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悅荊楚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到木蘭水鎮景區傳習演出

2020-12-09 楚天頻道

為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彰顯文化自信、打造湖北非遺品牌,湖北省群藝館迅速組織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付群剛領銜的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小分隊於11月29日在黃陂木蘭水鎮景區開展湖北大鼓傳習、演出活動。該活動由湖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黃陂區文化館、黃陂區旅遊服務中心、黃陂木蘭水鎮景區共同協辦。

一段祝福偉大祖國,彰顯生活之美、家國之美、時代之美的舞蹈《我和我的祖國》拉開了此次活動的序幕。「一方水土一方人,人人喜歡聽鄉音,音韻悠長唱大鼓,鼓悅荊楚紮根深。」付群剛攜弟子為景區遊客帶來了勵志激昂、催人奮進的湖北大鼓《萬眾一心加油幹》,方言韻味十足的說唱表演一下子就吸引了觀眾。

隨後,他為現場觀眾普及曲藝知識,不僅講述了從清道光年間打鼓說書到解放後的湖北大鼓的歷史流變,還講述了自己從演唱傳統曲目《聚寶盆》、《三婿拜壽》到創作、演唱抗疫曲目《我們萬眾一心》、脫貧攻堅曲目《不忘初心奔小康》以及改革湖北大鼓創作表演與創新湖北大鼓傳播方式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付群剛

鼓點鏗鏘,韻味悠揚。付群剛的弟子們也輪番登場,消防戰士程曉斌、在校大學生鄭博傑、人民教師盧海燕、胡威、邵淑娟為觀眾帶來《事關於己》《不忘初心奔小康》《學文化》《五湖四海任我遊》《正名》《豐收場上》等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承載了荊楚兒女的鄉音鄉情,記錄了時代的變化和革新,弘揚了社會主旋律,引得現場觀眾連聲叫好。

活動現場

精緻的苗家服裝,高亢嘹亮的歌聲,青歌賽原生態唱法金獎獲得者吳娟帶來的歌曲《迎客歌》,在帶給觀眾賞心悅目之感的同時,也現場氣氛也十分熱烈。榮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群星獎」作品、由湖北省群眾藝術館創作出品的湖北大鼓《詩仙擱筆》作為壓軸節目,把此次活動推向了高潮,該作品講述的是詩仙李白第三次登黃鶴樓時,看見崔顥的題詩《黃鶴樓》後不由擱筆讚嘆動人傳說。

付群剛帶領女弟子徐穎,以精湛、幽默的表演,贏得了全場觀眾的熱情喝彩,遊客觀眾好評如潮:「今天這湖北大鼓唱得好,一口的黃陂腔『肉砣』了的,聽起來真過癮。」

此次演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付群剛先生帶領徒弟們在景區開展的一次湖北大鼓活態傳承活動,為滿足廣大遊客的需要,此次活動分別在上午和下午設立了兩場傳習活動。

演出現場

付群剛表示,此次演出展現了湖北大鼓非遺傳承人團隊的強大實力,他們的表演涉及了傳統曲目、新編曲目、抗疫曲目等多種題材,涵蓋了湖北大鼓接地氣、聚人氣、有骨氣、揚正氣的特點,為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傳統藝術,增強文化自信,培養廣大群眾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興趣與愛好,以及對傳統曲藝的保護、傳承和創新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記者胡毅、通訊員嚴峰、張路洋)

相關焦點

  • 湖北大鼓非遺傳承人開展傳習演出活動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勝)為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11月29日,省群藝館組織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付群剛領銜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小分隊,在黃陂木蘭水鎮景區開展湖北大鼓傳習、演出活動。「一方水土一方人,人人喜歡聽鄉音,音韻悠長唱大鼓,鼓悅荊楚紮根深」。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北大鼓代表性傳承人付群剛走進黃陂...
    為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彰顯文化自信、打造湖北非遺品牌,省群藝館迅速組織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付群剛領銜的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文藝小分隊,於11月29日在黃陂木蘭水鎮景區開展湖北大鼓傳習、演出活動。該活動由湖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黃陂區文化館、黃陂區旅遊服務中心、黃陂木蘭水鎮景區共同協辦。一段祝福偉大祖國,彰顯生活之美、家國之美、時代之美的舞蹈《我和我的祖國》拉開活動序幕。「一方水土一方人,人人喜歡聽鄉音,音韻悠長唱大鼓,鼓悅荊楚紮根深」。付群剛先生攜弟子為景區遊客帶來了勵志激昂、催人奮進的湖北大鼓《萬眾一心加油幹》,方言韻味十足的說唱表演一下子就吸引了觀眾。
  • 武漢黃陂:國家級非遺文化進景區 湖北大鼓等您來聽
    11月29日,由湖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黃陂區文化館、黃陂區旅遊服務中心、黃陂木蘭水鎮景區共同協辦的湖北大鼓傳習活動將在木蘭水鎮旅遊景區的大舞臺即將拉開帷幕。活動海報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非遺保護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非遺保護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 非遺文化進景區|湖北大鼓將走進木蘭水鎮
    文化武漢【非遺文化進景區 | 湖北大鼓將走進木蘭水鎮】「大鼓一敲精神抖,雲板和聲伴歌喉,陽春白雪雖可貴,下裡巴人也風流!」湖北大鼓以鼓板伴奏,說唱兼長,風趣幽默。11月29日,大鼓精彩表演將在木蘭水鎮旅遊景區的大舞臺拉開帷幕,此次演出將帶領大家進一步認識湖北大鼓這一非遺文化,領略不一樣的說唱藝術。
  • 丹江口武當神戲傳承人入選省級非遺傳承人名單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張富濤)1月8日,從省文化和旅遊廳官方網站獲悉,丹江口市武當神戲傳承人王德學入選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 鄂東民間挑補繡傳習基地揭牌 集中展示紡織類非遺
    傳習基地內展示的紡織服飾 馬芙蓉 攝中新網武漢10月17日電 (馬芙蓉 鄭婷)17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鄂東民間挑補繡傳習基地在武漢紡織大學揭牌。該基地集中展現了荊楚大地20項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保護、研究和創新成果,是一個集紡織類非遺保護傳承、展覽展示、教學研究、產品開發於一體的綜合平臺。鄂東民間挑補繡傳習基地坐落於武漢紡織大學南湖校區圖書館,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
  • 福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習補助提標擴面
    臺海網10月22日訊 據福建日報·新福建APP報導 據福建省財政廳消息,為鼓勵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積極開展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福建省從9月起調整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習補助標準和範圍,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6000元,補助範圍由原來的年滿60周歲擴大到全部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出爐 台州5人上榜
    2018-05-24 09:30 | 台州晚報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2人。浙江省有74位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其中台州上報6人,有5人上榜。
  • 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名單出爐 湖北45人上榜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關於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確定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082人)——湖北共有45人入選!你家鄉有什麼非遺項目和傳承人上榜了嗎?
  • 楚音漢韻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非遺專場震撼上演
    「非遺專場演出很有特色,傳承人過硬的技藝成功傳遞了民間藝術的精妙,也讓我們見識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一位觀眾留言表示:「這些具有觀賞性的非遺項目喚起了我們參與、保護、傳承非遺的熱情。」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雲演季第5場非遺專場8月8日晚,記者了解到,由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湖北省群眾藝術館承辦的
  •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雲演季非遺專場將開播
    8月5日,記者了解到,由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湖北省群眾藝術館承辦的「藝術溼潤心靈」——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雲演季非遺專場將於8月8日19:30在湖北省群眾藝術館微信公眾號、騰訊新聞客戶端及多家網絡直播平臺與觀眾準時見面。
  • 鄂東民間挑補繡傳習基地揭牌 成為高校非遺保護教研平臺
    新華社武漢10月18日電(記者俞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項目鄂東民間挑補繡傳習基地17日在武漢紡織大學揭牌,成為紡織類非遺項目展示窗口和高校非遺保護教學研發平臺,並將適時全面對社會開放,接受市民免費參觀。
  • 聽楚音展漢韻 荊楚非遺顯魅力
    8月8日晚,由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湖北省群眾藝術館承辦的「藝術溫潤心靈」——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雲演季第五場非遺專場演出在湖北省群眾藝術館微信公眾號、騰訊新聞客戶端、一直播、鬥魚等多家網絡直播平臺與觀眾準時見面,吸引了291萬人次點擊觀看。
  • 建設非遺資料庫 組織「非遺+直播」
    記者從安徽省文化旅遊廳了解到,下一步將重點做好非遺資料庫建設、推進非遺傳承人記錄工程、組織「非遺+直播」活動等方面工作。建設非遺資料庫 推進非遺傳承人記錄工程根據答覆,為做好我省非遺保護的規劃工作,安徽省文化旅遊廳將依據相關法規制度,編制《安徽省「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行動計劃》。
  • 安徽大動作加強「非遺」保護 建設非遺資料庫組織「非遺+直播」
    記者從安徽省文化旅遊廳了解到,下一步將重點做好非遺資料庫建設、推進非遺傳承人記錄工程、組織「非遺+直播」活動等方面工作。建設非遺資料庫推進非遺傳承人記錄工程根據答覆,為做好我省非遺保護的規劃工作,安徽省文化旅遊廳將依據相關法規制度,編制《安徽省「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行動計劃》。
  • 國家級非遺魯庵印泥 在學校開設傳習工坊
    日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魯庵印泥製作技藝走進上海市五四中學,魯庵印泥傳習工坊正式揭牌。  搶救挖掘成國家級非遺  魯庵印泥製作技藝是靜安區首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清末民初著名篆刻家張魯庵先生所創製。
  • 安徽系列大動作加強「非遺」保護
    記者從安徽省文化旅遊廳了解到,下一步將重點做好非遺資料庫建設、推進非遺傳承人記錄工程、組織「非遺+直播」活動等方面工作。實施「名師帶徒」工程,選擇具有一定影響力、具備非遺項目傳承技藝、長期從事傳習活動的省級以上非遺傳承人,與非遺愛好者結成教學對子,籤訂協議,明確傳授內容、職責、義務和目標,通過1至2年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完成教學任務。
  • 張掖非遺「河西寶卷」傳習活動有聲有色
    中國甘肅網8月11日訊(本網記者 張蘭琴 通訊員 徐莉) 8月8日,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根脈」為主題的張掖市河西寶卷傳習活動之非遺大講堂,在張掖市文化館非遺傳習所舉行。張掖市文化館還通過「張掖公共文化雲」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受到眾多非遺愛好者關注,推進了非遺傳承保護工作。
  • 邀非遺傳承人解讀藝術精粹 惠南浦東派琵琶傳承「從娃娃抓起」
    近日,浦東派琵琶傳承人周麗娟受邀來到惠南鎮,為惠南鎮文化服務中心浦東派琵琶傳習所的學員、家長及琵琶愛好者們解讀浦東派琵琶的藝術特點。 「琵琶藝術·浦東派」於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始祖鞠士林為清乾隆、嘉慶年間的浦東惠南人,有著「鞠琵琶」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