟」

魏顯德成為後人敬仰的故事大師

魏顯德老人是土生土長的走馬人,14歲跟隨父親流浪賣藝,一路走來一路聽,把故事全部都記在心裡,他22歲已能講述5000多個民間故事。

在走馬,很多人走習慣性地稱魏顯德為「故事簍子」。上了年紀的人都記得,魏老在世那會兒,無論男女老少,看到他都非常親切,一根長條凳子坐定後,魏老就能娓娓道來各種故事,天上的王母娘娘、孫悟空智鬥白骨精……

1700多個故事,500多首歌謠,1000多條諺語和歇後語,在他的腦海裡就像電腦程式一樣,只要街坊鄰居輸入「指令」,故事脫口就能來。

2007年6月5日,文化部公布第一批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等5大類的22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走馬鎮民間故事」代表性傳承人,84歲高齡的魏顯德老人獲此殊榮。

2009年,魏顯德老人離世,他的故事就算是看看文字,都很有魅力:

天上明晃晃——地下水凼凼

天上鷂子飛——地下尿一堆

左邊一枝花——莫去挨到它

左邊一堵巖——右邊亮起來

左邊有道拐——謹防巖下摔

前面獨木橋——滑竿莫要搖

兩個擱——橋上過

抬頭望——把坡上

滑得很——踩得穩

立夏小滿——抵到老坎

立下下到底——快慢由在你

抹陽坡——慢慢梭

前擋手——後不走

越爬越高——上去歇稍

橫起一丈八——順到一步跨

稀泥爛窖——亂跺亂跳

步趕步——跳磴路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遠洋

看重文化傳承堅持每周講故事

走馬小學把故事傳承作為特色

「我們走馬場,到處都是故事,你光看這塊牌匾,喏,單刀入會。」就像每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一樣,走馬故事大王劉遠洋把走馬的故事講得津津有味。時間也被拉回到明末清初,彼時的走馬場社會團體、幫派盛行,單走馬袍哥就有仁、義、禮、忠、信五個堂口,均敬重關羽忠在君臣、義在兄弟的高尚品德。

歷史書上沒有的內容,往往才是茶客們最喜歡的。劉遠洋告訴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自己從小喜歡聽故事,故事也成為80歲的他一輩子密不可分的朋友,但他的內心卻有很多擔心。

2006年,「走馬民間故事」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當下許多「非遺」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窘境不同,「走馬民間故事」的傳承保護工作自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

「20世紀80年代,重慶文化部門在收集整理民間集成時,在走馬收集起了10915則民間故事,還挖出了能講述成百上千則故事的316個『故事簍子』(即走馬民間故事講唱人)。」劉遠揚自12歲起便在大街小巷、田間院壩講述走馬民間故事,每則故事8分鐘至15分鐘。劉老現在可脫口說出的故事,就在500則以上。

「民間文化講究的是師徒相承,師傅身口相傳,如此代代延續。」至今還活躍在講臺上的劉遠揚說,近年來,政府通過組織「走馬民間故事講述技藝大賽」等方式,已吸收了大批青年群體加入民間故事的傳承隊伍,「我最大的心願,是希望走馬故事能有接班人,一直把它們講下去。」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文

一口地道的重慶言子亮相央視

吳文(資料圖)

對於絕大多數重慶人來說,吳文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藝術家,不僅因為他出演過許多方言劇,還因為他伶俐的口齒、一口地道的重慶言子,讓很多外地人都對他的言子讚不絕口。

「重慶是山城,山城像一艘巨大的戰艦,朝天門是航室,解放碑是桅杆,崎嶇盤旋的柏油馬路是它一層又一層的甲板。三千萬人民充當水手和船員,經過風裡刀浪裡劍不拋錨不停艦,如今正迎著改革春風,向前向前奮勇向前!」2017年國慶節,這段由吳文在走馬古鎮錄製的重慶言子登陸央視,引爆了許許多多外地人對重慶話的迷戀。

「重慶話是北方語系,真好聽。」看過這期欄目的江西遊客曾先生在微信留言,他非常佩服重慶話的氣勢,同樣的話從重慶人嘴裡說出來,感覺這事兒一定能成。

吳文也因為同樣的原因,喜歡重慶話和重慶言子。

如今,吳文的故事不但可以在走馬聽得到,在兩江民國街也能聽得到,這樣的傳承意味著走馬故事走出走馬,走向重慶,甚至被很多的外地遊客所認知並關注。

市級非遺傳承人朱偉

小學開辦故事課讓孩子背四書五經

朱偉在講故事

會講故事的朱偉,還有個身份,走馬小學老師,負責走馬故事在小學裡的普及。

和最早的講故事傳承是道聽途說不同,朱偉更注重對孩子們文化的培養。

以前老一輩講故事的人,大多是聽多少講多少,故事源於市井也源於口口相傳。隨著國家對文化的高度重視,加上高考改革有加重語文佔比的趨勢,他除了鼓勵孩子們多上臺講故事外,更多希望他們把四書五經都背下來。

朱偉在講故事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看,這就是未嫁女孩的模樣,如果沒有文化作為積澱,故事想要傳承下去,也是很難的。」走馬小學民間特色文化實踐中,走馬故事已經成為一門重要課程,影響著這裡的孩子們。無論來自歷史、地理、坊間,每一個故事都會從它不同的方向,影響著孩子們的進步。

區級非遺傳承人沈平

走馬故事應增加新時代內容

沈平在講故事

走馬古鎮上,擁有「非遺傳承人」頭銜的人有近10位,包括國家級、市級和區級,他們的共同責任,都是把走馬故事講到人盡皆知。

不到40歲的沈平一個身份是商人,另一個身份是九龍坡區非遺傳承人,他的故事和前輩們相比,更貼近時代感。

沈平有發揚走馬故事的決心

「我看了前輩講述的很多故事,也聆聽了很多觀眾的反應。相對於過去的故事來說,他們更喜歡聽與時俱進的東西,這是我們走馬故事需要增加的內容。」所以,如何讓故事增加貼近感,是新的傳承人面臨的一道難題。

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王渝鳳 畢克勤 文圖

相關焦點

  • 重慶這個鎮走出3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走馬古鎮有多處講故事場所,輪流提供故事會如果說,走馬古鎮因為被評為「中國曲藝之鄉」而有了光環,那麼這條古鎮上一共出了5個非遺傳承人,則讓」走馬故事「變得更加引人注目。1月14日,走馬鎮民間故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正式實施。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出爐 台州5人上榜
    2018-05-24 09:30 | 台州晚報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2人。浙江省有74位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其中台州上報6人,有5人上榜。
  • 尋找國家級非遺瓷板畫傳承人
    【培養國家級非遺文化傳承人】瓷板畫研學基地:培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板畫傳承人,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藝術。研學基地秉承傳統的繪畫技法和藝術追求,探索瓷板畫的創新發展之路,發現和培養瓷板畫的傳承人,使國家級「非遺」瓷板畫有序傳承下去,共同開創瓷板畫新輝煌。
  • 梁平木版年畫有了首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他是…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下發《關於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我區徐家輝入選梁平木版年畫項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至此,我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已有4人。近年來,徐家輝相繼出展奧運會、帕運會、世博會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動,並代表重慶出展澳大利亞、英國、土耳其、澳門等地,成為了重慶文化傳播者,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工藝美術大師、重慶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
  • 長沙又添3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長沙晚報訊(記者 黃能)文化和旅遊部近日確定並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長沙市3名傳承人入選,分別是邱少求(瀏陽文廟祭孔音樂)、曹明珠(菊花石雕)和劉坤庭(長沙窯銅官陶瓷燒制技藝)。
  • 黃在秀:從土家族靈堂走出來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趙恩秋 攝)生命不息,傳承不止--從土家族靈堂走出來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018年5月16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全國共1082人,湖北省45人,其中恩施州7人,巴東縣「土家族撒葉兒嗬」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在秀入選。黃在秀的入選填補了巴東縣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空白。據悉,1966年,黃在秀隨父學跳撒葉兒嗬,為「土家族撒葉兒嗬」第四代傳人。
  • 走近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探尋廣陽民間故事
    走近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探尋廣陽民間故事杜志榜講故事聲情並茂,肢體語言十分豐富。劉璨才11歲,她在故事基地講故事已經三年了。沒有座位的居民站在門口聽故事。臺上講故事的人,有80歲的老人,也有小學生,個個精神抖擻,充滿激情,生動地講述了《三兄弟分寶馬》《「老闆凳」進班房》《虎口取證》《晚節不保悔終生》等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豐富的肢體動作,傳遞著正能量。而臺上的講述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師傅,那就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杜志榜。
  • 話說重慶言子
    作者:重慶李正權  說明:重慶人的話多,說話快,又常常帶有比喻、誇張之類修辭,應當說語言能力還是比較強的。筆者到北京出差,便常被北京人認為「真會說」。實際上,重慶人中會說的多,說話時經常帶上「言子」。「言子」是重慶話中特殊的方言詞語以及俗語、諺語、歇後語等的總稱,短小精悍,形象生動,鄉土味濃,幽默詼諧。其內容包羅萬象,天文地理、日常瑣事無所不涉。於是就有人專門來「展言子」,也就是把「言子」展開來說。朋友張老侃,以展重慶言子為能,紅極一時。於是隨而效之者眾,先是在大報小報上「展」,後來又到電臺電視臺上「展」。筆者也展過不少,不過是在報紙上,沒上過螢屏。
  • 鼓悅荊楚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到木蘭水鎮景區傳習演出
    為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彰顯文化自信、打造湖北非遺品牌,湖北省群藝館迅速組織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付群剛領銜的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小分隊於11月29日在黃陂木蘭水鎮景區開展湖北大鼓傳習、演出活動。
  • 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名單出爐 湖北45人上榜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關於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確定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082人)——湖北共有45人入選!你家鄉有什麼非遺項目和傳承人上榜了嗎?
  • 江蘇常州開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
    資料圖片  在世的國家級傳承人中,50%以上超70歲,搶救性記錄刻不容緩  遊人如織的前門大街上,坐落著一座古樸低調、典雅別致的建築——姚惠芬刺繡藝術館,花貓戲蝶雙面屏風、綢緞衣料、唐卡繪畫……館內藏品都是巧奪天工的蘇繡工藝品。2006年,蘇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姚惠芬作為蘇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在北京前門大街建設了這座展館。
  • 雲南新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56名
    原標題:雲南新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56名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2人,雲南56人入選晉升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工資低過泥水工,還天天想著「騙」小孩子!
    作為灰塑工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邵成村師傅大小也算一個名人了。在2015-2017陳家祠屋頂大修期間,去過陳家祠的人會見到他本人和他的修復工程隊;帶娃參加過陳家祠非遺傳承親子體驗活動的爸爸媽媽見過他,得到過他的指點;看過《嶺南星空下》系列專題的人,知道在講灰塑的那集有他。
  • 鞏義市國家級非遺項目小相獅舞代表鄭州參與2019央視春晚錄製
    素有央視「小春晚」之稱的《東西南北賀新春》於1月12日在河南省鄭東新區河南藝術中心進行了錄製,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朱迅、任魯豫擔任主持,鞏義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小相獅舞代表河南鄭州參與了錄製,該節目將於今年大年廿九晚在CCTV-3頻道播出。
  • 福州市新增3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至此共有18位
    福州新聞網5月18日訊(福州晚報首席記者 顧偉)文化和旅遊部前天向社會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記者昨天從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在此次新增的1082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福州市有3名,分別是「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鄭修鈐、「花茶製作技藝(茉莉花茶窨制工藝)」傳承人陳成忠、「畲族服飾」傳承人蘭曲釵。
  • ——記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張嘉國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2011年5月,民間文學「布袋和尚傳說」被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奉化屈指可數的3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之一。    從故事到歷史    囿於「傳說」這一文學形式,「布袋和尚傳說」不似奉化的另兩項國家級非遺——布龍與走書易於表演和傳播,因此這項國家級非遺得來更是不易,其中一位老人在「布袋和尚傳說」的搜集、保護、傳播等方面功不可沒。
  • 撫州採茶戲表演藝術家萬安安獲推薦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晚報訊 在各地推薦申報的基礎上,文化部組織專家對全國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有關部門及港澳地區推薦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進行了初評。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評審,形成並公示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共490人。其中我省13人進入名單,我市撫州採茶戲表演藝術家萬安安名列其中。
  • 國家級非遺項目海城喇叭戲將亮相央視舞臺
    由市演藝集團復排的海城喇叭戲傳統劇目《王婆罵雞》,將於9月5日參加央視戲曲頻道《一鳴驚人》欄目錄製。與此同時,以遼寧好人·時代楷模劉娟為原型創作的新編海城喇叭戲現代戲《杜鵑花開》將於9月上演。海城喇叭戲是我市國家級非遺項目,作品《王婆罵雞》是海城喇叭戲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劇目之一,由海城喇叭戲國家級傳承人肖傑和年輕演員杜曉玲主演
  • 「今晚上整不整點六七八……」「抖音達人」吳文給你擺一擺「重慶言子兒」的那些故事
    不要緊,重慶言子兒藝術的創始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吳文老師要來給你開課講個「一二三」了。8月23日下午,重慶圖書館二樓的學術報告廳裡擠滿了讀者和粉絲,大夥聚精會神聽的最新一期重圖講座正是吳文老師帶來的《重慶言子兒藝術賞析》。
  • 國家級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盛大開幕
    2020年9月6日,由中國刺繡藝術館、石家莊市博物館、姚建萍刺繡藝術館聯合主辦,北京國館寶藏藝術機構、華韻藝術館承辦的「東方奇技,繡美天下——國家級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於石家莊市博物館隆重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