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中國55處世界遺產完整名單

2020-12-05 閩南網

  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根據世界遺產第3、4條標準,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

  中國55處世界遺產完整名單

  ▪ 1.長城

  ▪ 2.敦煌莫高窟

  ▪ 3.北京和瀋陽的明清皇宮

  ▪ 4.秦始皇陵

  ▪ 5.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 6.泰山

  ▪ 7.黃山

  ▪ 8.黃龍風景名勝區

  ▪ 9.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 10.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 11.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 12.承德避暑山莊及周邊廟宇

  ▪ 13.曲阜孔廟孔林及孔府

  ▪ 14.武當山古建築群

  ▪ 15.峨眉山和樂山大佛

  ▪ 16.廬山國家公園

  ▪ 17.麗江古城

  ▪ 18.平遙古城

  ▪ 19.蘇州古典園林

  ▪ 20.北京皇家祭壇:天壇

  ▪ 21.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

  ▪ 22.大足石刻

  ▪ 23.武夷山

  ▪ 24.龍門石窟

  ▪ 25.明清皇家陵寢

  ▪ 26.青城山-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

  ▪ 27.皖南古村落:西遞和宏村

  ▪ 28.雲岡石窟

  ▪ 29.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區

  ▪ 30.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 31.澳門歷史城區

  ▪ 32.殷墟

  ▪ 33.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 34.中國南方喀斯特

  ▪ 35.開平碉樓及古村落

  ▪ 36.福建土樓

  ▪ 37.三清山國家公園

  ▪ 38.五臺山

  ▪ 39.鄭州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 40.中國丹霞

  ▪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 42.元上都遺址

  ▪ 43.澄江化石遺址

  ▪ 44.新疆天山

  ▪ 45.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 46.大運河

  ▪ 47.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 48.土司遺址

  ▪ 49.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

  ▪ 50.湖北神農架

  ▪ 51.青海可可西裡

  ▪ 52.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 53.梵淨山

  ▪ 54.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 55.良渚古城遺址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此外,城址的格局與功能性分區,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臺地上的居住遺址分布特徵,都高度體現了該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國以及該地區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認同、社會政治組織以及社會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無可替代的證據,同時揭示了從小規模新石器時代社會向具有等級制度、禮儀制度和玉器製作工藝的大型綜合政治單元的過渡,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傑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遺址真實地展現了新石器時代長江下遊稻作文明的發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遺址作為新石器時期早期區域城市文明的全景,符合世界遺產真實性和完整性要求。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流域天目山東麓河網縱橫的平原地帶,是太湖流域一個早期區域性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世界遺產申報範圍包括14.3平方公裡的遺產區和99.8平方公裡的緩衝區,其中遺產區由瑤山片區、城址片區、谷口高壩片區和平原低壩—山前長堤片區四部分組成;遺產構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複雜的外圍水利工程和分等級同時期的墓地(含祭壇)等,同時一系列以象徵其信仰體系的玉器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為其內涵及價值提供了有力佐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於6月30日至7月10日在亞塞拜然首都、世界遺產地巴庫召開。共有來自135個國家的近2500名代表出席,亞塞拜然文化部長阿布法斯﹒加拉耶夫擔任會議主席。會議共審議各國世界遺產提名項目35項,其中文化遺產28項、自然遺產2項、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5項。當日早些時候,我國世界自然遺產提名項目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經會議審議,已順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央視記者 田雲華)

原標題:我國第55處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焦點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雙語)
    北京時間7月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位居世界第一。
  • 已有55處!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閃耀「中華五千年」
    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閃耀「中華五千年」  Evelyn Zhang • 2019-07-07 14:30:15 來源:前瞻網
  • 走進中國新世遺 | 良渚古城遺址成為中國第55處世界遺產
    北京時間7月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歷史得到實證,遺產地的價值以及真實性、完整性得到了世界範圍的認可。
  • 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與杭州世界名城建設
    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四十三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杭州的莫大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杭州由此成為世界遺產數量僅次於北京的中國城市。今天,我們應當不折不扣地恪守《世界遺產公約》完整保護遺產,把這一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研究好、利用好,同時也要讓世界遺產成為支持杭州未來發展和走向世界的文化標識和精神動力。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泉城文化入預備名單
    原標題: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泉城文化入預備名單……這些世界級文化遺產值得一看北京時間2019年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
  • 良渚遺址成為新的世界遺產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
    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大會主席的落錘,中國提交的「良渚古城遺址」項目經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  良渚申遺成功後,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曾兩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當事人高蒙河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國際學術界曾長期認為中華文明只始於距今3500年前後的殷商時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這意味著中國文明起源和國家形成於距今五千年前,終於得到了國際承認。」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世界遺產中國總數55處居第一
    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三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流域天目山東麓河網縱橫的平原地帶。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100天啦!你打卡了沒?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爾法斯·加拉耶夫敲下木槌,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增至55處。到10月13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已經100天了,如今的它儼然成為了受人喜愛一個網紅打卡點!
  • 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55處世界遺產今生必逛完|世界遺產|中國-社會...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55處世界遺產今生必逛完 剛剛!我國良渚古城遺址申遺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2項世界文化遺產,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成為世界第一!
  • 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報世界遺產,遂昌這位考古學家在努力!
    7月的掌聲與歡呼,屬於浙江良渚。   今天,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處與古埃及同代的遺址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   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
  • 走過申遺成功一周年 良渚古城遺址賡續前行
    劉思佳 攝中新網杭州7月6日電(郭其鈺 蘇禮昊)7月6日,杭州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首個「杭州良渚日」暨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活動在杭州啟動。走過申遺成功一周年,作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遺址賡續前行。一年前在亞塞拜然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讓世界遺產成為杭州的文化標識
    申遺成功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在談及杭州如何推動良渚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時說,要做好「深化、聯動、激活、互鑑」文章,「我們將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為契機,堅定文化自信,彰顯特色優勢,加快打造『世界文化遺產群落』,更好展現杭州歷史與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別樣精彩,努力實現遺產保護傳承和城市發展的相輔相成、互促互進。」
  • 中國世界遺產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申遺之路並不容易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7月6日,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也成功入選。據新華社報導,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 走進世界遺產名錄的良渚古城遺址,又走進了多本中學教科書
    據大白新聞了解,今年7月,在亞塞拜然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次已經是良渚遺址第8次被編入教科書,也標誌著良渚遺址保護和考古研究工作真正「改寫了中國歷史」。
  •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 專家:國際承認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原標題:良渚遺址成為新的世界遺產,「中華第一城」確證五千年文明史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大會主席的落錘,中國提交的「良渚古城遺址」項目經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 位居世界第一
    境外媒體稱,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大會於6日宣布,中國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目前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7月6日報導,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杭州,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群,於1936年被發現,遺址群中發現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壇等,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禮器最具特色,它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大地上最早的國家。  報導稱,目前已知的良渚古城是一個具有宮城、內城、外城和外圍水利系統四重結構的龐大都邑。
  • 中國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增至55處 位居世界第一
    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前一天,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也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分別增加一處,總數增至55處,位居世界第一。
  •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談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題:申遺成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談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新華社記者施雨岑、王思北作為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聖地,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良渚遺存類型豐富,遺址格局完整,揭示了中華文明國家起源的基本特徵,曾多次被列入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昨天(26日),經國務院審批,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良渚古城遺址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它又給中國文明史帶了什麼樣的意義?
  • 「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總數達55處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中國國家文物局獲悉,當地時間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