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飛泉
傅抱石與「水」
在中國藝術史上,「水」佔有極其特殊的重要位置,不僅因為山水畫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更因為水墨作為原料與技法,本身具有對文人精神氣質的塑造作用。傅抱石的繪畫作品最為突出的主題就是水意象,儘管他在現實生活中有著較為嚴重的恐水症。傅抱石的水墨作品積極探索了「水」在藝術表達上的多元性,挖掘了「水」作為藝術語言媒介和表現內容的雙重意義,即作為藝術主觀表現對象的「水」與作為藝術語言媒介的「水」。傅抱石(1904—1965),號抱石齋主人,生於江西南昌,早年留學日本,曾任南京師範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他擅長畫山水,以「抱石皴」著名。傅抱石尤喜表現雨水、泉水、瀑布、霧水等,他創作了很多以「水」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如1964年的《長江霧雨》和《煙雨嘉陵江》表現了長江中的雨水。傅抱石全家1962年合影,前排右二為傅抱石。
天池瀑布
藝術家對大自然與社會環境的觀察總是那麼細膩,或許「水」隨萬物而「形」的特性正好迎合了藝術家內在情感的這種敏銳性。在傅抱石的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畫家把「雨水」表現在不同的季節裡,或者一天的不同時間節點上,例如《西湖秋雨》(1963年)表現的就是秋天的雨水。他還將不同城市不同地點的水作為對象表現出來,例如《巴山夜雨》(1945年)和《江南春雨》(1963年)。甚至當他旅行到其他國家時,也會把沿途看到的雨景表現下來,例如1957年創作的《捷克斯洛伐克風景》。大雨、小雨、霧和雪等所有與「水」相關的主題都是傅抱石的最愛,他還嘗試了許多表現「水」的方法。1963年作/五老觀瀑圖
有意思的是,傅抱石本人在實際生活中卻有恐水症。傅抱石的傳記作者胡志亮敘述說,戰爭時期傅抱石曾在重慶生活過一段時間,當時他需要走較遠一段路去完成教學任務,可是這條路卻要經過一條河,他表示很害怕乘船過河。胡志亮還敘述了傅抱石畫《鏡泊飛瀑》草圖時的故事,當時傅抱石必須涉水穿過一小段水流,而那水流大概也就一米深,傅抱石卻非常害怕,最後別人不得不背著他過河,而他在別人背上一直緊閉雙眼。我想,當藝術家緊閉雙眼的時候,腦袋裡是不是已經有了新的水意象了呢。還有一次,傅抱石被邀請和同伴一起到大連,儘管傅抱石很想到海裡遊泳,他甚至還脫了鞋子,但在最後一分鐘卻退縮了,最終還是撤回岸邊,放棄了遊泳的念頭,只是在幾釐米深的淺水裡站了會兒。藝術家的恐水症與他的「水」意象作品之間的關聯,我想如果放到西方心理學家那裡,肯定會有一番有趣的解讀吧。1964年作/鏡泊飛瀑
回到中國藝術史,如果說傅抱石是在「水」這一主題方面有著持續興趣的第一位中國畫家,這也不為過。在中國傳統繪畫的水墨表現中,「雲」是比較多見的表現對象,「霧」作為與「雲」配對的表現對象也不少見,當然,表現「水」作品也隨處可見,但此「水」非彼「水」也,傳統水墨中的「水」多是空白式的處理,多是平靜的湖水或者線性的瀑布,也是觀者想像中的「水」,很少有直接去表現雨水降臨百態和水的動態之感的。而到了傅抱石這裡,畫家選擇將雨水實體本身作為繪畫集中表現的焦點。1965年作/鏡泊飛泉
即使與傳統水墨相同的與「水」相關的主題,傅抱石的藝術處理方法也完全不同。以中國水墨傳統中的視覺主題「瀑布」為例。「瀑布」在水墨傳統中已經有了某種特殊地位。傳統「瀑布」主題在傅抱石的作品中也頻繁出現,比如1962的《鏡泊飛瀑》就是其中的一幅,但是傅抱石的處理方法與以往畫家不同,他總是選擇瀑布本身作為直接表現對象,而不只是把它們當作山景的一部分。如《不辨泉聲抑雨聲》,這幅畫表現了兩種不同水的聲音,似乎在暗示視覺上和聽覺上聚焦於雨景觀者的複雜心理活動,傅抱石嘗試去處理兩類落水所形成的混亂,顯示出某種超越複雜和矛盾性的嘗試,有視覺上的,也有聽覺上的。觀瀑圖
藝術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書寫著藝術家的生活本身,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傅抱石的生活閱歷中的一些因素確實影響了他的創作,他在四川生活期間對「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另外,傅抱石的父親是個修傘匠,靠修傘養家餬口,傅抱石自小便經常到父親的修傘攤上幫助幹點活,顯然,父親工作剩餘的油紙可能培養了他早期的藝術細胞。另外,雨傘也經常會出現在他的作品之中,對修傘匠活計的熟悉,也不可避免會影響到讀者如何去感知有關雨水主題的作品。當然,這些與水有關的生活閱歷故事,只是一個提示而已,藝術中任何個人的主觀表達都可能被看作潛在的社會意識彰顯。
聽瀑圖
儘管「水」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最常見主題,但也只有到了現代藝術家傅抱石那裡,「水」才真正開始有意識地被當作繪畫表現的直接對象。「水」不僅作為藝術媒介,也作為藝術對象,正是傅抱石凸顯了「水」在水墨表現中的這一雙重身份。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這一點決定了他的創作之路,在傅抱石作品中,「水」對意義的承載更加直白。從對其作品的文脈解讀上,水意象關涉理念,儘管這些理念在某一層面上來自於所其植根的社會環境,或許只有回到中國藝術歷史甚至世界藝術歷史的整體意義鏈,我們才能逐步更好地呈現藝術家作品中還未被觸摸的角落和還未被理解的維度。
1962年作/觀瀑圖
傅抱石在藝術上崇尚革新,他的藝術創作以山水畫成就最大。在日本期間研究日本繪畫,在繼承傳統的同時,融會日本畫技法,受蜀中山水氣象磅礴的啟發,進行藝術變革,以皮紙破筆繪山水,創獨特皴法「抱石皴」:用散鋒亂筆表現山石的結構,形成獨特的「抱石皴」。這種筆法以氣取勢,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了傅抱石「打破筆墨約束的第一法門」。
觀瀑圖
《觀瀑圖》是抱石大師最愛描繪的題材。用其獨創的抱石皴畫山石飛瀑,破筆散鋒,或提或按,或溼或幹,順來逆往,自由揮灑,盡顯博大雄偉之氣。山水之間,層層渲染,申明陰陽,挽結虛實。而點景之筆謹嚴細巧,以致使亂頭粗服的畫面跌宕生姿。觀瀑高士,形象高古,超凡脫俗,人物開面、衣著線條等精微之處臻妙絕倫,有畫龍點睛之神妙,真可謂大膽落筆揮毫情,小心收拾臻妙詣。
觀瀑圖
高山流水,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作為成語,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
觀瀑圖
觀瀑圖
觀瀑圖
虹飛千尺走雷霆
鏡泊飛瀑
山高水長
深山趣談
1960年作/虛亭思秋圖
1963年作/觀瀑圖
1963年作/觀瀑圖
1964年作/鏡泊飛瀑
《文化參考報•藝術周刊》
主管: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辦:嶺南美術出版社
國內統一刊號:CN44-0071
常年徵稿、徵訂,索樣報後臺留言
更多熱讀(點擊直接閱讀)
林風眠•黃賓虹•傅抱石•張大千•齊白石•李可染•石魯•高劍父•關山月•楊善深•黃胄•關良•陸儼少•葉淺予•程十髮•楊之光•盧沉•王學仲•李叔同•陳卓坤•高永堅•楊福音•黎明•陳炳佳•林墉•陳新華•陳金章•葉其嘉•林散之•徐章•于右任•麥華三•林藍•張志祥•劉三齊•範迪安•李苦禪•梁江•孫其峰•梁善•陳丹青•何婉薇•羅寒蕾•方楚雄•楊堯•劉紹薈•張闖•吳正斌•劉濟榮•吳山明•詹鴻昌•梁世雄•塗國喜•楊長槐•司徒綿•王琨•劉巨德•吳作人•賈博鴻•劉其敏•賈又福•湯小銘•胡斌•趙獸•王肇民•貝聿銘•孫洪敏•金城•黃永玉•陳衍寧•龐薰琹•楊佩璇•韓書力•王來文•李照東•賴少其•趙無極•葉綠野•靳尚誼•毛焰•李勁堃•何家英•艾軒•劉文西•莫肇生•司徒立•方土•黨禺•區廣安•東山魁夷•黃雲•林秋霞•曾秋•黎柱成•邱大尉•潘喜良•陳白一•楊雪來•蔣兆和•黎雄才•盧詩韻•廖學軍•李叢•潘天壽•彭偉•陳湘波•陳歡迎•懷斯•劉春潮•丁融•林崢明•侯一民•馮遠•鍾增亞•劉小東•劉革•梁世雄•林豐俗•郭子良•徐芒耀•林天行•黃中羊•鍾涵
色彩之魅:郭子良工筆花鳥畫新作
國內九大館藏百件高劍父精品齊聚廣州藝博院
林豐俗:在尋常的景物中發掘出不平凡的詩意
鍾涵:我是在寫實油畫一路上成長至今而餘年無多的老人
黃中羊:我用水彩畫創作來挑戰我的油畫,因為水彩創作更難
徐芒耀:我們的時代已被演化為一種時尚,但時尚總是要過時的
李延聲:速寫中外文化名人
侯一民:在美術界中我要反醜惡!
100幅經典女性黑白照,美得令人心醉!
劉小東:就畫我自己, 我的生活,我的時代
剎那間群主把120幅人體速寫聊天記錄曝光,看完驚呆了
鍾增亞:既有齊白石簡約恬靜的墨跡之美,又有梵谷濃烈跳躍的色彩之美
梁世雄:以一種令人敬重的方式,彰顯了嶺南畫壇的藝術精神
馮遠:藝術,真是一種奢侈的愛好和充滿遺憾的職業
牆上這麼畫,美到鄰居都嫉妒
他一個人記錄了整整一部文化史
沙耆,一位不該被遺忘的20世紀藝術大家
廣州書畫專修學院招生簡章
重磅!李勁堃當選新一屆廣東省文聯主席
020藝術觀察2018年200篇精華推送匯總
創於2014,相伴已成為習慣
平臺已進駐網易、搜狐、鳳凰同步更新
商務合作、轉載事宜請在後臺留言
廣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臺推介的藝術家作品
請在頁面右下角留言,我們將及時聯繫您
在看的您正在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