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濰坊1月12日訊2018年,山東省共選派省直部門單位近千名黨員幹部,成立100個工作隊,服務17市、49個縣(市、區)、50個鄉鎮(街道)、250個村、170戶民營企業和30戶省屬企業。去年9月底,「千名幹部下基層」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了壽光市紀臺鎮,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走到菜農身邊,擼起袖子加油幹,通過立足災後重建,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大棚裡,把好的政策及時傳達給菜農。
董月得是壽光市紀臺鎮鳳凰莊子村的村民。一大早,鄉村振興服務隊的工作人員又一次來到董月得的大棚裡了解恢復生產的情況。記者了解到,原先,董月得由於手裡沒有足夠的資金,恢復生產時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2018年10月初,鄉村振興服務隊的工作人員領著銀行的工作人員來到他的大棚裡進行了現場考察,並及時地把貸款政策告訴了他。「辛虧他們來得及時,這個貸款政策對於我來說真是『及時雨』。」董月得告訴記者,「隨後,我立即貸了6萬塊錢的款。僱來機械,把大棚修復了,又重新訂購了苗子,把新苗全部栽上了。你看,這新苗長得多好啊!」
有了新苗,就意味著有了收入,生活也就重新燃起了希望。目前,董月得棚裡的作物再有10多天就能採摘了。據他估計,用不了一年的時間,他申請的貸款就能全部還完。記者了解到,得到鄉村振興服務隊及時幫助的菜農遠不止董月得一人。2018年9月底,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壽光紀臺鎮,深入一線了解情況,掌握一手材料,協助鳳凰莊子村申請了部分貼息貸款。單單在這一個村,就有40多戶居民靠這筆貸款及時地修復了大棚,恢復了生產,過上了全新的幸福生活。
有了好的政策,菜農及時補種新苗,種下的作物豐收在即。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服務隊在紀臺鎮的實地調查研究中發現,鎮上作為冬暖式蔬菜大棚發展比較早的地區,老式大棚多,棚齡大,面積小,收益逐年遞減,先發優勢正在消失,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對紀臺鎮來講,利用災後重建的關鍵時機推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一號工程」,也是服務隊的工作重點。於是,通過多次座談,鄉村振興服務隊提出了建議:根據壽光市對災後重建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儘快把過去的老棚、舊棚徹底改造,根據實際情況建造一批高標準的現代化大棚。
借災後重建之機將大棚升級改造,從而帶動產業升級,推動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服務隊提出的這個「金點子」與紀臺鎮黨委政府的通盤考慮一拍即合。時不我待,說幹就幹!於是,鄉村振興服務隊成員多次與紀臺鎮黨委政府共商共議,研究工作思路,爭取政策支持,向群眾宣傳鄉村振興的理念和政策,引導啟發群眾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主動投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於是,壽光市紀臺鎮宋家莊子村村北的400畝舊大棚將借著好政策的推動順勢實現「大升級」,預計在今年二季度,宋家莊子村通過拆舊棚、建新棚的整合和升級之後,將建設一批高標準的農業示範大棚,切實解決農民面臨的「高投入、低產出」等實際問題。
目前,鄉村振興服務隊在壽光紀臺鎮緊緊圍繞山東省委「五個聚焦」的要求,立足當地,主動服務,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認同。壽光市紀臺鎮黨委書記劉玉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鄉村振興服務隊在這個關鍵時刻來到我們身邊,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受到鎮上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據悉,山東從省直部門(單位)選派近千名優秀幹部,組成100個鄉村振興服務隊和高質量發展服務隊,分別到農村、民營企業、省管企業開展服務工作,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脫貧攻堅等重大戰略任務。此次選派幹部服務時間為兩年,服務期間幹部與派出單位工作脫鉤,不承擔派出單位的工作。按照職責要求,服務期間,實行服務項目制管理,聚焦助力、服務發展的職責定位,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企施策,不參與服務單位的決策和管理工作,服務不幹預,幫辦不包辦。廣大幹部將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擼起袖子加油幹,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閃電新聞記者 李楊 劉蓓 濰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