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中的「門」

2020-11-08 一抹海峰

來到北京,第一印象可能是北京的門特別多,坐地鐵的時候,好多站都是「**門」命名的,但是,卻看不到門。

從小我們就學習「我愛北京天安門!」。

「九門提督」是什麼官職?

北京又叫「四九城」,是什麼意思呢?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北京的這些個「門」,大多都是城牆上的城門,此外,北京還有好多地方叫豁口,大多也與城牆有關。解放後,為改善交通,將老北京城牆扒開了多處缺口,即未建門洞,也未命名為「某某門」,只是依據附近地名,稱作「十條豁口」、「北小街豁口」等名稱。

盤點之前,先來一個小知識,什麼是城樓、箭樓、甕城。

一、城樓、箭樓、甕城


城樓、箭樓、甕城(圖片來源於網絡)

城樓:與城牆連著的是城樓,城樓是有門的。

箭樓:有箭窗的是箭樓,建在最前方,通過甕城牆與主城牆連接。有些開門,有些不開門。

甕城:城牆外,甕城牆圍城的封閉區域。甕城之中,形成封閉的空間,敵軍一旦闖入,即被「甕中捉鱉」。

通過這個,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正陽門(前門)會有兩個城樓。其實是一個城樓,一個箭樓,以前是通過甕城牆連接著的。

正陽門(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內九外七皇城四

「四九城」即是取自這裡的「內九」和「皇城四」。

總體看下: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各門的位置及主要用途如下圖:


北京主要城門分布圖

由圖可見,內城基本上就是目前2號線的一圈,內城+外城基本是二環路的一圈,城市建設沿著著原來的城牆。皇城和內城是嵌套存在,呈「回」字型。外城七門是明世宗朱厚熜為加強城防,在嘉靖三十二年增修的外城城門。

外城+內城像一個「帽子」,因此又叫「帽子」城。

但是,在城市的建設中,城門所剩不多了。大部分拆除於五六十年代(含城牆),網上可以看到一些老照片,但都大同小異。上面這些門中,目前還存在的門包括天安門、正陽門(含城樓和箭樓)、德勝門(箭樓)、永定門(2004年復建)。

現在城牆保存最完整的為崇文門到東便門之間,現為明城牆遺址公園。

目前城門的名稱大多是清朝改的,明朝的名字不一樣,但明清的城門、內外城沒有什麼變化。

九門提督主要負責內城九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初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

三、九門八典(點)一口鐘

城門在每天天黑之前是要關閉的。為了同步,城樓上放一種扁平狀,兩端作雲頭形的鐵質或銅製響器,叫做雲牌、或雲板,到了關門的時候,各城樓的守城士兵一起敲擊雲牌,謂之「打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在九座門中,只有崇文門沒有「點」,而是一口鐘。這口鐘起到的是給其他八個門發出關城門信號的作用,鐘敲起來格外洪亮。

四、其他門

1、龍脈口四門:中華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龍脈口四門(圖片來源於網絡)

龍脈口四門位於現在天安門廣場附近中軸線上。

中華門不是城門,明朝叫大明門,清朝叫大清門,位於現在毛主席紀念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1954年拆除。

中華門(圖片來源於網絡)

端門,現存,在紫禁城午門和天安門之間。明代叫承天門。在明清兩代主要是存放皇帝儀仗用品的地方。

長安左門、長安右門。位於現在長安街上。長安左門位於天安門東側,大概在勞動人民文化宮東邊一點。長安右門位於天安門西側,大概在中山公園西邊一點。兩門是通往天安門的必經之路,也是文武大臣進入皇城上朝的必經之路。1952年拆除。

3、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即故宮一圈的門,目前都在。

午門,南門,正門,平面呈「凹」字形,裡面是太和門。

神武門,北門,原名玄武門,後因避康熙皇帝玄燁名諱改名。城臺開有三門,帝後走中間正門,嬪妃、官吏、侍衛、太監及工匠等均由兩側的門出入。清代選秀女,將嬪妃迎入宮中均走此門。

東華門,西華門分別為紫禁城的東、西門。清代帝後遊幸西苑、西郊諸園,多由此門而出。慈禧逃跑也是出此門。

故宮裡面的門就不多說了。

4、近代城門: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水關門

都不是傳統的城門,僅僅是開的一個門洞、通道、缺口。

和平門,建於民國時期,原名新華門,不是傳統城門,1958年拆除。

復興門、建國門。日偽統治北京時內城所開的兩座城門。

水關門,這個名字比較陌生,現在以及找不到這個地名了,也是開的一個門洞,位於今正義路的南口,崇文門和正陽門之間。由此門出,馬上可達正陽門火車站,乘車去往天津、塘沽等地。這座新「城門」開闢在水關之上(原來是有護城河、水關的),因此得名為「水關門」。

5、元大都:光熙門、安貞門、健德門、肅清門

另外最常聽到的門應該還包括光熙門、安貞門、健德門,這些都是元大都的門,其中,光熙門大致位於目前柳芳地鐵站附近,與肅清門對應,而不是光熙門站。

明朝的城牆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南移了,北城牆南移較多(約2.5公裡),南城牆南移較少(約800米),東西基本是重合的,門也是重合的。

肅清門地名已經沒有了,大概位於現在明光橋附近,地名雖然都沒有了,但欣慰的是,甕城遺址還在。

元大都南側的順承門,麗正門,文明門。


元大都城門

6、其他的門

除上述以外 ,北京還有其他的門。

比如,有個薊門橋,那有沒有薊門呢?薊門,原指古薊門關,現存薊門煙樹碑。在歷代中,都沒有一座城門叫薊門,古代詩詞中「薊門」泛指北京。

看看地鐵圖,在6號線,還有個通運門,又是什麼門呢?應是通州古城的城門,那古城剩下的城門,有機會再繼續扒!

大紅門、西紅門、小紅門、東紅門、南大紅門。這幾個地方目前都在,是南海子(清朝也叫南苑)的門,開四門:北為大紅門、東為東紅門、南為南大紅門、西為西紅門。清朝又加修了5門,小紅門是其中之一。

經常聽到的門主要就這些了,還有什麼門呢,歡迎補充!

2020年11月07日於北京

相關焦點

  • 北京的地名,是一門玄學!
    北京的地名,真的是一門玄學!作為一個北京人,每天都離不開門:東直門、西直門、廣渠門、廣安門、地安門……每天活在被數字支配的生活中:三裡屯、五裡橋、五道口、六裡屯、六裡橋、八裡莊、十裡河、十裡堡……最讓人費解的,莫過於北京的
  • 北京地名中的「門樓口橋」兒化音
    德勝門很多人對北京地名中的「門」和「樓」什麼時候加兒化音什麼時候不加一直難以區分,包括北京電視臺的一些記者和播音員甚至是一些不是在北京長大的研究北京的學者也經常會出錯。北京地名裡的「門」北京也曾經像西安一樣,以其高大的城牆和巍峨的城門聞名海內外,現在大多城牆和城門蕩然無存了,但是地名卻有幸保留了下來。
  • 夜讀 | 北京地名中的冷知識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有些是數百年來約定俗成的,有些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佐證,是人們生活的寫照。尤其在北京地區,許多地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如典故、民俗、城鄉變革、文化等,其地名在形成過程中猶如一部小的《史記》。許多消逝的古蹟風物、滄桑舊事及舊日的生活形態,可以從地名中找出蛛絲馬跡。了解北京,特別是老北京的地名,可以傳承文化,知曉歷史,因為地名是歷史的重要密匙。
  • 北京地名與地域文化
    比如:安南營(安 瀾營)、牛血胡同(留學胡同)、牛蹄胡同(留題胡同)、驢肉胡同(禮路胡同),[n]、相混在西南官話、江淮官話、湖南等方言中存在,[n ]、不分是江浙吳語的特點;王姑園(皇姑園)、悶葫蘆罐(蒙福祿館),「王」和「皇」在吳語中是同音的,[x]、[f]在西南官話、湘語、贛語的一些方言點不加區分;驢肉胡同(禮路胡同)、驢市胡同(禮士胡同),「驢」改為「禮」,也不是北京人的語感。
  • 夜讀|北京地名中的冷知識
    地名是歷史的產物,有些是數百年來約定俗成的,有些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佐證,是人們生活的寫照。尤其在北京地區,許多地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如典故、民俗、城鄉變革、文化等,其地名在形成過程中猶如一部小的《史記》。許多消逝的古蹟風物、滄桑舊事及舊日的生活形態,可以從地名中找出蛛絲馬跡。
  • 北京地名的偽俗詞源舉隅
    在北京古今地名中,牛欄莊到六郎莊的漸變,廣寧門與彰義門及廣安門的關係,四川營與棉花胡同的命名緣由,正是對以上三種詞源基本特徵予以體現的典型例證。關鍵詞:北京;地名;偽詞源;俗詞源探討地名語詞的起源及其演變過程,對這類專有名詞進行追根尋源與正本清源,是地名學與詞源學共同的任務。
  • 北京地名鑑賞大會,結果……
    易中天曾在《平民與市民》中記錄過:「咱北京的地名大多非常生活化,比如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鹽店胡同、醬坊胡同、醋章胡同、茶兒胡同,除了這些,北京城裡的「門」、「裡」、「營」,那就更不用說了。北京地名之「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便門、廣渠門
  • 北京地名|玉泉山靜明園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三山五園「三山五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始建於清康熙時期,形成於乾隆時期。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文化遺產的統稱。
  • 北京地名 | 「戲」說天橋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盤點首都北京那些有趣的地名,很漲知識!
    北京,是全國的心臟,是全國政治、文化、教育和國際交流中心,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心馳神往的地方。北京,全國為數不多的超一線城市,人口規模堪比一個中等國家。北京是神聖的莊嚴的,但是祖國首都的很多地名卻值得研究,仔細看來還多了一重詼諧與幽默。今天我們就一起盤點下北京的地名。
  • 北京地名具有怎樣的氣質和性格?
    原創 牛汝辰北京地名具有京都地名的氣質和性格。關於北京地名的特色,北京歷史地理學者尹鈞科、孫冬虎先生,在《北京地名研究》一書中,論述了北京地名的大氣、皇氣、官氣、民氣、文氣、武氣、雅氣、古氣等特點。筆者在此基礎上,歸納為三大特點,即城門街道大地名具皇家氣派;胡同小地名多生活氣息;元大都坊名及明清宮殿名彰顯文德氣象。
  • 北京地名鑑賞大會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易中天曾在《平民與市民》中記錄過:「咱北京的地名大多非常生活化,比如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鹽店胡同、醬坊胡同、醋章胡同、茶兒胡同,連起來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除了這些,北京城裡的「門」、「裡」、「營」,那就更不用說了。
  • 公主墳、善各莊、高碑店……北京這些地名是怎麼來的?
    點藍色字關注「千龍網」在北京地區,許多地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如典故、民俗、城鄉變革、文化等,其地名在形成過程中猶如一部小的《史記》。了解北京,特別是老北京的地名,可以傳承文化,知曉歷史,因為地名是歷史的重要密匙。「各」、「家」、「垡」、「營」有千秋在北京的地名中,尤其是郊區中,帶「各」字的特別多,如龐各莊、嶽各莊、張各莊、南各莊、夏各莊等等。
  • 北京地名的由來(二)
    昨天介紹了「窯」、「南禮士路」和「五棵松」名字的由來,今天說說其它幾個地名。當然,後來這裡的蘋果樹被砍掉改成了農田,但這個地名卻已經叫開,沒有改變。這條街道不僅修建得象蘇州的街道,而且裡面的買賣人也是乾隆皇帝從姑蘇城中挑選出來的,可謂原汁原味。很可惜的是,這條街道在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的時候被焚毀,此後就名存實亡了。
  • 雜談北京的地名、字號
    王寡婦胡同改為王廣福胡同…… 圖片說明:明清時期從事生豬的交易市場以墳墓為地名的也不少,如 公主墳,八王墳 、索家墳…… 新中國成立後,把城牆扒開個豁子,起的地名也不少,如北小街豁口、新街口豁口、十條豁口…… 等等,北京的胡同地名數不勝數,都有自己的傳說典故,這就是北京的胡同文化 …… 上世紀六十年代,北京的許多地名都改名了,比如 東交民巷 改為反帝路、東直門北中街改為反修路
  • 北京地名 | 北新橋與新街口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北京地名裡的玄機,您知道嗎?
    北京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地名,從字面看很奇葩、很雷人、很搞怪,讓人浮想聯翩。其實,這些搞怪的地名背後都有很多的故事,這些故事就算是老北京人也不見得完全清楚。就拿胡同兒來說,北京號稱「有名兒的胡同三千六,沒名兒的胡同賽牛毛」,雖然這是個誇張的說法,但足以彰顯老北京胡同數量之多。胡同兒名字的來源也是豐富多彩,名稱中所含的內容敢說包羅萬象,大到江河湖海、雲與星空,小到花鳥魚蟲、日用百貨,有帶人物的、有帶植物、還有以地理特點命名的、以壇廟衙署命名的,一時間難以盡述。
  • 北京的新地名是怎麼來的
    1993年9月17日,《北京晚報》刊發報導《東三環改造中的部分橋用企業命名》,寫出這篇報導的資深記者毛序國說,國貿、長虹、燕莎這幾座立交橋的冠名價格是每座100萬元。上世紀九十年代初,100萬元是可以為市政建設出一份力了。毛序國說,當時,國貿橋是準備按照原來的地名「大北窯」來命名。「我當年報導的標題就是『大北窯橋建成通車』。現在呢,大北窯何在?
  • 北京地名的由來(一)
    小時候坐公交經常聽到北京各種有趣的站名,但是卻不明白出處,這下好了,刺刺我找到了最全的解釋!原來我住的馬甸還有這麼一段歷史啊!有意思!一、窯:北京有很多窯,大北窯,黑窯廠街,劉家窯,大瓦窯,小瓦窯,崔家窯、鮑家窯、鄧家窯、嚴窯、魏窯等。為什麼這些地名都帶一個窯字呢?是因為當時明成祖為了自身的政治需要,在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由於城市建設的需要,大量陝西工匠湧入北京,使得北京的窯逐漸增多,併集中在南城一代。
  • 北京普查老地名建"家譜" 揭秘那些奇葩地名的由來
    北京街景(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許心怡)2015年新年伊始,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活動進入實際操作階段。距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近三十年之後,地名及其背後的地名文化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同一個地區,在歷史上有不同的名字,在國土、規劃和公安等系統中,在接近時間段的名字也可能有所不同。北京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全國各大城市一樣,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目前北京市的地名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而在很多部門的「家譜」中,記錄著的地名信息難以反映地名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