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當代藝術,體驗中雲資產生活美學

2020-12-20 銀瀾

值中雲資產成立五周年之際,中雲杭州財富中心聯合ART170(藝術品資產配置平臺)及三尚當代藝術館,展開了一場當代藝術的對話活動,三尚當代藝術館也特別引進了敘利亞作家阿多尼斯的藍色對話作品展,讓人們從藝術的角度重新認識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作品通過詩歌手稿與綜合材料的繪畫創作,架構了一座通往藝術家內心世界的橋梁。

阿多尼斯並未僅僅停滯於古典之美,他衝撞它、挑戰它,把充滿現代意識的塊面、色彩、材料,強有力地拼貼進「過去」,不惜破壞那個幻想中的完整性,又在複雜得多的世界裡建構起新的統一——一種由獨立個性重寫、重構的精神統一

主講老師:張貝爾

本次活動還有幸邀請到Circles Studio圈兒工廠的紙藝藝術家張貝爾,在展覽現場教你如何製作拼貼一張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花草紙。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曾擔任素然zuczug服裝品牌設計師。後因對傳統工藝的熱愛,往來於日本、貴州、雲南、臺灣等地研究傳統技藝。創立個人工作室circle studio,希望通過所學傳遞美學與收益,弘揚民族傳統工藝,體驗傳統民藝:古法造紙、植物染、扎染、蠟染、型染、刺繡、鉤針,並與多地政府還有各企業都有活動合作。

一花一世界

一木一浮生

一草一天堂

有沒有一個瞬間,

你曾經感到藝術沒有那麼遙遠?

透過與花草等自然素材的對話,我們試圖獲得一點關於美好生活的靈感。凝練了傳統技藝精髓的古法造紙,結合藝術家張貝爾老師的拼貼創意,經過八道工藝淬鍊的構樹紙材與花草相遇,像是一場久別重逢,迸發出綺麗的美感!

自然與傳統的新鮮組合,帶給我們關於藝術與生活的質樸想像。

是否,我們都曾將藝術想像得太複雜,讓來源於生活的人類創舉,竟然漸行漸遠……

剝皮、漿煮、漂洗、抄紙,採花、壓幹、拼貼、澆汁……一步步從紙漿到藝術品,簡單又純粹……靜謐的周末午後,陽光都有了清香味道。

協辦方:ART170

ART170——藝術品資產配置專業平臺

ART170攜手眾多國內、國際優秀畫廊以及新銳藝術機構,將當代藝術家作品呈現於網際網路世界。集藝術品在線投資、收藏、私人訂製、個性化諮詢、線下體驗等多種功能於一身,致力打造國內最專業的藝術品資產配置生態平臺,滿足用戶多維度的藝術生活與財富體驗訴求。

ART170所屬浙江藝麒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杭商資產管理(杭州)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杭商資產由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與浙大網新集團強強聯合組建,管理著近40隻基金和110億人民幣財富。強大的金融企業背景是ART170藝術品資產配置專業平臺的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新高尚美學對話當代藝術:「移動的理想國」即將啟幕
    2019年7月,一汽紅旗在長春舉辦了首屆新高尚美學藝術展。2020 年的第二屆藝術展,將展出範圍擴展至北京、瀋陽、杭州、成都四地,旨在延續新高尚美學理念內涵,探討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本土品牌與當代藝術的交融對話,帶領受眾領略一場中國式的、引發深度思考與廣泛討論的藝術感官之旅。
  • 當代藝術中的「關係美學」
    | 有名堂《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系列線上講座 NO.8當代藝術中的「關係美學」主講嘉賓:周彥華1998年伯瑞奧德將《交通》展覽中涉及到的理論問題進一步提煉出來,形成了《關係美學》一書。這本書於2013年被翻譯成中文並在中國內地發行。至此「關係美學」理論在國內被廣泛傳播,有關該理論的研究和討論也在逐漸展開。關係美學在國內的迅速走紅離不開「社會參與式藝術」的興起。同時,這類藝術實踐也在積極的回應甚至挑戰關係美學的邊界。
  • 當代藝術中的「關係美學」
    (識別圖片二維碼報名觀看本期直播)伺服器藝術 | 有名堂《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系列線上講座 NO.8當代藝術中的「關係美學」1998年伯瑞奧德將《交通》展覽中涉及到的理論問題進一步提煉出來,形成了《關係美學》一書。這本書於2013年被翻譯成中文並在中國內地發行。至此「關係美學」理論在國內被廣泛傳播,有關該理論的研究和討論也在逐漸展開。關係美學在國內的迅速走紅離不開「社會參與式藝術」的興起。同時,這類藝術實踐也在積極的回應甚至挑戰關係美學的邊界。
  • 對話姚鵬程:在藝術市場中,機遇與危機並存|藝言九鼎藝術中心
    對話地點:藝言九鼎藝術中心一樓展廳對話人:問:園園答:姚鵬程問:從傳承的角度,請你介紹藝術品作為資產遺傳的優勢。藝術是以美為基礎的,它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一種美的體驗。我們生活中所看到的作品,只要是你認為是美的,去收藏都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藝術主要是為我們提供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如果從專業性的角度,考慮到藝術品保值、增值,我更建議沒有一定基礎的大眾不要盲目地追隨,可以找一些專業、正規的藝術機構,在你要求的範圍幫助你做出更好的選擇。
  • 中國古琴藝術與當代生活美學展開展
    11月22日,乘物遊心——中國古琴藝術與當代生活美學展演在貳廠文創公園·T2國際當代藝術中心舉行。記者 熊明 攝   11月22日,乘物遊心——中國古琴藝術與當代生活美學展(重慶站)在鵝嶺貳廠國際藝術中心開展。即日起至12月2日,市民可前往免費觀展,並了解古琴製作的相關知識。   據了解,本次展覽由北京鈞天坊主辦,作為201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本次展覽以青鳥為主題,共展示55床古琴。
  • 當代藝術的「反美學」,究竟是反的什麼?
    ,主張美學即生活、生活即美學;其二,反對審美對象與非審美對象的割裂,主張審美對象與非審美對象的互滲與融合;其三,反對「醜」與「美」的極度對立,主張「醜」與「美」的轉化與融會;其四,反對美學的固化與偏狹,主張美學的泛化與拓展;其五,反對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的阻隔與距離,審美主體可以參與到審美對象之中,並最終成為審美對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六,反對美學的「深度」,使之成為「無深度的平面」;其七,反對線性思維代之以多向思維
  • 當代藝術中的「關係美學」|《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第八期
    | 有名堂《符號學與當代藝術》系列線上講座 NO.8當代藝術中的「關係美學」主講嘉賓:周彥華1998年伯瑞奧德將《交通》展覽中涉及到的理論問題進一步提煉出來,形成了《關係美學》一書。這本書於2013年被翻譯成中文並在中國內地發行。至此「關係美學」理論在國內被廣泛傳播,有關該理論的研究和討論也在逐漸展開。關係美學在國內的迅速走紅離不開「社會參與式藝術」的興起。同時,這類藝術實踐也在積極的回應甚至挑戰關係美學的邊界。
  • 譽輝銀川店 · 賞析 | 體驗一場當代藝術的生活盛宴。
    人們都說銀川是一個千面城市,揭開神秘古城的面紗,以一場當代藝術的生活盛宴,煥發銀川的城市魅力。用藝術空間喚醒居者對於品質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在細微之處賦予空間厚重的文化底蘊,用當代極簡的設計手法,寫就銀川的別樣風情,浸染出別致藝術空間體驗。
  • 子蘭生活裝飾:翰墨·無界 一場藝術與家居美學的對話
    如果有一個既遠離人山人海,還可以直接讓您與居家美學對話,您會考慮去看看嗎?「翰墨·無界——書畫品鑑會」步入「翰墨·無界——書畫品鑑會」現場,一幅幅精美裝裱的藝術作品映入眼帘,心中的詩情畫意油然而生。這場作為貴陽家門口的藝術品鑑會主要分為兩個系列:朝鮮功勳畫家的油畫精品展、貴州著名藝術家「鄉愁」書畫展。
  • 《雲端》當代藝術展暨綠地蜀峰468當代藝術生活美學季正式開幕
    10月18日,由綠地集團西南區域管理總部、99藝術網主辦,K空間承辦的《雲端》當代藝術展暨綠地·蜀峰468當代藝術生活美學季正式開幕,周春芽、羅中立、何多苓等19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在活動中展出。
  • 引領成都生活美學體驗 高規格活動雲集成華
    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成都站)以裝置、新媒體作品為主,注重現場的互動,呈現東方藝術在全球文化交流碰撞中煥發的生命力,為觀眾提供多重感官互動的沉浸式國際一流當代藝術觀展體驗。,那麼「工·在當代——中國工筆畫學術邀請展」將帶給觀眾的是心靈洗滌的藝術之旅。
  • 當代藝術重塑生活之美
    當代藝術重塑生活之美CONTEMPORARY ART RESHAPES THE BEAUTY OF LIFE-從烏篷船取意、轉譯將江南水鄉的溫潤氣質融於空間場景之中Inspired and took秉承「格物至善,持之以新」理念的朗聯 RONGOR,一貫基於對地緣、環境、科技、人文的思考,在理性、秩序與功能性之上,以場景化創造和現代化演繹,回歸到對生活本質與人居美學的思考。
  • 中華美學的復興:從東方美學到當代珠寶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12月6日下午,由琪·藝術館與TTF高級珠寶共同舉辦的「從東方美學到當代珠寶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第一座當代翡翠藝術館——琪·藝術館隆重舉行,本次學術研討會由TTF高級珠寶品牌創始人兼藝術總監吳峰華先生主持。
  • 關於臺北當代藝術中心的對話
    對話時間:2009年12月7日  對話地點:深圳市民中心VIP室  鄭美雅:臺北當代藝術中心基本上是個提供藝術家、策展人、藝術評論、不同領域的文化工作者、運動者聚會的空間,是用來討論藝術創作及文化政策的。
  • 引領成都生活美學體驗,高規格活動雲集成華
    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成都站)以裝置、新媒體作品為主,注重現場的互動,呈現東方藝術在全球文化交流碰撞中煥發的嶄新生命力,為觀眾提供多重感官互動的沉浸式國際頂尖當代藝術觀展體驗。如果說威雙中國館是未來式的互動體驗,那麼「工·在當代——中國工筆畫學術邀請展」將帶給觀眾的是心靈洗滌的藝術之旅。
  • 從「美是生活」到「生活美學」:當代中國美學發展的一條主流線索
    在《生活與美學》翻譯出版之前,周揚已在1937年3月出版的《希望》雜誌創刊號上發表了《藝術與人生——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藝術與現實之美學關係〉》一文,具體介紹了車氏的美學思想。針對朱光潛的主觀取向,李澤厚明言:「否認美的客觀性,否認美是生活,把美僅看作藝術的屬性,這一方面就會把藝術性、文藝特性與美等同起來,另一方面就會把藝術(藝術美)歸結為主觀意識的產物,從而就會否認深入生活中去的根本意義。」由此可見,李澤厚利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生活觀兩面出擊,分別批駁了對手的兩種思想傾向。
  • 城市與海:讓生活回歸藝術美學
    城市中幾乎所有盛名的建築,都出自巴塞隆納藝術史上那個最前衛、最瘋狂的建築藝術家——安東尼奧-高迪之手,像聖家族教堂、奎爾公園、巴特羅公寓,當然還有著名的畢卡索美術館、海之聖母瑪利亞大教堂、龐培法布拉大學圖書館。當然還有5冠王巴薩,體驗足球盛宴。
  • 生命美學與生態美學的對話
    當代環境危機已然嚴重地危及人類自身在地球上的生存、人類文明的延續,要徹底扭轉目前的全球性環境危機,唯技術、法律與政策手段遠遠不夠,當代人類需要一場從世界觀、價值觀到生活方式全方位、深刻的自我變革。必須重究天人之際,確立「依天立人」的新天人觀,重建人與自然和諧的新型天人關係,重建與生態文明觀念相協調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以環境哲學為代表的人文科學在這場塑造新型文明的事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 探究:中西對話語境中我國生態美學建設
    中西對話是中國生態美學當代以及未來發展的主題。只有在中西對話中才能找到生態美學發展的創新路徑。要進行中西生態美學對話,需要處理中西生態美學對話的動因,中西對話的文化根基,中西對話的主題,中西對話的哲學內涵,中西對話的話語方式以及中西對話的藝術實踐等問題。
  • 美學對話丨品鑑國畫,與藝術同行
    對話美學,提升客戶藝術審美力,豐富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中,與藝術同行。藝術的發展交織著科技的進步,藝術與科技的融合與創新,是科學發展觀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體現,也是當前文化事業發展必須注重的因素。活動現場,泰豐文化品牌中心負責人向大家展示了科技賦能文化的成果,分享了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成就,以及「藝術鑑證區塊鏈」、「AI語音」等創新模式給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