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線上轉線下?實體書店發展趨勢大數據報告來解讀

2020-12-11 搜鋪網

 2016年兩會期間,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政協提案表示,新書在出版半年內不應低於八五折或者八折來銷售。提案直指目前愈演愈烈的網絡書店低折扣營銷,保護實體書店少受衝擊。經過分析,多數人認為他的提案基本「白說」了。但無提案是否能通過,書店都影響著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文化和興衰,書店的發展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

書店電商崛起,對實體書店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但是不是人們習慣了在網上買書就沒有人在書店看書了呢?當然不是,因為亞馬遜的第一家實體書店已經在美國西雅圖大學村營業了!連「書店殺手」電商亞馬遜、噹噹都已經涉足實體書店了,可見實體書店市場大有可為。說實體書店回暖並不是空穴來風,目前實體書店的發展現狀到底如何,又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方橙數據專題《中國一、二線城市書店發展數據報告》將為你揭曉答案。

噹噹、亞馬遜齊向線下進軍

實體書店市場拐點已出現

2015年,當當網宣布未來3年開1000家線下書店,無獨有偶,亞馬遜也在美國西雅圖的大學村開設了第一家實體書店。在過去10年,中美圖書市場都曾呈現網絡書店衝擊實體書店倒閉潮,但在2014年所有的書店數據都顯示市場已經開始逆轉。2014年美國實體書的銷售量微幅增加2.4%,而中國的圖書市場也是如此,針對圖書零售業數據統計與分析的「開卷信息」的書業報告顯示,2014年是國內實體書店復甦的轉折點,實體書店的銷售圖書數量和銷售額都高於網上書店,比2013年實現3.26%的增長。2015上半年實體書店同比增長率為0.54%。2012年和2013年呈現出負增長狀態。2014年和2015年迎來正增長的態勢。線下實體書店的春天又來了。

一、二線城市書店市場大幅回暖 

20%以上都是新開業書店

網絡書店「下線」之舉意味著,他們已經意識到書店市場的發展趨向線下,想要通過「下線」來獲得更多讀者。而實體書店市場正在回暖,哪裡的市場更加有利於實體書店的發展呢?方橙城市書店發展數據顯示,目前一線城市中的代表北、上、廣、深和二線城市中的代表蓉、漢、杭、寧,書店店鋪總數共3812家,一線城市2332家,二線城市1480家,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而一線城市書店總數是二線城市書店總數的1.5倍,說明城市綜合實力強的一線城市,書店發展也是遙遙領先。而二線城市中的成都、武漢書店店鋪總數卻遠超深圳,接近廣州,分別是442家和462家,說明這兩大中國西部和中部的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不可小覷,書店市場發展在二線城市也極具代表性。

從八大城市近兩個季度新開業的書店數據來看,實體書店在一、二線城市大幅回暖,新開業書店在書店店鋪總數中佔比19.5%, 一線城市新開業書店392家,二線城市新開業書店351家。一、二線城市書店發展均衡,全面開花。前期受網店影響較大的,尤其是北京和上海的書店,呈現平穩緩慢的增長,新開業書店佔比分別是11.6%和14.9%,而其他六大城市新開業書店均在20%以上,保持快速的發展狀態。

武漢書店發展趕超一線城市 

商業地產帶動書店發展

方橙城市書店發展數據顯示,近兩個季度新開業店數量和新開業書店佔比第一名都是武漢,武漢成為目前書店發展趨勢最好的城市,武漢位於中國中部,是湖北省省會和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它距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中國大城市都在1000公裡左右,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獨特的區位優勢造就了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最重要的是,武漢也是國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擁有包括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98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107.26萬人居中國第一。

從2015年全國商業地產發展來看,商業項目的增多也是促進武漢書店發展的重要因素。2015年武漢購物中心新建面積超過120萬平米,新開業商業項目達到19個。例如華中首家宜家購物中心、越秀星匯維港、瑞安壹方購物中心、沌口永旺夢樂城、凱德1818等。近兩年武漢商業地產發展迅速,武漢成為了商業項目開發競爭最激烈的城市,而這也必然帶動武漢其他產業的發展。

書店模式升級轉型 

進入文創空間的3.0時代

書店市場的回暖,一方面和網店影響減弱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書店改造升級和多元經營有關。如今,「顧客體驗」當道,網絡書店僅憑價格優勢已不能一手遮天,如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所說,「書不只是商品那麼簡單,還有避不開的文化體驗。實體書店倒閉潮的蔓延,倒逼實體書店以及傳統書店的改變,重新定義實體書店,以適應讀者改變的閱讀和購書習慣。」現在新開的書店,與其說是「書店」,不如說它們是「文化空間」。很多實體書店在提升顧客閱讀體驗方面大做文章,比如開設咖吧,銷售文創產品,圖書分類精準,舉辦各類沙龍等,而這些變化在一、二線城市更加明顯。

方橙城市書店數據顯示,北、上、廣、深、蓉、漢、杭、寧八個城市共有2781個書店品牌,二線城市書店品牌共有1531個,一線城市書店品牌共有1250個,八大城市連鎖品牌117個,佔比4.2%,只有1-2家門店的書店品牌佔比95.8%。書店在轉型的過程中,更加注重體驗化和個性化。如果說第一代書店是只賣圖書的實體書店,2.0版是多元化經營書店模式,現在則已經進入文創空間的書店3.0時代。而書店品牌更易在一線城市形成連鎖規模,在二線城市書店則更多選擇打造標誌性的文化空間。

西西弗用5年研究208個課題

立足精神文化感受的營造

在圖書出版業復甦的當下,保持強勁勢頭的西西弗書店,是實體書店轉型一個值得關注的樣本。2015年12月西西弗書店正式進駐上海大悅城,打造西西弗書店2.0版本的最高版,但在進入上海之前,西西弗書店已在二線城市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重慶、成都、杭州等二線城市積累了大量人氣。西西弗書店多設立在購物中心內,其創始人金偉竹對購物中心書店形態進行了長達5年的研究,共研發了208個課題。真是下了功夫的。光是2015年就在全國新開門店20個,前後大概有超過700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場向他們拋來繡球。

在實體書店轉型中,很多書店都借鑑了誠品書店的經營結構範式,也就是書店並非靠圖書,主是靠附屬混搭產品盈利。而在西西弗書店,書的空間佔80%,咖啡館是15%,原創創意品牌不二產品為5%。還有品類多樣的文化活動各色沙龍和讀書分享會,相對於讀書感受的營造,西西弗更注重提供倡導文化精神從而引領大眾精品閱讀。如今,西西弗書店目前已發展為擁有近30家圖書零售店、20餘家意式咖啡館,60萬活躍會員的連鎖文化企業。

傳統與概念結合 

書店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

曾經,「毛體」書寫的「新華書店」四個大字一度是體制的符號——似乎離開了「新華」便不是書店。他曾經遍布城市每個繁華的角落,成為一代人的記憶。隨著書店3.0時代的來臨,湧現出一大批概念書店,如誠品書店、方所書店、西西弗書店、鍾書閣、貓的天空之城概念書店等,你會發現書店可以是一座美學博物館,也可以是一座英式殿堂,可以是一個動物樂園,也可是一個生活空間....

但顛覆之路並不容易,從方橙數據來看,以新華書店代表傳統書店,10個概念書店品牌(西西弗書店、Page one、大眾書局、中信書店、字裡行間、今日閱讀書店、方所書店、現代書店Boocup、Hi百貨、貓的天空之城),僅新華書店一個品牌的店鋪數就是10個概念書店品牌店鋪數的2.5倍,傳統書店佔據書店半邊天,教輔類圖書是圖書中的最大類別,傳統書店不會消失,而概念書店分類精細,更偏重興趣類圖書,更適應現代消費者的閱讀習慣,因此概念書店會越來越多,而最終傳統書店與概念書店兩者結合,經過多次嘗試和磨合,就能迎來書店的繁榮景象。

概念書店與購物中心無縫對接

方橙城市書店數據顯示,八大城市中,深圳、成都和杭州的概念書店佔比均超過傳統書店,概念書店主導該區域市場。概念書店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多,在最新一輪實體書店開業潮中,呈現出一個明顯變化——大半都是混合業態。比如貓的天空之城、言幾又、字裡行間、方所書店等,走進它們的店面,能看到一層層書架,店鋪的營業面積一半以上是座位,更像是咖啡館。

落戶廣州高端購物中心太古匯的方所書店,更是創造性的聚了書店、美學生活、咖啡、展覽空間與服飾時尚等,不僅提供知識,還提供美的享受。大到整體空間設計,小到咖啡杯的選擇,無不體現方所精緻的美學追求。方所的複合經營模式打造了一個文化互動平臺和一個綜合生活美學與閱讀的空間。而這正是給購物中心帶來了更多的體驗感,同時也提高了購物中心的文化層次。概念書店中,讀者購買的不是書,而是這個書店可以帶給他的讀書感受,是紙的質感和咖啡的馥鬱。這樣的業態和體驗式購物中心是無縫對接的。一個購物中心要想做到獨一無二就要有自己特有的理念思想,為消費者提供尋找新生活方式的空間。而打造這樣個性化的購物中心,必不可少的就是創新型的業態。書店以增強讀者文化體驗為導向的跨界融合經營與購物中心從售賣產品到售賣生活方式的體驗式營造步調一致。書店與購物中心的結合是兩相選擇的結果。

書店最多的商圈

方橙數據顯示,在八大城市中有一些非常聚集的書店形成了非常具有文化氣息的商圈,北京的中關村商圈、上海的五角場商圈、北京的五道口商圈、北京的朝陽公園商圈、廣州的天河城商圈、廣州的北京路商圈、南京的南京師大商圈、北京的北太平莊商圈、廣州的濱江路商圈和上海的人民公園商圈。吸收商圈的文化氛圍,開在這裡的書店也會更有人氣。

(來源:方橙科技)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

相關焦點

  • 開網店、布局線下……實體書店融合發展漸成趨勢?
    是否意味著實體書店「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已漸成趨勢?從消息傳開至今,新華書店網上商城已上線兩天了。打開該商城網頁,便能看到一個設計簡單大方的主頁面。頁面左側標明了圖書一些分類,有「學霸專區」、「少兒啟蒙」等等。隨意點開「少兒啟蒙」一欄便可發現,裡面收錄的圖書基本包括全國各大出版機構近期相關童書,品類齊全。
  • 線下實體店發展趨勢?實體店如何轉線上運營?
    線下實體店怎樣轉線上運營?今年實體行業的發展趨向?伴隨著2020年電子商務法的落地式,促使原本錯亂不堪入目的電子商務還是進入了規範性時期,這也給了如今的實體店一絲喘氣之機了。儘管不清楚零售業能否邁入春季,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現階段看來實體店的確邁入了一個轉暖的機會了,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實體書店大數據報告發布,深圳獲選2019中國年度書店之都
    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副局長董伊薇在致辭中表示,一年一度的書店致敬活動今年已是第三屆,兩年來,致敬活動本著推動實體書店改革發展,提高書店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宗旨,越辦越好,已經成為中國書店創新發展成果的展示平臺和年度最美書店的推廣平臺。 在網際網路時代和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書店核心價值如何重構?
  • 線上大求生,值不值得實體書店借鑑?
    實體書店在浪潮中負重前行隨著手機、ipad、kindle等移動電子設備的興起,電子書已經成了不少人選擇的閱讀模式。同時,亞馬遜、京東、噹噹等電商平臺的迅猛發展,給線上購書帶來便捷性和價格優勢。在此背景下,實體書店逐漸被邊緣化,甚至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 第玖生活分享:線下實體店發展趨勢?實體店如何轉線上運營?
    線下實體店怎樣轉線上運營?今年實體行業的發展趨向?伴隨著2020年電子商務法的落地式,促使原本錯亂不堪入目的電子商務還是進入了規範性時期,這也給了如今的實體店一絲喘氣之機了。儘管不清楚零售業能否邁入春季,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現階段看來實體店的確邁入了一個轉暖的機會了,這是為什麼呢?非常簡單,由於如今新零售早已是變成了一種行業趨勢了!
  • 實體書店業報告:智能書店會是下一個熱點嗎
    李茗茗: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2018年書業會在十九大春風裡茁壯發展。線下書店以大型的綜合性書城(書店)為中心,以主題書店、特色書店、社區書店(吧)、校園書店(吧)為補充的網格化布局會加速,線上書商線下布局,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會加劇。
  • 上半年實體書店數據報告:圖書銷售碼洋同比下降3成
    據中金易雲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控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實體書店圖書銷售碼洋同比去年上半年下降了31.47%,為40.39億,動銷品種同比下降了5.25%,新書的動銷品種同比下降32.57%,動銷品種平均的定價上漲了6.81%,為33.72元。隨著復工復產,碼洋降幅也逐漸收窄。總的來說,2020年上半年缺乏熱門品種拉動,新書動銷品種同比下降32.57%,新書動銷碼洋同比下降46.97%。
  • 咖啡機、學習場與大數據:未來實體書店如何活下去?
    例如在法國,新書連5%的折扣都不可以打,亞馬遜包郵也不行,必須實行線上線下同價,在中國,當網上買書如此便宜又方便,實體書店如何生存下去? 從電子書到網絡售書平臺,這些現實威脅也正迫使整個書店行業思考並實踐種種轉型創新的嘗試。「書店+x」模式近些年來並不少見,經營範圍加入了文創或飲品,傳統單純賣書的書店越來越多轉化為多元化經營的複合空間。
  • 大數據揭秘2019中國實體書店圖書市場
    2020年1月8日,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百道網主辦,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2020中國書店大會暨「新時代杯」2019時代出版 中國書店年度致敬盛典在京隆重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是「書店重做與高質量發展」,會上首次發布《2019中國實體書店圖書市場報告》,附報告全文。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虎嗅網
    部分供應商表示,一般是年結,而帳期至少會在6個月以上,因此供應商貨款也不是這些連鎖書店當下的主要壓力,更不用說還可以進行緊急協商來解決。剩餘的重要影響因素就是書店的人工成本。根據相關書店披露的員工總數,以這些連鎖書店的月度營業數據進行倒推,常規營業狀態下每月的總營收都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據。
  • 實體書店打開多元市場空間 「線上線下融合」是大勢
    這是網絡圖書銷售企業噹噹開設的第一家旗艦書店,它把圖書與談話和討論區、咖啡館甚至藝術課結合起來。  如果說書店與電商間的競爭是前幾年熱炒的話題,那麼「線上線下融合」才是如今的大勢。隨著人們對文化體驗的重視和消費結構升級,阿里、京東、當當網等紛紛「擁抱」線下實體書店,並利用自己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優勢,賦予書店新的內涵。
  • 線上線下完美結合,杭州實體書店展現新業態
    原標題:線上線下完美結合,杭州實體書店展現新業態   杭州實體書店現新業態   春節期間,來杭州的遊客和市民發現,西湖邊又多了一家書店——「言幾又·今日閱讀IN77店」。人們在附近遊西湖、看電影、逛商場,順道走進這裡,挑本書臨窗而坐,窗外的西湖山水「秒變」最美閱讀背景。
  • 實體書店如何花樣「自救」?美國:亞馬遜從線上開到線下
    美國:亞馬遜從線上開到線下自2017年開始,美國零售業開始進入「大潰敗」時期,不計其數的商家因業績大幅下滑而破產、關店、裁員,圖書零售業也被認為是首當其衝的行業之一。實體書店的困境不僅在於線下購物的日漸衰微,紙張減產、印刷業萎縮、批發商減少使傳統出版業舉步維艱,也給紙質書的零售造成巨大衝擊。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
    3、部分線上線下同時設店以及新模式的書店品牌,不要急於表達模式的優越性,先擺好自身定位。線上線下同時設店的書店品牌,實質上還是網絡的出版物分銷商。雖然在線下開設實體店面,但是需要根據收入來源確定歸屬類型,回歸線下開設的實體書店,不能將其完全視作為一個獨立運營的實體書店看待,還是需要將線上、線下合併看待。
  • 魏辰翔:今日頭條大數據裡的實體書店銷售提升
    我認為,實體書店不是少數人的精神空間,而是面向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成為他們的精神文化廣場。所以今天我通過分享大數據,來向大家提供一些參考,看看普通人眼中的實體書店是怎樣的。可以看到,關注實體書店的用戶,數據非常大,呈現出的是一種泛生活、泛娛樂的趨勢。  二、實體書店相關關鍵詞
  • 「線下不行轉線上」!超10萬億網上零售額意味什麼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各大電商平臺承擔了更大的消費流量,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購物需求,還為廣大商家和企業逆勢謀生提供了強大的「消費支撐力」。「網上購物」融入生活「線下不行轉線上!」對很多中國消費者而言,疫情對消費的影響並非絕對的。
  • 網絡書店轉攻線下開實體書店 圖書線上線下同價
    網絡書店轉攻線下開實體書店 圖書線上線下同價 2015-12-02 13:31:43來源:南京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資料圖片  亞馬遜美國開店,噹噹書店本月開張  繼美國亞馬遜在西雅圖開辦首家實體書店後,當當網日前也宣布推出實體書店計劃,預計3年內在全國開1000家。網絡書店轉攻線下市場,引發業界關注。此舉會給市場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原本就生存艱難的實體書店,又該何去何從?
  • 深度解讀:中國實體書店發展20年
    各大媒體紛紛報導說,線下實體書店的春天又來了。2018-2019年:表面繁榮,暗藏危機2018年,伴隨著阿里巴巴「新零售」的故事,實體書店在這一年的關鍵詞是:智慧書店。天貓與在五角場的志達書店合作,開出了首家天貓無人書店,又憑藉空間顏值,志達書店獲得了巨大的媒體曝光。
  • 弘道書店龍挺:實體零售要「以人為本」 緊跟趨勢謀發展
    茶那兒:開在LV、PRADA樓上的中式茶館 只賣時間不賣茶   弘道書店(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龍挺:實體零售要「以人為本」 緊跟趨勢謀發展   在前幾年的「倒閉潮」中,一批經營不善,不能適應市場變化、滿足讀者需求的實體書店退出了歷史舞臺。
  • 上直播開網店 實體書店打破空間邊界
    2月5日,鍾書閣將自己的實體書店搬到了直播平臺上,而這已是鍾書閣近日來舉辦的第二場直播。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自疫情發生以來,北京新華書店、北京圖書大廈等也紛紛向讀者推介線上售書平臺,推出相關優惠活動,一場實體書店的線上帶貨潮由此拉開帷幕。從以往單純的在線售書,到直播帶貨、限時搶購,疫情之下的實體書店通過多種嘗試在和過去的自己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