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 ,不少家長應該都聽過這個說法,真的是就像這句育兒俗語,不同月齡寶寶發育特點也不同。
有個媽媽留言說:寶寶50多天了,純母乳餵養。之前吃睡都很規律,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這段時間吃奶開始很不規律,晚上突然哭鬧厲害,不能入睡,十來分鐘醒來哭鬧一次,只要大人抱在懷裡就很快入睡,放在小床上就很快醒來啼哭,直到後半夜2點後才睡。
這就是個「二月哭」的例子,到了兩個月,寶寶的哭鬧會比較多。
月子裡的寶寶 睡眠多,相對很好帶;等滿月後,寶寶 白天睡眠時間逐漸減少,活動逐漸增多,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包括睡眠問題、哭鬧等。
就像這個媽媽說到的,2個月寶寶白天睡得安穩,晚上放在床上就哭鬧,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呢?
寶寶哭鬧,肯定是有需求
對於不會說話的小寶寶來說,「哭聲」 就是寶寶表達需求的 「語言」。
當家長能及時準確的幫寶寶 「解決問題」,寶寶就不哭鬧了;
若是家長沒能準確的判斷出,並及時的解決寶寶需求,那寶寶就會持續哭鬧,甚至一直到 「哭到累著」。
到了第2個月,寶寶已經會開始表達自己的 「情緒」 了,當寶寶 不舒服時,他會用哭聲來表達。
一般這個月齡的寶寶,哭鬧可能是 餓了、尿了、拉了、想讓媽媽抱抱等,這些基本需求外。
還有個更主要的原因可能 「腸脹氣」,尤其是持續哭鬧、每天固定點哭鬧、特別不好哄的那種哭鬧。
為什麼這個月齡的寶寶容易出現 「腸脹氣」?
有些家長可能聽說過嬰兒腸脹氣,但不清楚具體怎麼判斷。
因為 小月齡寶寶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全,再加上新手家長沒有經驗,照顧寶寶時方法不正確,比如:
餵奶時姿勢不對、方法不對,導致寶寶同時吃進去很多空氣;並且每次餵奶後 不給寶寶拍嗝;平時也 不注意給寶寶保暖,尤其是小肚子的保暖等。就會容易讓寶寶 出現不同程度的腸脹氣,寶寶肚子不舒服就會哭鬧不止。
新手家長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 」腸脹氣「?
不過,家長們也不用太緊張,當寶寶出現腸脹氣時,也會有些表現,平時注意細心觀察寶寶,若是發現寶寶有這些表現時,及時幫寶寶緩解,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寶寶哭鬧了。
① 哭鬧有規律:每天固定時間的哭鬧,多在傍晚或晚上,哭鬧時餵奶也不緩解,甚至拒絕吃奶;
② 身體有表現:比如經常放臭屁(有時會帶著大便)、蹬腿、蜷縮身體、抱著時打挺等,並且是憋紅臉的那種;而且 肚子鼓鼓 的,摸上去有些發脹,有時還咕嚕嚕的響;
③ 睡眠有影響:寶寶肚子不舒服,自然會難受的睡不著,抱在大人懷裡一來有助保暖二來有助擠壓排氣,相對會好些,等把寶寶放下後,會睡不踏實,很快醒來。
若是這些表現,寶寶都中招的話,那基本就是這種情況了。找到哭鬧原因後,正確的幫寶寶緩解和預防就可以了。
發現寶寶有 「腸脹氣」,該怎麼辦呢?
分兩方面做好護理和預防。
① 當寶寶正脹氣難受時,這樣緩解:
快速的幫寶寶 「排氣」,是快速有效的緩解方法。
具體的比如 飛機抱(讓寶寶趴在大人胳膊上,通過對肚子擠壓,有助排氣)、熱敷肚子(注意別燙著寶寶)、順時針方向按摩肚子、讓寶寶趴在自己肚子上等,都有助排氣。
另外,緩解寶寶的哭鬧情緒,可以播放白噪音 給寶寶聽;平時也經常給寶寶聽些舒緩的輕音樂,安撫寶寶情緒。
等寶寶 順利排氣了,肚子不脹痛,自然也就哭鬧停止了,也就能睡的踏實了。
② 平時做好預防:
平時要做的,只有2條:預避免吃進去太多空氣,避免受涼。
避免吃進去空氣:
就要注意 餵奶方法方式要正確,並且每次給寶寶餵奶後要拍嗝;
吃母乳的寶寶,媽媽的飲食注意 少吃產氣食物等。
避免受涼:
就是要幫寶寶 做好保暖,尤其是小肚肚的保暖。
可以給寶寶在裡面 穿個小背心;
家裡溫度不要太低,室溫保持在20-24℃;
穿脫衣服、換尿不溼 時不要時間過長,注意保暖;
睡覺時 穿個嬰兒睡袋(防驚跳款式的最好),一來保暖,二來有助給寶寶形成一個類似在子宮內的 「包裹環境」,有助增加寶寶的安全感,讓寶寶睡得更踏實。
基本以上這些方面都做到位了,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寶寶出現腸脹氣了。
都說「小兒難養」,其實大部分情況是新手家長沒有經驗,不能很好的照顧寶寶。
小月齡寶寶是相對問題多一些,但只要 餵養護理方法都正確,就可以避免出現很多問題。
你家寶寶在2個月時愛哭鬧嗎?有沒有出現過腸脹氣呢,來分享分享你的育兒經呀。
相關閱讀推薦一:婆婆認為尿布透氣,我覺得尿不溼方便,到底哪個好?真得說道說道
相關閱讀推薦二:0-12個月寶寶手部精細動作訓練遊戲,寶寶心靈手巧,越玩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