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完美結合,杭州實體書店展現新業態

2020-12-18 人民網

原標題:線上線下完美結合,杭州實體書店展現新業態

  杭州實體書店現新業態

  春節期間,來杭州的遊客和市民發現,西湖邊又多了一家書店——「言幾又·今日閱讀IN77店」。人們在附近遊西湖、看電影、逛商場,順道走進這裡,挑本書臨窗而坐,窗外的西湖山水「秒變」最美閱讀背景。

  西西弗、言幾又、鍾書閣、「單向空間」……品牌實體書店如今正在加速落地杭州。據杭州市文廣旅局統計,今天頭一個半月杭州就新增了46家實體書店,全市實體書店總數達3157家,相當於每3000人就擁有一家實體書店。2018年,杭州新增實體書店319家,比上年增長28.6%,接近於每天新增一家實體書店,增速創歷史新高;全年圖書銷售總額18.68億元,人均購書額達234.47元。

  杭州遠洋樂堤港「單向空間」店總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共3層。一樓為創造區,主要推薦當代優秀青年創作群體的新書,部分輕食穿插其中;二樓為沉浸區,分人文社科、藝術、生活等專題區,同時在各個區域設計大小不等的座位,供讀者坐下來閱讀;三樓為參與區,有親子書、二手書等,以分享交流為主。

  「這是今年杭州新增書店裡單體面積最大的一家。」據杭州市文廣旅局市場處負責人王衛平介紹,在為期半個月的預開業期間,書店舉辦了16場閱讀分享會。開業當天舉行了一場名為「第四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的活動,吸引了戴錦華、陳冠中、許知遠等學者參與。因報名太踴躍,書店還對活動現場進行了視頻直播。

  據悉,杭州遠洋樂堤港「單向空間」店,是獨立書店品牌「單向空間」首次在北京以外開出書店,也是長三角地區首家旗艦店,它的開業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實體書店選址的新趨勢。

  在傳統的書店業看來,街邊有人流量,校園裡有目標群體,是最佳的選址地。而在新一輪的開店大潮中,實體書店開始走到更細分的目標群體中去。其中,對外地品牌書店而言,商業綜合體成為最多的選擇。近年來,杭州新增的綜合體內至少會引進一家書店,國大城市廣場甚至開出3家以圖書和圖書周邊產品為銷售主體的實體書店。鍾書閣書店所在地星光大道是遊客來杭的打卡地之一。正是看中這種超強的導流能力,書店已成為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標配」。

  書店發展新趨勢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有力支持。「實體書店已被納入杭州城市發展的整體布局中。」杭州市規劃局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杭州市13部門聯合出臺了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方案,鼓勵商業中心、中小學校園、軌道交通、特色小鎮、城中村改造城市綠地、鄰裡中心等城市建設項目支持實體書店建設。

  相比較而言,杭州本地書店更重視地方文化的營造。曉風書屋去年新增3家分店,分別開在浙大一院、良渚博物院和寫字樓裡;鳳翮築夢書屋則布局社區店和校園店;純真年代書吧也在杭州楊柳郡社區開出首家分店。

  不僅如此,實體書店還開進了高速公路服務區。位於杭千高速建德服務區的新書店,由聯華華商集團打造。據了解,該集團試水實體書店業已不是第一次,兩年前它就和省新華書店集團合作,在西湖文化廣場店內開設「書香世家」,增強零售體驗。

  在杭州新增書店中,出現了不少鄉村書店的身影。元旦前夕,位於杭州蕭山區河上鎮「綠野書舍」正式開張。白牆黛瓦的空間裡,靈動柔光的照射下,數萬冊新書靜立在錯落有致的木質書架中,十分溫馨。這樣溫潤的鄉村書店正在杭州各地開花,桐廬縣大同鎮也剛開出一家篤志書屋,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

  值得注意的是,多種產業開始進軍杭州書店業。去年11月底,獨角獸企業「媽媽去哪兒」聯合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在三墩開出首家親子書店。在這裡,既有尿不溼等嬰童用品,又有育兒書籍等文化用品,還有嬰童嬉戲、媽媽產後修復等多重區域。事實上,除了零售業,餐飲業、設計業、汽車銷售業等多個領域也紛紛進入實體書店業。

  記者發現,杭州實體書店不再僅僅賣書,「書+」正在成為民營書店轉型的集體選擇。零點書房和「言幾又」引入休閒消費區,曉風書屋引入圖書周邊產業。一位書店經營者說,他的書店去年圖書銷售與往年基本持平,咖啡休閒消費增長10%,文創產品銷售增長40%。杭州市印刷發行協會負責人李大軍認為,「這一趨勢得益於近年來中央鼓勵實體書店多元發展、複合經營的大背景」。

  「實體書店的變化,不僅僅是引入新業態,更在於主動走出去,通過圖書業態為其他行業賦能,打造新型的文化交流空間。」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董事長王忠義認為,未來的實體書店,必定是以用戶為中心來研究新需求,以新技術為手段來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圖書和文化消費整體解決方案,提升書店的用戶服務力,真正實現把書店融入人們美好生活中去的發展目標。

  (本報記者 陸健 本報通訊員 孫凱)

(責編:吳亞雄、蔣波)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打開多元市場空間 「線上線下融合」是大勢
    這是網絡圖書銷售企業噹噹開設的第一家旗艦書店,它把圖書與談話和討論區、咖啡館甚至藝術課結合起來。  如果說書店與電商間的競爭是前幾年熱炒的話題,那麼「線上線下融合」才是如今的大勢。隨著人們對文化體驗的重視和消費結構升級,阿里、京東、當當網等紛紛「擁抱」線下實體書店,並利用自己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優勢,賦予書店新的內涵。
  • 不直播的書店不是好書店?線上線下融合或將成為實體書店著力的方向
    3月9日晚,小童以嘉興海鹽烏託邦書店創始人身份做了第一場直播。與他同場直播的,還有杭州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等。直播並非為了賣貨――2月25日,烏託邦書店已發布公告,將於5月1日前後結業,庫存圖書皆以「盲盒」形式出售。公告發出24小時內,盲盒售出上千份;一周,售出3000多份。
  • 線上線下融合 發行業態大變
    在目前各大發行集團旗下門店多元經營銷售普遍增長有限,仍在尋求突破與創新的情況下,以鳳凰新華陽光採購平臺為代表,以線上平臺為依託,利用線下書店人員、資源拓展店外銷售推廣的全新多元經營舉措,不失為一種新的探索與嘗試。  2016年,中宣部等11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業突出、多元經營」的實體書店發展格局。
  • 青島實體書店相繼復工 線上線下同步「熱」起來
    在被業內稱作「線上書店元年」的2020年,與實體書店復工同步的,是一系列作為標配的網絡流量項目的創生。不靠做文化積攢下的流量賣「暖水袋」,營銷的一定是我們多年堅持的優勢內容。「我們希望以書店該有的樣子做書店,用內容為產品賦值,然後搭建平臺,與顧客對接。」不過冷豔認為,如果書籍是精神的避難所,那麼實體書店就是精神與肉體的雙重避難所。因為迷戀實體空間體驗與溝通的溫度,所以疫情過去,還是會好好做空間,好好為老城留燈。
  • 網絡書店轉攻線下開實體書店 圖書線上線下同價
    網絡書店轉攻線下開實體書店 圖書線上線下同價 2015-12-02 13:31:43來源:南京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資料圖片  亞馬遜美國開店,噹噹書店本月開張  繼美國亞馬遜在西雅圖開辦首家實體書店後,當當網日前也宣布推出實體書店計劃,預計3年內在全國開1000家。網絡書店轉攻線下市場,引發業界關注。此舉會給市場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原本就生存艱難的實體書店,又該何去何從?
  • 一樣的線上線下結合 不一樣的新零售業態 -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見習記者郭冀川新零售看似是一種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但卻被賦予了「1+1>2」的殷切期望。為什麼提出多年的線上線下渠道結合,現如今依然火熱,想必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蘇寧體育集團常務副總裁王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零售已經越來越走向消費環境,開始進行產業鏈的融合,蘇寧在布局體育時就構建了線上和線下的體育零售,在線下開設體育零售店進行體育商品和衍生品的售賣,線上搭建品牌旗艦店進行商品售賣。
  • 圖書銷售線上增實體降 書店該如何與場景結合?
    實體書店此時就站在市場轉變的十字路口,正如多年前的廣播電臺臺長一樣,該焦慮的是如何找到連接年輕人的場景與形式。那麼,書店要如何適應這個時代進化,電商口中常說的場景,如何與書店結合?線上線下競爭激烈北京開卷公布的《2019半年度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規模同比上升10.82%,依然是兩位數的增長。其中,網店渠道同比上升了24.19%,相比起來,全國實體書店的銷售卻繼續負增長,同比下降了11.72%。
  • 疫情來襲,線下書店轉戰線上突圍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賴志昌疫情來襲,餐飲業受挫,旅遊業停擺,本已脆弱的實體書店亦是「傷痕累累」。過去的一個多月,福州不少實體書店處於閉店、歇業狀態,陷入經營困境。危機之中,改變也在發生。線下傳統書店紛紛加速轉戰線上,自救突圍。
  • 線上大求生,值不值得實體書店借鑑?
    實體書店線上模式仍需探索其實,不管是購物中心還是其各業態,都在探索線上模式,未來的商業趨勢也將是線上線下融合共生的模式。但對於部分業態而言,目前布局線上只是應急之舉,為了彰顯出積極的態度,樹立行業信心。從銷售數據上看,大部分業態的線上銷售並不理想,線上布局效果不明顯。
  • 網際網路時代新書店,十點讀書在廈門中山路開了家線下書店
    在這家店裡,凝聚著我們對新書店、新商業模式的思考與實踐。」 十點讀書創始人及CEO林少說道。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打通線上線下用戶數據、創造一個線上線下跨邊界的「美好生活平臺」,讓書店成為一座城市的旅行打卡地,這是「十點書店」的願景。
  • 為啥線上轉線下?實體書店發展趨勢大數據報告來解讀
    噹噹、亞馬遜齊向線下進軍實體書店市場拐點已出現2015年,當當網宣布未來3年開1000家線下書店,無獨有偶,亞馬遜也在美國西雅圖的大學村開設了第一家實體書店。2015上半年實體書店同比增長率為0.54%。2012年和2013年呈現出負增長狀態。2014年和2015年迎來正增長的態勢。線下實體書店的春天又來了。
  • 實體書店如何花樣「自救」?美國:亞馬遜從線上開到線下
    美國:亞馬遜從線上開到線下自2017年開始,美國零售業開始進入「大潰敗」時期,不計其數的商家因業績大幅下滑而破產、關店、裁員,圖書零售業也被認為是首當其衝的行業之一。實體書店的困境不僅在於線下購物的日漸衰微,紙張減產、印刷業萎縮、批發商減少使傳統出版業舉步維艱,也給紙質書的零售造成巨大衝擊。
  • 線上線下齊發力 河北省實體書店相繼恢復營業
    原標題:線上線下齊發力 河北省實體書店相繼恢復營業佩戴口罩、測量體溫、洗手消毒、實名登記……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自3月中旬以來,河北省各地實體書店在安全流程引導下逐步恢復正常營業。截至目前,河北省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已有141家書店恢復營業。
  • 書店變身酒吧咖啡館設計 多業態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據業內人士透露,2005年重慶實體書店湧現關門潮,大約三分之二的書店消失。而面對電商的衝擊,精典書店至今仍在摸索之中,最顯著的改變是,南濱路店的咖啡區面積比以往更大了,銷售佔比也在逐步提升。「目前精典書店有圖書十萬冊,主要以圖書銷售為主,然後結合咖啡、文創產品、會議接待等各種業態。
  • 實體書店向線上遷徙,只能為電商引流嗎?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無論大小,紛紛遭遇困境。面對門店客流驟減的現狀,轉戰線上似乎是唯一的生存之道。3月9日,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開啟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視頻直播,他連線南京先鋒書店、杭州曉風書屋、重慶精典書店、廣州1200bookshop、海鹽烏託邦書店的創始人,與他們聊起書店的歷史與現狀。
  • 北京實體書店運營狀況如何?線下關門線上辦藝展
    北京實體書店有書沒輸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化企業的影響相對突出,它們的運營狀況如何?能否經受得住這次疫情的衝擊?北京青年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從2月10日以來,北京的實體書店無論暫停營業的還是已經開門迎客的,員工都已經復工,並且在這段時期內企業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線上,通過在線營銷來保證運營。
  • 零售行業,是線上重要,還是線下重要?
    在零售行業中,線上和線下營銷策略各有各的特點,線上營銷就是通過網絡媒介來與消費者進行溝通,通過電視廣播、自媒體平臺、直播帶貨等等,線上營銷模式不拘泥空間的局限,展現給消費者的是一種宏觀上的產品特徵,節約了實體店面的成本,線上營銷策略具有方便快捷、省時省力的特點,這是遠遠勝於線下企業的一大特色,人們會從線上營銷中發現很多物美價廉的產品,也會增加消費者的選擇性
  • 疫情後開業的全國最大書店如何求發展?線上+線下黏住讀者
    文軒BOOKS 第二家店是不僅是成都城東最大的書店,更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開業的全國最大的實體書店。在這種情勢下,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開業的全國最大的實體書店」文軒BOOKS(招商店)依然逆勢而行,是出於怎樣的自信?何志勇:這次疫情給實體書店衝擊非常大。據我所知,有一些實體書店確實難以支撐。新華文軒作為大型國有企業,在實體書店整體出現艱難狀況的時候,要體現出自己的文化擔當,給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一個帶有公共文化性質的閱讀空間。
  • 疫情下的杭州實體書店
    受疫情影響,杭州許多實體書店仍無法開始營業。據實體書店聯盟「書萌」於今年2月對全國1021家書店的調查,截至2月5日,90.7%的書店選擇停業,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在這段日子裡,有讀者關心:書店現在還好嗎?書店和書店人在做什麼?
  • 線上線下:未來將出現融合兩者優勢的新零售業態
    線上電商(京東),線下實體(蘇寧、超市),本質上都是把商品傳遞到用戶手中,這個傳遞過程經歷了哪些環節,效率有何差異呢?  冰箱在京東的成本佔比是6.5%,在蘇寧的成本是9.9%,京東效率高於蘇寧。  從廠家到總倉,是由廠家集中配送,從商家倉庫到用戶家中,則是商家配送,在這兩個環節,京東和蘇寧基本上沒有成本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