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談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20-12-21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題:申遺成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談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王思北

作為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聖地,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此次申遺成功有何特殊意義?我國將對良渚古城遺址開展哪些後續保護管理工作?應如何看待我國目前世界遺產數量世界領先的地位?正在亞塞拜然出席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就這些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書面專訪。

(小標題)「從學術上實證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

問: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有何特殊意義?

答: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良渚古城遺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對中華5000多年文明是標誌性事件,不僅為祖國華誕獻上賀禮,而且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值得所有中國人慶賀。

首先,良渚古城遺址從學術上實證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國際社會仍不時出現一些雜音,認為中華文明應從發現甲骨文的商代算起,也就是說能實證的只有3500年左右。

在本次會議上,與會的各委員國一致認為良渚古城遺址為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無可辯駁的實物依據和確鑿的學術支撐,填補了《世界遺產名錄》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空缺,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堪稱早期城市文明的傑出範例,為世人認識真實、全面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提供了又一個獨特的歷史文化窗口。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表明了它的突出普遍價值、真實性和完整性在國際上得到了高度肯定,意味著它所代表的中華5000多年文明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認可,意義重大。

其次,良渚古城遺址是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陣地。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其深厚底蘊還不相匹配。中國要在世界範圍內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靠的不僅僅是經濟,還要從文化上著力。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意味著我們又多了一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陣地,必將對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產生積極作用。

第三,實現了保護和申遺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探索。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始終貫穿於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杭州市、餘杭區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在考古研究、遺址管理、社區建設、文化傳播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良渚經驗」,取得了良好效果。通過申遺工作,既要發掘、傳承、弘揚我們的古代文明,又要積極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今後我們還將在這方面不斷探索、不斷完善。

(小標題)「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管理任重道遠」

問:下一步,我們將對良渚古城遺址開展哪些後續保護管理工作?

答: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管理任重道遠,不能有絲毫懈怠。

首先,我們將認真落實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決議,妥善解決遺址內的過境交通問題,有效應對未來遊客數量增長帶給遺產完整性的潛在威脅,調整完善遺產保護區劃,提升外圍水利工程遺址保護等級,制定風險管理和災害預防規劃文件,繼續推進考古與保護相融合。

其次,我們將繼續深化良渚古城遺址考古研究工作。關於良渚古城遺址和良渚文化,我們還遠未了解其全部,還有很多課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我們將科學制訂考古工作計劃,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拓展考古發掘範圍,推動跨學科合作,不斷深化考古研究,朝著全面深入揭示良渚古城遺址文化內涵的目標不斷邁進。

此外,我們還將努力提升良渚古城遺址的展示闡釋水平,在做好遺址保護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考古研究成果,對良渚古城遺址的價值進行更加專業、生動、深入的呈現。在此過程中,將統籌好專業化和大眾化兩個維度,推進考古和學術研究成果的創造性轉化,樹立大遺址保護利用典範、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樣板,通過引導發展文化產業、文創產業、民宿經濟等,積極助推遺址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遺址保護贏得更加廣泛的支持和理解,使周邊群眾更加自覺、堅定地參與到遺產保護中來。

(小標題)「申遺成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義務」

問:截至目前,我國已擁有55項世界遺產,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您如何看待我國近年來申遺工作取得的成績?

答:我國世界遺產數量世界領先,是由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所決定的。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發展,留下了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特徵鮮明、分布廣泛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相對於世界遺產數量,我們更關注的是世界遺產的保護責任與義務。保護和管理好這些珍貴的世界遺產是中國政府作為《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的莊嚴承諾。《世界遺產公約》和世界遺產委員會決議對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作出了明確規定,每一項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狀況都必須接受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與監督。

因此,世界遺產數量的增加,意味著我們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切實落實主體責任,投入更多的精力、物力和人力開展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儘快解決當前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法律體系不完備問題,採取科學手段妥善保護遺產本體真實性和完整性,提升展示闡釋水平和遺產保護融入社會發展的程度。

同時,世界遺產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也意味著我國在相關領域要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今後,我國將進一步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及國際文化財產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的深度合作,在相關平臺上發揮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作用,進一步推廣世界遺產保護理念,也將我們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積累的中國經驗與中國理念,通過各種形式分享給世界同行。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框架下,我國將進一步參與國際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實踐,推進柬埔寨吳哥古蹟保護國際行動,援助尼泊爾加德滿都谷地震後文物搶救工作,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在「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加強協調、合作,同時進一步加強與烏茲別克斯坦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以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展示闡釋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與世界上一些遺產大國相比,我國在文物保護、法規建設、文物安全、人才培養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各部門之間進一步加強交流、溝通與合作,積極吸收國際理念,學習各國成功經驗,不斷加強能力建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努力成為與世界遺產數量相符的世界遺產強國。(完)

相關焦點

  • 「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總數達55處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中國國家文物局獲悉,當地時間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
  • 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與杭州世界名城建設
    日前,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召開主題為「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與杭州世界名城建設」座談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對良渚古城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以及對杭州世界名城建設的促進作用展開深入研討,以為當好良渚古城遺址的「保管員」、良渚文化的「研究員」和良渚文明的「推廣員」提供智力支持。
  • 我國第55處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此外,城址的格局與功能性分區,以及良渚文化和外城臺地上的居住遺址分布特徵,都高度體現了該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
  • 中國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良渚遺存類型豐富,遺址格局完整,揭示了中華文明國家起源的基本特徵,曾多次被列入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昨天(26日),經國務院審批,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良渚古城遺址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它又給中國文明史帶了什麼樣的意義?
  • 良渚古城入選世界遺產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首位
    原標題:良渚古城入選世界遺產 今起可參觀   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 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木槌敲響的那一刻 中國參會團...
    都市快報 記者 劉雲 發自亞塞拜然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爾法斯·加拉耶夫敲下木槌,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標誌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主流學術界廣泛認可!
  • 走進世界遺產名錄的良渚古城遺址,又走進了多本中學教科書
    據大白新聞了解,今年7月,在亞塞拜然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次已經是良渚遺址第8次被編入教科書,也標誌著良渚遺址保護和考古研究工作真正「改寫了中國歷史」。
  • 美麗之洲閃耀五千年文明之光——寫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之際
    美麗之洲閃耀五千年文明之光——寫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之際  新華社杭州7月6日電 題:美麗之洲閃耀五千年文明之光——寫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之際  新華社記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6日經過審議決定,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展現長江流域史前城市...
    部分出土文物 攝影閭陳雨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閭陳雨):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根據世界遺產第3、4條標準,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世界遺產大會與會代表高度
    新華社巴庫7月7日電(記者 廖冰清)中國良渚古城遺址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與會代表向中國表示祝賀,並盛讚中國在保護世界遺產方面的出色表現。
  • 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中國55處世界遺產完整名單
    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根據世界遺產第3、4條標準,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天山廊道的路網  ▪ 48.土司遺址  ▪ 49.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  ▪ 50.湖北神農架  ▪ 51.青海可可西裡  ▪ 52.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 53.梵淨山  ▪ 54.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 55.良渚古城遺址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雙語)
    北京時間7月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位居世界第一。
  • 中國又兩處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時間2019年7月5日-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4處和第55處世界遺產。
  • 走進中國新世遺 | 良渚古城遺址成為中國第55處世界遺產
    北京時間7月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歷史得到實證,遺產地的價值以及真實性、完整性得到了世界範圍的認可。
  • 7月6日 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遺產一周年
    據媒體報導,今年7月6日,「杭州良渚日」暨首屆杭州良渚文化周啟動儀式將於當日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行,啟動儀式後還將進行相關雕塑揭幕儀式和世界遺產金銀幣首發儀式活動。原來,2019年7月6日,在亞塞拜然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泉城文化入預備名單
    原標題: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泉城文化入預備名單……這些世界級文化遺產值得一看北京時間2019年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
  • 良渚遺址成為新的世界遺產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
    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大會主席的落錘,中國提交的「良渚古城遺址」項目經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  良渚申遺成功後,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曾兩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當事人高蒙河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國際學術界曾長期認為中華文明只始於距今3500年前後的殷商時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這意味著中國文明起源和國家形成於距今五千年前,終於得到了國際承認。」
  • 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閃耀「中華五千年」
    2019年07月0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發掘直到近年還在不斷推進。部分專家認為良渚古城遺址是殷墟之後最大的考古發現,甚至把「良渚古城」譽為「中華第一城」。目前已知的良渚古城,是一個具有宮城、內城、外城和外圍水利系統四重結構的龐大都邑。
  • 中國首次成「世界遺產」第一國
    編者的話:「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著名建築學家、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曾講過這樣一句話。最近,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伴隨兩處新「世界遺產」的誕生,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首次位居世界第一,與義大利並列榜首。
  • 中國55處「世遺」,世界第一
    新華社巴庫7月6日電(記者廖冰清)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繼續進行,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當天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在當天大會審議階段,世界遺產委員會多個委員國代表先後發言,對良渚古城遺址突出的普遍價值、真實性和完整性給予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