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萬竿煙雨 1945年
傅抱石先生是中國當代的藝術大師,他的山水畫以雄渾恣肆的藝術風格徵服了新中國初期的無數觀者,也影響至今。傅抱石作為20世紀中國山水畫壇的革新者,他的藝術是用傳統筆墨來重新面對大自然之後的天才創造,其風格的形成是以寫生為門徑的,尤其是他的一生中四次比較重要的寫生實踐,對他的藝術風格生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每次的寫生足跡都對其畫風促成一個重大的轉變,也產生了一批經典作品。
▲傅抱石 棗園春色 1960年
20世紀40年代的重慶金剛坡時期奠基了傅抱石山水畫的寫生品格;1957年的東歐寫生使傅抱石山水畫風格的寫生筆墨元素進一步成熟和體系化;1960年的長徵寫生又使傅抱石的山水畫藝術取材得到了進一步的開拓;1961年的東北三省寫生則最終促成了傅抱石山水畫風超越寫生與寫實,走進了大實大虛的宏大境界,從而完成了其最終的典型風格面貌。
▲傅抱石 天池飛瀑 1961年
四川一草一木皆為入畫粉本
1940年,傅抱石跟隨郭沫若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文化工作委員會從湖北武漢輾轉流徙到四川重慶,寓居在沙坪垻金剛坡下的賴家橋。初到重慶的第一年政治部工作沒有展開,傅抱石就同時在西遷至沙坪垻的中央大學和國立藝專兼職教授中國美術史,這個時期傅抱石著書撰文之餘,開始致力於山水畫藝術的探索,迎來了他繪畫風格的一個奠基期。金剛坡地處重慶西郊的群山之中,傅抱石所租的岑氏家宅距離賴家橋二裡許,是個獨門大院,為茂林修竹以及叢樹溪水環繞,背靠綿延的山巒岡陵,坡下為梯田與農舍,一派蜀地田園風光。後來工作委員會解散,傅抱石便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和畫畫上來。從學校到宿舍有數十裡山路,無論寒暑傅抱石都堅持步行往來,為的就是飽覽蜀地風光。
▲傅抱石 苦瓜煉丹臺詩意 104.960.1cm 1956年作
傅抱石認為四川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是入畫的粉本」,他把天地造化之神秀都收諸筆下,所以居住重慶金剛坡任教中大藝術系時期,傅抱石的山水畫突然發生了一個重要的轉變。此前傅抱石畫風受石濤風格影響比較大,同時他也學習了四王的畫風,完全是傳統的面貌。但是寓居巴蜀之後,傅抱石忽然轉向以表現溪瀑雨霧為擅長,創作出了《瀟瀟暮雨》《萬竿煙雨》等早期代表作品,其中化實為虛的處理手法,寫生的基調、水墨造型方法以及獨特的抱石皴法都開始初見端倪,傅抱石山水畫風中的許多基本的風格元素已經初具,他的山水畫格調奠基就在這個時期。應該說,傅抱石山水畫雄渾恣肆的整體面貌,其形成是與四川地區的山川雄偉峻厚、雄秀幽奇密不可分的,蜀地崇山峻岭蔓延起伏,團塊包裹中見出巖漿流溢之意態;激流飛瀑縱切河谷,水流落差大、速度快,蘊蓄著巨大的能量,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飛動氣勢,這些都與後來傅抱石山水畫藝術的總體特徵吻合,應該說是蜀地的雄奇孕育了傅抱石的山水畫風。
▲傅抱石 鏡泊飛泉 1962年
1957年,已經在全國畫壇逐漸形成影響的傅抱石,被委任為新中國第一個美術家代表團團長,率領特偉、陽太陽、王臨乙、劉繼卣等四名成員赴東歐訪問並採風。期間他們參觀了羅馬尼亞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自然風光、人文古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面貌,在為期三個多月的時間裡,傅抱石畫了大量寫生和速寫,並創作作品49幅,舉辦了展覽、出版了畫集。這次東歐之行是新中國時期畫界提倡用寫生改造中國畫的一個重要行動,同時也是傅抱石探討中國畫變革的深度實踐。這次的嘗試他不但要用中國畫的筆和紙來直接描繪現實社會中的新事物,而且還是當代西方國家的山川、植被以及教堂、工廠、酒店等建築,這都完全需要創造全新的筆墨形式來表現,傅抱石筆下描繪了西方樹種、乾涸的河床,這些藝術形象都是傳統筆墨所從未涉足的領域。傅抱石這個時期的藝術探索使他的山水畫寫生和寫實的面貌更加強烈,也促使了他的寫生筆墨更加成熟和體系化,為其總體風格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
▲傅抱石 布拉格城堡 1957年
▲傅抱石 哥德瓦爾德廣場 39x50.7cm 1957年
▲傅抱石 塔特拉山最高峰 1959年
▲傅抱石 羅馬尼亞海軍節艦艇表演 1957作
東北壯麗景觀盡顯造化之奇
▲傅抱石、關山月《江山如此多嬌》 500x900cm 1959年9月5日 人民大會堂藏
1961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召集傅抱石和關山月為人民大會堂重畫他們初創後並不太滿意的鴻篇巨製《江山如此多嬌》,後全國人大出於政治考慮取消了創作任務。這年6月在國務院辦公廳的安排下,傅抱石與關山月同赴東北遊覽寫生。
▲林海雪原 1961年
這次活動為期近四個月的時間,行程四千多裡,傅、關二公暢遊東北三省,登長白山、瞰鏡泊湖,遊牡丹江、覽松花江,林海雪原、鏡泊飛瀑這些壯麗的景觀都一起奔入傅抱石的如椽巨筆之下,盡顯天地造化之奇。這次的壯遊傅抱石自稱為「茲遊奇絕冠平生」,關東山水使傅抱石的江南山水畫風因加注入了北派山水畫的宏大壯麗而更具氣勢,尤其是這段時期他創作的泉瀑系列,如《天池飛瀑》《鏡泊飛泉》等作品,更是想落天外、蕩人魂魄,觀之令人滌蕩襟懷、澡雪精神。
▲傅抱石 呵!長白山 1961年
以上四次遊歷是對傅抱石總體藝術風格產生了重大影響,或曰促成其風格生成的重要寫生實踐。此外在傅抱石的一生之中還有過三次遠遊:1959年6月傅抱石應湖南人民出版社之邀謁毛澤東故居,這次寫生是為創作《韶山組畫》搜集素材,為期9天;1962年傅抱石患病,經浙江省有關方面安排,傅抱石攜全家到杭州療養,為期半年。養病中創作不輟,後出《浙江寫生集》;1963年傅抱石又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回江西省親遊歷,會晤新朋舊友以及畫界同道,遊革命聖地,作《黃洋界》《井岡山》《長徵第一橋》等作品。相比之下,雖則這三次的遊歷的時間也並不為短,還創作了一些作品,但在傅抱石藝術風格的形成作用上,影響不如前述四次。如果把這幾次的寫生創作排列開來,簡直就組成了一部傅抱石的藝術史。
▲傅抱石 井岡山 1964年
▲傅抱石 觀瀑圖 1945年
▲傅抱石 大滌草堂圖 1945年
專注於了解藝術家及藝術品資訊
微信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