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新寶寶,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嬰兒發育口訣你記住了嗎?

2020-12-04 凝媽悟語

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當年自己的父母是多麼不容易,寶寶出生以後會帶給我們很多驚喜,但同時又帶給我們很多煩惱。寶寶一天一個樣,如雨後春筍一般「嗖嗖」生長,這些讓我們驚喜。俗話說寶寶的發育過程會經歷「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的階段,又會把我們折騰得神經衰弱。前3個月的寶寶確實比較難帶,記得當時的睡眠時間一天合計4個小時,每次都不會超過2個小時,也就是說沒睡過一個囫圇覺。你家寶寶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呢?

一月哭

剛出生的寶寶最主要的語言就是哭,餓了會哭、醒了會哭、困了會哭、熱了會哭、疼了會哭、尿了會哭、煩了會哭,用哭聲向世界證明他的存在。每次一哭,我們就會感到精神緊張,要檢查他的身體,看有沒有尿了、有沒有身體異常,要給他母乳,要哄他睡覺,要逗他開心。雖然寶寶哭起來會讓們感到「煩」,但是這樣會讓寶寶更安全,讓我們能及時關注寶寶的健康問題。

寶寶在第一個月的時候,每天要睡16-20個小時。因為新生兒大腦皮層興奮性比較低,神經活動比較弱,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容易疲勞,大腦皮層興奮性就會降低,從而進入睡眠狀態。

寶寶的胃容量比較小,一般一次母乳只能維持1-2個小時,寶寶要頻繁起來吃母乳,所以每次睡眠時間比較短,一般一兩個小時就要母乳一次。

寶寶的大小便比較頻繁,當尿溼了或者有便便時會特別不舒服,也會導致頻繁醒來。所以,寶寶雖然總睡眠時間比較多,但是因為睡眠周期短、睡眠次數較多,媽媽會覺得比較累。我記得兩個寶寶基本就是掛在身上,自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二月鬧

到了第二個月,寶寶胃容量有所增大,經過一個月的外界生活,已經基本適應。寶寶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吃母乳的速度比上月快了一些。

但是忽然有一天發現寶寶總是哭哭鬧鬧,總是吃不飽的感覺,扯著鬆開,反反覆覆,很是煩躁。我們很擔心是自己母乳不足,其實這是寶寶到了猛漲期,暫時需要更多的母乳。這時堅持讓寶寶多吃一些母乳,為他的猛漲期提供充足的能量。這個階段不會太久,一般發生在4-6周,咬咬牙就過去了。

另外,兩個月的寶寶容易發生腸痙攣,也叫做腸絞痛,一般在黃昏時間發生,我們又稱作黃昏鬧。這種情況的寶寶很難安撫,給母乳也不吃、躺著也不高興、抱著也哭鬧,新媽媽往往搞不清寶寶要做什麼,感覺手足無措。

好在,每次過半個小時或者1個小時以後,寶寶又像沒事人一樣恢復正常。這種情況大約會持續1-2周,新媽媽要有耐心的對待寶寶,可以嘗試讓寶寶腹部向下,抱著寶寶,這樣,寶寶的肚子有下墜感,會感覺舒服一些。

三月不睡覺

3個月的寶寶變得精力充沛起來,隨著大腦的不斷發育,大腦皮層興奮性提高,不再象以前那樣總是睡覺,能夠玩一會兒了。有的寶寶在晚上還能睡整覺,也就是半夜12點開始一直睡到早上6點,如果有這樣一個寶寶,真的要開心了。但是並不是家家都有一個天使寶寶,有的寶寶就是不愛睡覺,白天玩,晚上折騰,如果是這樣,那確實有些辛苦。

到了3個月,大部分寶寶開始攢肚。還有的寶寶在1個月之後就會攢肚,有很多媽媽告訴我剛出月子寶寶就攢肚。攢肚就是指幾天不排便,但是寶寶肚子不漲、不哭鬧,便便時很輕鬆、很多、是軟黃便便。這是因為寶寶的腸胃功能發育逐漸完善,更好地消化吸收母乳,食物殘渣少造成的。

很多媽媽看到寶寶不排便會有些擔心,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肚子,只要不是鼓鼓的就沒問題。攢肚存在非常強烈的個體差異,有的寶寶不會攢肚,有的寶寶在三四個月才會攢肚,像我家寶寶是4個月之後才開始攢肚。攢肚之後,晚上寶寶基本不排便,媽媽就會有些輕鬆了。

另外,關於嬰兒發育的口訣還有這種說法:一月睡、二月鬧、三月認人、四月翻身、五月出牙、六月輔食、七月坐坐、八月爬爬,九月十月叫爸媽。你家寶寶是這樣的順序嗎?

總之,寶寶「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是寶寶正常的生理髮育規律,新媽媽早了解,做到心中有數,總是好的。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一月哭二月鬧三月抬頭把媽瞧」發育口訣背後的規律,你讀懂了嗎
    其實想要了解寶寶的發展情況從老一輩傳下來的口訣中就能夠知道一些,比如老人常說的:一月哭,二月鬧,三月抬頭把媽瞧,還有就是常說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二走等等,其實這些說的都是孩子每個月齡段該掌握的能力,只要家長用心,肯定能夠找到孩子發展的規律。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記住這條新生兒發育口訣,寶寶更健康
    其實可可夫婦的表現也是許多年輕父母的表現,由於缺乏經驗,這些父母在寶寶啼哭時都有點束手無措,所以他們非常需要了解寶寶在出生後的發育規律,這樣才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去照顧寶寶,那麼寶寶在出生後的前三個月的發育規律是什麼呢?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家有新生寶寶,牢記口訣帶娃更輕鬆
    不會說話的他只能用哭泣表達自己的所有需求,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寶寶到底是餓了、困了還是身體不舒服,是件特別難區分的事。不過,好在每個孩子的發育過程是有規律的,只要新手爸媽了解相關方面的知識,就能在大原則上維持寶寶的健康。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二月寶寶愛哭鬧,真實原因父母要知道
    老一輩常說「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寶寶出生後的發展規律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種說法是針對大部分的孩子而言,並不具有普適性,所以我們可以參考,但是一定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要結合自己的孩子的特點來綜合判斷。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古代育兒順口溜有沒有科學道理?
    中國歷史悠久,智慧的先人們也總結了不少的育兒經驗,像這個順口溜:「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就把新生兒從出生到百天,這三個月的生長發育特徵,和需要注意的事項都講清楚了,可以說是最簡短的育兒說明書。我們先說說「一月睡」。
  • 為什麼說寶寶「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這可是有科學依據的哦!
    「一月睡二月鬧三月攢肚」這句老話也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這句話體現的是寶寶生長發育的一個變化過程。 一月哭 寶寶在第一個月的時候,每天要睡16-20個小時,每次睡眠時間比較短,一般一兩個小時就要餵奶一次。
  • 一月睡,二月哭,三抬頭……寶寶的發育規律全在這裡!
    十月懷胎,寶寶終於平安降生,在嬰幼兒這個階段是幼年期發育速度最快的階段。作為新手爸媽,此時最關心的莫過於寶寶是否健康,生長發育是否正常。俗話說:一月睡、二月哭、三抬頭、四翻身、五長牙、六輔食、七月坐、八月爬、九月隔夜奶、十月說話、十一月站、十二月走。這個口訣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 「一月睡黃、二月哭腸、三月攢肚急壞娘」,發育口訣媽媽讀懂幾分
    「一月睡黃、二月哭腸、三月攢肚急壞娘」,媽媽要讀懂第一次做父母經驗不足是很正常的,不過大家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及時諮詢,有經驗的老一輩,或者尋求醫生的幫助。關於餵養孩子有一個順口溜是: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其中的意思很多人都不了解,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 三月抬頭,四月翻身:寶寶發育的「裡程碑」,家長們可要記住了哦
    在人的一生中,嬰兒時代是生長發育速度最快的時候,其次才是青春期。而在嬰兒時代,小寶寶們往往都被以「月齡」來計算,因為變化確實是逐月發生的,堪稱日新月異。比如說,寶爸寶媽們可以看到,小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個月幾乎是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睡覺上,而在第二個月睡眠時間就沒那麼長了,經常會哭鬧,也會被逗笑。這也就是「一月睡,二月哭」,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寶寶發育的「裡程碑」,家長們可要記住了哦!
  • 「一月睡,二月哭」,寶寶哭鬧原因有三,安撫嬰兒這樣做
    文|全文共185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一位朋友在微信中向我「求救」,原來是她家中的2個月小嬰兒,最近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開始半夜頻繁大哭,而且哭的撕心裂肺。餵過奶、換過紙尿褲還是哼哼唧唧的扭動身體。並且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照顧孩子的方式不對,才導致月子裡的「天使寶寶」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其實在我護理過的孩子中,這樣在60天左右,突然從天使寶寶「黑化」成為小惡魔的並不在少數,老輩人也有:「一月睡,二月哭」的說法。那麼,寶寶在兩個月左右,為啥會突然變得愛哭愛鬧呢?
  • 「一月睡,二月哭」,兩個月的寶寶愛哭,不是無理取鬧,另有原因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往往都是非常安靜的,多數時候都在呼呼大睡,可一旦到了第二個月,小傢伙睡眠少了,醒著就很無聊,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在哇哇大哭。為什麼二月的寶寶愛哭呢?還真不是娃無理取鬧,寶寶哭鬧有原因,寶寶心裡苦,又說不出呢。
  • 「一月睡,二月哭」,寶寶哭鬧不要慌,父母可以嘗試這樣安撫
    於是她開始自我反省,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肯定事出有因,是不是因為自己錯誤的育兒方式,才導致寶寶身體出現了問題呢?其實我們經常從老一輩嘴裡聽到這樣一句:一月睡,二月哭,當寶寶進入他們出生後的第二個月,哭鬧似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標配,為什麼會有這種表現呢?
  • 一睡二哭三抬頭,1歲前寶寶的發育規律你清楚嗎?父母需做好輔助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一歲前的寶寶有著怎樣的發育規律?作為父母又該如何輔助呢?很多新手爸媽對於這些並不了解,其實老人口口相傳的「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抬頭」,就是對孩子成長規律的總結。對照這份「發育表」,看看你家寶寶進行到哪步了?一月睡新生寶寶每天要睡16到20個小時之間。幾乎除了吃奶,剩餘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在睡覺。
  • 「一月睡二月哭」,滿月後寶寶鬧得兇,寶媽要會針對性緩解
    可還沒開心幾天呢,一出了月子,寶寶就顯露出了他「小魔王」的本性。白天哭晚上也哭,根本不讓人休息,有時怎麼哄也哄不好,讓人十分焦急,手足無措。俗話說「一月睡二月哭」,其實寶寶普遍都是頭一個月睡覺多、不愛鬧人,滿月後就哭鬧得很兇,很正常,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出生前3個月,新生兒護理要注意啥
    寶寶出生的前三個月,在護理上,每個月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今天糖媽就著「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的這三點,來分享一下經驗:一月睡:月子娃護理重點就是睡眠新生兒因為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二月哭:第二個月哭聲不斷,需要了解寶寶的哭聲訴求新手媽媽照顧嬰兒,最怕遇到的就是寶寶的哭聲不斷,本來照顧寶寶就很繁重,吃不好睡不好的,寶寶一直哭,讓寶媽更容易「崩潰」了。
  • 「一月睡二月哭」,2個月寶寶晚上經常哭鬧,多半是這個原因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 ,不少家長應該都聽過這個說法,真的是就像這句育兒俗語,不同月齡寶寶發育特點也不同。有個媽媽留言說:寶寶50多天了,純母乳餵養。之前吃睡都很規律,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這段時間吃奶開始很不規律,晚上突然哭鬧厲害,不能入睡,十來分鐘醒來哭鬧一次,只要大人抱在懷裡就很快入睡,放在小床上就很快醒來啼哭,直到後半夜2點後才睡。這就是個「二月哭」的例子,到了兩個月,寶寶的哭鬧會比較多。
  • 寶媽還在被「二月鬧」折磨?做好這3點,讓你輕鬆擁有乖寶寶
    文/胡胡育兒日記「一月睡、二月鬧、三月不睡覺、四月翻身、五月出牙、六月輔食、七月坐、八月爬,九月十月叫爸媽。」「二月鬧,不睡覺」,做好這3點,寶媽不必再被寶寶「折磨」小米剛生完寶寶沒有多長時間,在新手寶媽裡,小米自認為是做的比較好的,但是不知為什麼,寶寶只從進入了二月齡就開始不「安分」了。
  • 都說寶寶「一月睡二月哭」,寶寶到底在哭什麼?原來是這樣
    嬰兒一般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因為嬰兒寶寶剛出生後會有些不適應外界的環境,所以在出生的頭一個月裡,都是閉著眼睛睡覺的,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寶寶逐漸發育的過程。所以寶寶每天都是吃飽了就睡,基本上每天都是在睡夢中度過的。
  • 八成新手媽媽不信的「一睡二哭三攢肚」,其實是嬰兒發育必知口訣
    婆婆給她解釋其中的含義,一睡,指的是出生第一個月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二哭,指的是嬰兒在第二月的時候,會開始逐漸表達自己的情緒,想要什麼或哪裡都不舒服,都會通過哭讓爸媽知道。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保證充足的睡眠,對於他的體重和發育都是有重要幫助的。所以,新手爸媽們不要擔心剛出生寶寶一直在睡,這是他們的生長方式。相反,如果有寶寶總是不睡覺,一定要及時排查他的需求或者不舒服的地方,處理妥當,讓寶寶安穩入睡。
  • 寶寶「二月哭」,媽媽別崩潰,知道原因並安撫是關鍵
    文 | 小朗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寶寶剛剛出生的第一個月,常常是吃了就睡,醒來再吃,簡直是天使寶寶,讓爸爸媽媽省心不少,但是隨著寶寶的成長發育,到寶寶第二月的時候就會頻繁哭鬧,這就是老話說的:「一月睡、二月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