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發掘楚王墓,規模宏大但沒有建全,原因是墓主的命運多桀

2020-12-06 老王歷史閒談

在徐州拖龍山,考古隊發掘出一座漢代時期的楚王墓;據專家考證,楚王墓存在相當規模的地面建築;而且墓葬規格之宏大,隨葬品之豐富,為徐州同時代墓葬中絕無僅有;然而專家在楚王墓中卻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該墓並未建完整,有半途而廢的跡象;專家研究發現,這與楚王的悲慘命運有直接關係;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2003年,拖龍山出土一座楚王墓,專家將其編號為M3;它位於已發掘的南洞山楚王墓西南;二者相距約800米;該墓封土殘厚1.3米,外側有三層墓垣,最外層墓垣砌成較規整的長方形,東西長35、南北寬25米;地表散存大量板瓦、筒瓦及雲紋瓦當殘片,表明當時有相當規模的地面建築;墓葬為長方形石坑豎穴洞室墓;豎穴窄長,南北長2.7、東西寬1.3、深10米;豎穴底部西側開鑿大洞室,洞室南側為車馬室 (龕) ,室內面積約30平方米;專家發現,雖然墓葬在唐末宋初及當代都被盜過,但仍出土鑲玉銅枕、玉衣片、玉石器及銅、陶器等近200件,實屬難得,這也說明墓中有大量陪葬品。

從墓葬結構形制來看,M3是屬於西漢晚期墓葬;墓葬規模宏大,陪葬品數量很多,在徐州地區漢墓中很少見,在西漢晚期墓葬中更是未曾見過。

經過考察,專家發現該墓與已發掘的,東洞山楚王墓陪葬墓碧螺山M5,有諸多相似:它們均是窄豎穴、大洞室;室內均有瓦木建築,室的北部伸向豎穴形成龕狀;所不同的是拖龍山M3的規模大,等級高,其中瓦木建築的遺物中,有朱雀紋文字的瓦當發現;這一現象說明什麼呢?在西漢晚期,拖龍山M3與碧螺山M5的時代較為接近,因為碧螺山M5是陪葬墓,於是進而說明,拖龍山M3的時代與東洞山楚王墓的時代接近;專家注意到,這個時段有一位楚王在位時間非常短,他就是楚懷王劉文;據《漢書》記載,楚懷王劉文是漢宣帝的孫子,其父是楚孝王劉囂;在位僅僅一年時間,死的時候才23歲;從時間上推斷,拖龍山M3符合劉文的死亡背景。

然而,這裡出現了一個疑點:徐州周圍所有已發掘的楚王墓都是巖洞葬,即墓葬建造在大山的巖洞裡;這樣做與徐州地理環境相關,更彰顯楚王的高貴身份;然而拖龍山M3卻採用原始的豎穴墓,它並非楚王墓的形制,按等級來看,只是陪葬墓的形制;漢代等級制度,尤其是喪葬習俗中,非常森嚴;從君王到士大夫,每人用多少板材都有嚴格規定;由此看來,難道拖龍山M3並不是楚王墓,而是陪葬墓?

專家馬上否定了這個觀點,因為從墓葬規格來看,不可能有陪葬墓超過楚王墓的現象,而且M3出土帶有朱雀圖紋的文物,這是非王級墓葬絕對不可能擁有的;這樣說來,M3的墓葬形制又該作何解釋呢?

按漢制,諸侯王一般在即位後的第二年開始為自己修造陵墓;楚懷王劉文不足一年無子而薨,如果想馬上修好一座大型橫穴崖洞是不可能的;在拖龍山M3發掘過程中,該墓南部山頭的東坡發現有開鑿山體的遺蹟,搬出的還有一些建築殘片等,說明該處原來可能為楚王準備開鑿陵墓之所;也就是說,如果M3主人是劉文的話,當初他也是準備巖洞葬,怎料還沒開工,自己就先去了;可憐膝下無子,命運悲涼;雖然說,豎穴墓不符合楚王的喪葬習俗,但它有個明顯的優點——便於開鑿;於是,王室用大量的陪葬品和超大的墓葬規模來彌補了M3沒有採取巖洞葬的遺憾。

因此從墓葬的位置、規模、形制、時代及陪葬品等多方面分析,拖龍山M3極有可能為劉文之墓。

【參考資料:《徐州考古》《漢書》《中國考古年鑑》】

相關焦點

  • 徐州發現多座楚王墓,墓主身份成謎,其中一楚王身份出現新的可能
    徐州人傑地靈,文化起源較早,漢代時期,這裡是其封國楚國的都城——彭城;從西漢開國至東漢,楚國一共存在了220年;在徐州周圍的大山上,埋葬著歷代楚王;由於楚王墓嚴重被盜,證明每個楚王身份的信息缺失,所以關於這些楚王身份的研究一直是考古界的重點課題;然而史書對西漢早期的楚王記載較詳細,
  • 徐州發掘出漢代楚王墓,元代就被盜空,專家通過這些線索確定楚王身份
    建國以來,徐州周圍的大山上陸續發掘出十五座漢代楚王墓;經過長時間研究鑑定,大多數墓葬都確定了墓主人是哪位楚王;西漢早期的關於楚國的歷史記載相對來說多一些,然而晚期由於政治原因,楚國地位降低、國力衰落,歷史上留下的印記也變淡很多;這讓墓主身份鑑定工作更加困難;雪上加霜的是,有一座楚王墓在元代已經幾乎被盜空,沒有留下任何能證明楚王身份的線索
  • 徐州北洞山發現完整漢墓,墓主是一位楚王,專家:他死得很倉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江蘇徐州出土了一座完整的漢墓,因為被盜過,所以沒有發現有任何可以反映墓主身份的文字記載;但是從墓葬周圍的環境、地域、其自身結構以及規格來分析,這裡埋藏的是漢代的一位楚王;專家綜合墓葬結構,以及僅剩少量的隨葬品帶來的信息,分析出:楚王死得很倉促;這是怎麼回事呢?
  • 徐州獅子山發掘楚王墓,其中出土文物中,有300件印泥是哪裡來的
    江蘇徐州是歷史名城,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也是兩漢文明的發源地;在漢代時期,徐州稱為"彭城",是朝廷最重要的封國楚國的都城;這裡的一切制度都模仿中央,在徐州獅子山楚王墓發現有300餘塊封泥,上面印有各級官員的印章;專家通過研究它們,了解到漢代朝廷官員的等級;但是這裡出現了一個疑問:這麼多印泥是哪裡來的
  • 電工手中徵集而來的龜鈕銀印,成為唯一確定墓主身份的西漢楚王墓
    在江蘇徐州西北方向的一座不起眼的名叫龜山的小山西麓,坐落著被譽為「千古奇觀,中華一絕」的龜山漢墓。究其原因,不是墓葬規模的特別宏大或者隨葬發現器物的特別豐富,而是其精湛的工程施工技術。其15間墓室和兩條墓道總面積達700多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
  • 江蘇徐州西漢楚王墓出土印章相關問題再研究
    江蘇徐州地區西漢楚王墓出土文物眾多,其中獅子山和北洞山兩座楚王墓出土印章200餘枚,對於西漢楚國的官制、軍制以及政區地理歷史等問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學者們已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在印文釋讀方面取得較大進展,澄清了一些錯誤認識,但是對於印章性質、來源、時代和入葬原因等問題依然不很清晰,為此筆者擬在諸位學者研究成果基礎上,對印章相關問題進行再研究。
  • 江蘇徐州發現西漢楚王陵,出土四千多件兵馬俑,僅次於秦陵兵馬俑
    漢墓繼承秦制的厚葬之風,漢墓出土的文物也總能刷新我們的認知,然而漢墓厚葬並沒有起到保護墓主的作用,反而成了漢墓屢遭盜掘的原因。所以,考古界有「漢墓十室九空」的說法。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西漢時期的楚王陵。
  • 墓之謎(十二)江蘇徐州 略帶喜感的王者之墓
    而徐州是劉邦的老家,又是華夏民族多種文化的交匯地,重要之處不言而喻。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徐州龜山還是一座採石場。1981年,當地群眾在開山採石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此墓,就此展開了一段曲折的發掘故事。
  • 墓之謎(十二)江蘇徐州 漢墓之主的防盜措施可真夠可以的
    而徐州是劉邦的老家,又是華夏民族多種文化的交匯地,重要之處不言而喻。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徐州龜山還是一座採石場。1981年,當地群眾在開山採石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此墓,就此展開了一段曲折的發掘故事。
  • 略論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工藝
    1984年12月,江蘇省徐州市是子山西麓發現兵馬俑群,發掘者根據俑坑的規模推測其主人可能為某一代楚王。七年後,這位楚王的墓葬被找到,相關單位於1994年12月起展開三個月的清理髮掘工作。該墓雖被盜擾,但規模宏大,內墓道中三間耳室和一座陪葬墓保存完好,出土了2000餘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200多件玉器(玉衣片4000餘片)。
  • 江蘇出土楚王墓,難以判定到底是哪位楚王,一小陶俑的臉揭示出真相
    江蘇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也是漢代文化的發祥地;徐州在漢代時期稱為彭城,是封國楚國的都城;也這裡埋葬了歷代楚王,他們的墓葬對今天研究漢代的歷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遺憾的是,這些墓葬都被盜過,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大多數楚王墓中缺乏能直接證明墓主身份的文字記載;比如北洞山楚王墓,幾乎被盜空;這裡埋葬的究竟是哪位楚王呢?
  • 周末遊徐州東洞山楚王漢墓,墓內有明代造像,這是哪位楚王的陵寢
    徐州東洞山漢楚王墓,1982年當地村民開山採石的時候被發現,當時稱石橋漢墓,地處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石橋村。如今這裡已是市區,東洞山劃入徐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園內。這座西漢楚王墓早年被盜,明代就有「仙人洞」之稱,1955年曾有人在附近撿到銅釜、玉衣片、玉璧和劍鞘上的玉,銅釜上有銘文「宮君」二字(可理解為封君、君主、小國之封群,實際上就是諸侯國的國君),說明墓主人應是某代楚王。
  • 墓之謎(一)獅子山楚漢墓
    坐標:江蘇徐州地點:雲龍區三環路漢文化景區獅子山墓主:未定結論:楚國漢墓不假,王侯級墓葬也沒錯,因被嚴重盜掘過,至今為止,尚未確認墓主人的身份。徐州地區周圍埋葬著12代楚王,這座獅子山楚王墓是第7座被發現的王墓。
  • 獅子山楚王墓被掘 上千神秘小人頭破土而出(圖)
    江蘇徐州獅子山下意外發現大批漢代兵馬俑,但令考古學家不解的是,俑坑中兵馬俑的擺放非常凌亂,似乎是下葬時隨便一扔了事,而這一切在注重禮教的中國古代是冒殺頭之罪的,什麼原因讓工匠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 徐州出土漢代古墓,對墓主身份的確認,一直是考古界研究的重點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江蘇徐州陸續出土一批楚王墓;它們位於徐州周圍的懸崖上,對其形成一個環抱的地勢;多年來,對徐州楚王墓的墓主身份研究,一直是考古界的重點課題;獅子山、馱藍山楚王墓究竟埋藏著哪兩位楚王呢?
  • 徐州出土漢代諸侯大墓,墓主人自稱墓裡沒有寶貝,專家:大騙子
    徐州的農民在開山採石的時候無意中挖出一座漢代大墓,專家趕到現場之後立即展開勘測,根據對古墓樣式的考證,確定這是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的墓室,因為這座大墓位於龜山的位置,所以這座大墓也被人們稱為龜山漢墓這座古墓規格非常豪華,古墓中一共有15間墓室,佔地面積達到700多平方米
  • 歷時40餘年,徐州土山二號墓考古發掘完美收官
    歷經40餘年的不懈努力,徐州土山二號墓考古發掘工作完美收官。土山漢墓位於徐州博物館院內,由三座墓葬組成,其中一號墓於1969年發現,1970年由中科院考古所、南京博物院等單位發掘;三號墓於2002年發現,同年由徐州博物館進行搶救性發掘。二號墓自1977年勘探發現以來,考古工作至今已歷時40餘年。201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徐州博物館主持發掘,取得一系列重要收穫。
  • 考古專家考證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墓主為劉郢
    中新社南京七月二十日電(肖昌琦)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楚王陵的墓主人到底是誰?這個考古界七年來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今天揭開謎底--墓主為第二代楚王劉郢。此說法系專家認定。  獅子山楚王陵於一九九五年發掘,曾被評為「九五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與其它七座楚王墓一起榮獲「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
  • 徐州千古之謎——龜山漢墓的墓主是怎樣確認的?
    徐州共有 13 座楚王墓,到寫作本書時,只發掘了 7 座。 但能確認其墓主、學術界又無爭議的只有一座,即龜山漢墓,墓主人是西漢第六代楚王——楚襄王劉注。這是怎樣確認的呢?有個長達數年的過程。龔德建編著的《龜山漢墓傳奇》,為此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龜山漢墓是 1981 年 11 月正式發掘的。
  • 歷時40餘年,徐州這座漢代大墓考古發掘完成,冠絕國內!
    歷經40餘年的不懈努力,徐州土山二號墓考古發掘工作完美收官。土山漢墓位於徐州博物館院內,由三座墓葬組成,其中一號墓於1969年發現,1970年由中科院考古所、南京博物院等單位發掘;三號墓於2002年發現,同年由徐州博物館進行搶救性發掘。二號墓自1977年勘探發現以來,考古工作至今已歷時40餘年。2014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徐州博物館主持發掘,取得一系列重要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