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讀好書—相信自己的感覺,讀書之三重境界

2020-11-01 熊貓閱讀

什麼樣的書對於我而言好書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相信自己的感覺。一本書翻開來,先大致看看目錄,然後開始讀,如果讀得下去,讀到會心一笑,或捧腹大笑,或怡然自得,或浮想聯翩,或心思震動,或感傷流淚。總之能夠打動我的,就是好書。反之,不管外界如何評論,旁人如何悉心推薦,我如果讀不下去,這本書對我而言就暫時不是好書。這裡只論書籍對於個體而言的意義,並不涉及一本書客觀的好壞優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之蜂蜜柚子茶,我之無味白開水。

我主張按照個人興趣來讀書。看書的時間和場合亦可以隨機多變。有閒暇可以逛圖書館和書店,種類繁多,任君選擇,坐下來配杯保溫白開水,悠哉遊哉。上下班途中,手機上的閱讀軟體如微信讀書,藏書館等應用能夠提供大量優質免費書籍,實在是偉大的發明,人類的福音。

讀書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還是那句話,以自己的感覺為主。精彩處細細品讀,寡味處跳開不讀。可誦讀,可默讀,因地制宜,開心就好。

讀書除了開心,還需審視和思考,切記照單全收。學而不思則有害,有些人書讀得越多,頭腦反而越僵化,腦子裡裝滿了條條框框,紙上談兵,實則一竅不通。如此這般,還不如不讀書的人來得靈活自然。

如若可以,儘量廣泛涉獵不同領域書籍,你會發現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一個領域鑽研過深,可能最終流於細枝末節,亦難免侷促和狹隘。廣泛閱讀,也許有天你會渾身一震,有如任督八脈被打通,通體舒暢。

讀書的三重境界,亦可借用這幾句詞來描述。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之攀高樓遠望。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之反覆審視思考。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頓悟明了。

讀書應使人豐盛,使人謙卑,使人寬厚,使人心胸寬廣,使人開放包容。文化盛世難再尋,民國風流盡消散,在這個日漸浮躁和多變的世界,願讀書讓我們漂泊的靈魂有一處暫時的棲息之地。

相關焦點

  • 書,該怎麼讀?——讀書的三重境界
    正是因為這一缺陷的存在,決定了我們讀書必須要有正確的方法,不然,就不能把書中所表達的思想真正完整全面的找出來,因為有些東西始終在文字之外,看不見摸不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既然如此,那麼,書究竟應該怎麼去讀呢?讀書有三重境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重境界分別是什麼樣的。
  • 李展飛——《教師讀書的三重境界》
    今天講唐詩宋詞的時候,提到了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說,於是想寫一點關於教師讀書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正如我們今天看看習大大的治國方略,未必就是有取而代之之心,關心關心國事,也是本分。 扯的有點遠,回到話題。多讀書,不如讀對書。何為讀對書?就是要知道自己需要看什麼書。一名班主任,應該看看班主任工作的專業書籍。一名語文老師,首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和教育理念,我們可以讀語文專業方面的書籍。
  • 讀書的三重境界都是什麼?現在的你正處於第幾重?
    王國維定義的讀書的三重境界到底是什麼?他為什麼要用這三句詩詞來形容呢?我們一層一層地來分析一下。第一重境界:厚積薄發。「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兩句詩詞出自晏殊的《蝶戀花》。原詞的意思是說,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
  •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演講稿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享受讀書的樂趣。書讓我們找到一個最好的、最忠實的朋友,它永遠不會拋棄你,也不會背叛你。無論我們是在歡樂或痛苦中,還是在寂寞或彷徨時,書總會靜靜地伴在我們的身邊,分享我們的喜悅,撫慰我們的心靈。冰心奶奶所說的讀書好是什麼意思呢?
  • 愛讀書 讀好書 善讀書
    全民閱讀,幹部先行;全民讀書熱,幹部先開卷。實際上,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垂範,不僅本身堪稱讀書典範,而且在許多場合提倡讀書和推薦好書,為推動全民閱讀注入強大動力。黨員領導幹部當有追隨之志、倡導之意、引領之範,自覺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帶動全民閱讀成為生活方式和習慣,進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早日實現。
  • 讀史書的三重境界
    讀書有三重境界,讀史書也照樣有三重境界。只是讀史書的三重境界不同於讀書的三重境界而已,讀史書的三重境界著重於讀書者的內在變化。這種境界是目前大多數人都可以達到的境界,因為我們或多或少的都讀過歷史,最不濟的也看過歷史小說吧。其味道如同每日三餐,只是為了溫飽而已,只是一種習慣而已。比如我們都知道的秦皇漢武功績,都知道唐朝開元盛世和貞觀之治,也知道五代十國的混亂,當然也能了解宋朝的文化經濟高度發展以及明清的封建集權統治。
  • 多讀書,讀好書,好書的標準是什麼?滿足這三點的書必是好書!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大家也都說要多讀書,讀好書,什麼樣的書才算是一本好書呢?對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難有一個具體的標準。讀書不能永遠讀自己喜歡的書,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探索自己的知識盲點。深度還要有個度,不然如果太深,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完全挖掘不到其中的價值,那就完全失去其意義了。
  • 《度心術》短短三句話,講透「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早懂早受益
    人謀智慧《度心術》,讀懂的人嘆為「天書」,沒讀懂的人罵為「廢紙」,短短三句話,講透「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早懂早受益!書有好壞之分嗎?這是我經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很多人說肯定會有好壞之分,有些書教人做惡,這樣的書肯定是壞書,而有些書教人積極向上,這樣的書肯定是好書,的確,書的好壞由作者的心態而定,但有一本書,它是由一個奸人所寫,裡面的內容看透人性,卻並沒有叫人去做壞事,這樣的書是壞書嗎?
  • 好書慢慢讀,才能讀出滋味,讀出情懷,讀出境界
    古今中外,經史子集,好書也是數不勝數。何謂好書?自然是如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各有標準,各有所愛。但歸結起來,也不過是知識性、藝術性、思想性。我心中的好書標準是:優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閱世的洞見,開闊的視野,活潑潑的趣味。少年時讀書,總是貪多求快,再加上多為借書讀,後面還有排隊等待的同學催促,只好讀個囫圇吞,這樣讀書自然也讀不透徹。
  • 讀書的3重境界,讓讀書變得簡單有趣
    在講讀書的三重境界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人生的三重境界。人生的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什麼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知識是實現「中國夢」的根基,讀書是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是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社會發出的號召,也是全體社會成員應該踐行的風尚。  愛讀書,樂在其中。通過借物喻事,生動地描述了讀書啟智,茅塞頓開的喜悅心情。相信大家也有過這種經歷:當讀到某一篇精彩文章時會禁不住多讀幾遍。這或許是因為作者把我們曾經經歷過,卻無法名狀的感覺用生動的文字表達出來,而產生心靈的共鳴;或許是因為文中的哲理讓我們有所感有所悟,而產生喜悅的心情。宋代黃山谷曾說,三日不讀書,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這是一個書痴的心得。
  • 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一個人是一定要讀書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這句話很精闢地概括了我的讀書歷程。多讀書人為什麼要多讀書,書之於大腦就像糧食之於身體,糧食經過消化成了我們身體成長的養分,書經過大腦的處理、吸收化為養分滋養著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的思維更加深邃、寬廣。人攝入的食物多種多樣,讀書也要讀各種類別的,這樣我們身心的發展才能更加均衡。
  • 聽大師談讀書: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一、讀書好「我讀書奉行九個字:就是『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冰心)「讀書使人心明眼亮。」(莎士比亞)「為什麼要讀書?有三點:接受人類的遺產;為了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便可以多讀書;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並可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胡適)「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的。
  • 讀《今天如何「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文章想到的
    眾所周知,一本壞書能毀了一個人,而「讀好書」可以給閱讀者提供正能量。該團政委吳偉建議基層官兵讀好「三本書」:「第一本是理論學習書籍,第二本是本職專業書籍,第三本是社會科學書籍。讀好這『三本書』,將受益終身: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養、錘鍊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
  • 讀書不覺已春深——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說」給我們的閱讀啟示
    而這種局面的出現,與宋代從官方到民間,對文化教育,或者直接說讀書的重視密不可分。其實,不止宋代,中華幾千年中,古人是一貫重視讀書的。讀書可以改變人生,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有多麼燦爛,讀書就有多有味。在全民閱讀時代,讓我們走進古人,從王國維關於治學和讀書的三重境界,感悟古人的讀書生活和讀書方法,找到自我的讀書之道。
  • 黨員幹部要多讀書、讀好書
    歲尾年初,有一件事我們不能不反思,那就是自己一年來到底讀了幾本書,學問精進了多少。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倘若胸中擔不出幾卷書來,我們如何生存?又如何成長進步?很多古代文人賢士能夠「講論大義,侃侃無倦」,大概都是因為深得讀書的營養。北宋的錢思公在西洛時,曾經對部下說,我一生就好讀書,坐著就讀經史,躺著就讀小說,上廁所則讀小的辭賦,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書。只有勤奮如此,才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實現「三不朽」。
  • 溫家寶談三點讀書心得 回答「什麼叫好書」
    現在不少年輕人都覺得這方面不足,請您給我們講講怎麼讀好書的?[02-27 15:31][溫家寶]其實我很願意回答談談讀書的心得。我有三點體會:第一,要處理好讀書與人生的關係。書籍本身不可能改變世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讀書關係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
  • 女人讀書,讀「好書」,太可怕!
    男人能做的事,作為女人的我也能做,做什麼行業,我也要自己挑。女人讀書,讀了「好書」,知道男人工作的不易,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和你一起分擔吧。但有些男人就是不願意面對,現實中有些女人比自己「好」。最簡單的檢驗就是「錢賺得比自己多」,或者「職位比自己高」,最後,還直接甩臉色給女人看!3女人讀書,讀了「好書」,知道自己也不是萬能,有時候苦了,累了,需要朋友,需要家人的支持。
  • 人生有三重境界,你處在哪一重?
    大家可能都聽過王國維「讀書的三重境界」,其實人生在世也有三重境界,那麼到底是哪三重境界呢?他們一般都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知道如何去爭取,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這樣的他們才不會被眼前的瑣碎小事所羈絆住,就像周恩來,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子曰覺得「看遠」即你要有一個遠大的抱負(當然這個抱負是可實現,可操作的),然後讓自己達到實現這個目標的素質,這是人生發軔的前提。
  • 薦書:讀書的三重境界,早一點看到,多一點知識,留著學習用!
    粗略讀《人間詞話》,你也許會覺得這作品好像與傳統文學著作並無任何區別,但若你仔細研讀,你就會發現,他的著作與傳統文學作品是有差異的,差異就在於他具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因此,他的《人間詞話》也被譽為是晚清時期最具影響的文學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