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娘惹菜
娘惹菜是中國傳統烹飪方法與南洋香料的巧妙結合。香蘭葉、香茅、薄荷葉、酸柑、肉桂、辣椒、檸檬、菠蘿、椰漿、蒜頭、小蔥頭、黃姜、山姜、香菜花、亞參膏、峇拉煎等多種調味料的搭配和融合,使得娘惹菜具有多汁且味濃的特點。
叻沙面線、亞參魚、黑果燜雞、烏打、娘惹糕等,都是娘惹菜中的經典美食。
▲叻沙面線 (Laksa)
▲黑果燜雞(Ayam BuahKeluak)
▲亞參魚(Asam Fish)
▲娘惹糕(Nyonya Kuih)
02
娘惹服飾
最原始的娘惹裝的上衣是長衣(Baju Panjang),長至腳踝,對襟、長袖款式,版型寬鬆。
當時的娘惹們通常會在長衣裡另外穿一件短衣(BajuKecil),當需要工作時就脫下長衣,待工作完後再穿回。
20世紀早期,長衣被可巴雅(Kebaya)取代。可巴雅的長度僅至腰部,邊緣有花邊裝飾,裁剪也更能體現女性美好的身材。
娘惹服飾的下裝,都稱為紗籠(Sarong)。紗籠的形狀類似於筒裙,較為寬鬆,穿起來方便舒適。在挑選紗籠時是根據上衣繡花的顏色,而不是上衣的顏色。
在出席正式場合時,娘惹們必須穿著珠繡鞋(kasut manek)。珠繡鞋鞋面上的圖案由各色細小的珠子穿成,工藝十分複雜。娘惹女孩自小便要學習製作珠繡鞋,成為準新娘的娘惹會在婚禮當天將自己親手縫製的珠繡鞋當作禮物送給公婆和新郎。
03
娘惹瓷
娘惹瓷主要是指在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期間,東南亞馬六甲海峽一帶的土生華人從景德鎮專門訂製的一種粉彩瓷器,常被用於婚禮、壽宴、節慶等喜慶的場合。這類瓷器特色鮮明且風格統一,大量見於東南亞地區。
特點1:裝飾紋飾多為鳳凰牡丹圖,「鳳凰」有祥瑞之義,「牡丹」有富貴之義。
▲娘惹瓷上的鳳凰:眼睛狹長,富有媚態;全身色彩鮮豔,注重細節刻畫。娘惹瓷上的牡丹:花瓣色彩由粉紅自然過渡為白色,每片花瓣尖端由三個弧形構成,栩栩如生,很是動人。
特點2:多數器物的內外均飾有彩繪。
特點3:色彩亮麗,色調以暖色調為主,底色多用粉紅、粉藍、綠色和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