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作何解,如何參透書法中"軟"與「硬」的玄機

2020-08-28 藝術的真相


沙孟海書法


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意蘊何在

東漢書法家蔡邕在《筆勢》裡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這是書法裡很有名的一句話,歷來對之都有不同詮釋。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對這句話中「軟」字的解釋是:「能柔能剛之謂軟,非有柔無剛之謂軟也」。 明代董其昌在他的《畫禪室隨筆》卷一用筆中說:「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清代傅山在《作字示兒孫》中也有過「用筆遂流於軟美一途」之說。眾說紛紜,我們該如何理解呢?

我們都知道,從性能來說,毛筆分為三種:硬毫、兼毫和軟毫。對於毛筆的性能與使用,大畫家錢松喦在《硯邊點滴》認為,「羊毫性柔,彈力差,使用難。兔毫鍵,狼(黃鼠狼)毫更鍵,彈力強,使用易。按筆性效果講,狼毫優於羊毫。但初學最好用羊毫,對羊毫的使用如能夠達到得心應手,揮灑自如,用狼毫時更能發揮它的性能。」對於使用何種性能的毛筆其實也是各有各言,關鍵在於什麼字體適用,什麼人使用。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除了用合適的筆之外,還要有合適的紙。通常來說,硬毫適合在柔軟的紙上書寫,而軟毫適合在硬些的紙上書寫。當然這也要因人而異。用我們古人陰陽學說來看,最柔軟飄逸的字應該是硬毫寫出來的,而最陽剛雄健的字應是用軟毫書寫出來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水平高的人都喜歡用長鋒羊毫。


林散之書法


如何處理書法裡的「軟」與「硬」

其實書法水平高的人,除了善於利用好毛筆的柔軟性,在書寫時還善於處理所需要的各方面的「軟」與「硬」的關係。諸如心靈的、身體的、筆劃中、氣息中的,等等。

其一,筆劃中的軟與硬。初拿毛筆時,無論怎麼寫,筆劃都是僵硬的,因為軟不下來,所以進不去筆,而墨浮紙上;初次臨摹或是換臨新帖時,也是如此。這裡的主要原因是對筆法、結構等方面的不熟悉所造成的。剛開始時,只能用力書寫或用力描摹,生硬是自然的。然而,只有達到「柔軟」的境地,才談得上書寫熟練或是臨摹得法到位。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柔軟」呢?只有多寫,在筆法、結構、章法等都熟練了,心中有數,才能柔軟下來。換了適合自己的新帖臨摹亦然,如此往復,才能在柔軟吸取古人的精華。運用「柔軟」這個眼光來看網上或現實裡的書寫也可以檢測出一個人書寫水平的高低,如果他(她)書寫時總是用力按筆,生硬地表現每一個細節,說明他(她)書寫還在生硬階段,水平自然高不到哪裡去。

其二,身體的軟與硬。書法是通過身體來表現的,剛開始學習時,身體、手指、手臂、手腕僵硬是自然的。就是打拳一樣,初學時難免身體各方面不協調、不聽使喚。這也只有通過多方面練習才能解決。首先就是多寫,並且應該篆隸楷行草五體皆寫,才能通八法。五體面貌不同,自然需要不同的書寫動作,通過寫五體,可以有效鍛鍊各方面身體關節,實現身體記憶。由於五體共通,創作時表現手段才能多樣,作品才能有更豐富的內涵。其次要多運動,寫書法雖然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但更需要有一個好的身體條件。只有精力充沛才能表現出書法所需要的精氣神。通過多運動,擴充體能,還能軟化身體,自然對書法是有很大幫助的。

其三,心的軟與硬。自古以來,書法就被認為是心法,因此心地柔軟是最關鍵的。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對此有很精闢的論述:吾始學書,對模古帖,止得字形。後舉筆不輕落紙,凝思靜慮,擬形於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後讀明道先生書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學。」既非要字好,又何學也?乃知古人隨時隨事只在心上學,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王陽明強調的是心法蘊字法。


王陽明書法


很多人書法技法很好,但很難進步,最主要原因就在於心地不軟而硬。造成心硬的最要原因在於心念雜亂,諸如名利心重、私心雜念多,書寫時不能專心。佛家修行亦講修得一顆柔軟之心。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乃心軟、慈悲、憐憫之極則。柔軟亦是太極之根本。惟心地柔軟,全身氣息綿綿不絕,手乃至全身致柔軟,功夫由此而生。然其中需錘鍊數年乃至數十年,方能達到。此乃書法進階之所必要功夫。心軟、手軟、全身軟後,方能懂勁。毛筆在手,則可軟可硬。羊毫、狼毫、兼毫皆可因心身軟而軟,方可從心所欲不逾矩,天地萬象方可納之於筆端。剛勁雄強之書法往往出自於最柔軟之羊毫,然飄逸俊秀之書法則來自更顯硬朗之狼毫或兼毫。此亦是心軟、全身軟以心身馭筆的緣故。

林散之書法


沙孟海書法


如何看待書法作品裡的「軟」與「硬」

書法作品的欣賞,儘管各有各的審美,但是標準是有的。有讀者可能會問,有些作品,一些人認為好,一些人說不好甚至說看不懂,但高手卻認為很好。這裡就涉及審美層級問題,含有對「軟、硬」的理解。例如文章開頭劉熙載就認為 「能柔能剛之謂軟」,而董其昌認為「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杜甫有名句說:書貴瘦硬方通神。

好的作品用筆和行筆肯定是柔軟的,不管其呈現的面貌是飄逸還是剛健的風格,例如林散之、沙孟海的書法,前者的書風是飄逸帶仙氣的,愛用長鋒羊毫;而後者書風是雄強剛健的,喜用軟毫鬥筆。因為高手都是經過過去大量「除硬」訓練,最後達到化硬為軟的陰陽和諧,也就是達到了「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境界。而杜甫所說的瘦硬指的是化軟為硬,軟硬融通的調諧。

當然,有時候人們會說,該作品線條過「軟」或過「硬」,那麼這裡指的應是缺乏陽剛的「軟」,就是力道弱,當然不足取;過「硬」則是用筆生硬,缺乏柔軟的努,感覺一折即斷,當然功力也很薄弱。
由此看來,書法裡的「柔軟」不只涉及筆軟,還涉及方方面面。某個時期或學習某種書體達到「柔軟」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因為面對新的學習時,還會面對「生硬」的境況。因此書法裡的「軟」與「硬」,實際貫穿一個有志於書法的人的一生。 最終目標當然還是心身與筆的多重「柔軟」,就像母親柔軟的懷抱,才能孕育出億萬的生命。


董其昌書法

相關焦點

  • 蔡邕「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原意是指毛筆嗎?非也
    在古代,由於信息載體條件的限制,我們的祖先用極其精練的語言,力求在有限的載體中儲存最大容量的信息。由於時代的跨越、古文字的一字多義,給我們研究古文獻帶來一定的困難。東漢蔡邕《九勢》中「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句,在書法界中的兩種不同解釋,即是典型之一。
  • 佳萊學院第一期硬/軟筆書法結訓作品展
    圖片來源:佳萊學院佳萊學院第一期硬/軟筆書法結訓部分學員老師合影留念:學書法能增強自信心,提升專注力,學習成績能提高,有益身心健康,陶冶情操,鍛鍊意志,提高審美素質等益處。2020-01-05 佳萊學院第一期硬/軟筆書法結訓,書法課程的教學自開學以來,至今已按學期初計劃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為總結經驗,改進不足,更好地服務於日後的教學工作,提高硬/軟筆書法教學效果。特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予以小結。
  • 書法初學者如何練好軟筆字?
    在當代,越來越多的人都慢慢培養練習書法軟筆字的習慣了,那麼如何練習好一手精美的軟筆字呢?小編今天就分享給大家一些小技巧和方法,祝您早日學有所成,練字得手,獲得好評。01在古今的書法藝術長廊中,如何去選擇法帖和碑帖呢?這裡面有個小技法,就是尋找筆畫均勻的、簡單的篆書去臨摹,現在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小篆《嶧山碑》。
  • 軟筆書法是硬筆書法的基礎嗎?
    因此,從工具來看,硬筆書法其實出現的時間並不長,是一個比較時興的叫法,這也決定了它存在的歷史沒有軟筆那樣輝煌燦爛,因此,在更多層面上需要以軟筆書法悠久、深厚的傳統為基礎,才能生長、開花。了解這些情況後,對我們理解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之間的關係是很有幫助。
  • 優墨書法硬軟筆結合,學科與素質教育碰撞火花!
    為此,優墨書法選用更為規範的國標楷體作為中小學生的書寫範本,與市面上提倡個人風格與花式字體不同,國標楷體因其字形優勢,每個筆畫的連接處更為清晰,更易於中小學生進行書寫練習,不僅成為了部編版低年級教材的主要字體,同時也是考試電腦閱卷的標準字體。優墨書法嚴格按照國家標準楷體組字規律進行教學,使孩子在初學時便掌握規範書寫,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 修身書道:學習書法,不知道如何「調鋒」?看這裡!
    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在其書論名篇《九勢》中如是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妙就妙在這一個「軟」字。人們把漢字僅以實用到作為藝術而自覺,其中最大的認識就是如何運用手中的這支「軟」筆來再造漢字的藝術。漢字藝術的筆法形成在漢末得以充分的體現,也即所謂的「三折筆」技法,而「三折筆」的核心內容就是「調鋒」。
  • 少兒先學硬筆書法,還是軟筆書法?
    隨著社會進步,中高考改為電子閱卷,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書法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卻不知道如何才能讓孩子對書法感興趣,其實讓孩子喜歡上書法很簡單,首先就是讓他認識了解。只有讓孩子看到美好的事物,才會有所追求,家長完全可以在家中營造出書法優秀作品的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對書法的興趣,在傳統意義上,練書法自然就會想到毛筆字,也就是軟筆書法,但隨著硬筆書法的實用性,人們對其也是越來越重視。但學硬筆書法還是軟筆書法卻讓家長沒了主意。
  • 炭筆軟中硬的區別
    炭筆軟中硬的區別2020-12-04 17:26:2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炭筆有軟、中最基本的事情、硬三種筆型,不同類型的炭筆用於不同場所的繪畫場景,因此了解炭筆類型是最基本的事情。那麼,炭筆軟中硬的區別是什麼?
  • 學習書法,為什麼要控筆?如何學習控筆?
    實際上,我們通常所說的技藝學習就是對於書法工具的熟悉和掌握。因此書法技能的本質就是對毛筆控制的能力。中國古代書法理論中,筆法是佔據很大一部分內容的東西,幾乎所有的書法理論中都有關於筆法的論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筆法的重要性,筆法幾乎可以決定書法技能水平的高低。而中國的書法藝術之所以獨特,正是因為它有著特有的書寫工具和對書寫工具特殊的掌握要求。毛筆是使用軟毫而製作的,軟毫的特點當然是軟。正因為這個軟,所以,它才不好控制。如果我們使用硬毫為主的書寫工具,那麼書寫起來自然是很方便,甚至根本沒啥學習、掌握的難度。
  • 古人為什麼選擇了比硬筆難以掌握的軟筆?古時軟筆比硬筆好用
    年時,又在甘肅武威張義堡遺址中發現了雙瓣合尖竹管筆。這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古硬筆沒有墨囊,書寫起來比軟筆更費時費力。帶有墨囊的自來水鋼筆直到十九世紀才在英國被發明出來,這時中國的軟筆書寫早已形成習慣了。
  • 軟筆書法與硬筆書法,時代的產物,孰輕孰重?
    當今社會都在提到一個話題,到底讓孩子學硬筆書法還是軟筆書法,或者說先學哪個比較好對於這件事大家也是眾說紛紜,對於那些練習軟筆書法的人來說,硬筆書法就是規範字,根本稱不上書法。 今天我來說一說我的看法,首先是適用範圍不同,硬筆書法的工具攜帶方便,書寫快捷,應用廣泛;軟筆書法的工具攜帶不方便,一般是作為個人愛好和參加比賽。
  • 硬筆書法「隸體」和軟筆書法「隸體」的不同之處
    硬筆書法「隸體」和軟筆書法「隸體」肯定不是等同的,所等同的是結構大致相同。那麼,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在哪兒呢?首先,在運筆的筆法上有所不同,硬筆運作是有支撐的運作,而軟筆則是無支撐的運作。硬筆運作其次,在運筆的起落上明顯不同,軟筆在運筆起落時要回筆藏鋒,而硬筆則不用,只是起落恰到好處即可。
  • 相愛中必須承受的……軟與硬
    先說彭浩翔的《再不相愛就軟了》(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2年5月)。說來很慚愧,這位多次在國際上獲獎的香港導演的電影,之前我一部也沒看過(其實這一點不奇怪,我雖然看片不少,但最愛看的只是戰爭片和警匪片);在報刊上的文章也沒讀過,雖然在我還算比較熟悉的南方媒體上就有他的專欄。可能因為這樣,一開始就讀其人文集,反而有種痛快的感覺。
  • 軟筆書法要不要從楷書練起?
    軟筆和硬筆是相通的,筆畫、結構、作品布局等等,都是值得相互借鑑的。只是硬筆和軟筆在工具上有所不同,因此在運筆上會有差異。軟筆書法,掌握用筆仍然是重中之重。而熟悉用筆,比較好的路徑就是學習楷書。楷書嚴謹端正,書寫速度也比較慢。
  • 龐中華書法遭質疑?軟筆寫法搬到硬筆書法上,專家:看著有點彆扭
    龐中華書法遭質疑?軟筆寫法搬到硬筆書法上,專家:看著有點彆扭書法文化,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形式。龐中華硬筆書法,在國內相當長一段時間相當受歡迎。時隔多年,龐中華書法遭到了一些質疑。當然,這些質疑只是人們的一些看法,因而要加上一個「?」。
  • 孩子學書法,是先學硬筆書法,還是軟筆書法
    很多家長有一些疑問,想讓孩子練習書法,到底先學硬筆書法還是軟筆(毛筆)。哪個對孩子後期更有好處。其實大家對書法的想法有一些太過絕對了。先學哪個類型是根據自己情況而定,而且各有利弊。先說一下硬筆書法吧,很多朋友都是因孩子上學寫作業,寫字太難看,而且不利於考試的時候得分,想讓孩子練習書法,硬筆書法的特點就短期內可以有所提升,時間性短,因為硬筆對工具的把控要求小。只需要練習筆畫,字的結構和布局即可。
  • 先學立筆,這種學習書法的過程,比孫過庭的更適合今人
    他在《九勢》中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這句話的解讀到現在還有人誤讀,認為筆軟了就不能正常書寫了。而正確的含義恰恰相反,是說唯有筆軟才會產生不同的筆勢。這裡的「奇怪」當然是一個古今異義的詞,按古文的解讀方法,「奇,異也。」是不同的意思。「怪,異也。」
  • 為啥香菸有軟盒硬盒之分,裡面到底有什麼玄機?得知答案:大開眼界
    hello,我是你們的小編珊珊,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人們的工作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會用吸菸的方式來緩解壓力,有人喜歡抽軟盒煙有人喜歡硬盒,那香菸為什麼要有軟、硬盒之分呢?裡面到底有什麼玄機?其實答案有2點。
  • 「捺的一波三折」——黨群成人軟筆書法公益課
    圖/文:李豔紅 審稿:李豔紅 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傳統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個性魅力,適應於社會的需求和社交的需要,鳳凰臺黨群服務中心秉承發揚傳統文化,促進居民交流的服務宗旨,8月27日上午在四點鐘課堂開展了成人軟筆書法公益課堂第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