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的紅色路

2021-01-17 書法功課

 提示:點擊上方↑"中國書畫超市"免費訂閱本刊


中國山水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山水畫講究文人趣味和書卷氣,強調繪畫的書法性與筆墨表現,經過千百年的實踐形成一套圖式和程序,構造出一種古典的、與現實相間隔的形式世界。按其畫法風格可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1919年的五四運動後,傳統山水畫表現手段已不足以應對新題材、新時代氛圍和思想情感的要求,許多畫家紛紛借鑑外來繪畫技法運用於山水畫創作,在寫實性與寫意性之間尋求平衡。如將中西畫的透視法混合起來,在多視點中表現空間的縱深和光的效果,又如用中國畫的筆法結合油畫的體塊造型,突出對象的立體感等等,從而開闢出一條以國畫為體、以西畫為用的現代山水畫創作道路。

  紅色山水則始於建國初期,此後隨著政治環境和文藝政策的變化,在山水畫創作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1964年以後特別是「文革」時期,描繪革命歷史、現實政治事件、革命聖地和毛澤東詩意四類題材的紅色山水,幾乎成為山水畫家唯一可以創作的內容。這一時期,幾代山水畫家經過艱苦探索,逐漸形成一種在題材、風格和語言上較為契合、藝術個性相對能夠得到發揮的創作模式,取得了豐碩成果與經驗,其影響至今不衰。可以說,紅色山水既是新山水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中國當代山水畫發展的轉折點。

  了解中國山水演變發展歷程,有助於我們考證傅抱石的成長軌跡。他在金剛坡時期獨創作的「抱石皴」和「勾魂眼」形成了個人特有風格。新中國成立後,他又探索轉型成為紅色山水代表,終成一代大師,對中國新山水畫作出了巨大貢獻,其藝術人生對每個人的成長和轉型都會有所啟迪與幫助。

抗戰勝利後:痛苦求索十餘年

  抗戰勝利後,傅抱石和全家結束了重慶「金剛坡時期」的八年生活,隨中央大學遷回南京。然而此時政局飄搖、經濟崩潰,三大戰役後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已是風聲鶴唳。傅抱石趁疏散人口的時機,攜全家離開了南京,回到了南昌。期間,傅抱石先後在上海、南昌舉辦了個人畫展,以謀生計,但綜觀1946年至1949年傅抱石作品,卻難尋精品傑作,箇中原因或許是時局限動蕩的影響,或是畫家的創作生命周期所致,這一周期一直延續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

  新中國成立後,目睹新中國的變化,面對文藝為工農兵的方向,傅抱石開始研究毛澤東的詩詞,並創作了《更喜岷山千裡雪》、《沁園春·雪》和《清平樂·六盤山詞意》等作品。這些作品只是在原有「抱石皴」基礎上,增加了革命紅旗和行軍隊伍等紅色元素及符號,大多延續的是1949年之前風格,沒有什麼新意,表現出的仍是一種孤高情調。但題材上突破卻為他獲得了新生,也顯示了傅抱石的過人之處。他的作品開毛澤東詩意畫創作的先河,使之後來成為「紅色山水畫」的一個重要方面。



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詞意圖 鏡片 紙本設色 20.3cm×28.2cm 1950年9月20日 南京私人藏


毛澤東 更喜岷山千裡雪 軸 紙本設色 62.7cm×107.5cm 1953年7月 南京博物院藏

東歐寫生:傅抱石第二個「黃金八年」的轉折點

  1957年5月,傅抱石作為新中國第一個美術家代表團團長,率領其他畫種的五名團員,赴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進行友好訪問,並用中國的筆墨表現了外國的49幅風景畫面。筆者無法考證國家當時為何會選擇傅抱石作為文化使者出訪東歐,但之前國畫大師齊白石、徐悲鴻相繼謝世,張大千又移居海外,中國畫壇處於改革創新且人才青黃不接的特殊時期,政治及意識形態也迫切需要湧現出一批領軍人物和國畫旗手。

  這次訪問除了使傅抱石成為最先引導中國畫走向世界的畫家之一,對傅抱石來講可謂受益匪淺:以寫生為主的創作方式,成了傅抱石後來八年生命歷程中的主要創作狀態,從而構成了他第二個「黃金八年」最為重要的特色。對此,傅抱石自稱「在此之前,還沒有過對景寫生的習慣,一點把握也沒有」,並提出了中國畫寫生的四個步驟:遊、悟、記、寫。東歐之行回國後,傅抱石受邀前往陳毅家做客。席間愛好詩詞的陳毅深情誦讀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傅抱石感慨良多,頗受啟發。1958年4月,傅抱石接受蘇聯莫斯科「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的創作任務,選擇了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的創作,進而奠定了走向輝煌的基礎。


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圖 紙本設色 137.2cm×69cm 1958年7月 南京博物院藏


歐洲寫生圖 冊頁

「文藝大躍進」:畫壇升起「傅衛星」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召開文藝創作座談會。會議提出「創作和批評都必須發動群眾,依靠全黨全民辦文藝。」與會者表示要像生產1070萬噸鋼一樣,在文學、電影、戲劇、音樂、美術、理論研究等方面都爭取「大躍進」,放「衛星」。10月,全國文化行政會議提出群眾文化活動要做到:人人能讀書,人人能寫詩,人人看電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畫畫,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創作。

  與國家文藝方針政策相策應,圍繞傅抱石的活動隨及並已經展開。一是1958年9月5日,《<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圖》正式入選莫斯科「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並進京預展,中國美術家協會專門就《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圖》召開座談會,作品發表於《新文化報》、《中國畫》等主流雜誌,在美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二是1958年12月《傅抱石畫集》出版,郭沫若先生作序並題籤。傅抱石還自選了1942年至1957年作品《桐蔭讀畫》、《萬竿煙雨》、《蘭亭圖》、《麗人行》、《平沙落雁》、《西風吹下紅雨來》、《暮韻》和《搶渡大渡河》等畫作40幅。三是1958年12月28日,江蘇省委宣傳部在北京舉辦「江蘇省國畫展」。展覽期間,中國美術家協會等機構先後召開了6次座談會,中國美術家協會機關刊物《美術》1959年第1期也對此進行了重點報導。傅抱石新作《毛澤東〈蝶戀花·答李淑一〉詞意圖》、《雨花臺頌》公開展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也給畫家帶來了較大的聲譽。四是幾乎同時,傅抱石於1957年出訪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兩國期間創作的寫生作品集,由江蘇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引發美術界的普遍關注。

  一系列密集、連貫而緊湊的重要舉動,受到了主流社會的重視,也為傅抱石受邀赴韶山和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畫打下了伏筆。




萬竿煙雨 1955年


西風吹下紅雨來 48.3×45.7釐米 1956作


毛澤東 強渡大渡河 1951年作 設色紙本 橫幅 62cm×109cm 南京博物院藏


雨花臺頌1958年1月

建國十周年活動:催生宏偉巨製和畫壇巨人

  作為向建國十周年獻禮活動的計劃安排,湖南人民出版社於1959年6月邀請黎雄才、傅抱石、餘本等赴韶山寫生,這是傅抱石第一次來到韶山作畫。對於這次創作經歷,傅抱石感到無比的光榮,心情十分激動,用他自己的話說,「前後雖然只短短的九天,卻是我一生中最光榮、感受最深的九天,我永遠不會忘記,我永遠要畫它。」

  就在傅抱石韶山寫生一周後的6月25日,毛澤東主席突然回到他闊別已久的故鄉,成為當時轟動的時政新聞。這一純屬巧合的政治事件也賦予傅抱石某種程度上的新聞效應和時事性質。顯然,傅抱石的韶山寫生佔得特定的時空條件和歷史性機遇,以致在後來產生了持續影響力和連鎖效應。接著,畫韶山、畫延安、畫井岡山、畫其他革命紀念地,成了中國畫家們描繪、表達的主要題材,並藉此演變成了中國畫實現自身改革的一個契機。畫家們由最初一般意義上風景寫生、到革命聖地寫生,再到後來專門以革命聖地為題材的創作,最終演繹成為特定時代山水畫家求生存、謀發展的重要手段。

  畫家們愛戴毛澤東,熱衷於紅色山水,卻助推了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當然,從社會學、政治學和世界及中國發展史來看,筆者始終認為適度的「個人崇拜」是實現國家統一意志的思想保障,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必要手段。如果一味效仿美國式的民主,對有著悠久歷史並正在崛起的民族和國家,可能意味著一個新的災難。對此,僅從清廷覆滅後中華民族內亂不止則可明證。因此說,傅抱石的繪畫已經超出了一般意義上藝術範疇,他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巨人。

  就在韶山之行的第二個月,傅抱石又突然接到江蘇省國畫院要他速歸的電報,於是他中斷了寫生創作匆匆趕到北京,與嶺南畫家關山月合作,為剛剛落成的共和國建國十周年標誌工程人民大會堂作畫。至此,由毛主席籤題、以周總理為藝術總監、陳毅、郭沫若、吳晗、齊燕銘等參與構思、傅抱石和關山月執筆的國門第一畫——《江山如此多嬌》永載中國畫史。

  在肩負政治任務的《江山如此多嬌》創作中,傅抱石勢必有所緊張,因此在筆墨的揮灑縱橫性上已有所節制,在情緒的張揚上也有所收斂。但正是這樣的嚴謹和自身已經形成的揮灑風格,卻成就了一種博大的胸懷和容納天地萬物的氣度。全景式的宏大構圖加之中國散點式與西洋焦點式的結合的表現手法,所產生的影響不僅使毛澤東詩意山水流傳於大江南北,更重要的是對豪邁、熱烈、雄渾的筆墨風格和畫面境界追求成為現代山水畫的風格走向。紅色山水所要求的革命氣度與宏大的情懷,進一步強化了傅抱石早期的奔放恣肆的風格,使之演化成宏偉、壯美的氣勢,為紅色山水畫的風格開了先路。由此,許多畫家也紛紛捨棄傳統細膩娟秀、縝密雅腴與衝淡和醇之類的筆墨風格,取而代之的是以強健的用筆、縱橫的墨氣來表達新生的力量。


韶山 1959年作 41*159cm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關山月《江山如此多嬌》 500x900cm 1959年9月5日 人民大會堂藏

寫生長徵:饑荒歲月的「山河新貌」

  1960年9月15日,時任江蘇國畫院院長的傅抱石,率領江蘇省國畫寫生工作團一行13人,先後到達鄭州、洛陽、三門峽、西安、延安、華山、成都、峨眉、重慶、武漢、長沙、韶山、寧鄉、廣州等地,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寫生活動,行程23000裡。他們參觀工礦企業、建設工地,更主要的是瞻仰革命聖地和革命遺址,由此把50年代初開始的以寫生帶動傳統國畫推陳出新的運動推向一個歷史的高潮。

  傅抱石率隊長徵時,正處於六十年代初饑荒歲月。對此,現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妄加指責偉人毛澤東。對此,如果我們了解一下「吳芝圃的浮誇使河南人民付出了生命的慘重代價」和「1979年對吳芝圃平反昭雪並給予最高級別追悼會」這兩段正反史實,一切都會真相大明白。

  也有人指責當時的藝術家沒有真實記錄這段歷史。其實,批判主義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新中國藝術家不會也不可能對「饑荒歲月」這一史實進行畫作。中國的繪畫藝術自古就與政治密切相關,所謂「存乎鑑戒者圖畫也。」「丹青之興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馨香。」「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藉同功,四時並運……」(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國現代繪畫的變革發端於1919年的五四運動,美術家的使命是藉此引導、教育廣大民眾,在抗日戰爭中美術更成為鼓動民眾、打擊敵人的重要武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紅色山水的興起與風行正是在政治思想導向之下產生的美術現象。


西陵峽 1960年 74.4×107.5cm 紙本水墨設色 中國美術館藏(點擊圖文欣賞)


待細把江山圖畫112×100釐米 1961年4月作(點擊圖文欣賞)


棗園春色 1960年 南京博物院《遙遠的心像—傅抱石畫展》


塔景鐘聲 設色紙本 1960年作(點擊圖文欣賞)

東北寫生:自然與社會題材之極致

  從1961年6月到9月,傅抱石在有關方面的安排下又得了一次東北旅行寫生的機會,他先後到長春、吉林、延邊、長白山、哈爾濱、鏡泊湖、瀋陽、撫順、鞍山、大連,然後渡海由青島回到北京。傅抱石感嘆這次旅行是「茲遊奇絕冠平生」,可見這次旅行寫生對傅抱石的影響。

  傅抱石的東北旅行寫生,將自然和社會兩種題材的運用發揮到了到了極致。以《煤都壯觀》為代表的社會性題材,在山水融合工業題材方面,已經明示了現代山水畫的一個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規律。而以《鏡泊飛泉》為代表的自然題材,則是北方山水在傅抱石心靈的震撼和映現。應該說傅抱石是一位具有北方氣質的南方畫家,他嗜酒行為中的豪爽,助長了他用筆的奔入不羈。而以鏡泊湖為代表的北方山水恰恰吻合了他的才情,所以他在畫上題道:「此情此景,我能忘乎,我能不畫乎?」


煤都壯觀 1964年作


鏡泊飛泉 1961年 紙本設色 45 cm x 117 cm 南京博物院藏


林蔭夾道圖 1964年作(點擊圖文欣賞)

事業的高峰 生命的盡頭

  60年代初,傅抱石的事業達到了新的高峰,同時他的生命也走向了低谷。1962年,病臂使他竟夜難寐,飲食不安。10月,浙江有關方面安排他全家到杭州休養。然而在杭州的半年時間內,傅抱石並沒有停止創作,從後來出版的《浙江寫生集》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勤奮。1963年,他專程赴井岡山、瑞金,革命聖土這行雖然時間短暫,但《井岡山》等一批作品的出現。

  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腦溢血在家中辭世,享年61歲。此前他應上海市委的邀請赴上海,準備為新落成的上海虹橋機場大廳繪製巨幅國畫,也許這一創作會是傅抱石藝術生涯中的又一巔峰,但他生命的結束卻給世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從歷史的角度看傅抱石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貢獻,一方面是他自己在中國畫創作上和美術史研究中的傑出成就,另一方面是在他的帶領下出現了江蘇國畫家的創作群體,推動了整個事業的發展,使山水畫的面貌在20世紀中期煥然一新。而由他開闢的毛澤東詩意山水畫創作,又創造了一個時代的表現題材和表現方法,這也是他在特定的歷史時空內對中國現代美術史的重要貢獻。


富春曉色 1963年 南京博物院


毛澤東 井岡山


毛澤東 井岡山 紙本設色 117cm×87cm 1964年1月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其他優秀代表作選(點擊放大)


萬竿煙雨 1944年作


麗人行 1944年61.7×219cm


琵琶行 1945年


毛主席故居 1964年作


雨花臺頌
1960年3月作 設色紙本 241×326cm


茅山雄姿 1965年


太華飛瀑圖(幽谷觀瀑) 1954年作


清音雅集圖 立軸 1956年作


峽江帆影 91×63.5cm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1958年作


二老觀瀑
127.7×65釐米 1960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紅旗渠


碧溪遊舟圖
1962年作 鏡心 設色紙本


洞庭春色 1957年


韶山一景 紙本設色
45.2×61.8cm 1959年6月
南京博物院


毛澤東《到韶山》詩意圖
紙本設色 88.1×116.3cm 1960年5月
南京博物院藏


毛澤東 江山如此多嬌
冊頁 紙本 設色 30.2cm×65.9cm 1959年7月
南京博物院藏

⊙免費訂閱:搜[書畫超市]→關注

⊙放到桌面:標題下[中國書畫超市]→右上角→[到桌面]

⊙書畫拍賣:+微信515958379[QQ]

⊙推薦閱讀:搜:歷代|牌匾|陳海良|書法有法|所謂大師|點將|王羲之|名家100人|黃秋園|黃賓虹|齊白石|李可染|張大千|扇面……還可回復任何詞查看哦!

↓↓↓看歷史文章

相關焦點

  • 2333徐悲鴻和傅抱石故居全新亮相2
    9 月 7 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了百子亭歷史風貌區,經過近兩年的修繕,這裡最負盛名的徐悲鴻故居和傅抱石故居將於 &34; 以嶄新面貌亮相,故居內部將進行為期三個月的主題藝術展。據悉,此次部分區域的開放是一次預展覽,百子亭天地項目一期預計於 2022 年全面開放,屆時這裡將變身成為南京最具品位的藝術文化地標。
  • 傅抱石的"兩個女人",3800萬
    ,不如說傅抱石的人物畫值錢。,因為傅抱石的本名並不是「抱石」,他以抱石為名完全是出自對屈原「抱石投汨羅」之舉的仰慕和崇敬。傅抱石筆下的女神非常有辨識度——她們通常都擁有纖細卻清晰的眉眼,清秀淺淡的鼻子和紅潤精緻的嘴,而這些組合到一起之後,就形成了傅抱石作品中所獨有的雍容媚態。這些女性往往美豔驚人身伴芳華,似有媚態嬌豔可愛,但同時卻又端莊高貴令人難生褻瀆之心,只能仰望慨嘆其魅力。
  • 傅抱石|中國畫壇奇才的一生
    小小的石頭粘上紅色的印泥就能印出自己的名字,這使小長生驚喜不已。就這樣,一代大師的傳奇生涯,正式從這小小的刻字攤開始了。那時候,長生每天都會找石頭來刻,沒錢買紙,就在衣服上蓋章。每一次被母親發現後他都要挨打,打完後依然如故。
  • 傅抱石的寫生足跡
    傅抱石作為20世紀中國山水畫壇的革新者,他的藝術是用傳統筆墨來重新面對大自然之後的天才創造,其風格的形成是以寫生為門徑的,尤其是他的一生中四次比較重要的寫生實踐,對他的藝術風格生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每次的寫生足跡都對其畫風促成一個重大的轉變,也產生了一批經典作品。
  • 傅抱石筆下美女
    「河山在目——傅抱石百年紀念畫展」,澳門藝術博物館,2003年8月。很多書畫收藏家,一般都會經歷從收藏當代,到近現代,再到古代逐漸深入的過程,但大象卻知道不少頂尖的古代書畫收藏家,仍然願意大力收藏傅抱石的作品,傅抱石的藝術,是經得起時光的沉澱的,會越欣賞越有味道,因此,無論未來市場起起落落,傅抱石的市場價值是永恆的。
  • 傅抱石作品——從一文不值到價格千萬
    傅抱石作品圖片及價格: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獨立兮山之上,雲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澹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採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閒。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此予所寫山鬼第三幀也,即似立勳、載文賢伉儷同賞,亦足志客川一段因緣也。
  • 傅抱石:篤學與至藝
    傅抱石是近現代成就卓著的學者型藝術家之一,一生著述頗豐,存世200多萬字,代表性學術成果有《摹印學》《中國繪畫變遷史綱》《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的研究》《石濤上人年譜》等,編有《中國繪畫理論》《中國美術年表》《大滌子題畫詩跋校補》《明末民族藝人傳》等。傅抱石先生是20世紀家喻戶曉的國畫大家。而作為學者的傅抱石,才應該是他的第一身份。
  • 【文化高新】畫家傅抱石的科學城崢嶸歲月
    金剛坡與傅抱石可謂相互成就。金剛坡給予了傅抱石對於神州山水的更多感悟,傅抱石也讓群山環繞的金剛坡被世人所熟知。傅抱石曾在《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中,對金剛坡風物進行讚美:「以金剛坡為中心周圍數十裡我常跑的地方,確是好景說不盡。
  • 所謂大師:亂畫的傅抱石
    (傅抱石去世時年僅六十一歲,相當於齊白石、黃賓虹的中青年,且兩位大師在這個年齡時的作品根本就沒成熟。)如果再以作品的陽剛大氣及創新程度、山水、人物同時達到很高造詣的,那麼站到最後的也就傅抱石先生一人了。
  • 傅抱石:他有嚴重的恐水症,卻是水雲霧的造境大師
    傅抱石的繪畫作品最為突出的主題就是水意象,儘管他在現實生活中有著較為嚴重的恐水症。傅抱石的水墨作品積極探索了「水」在藝術表達上的多元性,挖掘了「水」作為藝術語言媒介和表現內容的雙重意義,即作為藝術主觀表現對象的「水」與作為藝術語言媒介的「水」。
  • 歷史上的今天 畫家傅抱石去世
    > 在55年前的今天,1965年9月29日(農曆1965年9月5日),畫家傅抱石傅抱石傅抱石是現代山水畫大家,人民大會堂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便是他與關山月合作的傑作。傅抱石原名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於1904年,卒於1965年。生在江西南昌。傅抱石出身貧寒,少年時代在磁器店裡當學徒,因體弱多病而被辭退。在家中附近的裱畫店裡有位左師傅成為傅抱石的啟蒙老師。
  • 陳傳席:當代的吳道子——傅抱石
    傅抱石少年時很貧困,父親在南昌街頭補傘為業,母親原 本是一個逃跑出來的童養媳,兩個苦命人結了婚,生活一直十分困苦。 傅抱石少年時曾在街頭賣過甘蔗,當過學徒,又生過肺癆病,有這種經 歷的人容易有豪邁的性格,心情不愉快時借酒消愁。後來在鄰居一個警 察的幫助下他上了學,由於非常聰明,文、史成績都非常好,繪畫出於 天性更是最好。
  • 傅抱石作品——從一文不值到價格千萬
    傅抱石丙戌(1946年)作山鬼立軸,尺寸:134×67釐米,估價:RMB35,000,000,成交價: RMB 51,750,000 傅抱石是中國非常著名的一名畫家,他的一生繪畫作品數不勝數,特別是傅抱石的山水畫尤其出眾。
  • 傅抱石的「大膽落墨」與「小心收拾」
    八年蜀地時光打造傅抱石風格在美術史上,一個大畫家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總需要逢遇一個契機,通過一個接近頓悟的方式獲得認識與表現上的飛躍。對於中國畫大家傅抱石來說,這個飛躍無疑來自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入蜀生活的八年時光,而獲得這段生活經歷的直接原因竟是祖國淪陷時避戰的輾轉。
  • 傅抱石:我是靠精神指揮我的雙手
    一直信仰「其命惟新」開宗立派的著名畫家傅抱石先生,不僅在繪畫藝術方面成就斐然,而且在篆刻、繪畫史論研究方面才華卓著,因此,也被稱為畫、史、印大師。 在遇到徐悲鴻之前,傅抱石從沒有想過要出國,那時的傅抱石只是南昌市的小名家。傅二石介紹,在徐悲鴻的幫助下,由江西省政府出資派傅抱石去日本留學。大凡大師,幾乎都有鮮明的個性。傅抱石小時候吃過很多苦。但是他天資聰慧,勤奮努力,加上自強的個性,最終成就了這樣一位博學多才的藝術大師。傅抱石認為國畫創作需要有文學的素養、高尚的人格和畫家的技巧。而他本人也在這三個方面為後人樹立了榜樣。
  • 傅抱石筆下的唐詩世界
    昨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傅抱石先生所繪的十張《九歌圖冊》。三年後,傅抱石先生在南京又創作了著名的《唐人詩意冊頁》,共十六張。
  • 學者,才是傅抱石的第一身份!
    傅抱石是近現代成就卓著的學者型藝術家之一,一生著述頗豐,存世200多萬字,代表性成果有《摹印學》《中國繪畫變遷史綱》《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的研究》《石濤上人年譜》等。傅抱石先生是20世紀家喻戶曉的國畫大家。而作為學者的傅抱石,才應該是他的第一身份。
  • 走近巨匠 | 傅抱石幸遇伯樂徐悲鴻
    傅抱石夫婦立即準備著作、手稿、畫作、印章等,興奮得幾乎一夜沒有合眼,第二天一大早與廖氏叔侄一起趕往徐悲鴻下榻的江西大旅社。主賓相見後,廖興仁說傅抱石志向遠大又多才多藝,倘能有名家指路,日後定會前途無量。
  • 傅抱石最美山水100幅欣賞
    鈐印:傅、抱石 「芙蓉國裡盡朝暉」系出自毛澤東在1961年作的《七律·答友人》,此幅作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傅抱石的詩意圖中具有一種寧靜內斂的氣質和獨特的筆墨意蘊,他以毛澤東的詩句為載體,表達出對於中國畫傳統與現代的理解,營造出所感知到的情景。
  • 傅抱石《琵琶行詩意》1.035億元成交
    著名畫家傅抱石的代表作《琵琶行詩意》6月17日晚拍出1.035億元人民幣。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6月17日電 (記者 馬海燕)著名畫家傅抱石的代表作《琵琶行詩意》17日晚拍出1.035億元人民幣。此件傅抱石《琵琶行詩意圖》在題跋中轉用了郭沫若描寫白居易《琵琶行》情境的一首詩,這也是此作較其他「琵琶行」系列作品的特殊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