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四十三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杭州的莫大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杭州由此成為世界遺產數量僅次於北京的中國城市。今天,我們應當不折不扣地恪守《世界遺產公約》完整保護遺產,把這一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研究好、利用好,同時也要讓世界遺產成為支持杭州未來發展和走向世界的文化標識和精神動力。
申遺成功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在談及杭州如何推動良渚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時說,要做好「深化、聯動、激活、互鑑」文章,「我們將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為契機,堅定文化自信,彰顯特色優勢,加快打造『世界文化遺產群落』,更好展現杭州歷史與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別樣精彩,努力實現遺產保護傳承和城市發展的相輔相成、互促互進。」
四篇文章如何做?日前,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召開主題為「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與杭州世界名城建設」座談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對良渚古城遺址保護、開發和利用,以及對杭州世界名城建設的促進作用展開深入研討,以為當好良渚古城遺址的「保管員」、良渚文化的「研究員」和良渚文明的「推廣員」提供智力支持。
申遺成功豐富了杭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
從世界遺產的高度對良渚古城遺址進行全面規劃
胡堅 浙江省錢塘江文化研究會會長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意義非同小可。首先是實證了中華5000年文明史。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就是世界權威機構承認中華5000年文明史。其次是使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超過義大利,成為世界上具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國家。良渚古城遺址也成了繼西湖和大運河之後杭州的第三個世界遺產,也是浙江的第四個世界遺產。再次是進一步提升了浙江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看1000年歷史到北京,看2000年歷史到西安,看5000年歷史到杭州。良渚古城遺址給浙江和杭州的發展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當然,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只是一個序曲,真正的大戲還在後頭。其中首要的任務是進一步加大對良渚古城遺址的各項研究,要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個視角研究良渚古城遺址。還要研究良渚古城的發展、水利工程變遷、社會組織變化,特別是文化發展。開展良渚文化與其他文化的比較研究。研究良渚文化玉器的生產狀態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通過這些研究,進一步推動從世界遺產的高度對良渚古城遺址進行全面規劃,推動良渚古城遺址的保護利用,為浙江和杭州人民的當下文化生活提供更加豐富的內涵。
「良渚精神」是杭州傳統歷史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成分
王心喜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中華5000年文明史得到實證,遺產地的價值以及真實性、完整性得到了世界範圍的認可,這為杭州打造世界名城奠定了最堅實的歷史底蘊。
杭州富有創造力的基因,早早地出現在其歷史的源頭。良渚古國以不同凡響、敢為人先的作為,以原創、首創、獨創和外拓為特徵的「良渚精神」,在中華民族的文明之源留下了創造和進步的印記。良渚文化在強盛時期,曾對周邊各區系類型考古學文化產生過深刻而持久的影響,並將自己的文化因子,特別是以琮等為代表的玉禮器,融匯到夏、商、周三代文明之中,在禮器演進史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歷史文化發展的角度看,杭州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杭州先後出現過極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吳越國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發展系列,為中華文明增添了亮麗的一筆。杭州歷史文化無論是物質面還是精神面,都肇始於良渚文化時期。「良渚精神」融匯到杭州的肌體之中,成為傳統歷史文化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隨之秉承、變異、傳遞,延續至今發揚光大。
良渚文化賦予杭州打造世界名城的充分自信。我們要明確自身定位,弘揚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獨有文化風格,培育高端文化產業,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全面提升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水平,不斷厚植與世界名城相匹配的歷史文化底蘊。
實現文化自覺 增進文化自信
周膺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巡視員、浙江省歷史學會副會長
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不僅實證了中國5000年文明史,增進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而且向全世界推介了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將極大地改變國際社會對中國文明的認識。杭州增加了一個最具文化價值的世界性文化地標,並因此成為世界遺產數量僅次於北京的中國城市,增添了走向世界的巨大的文化力量。
2000年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名錄》工作艱難啟動,到今天整整歷時20年。這是學術界和在地人民逐步提高認識、做出艱苦努力的20年。我是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名錄》最早的親歷者,為今天的成功慶幸,但心路歷程也十分複雜。良渚古城遺址是杭州的,更是中國的、世界的。而要讓世界改變對中國文明的認識,首先要讓我們自己改變對中國文明的認識、對自己的認識。關心過良渚古城遺址的著名考古學家曾說,怎麼評價良渚古城遺址的文化價值都不為過。中國經濟發展了,但我們還要提高對文化遺產的認識水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我們不應再言保護有多難,要從對歷史負責、對人類負責的高度義無反顧地更加全面地做好保護工作。未來的保護任務更加繁重,要跳出「小我」和在地,從世界的眼光來觀照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服從人類的共同利益,使文化遺產得到永續保護。
遺產保護是最好的自我教育。要通過這種自我教育使我們的精神升華,使我們的思想認識與世界接軌、與時代接軌。只有實現真正的文化自覺,才會增進真正的文化自信。
以繼承與發展的思維理解和認識良渚古城遺址蘊含的價值
吳志強 浙江省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
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確認了中國在5000年前已經進入國家階段。要以繼承與發展的思維理解和認識良渚古城遺址蘊含的價值對推進杭州世界名城建設的意義與作用:
一是提升良渚古城遺址對杭州城市發展關聯性的認識。昨天的良渚古城,是今天的「古杭州」;今天的杭州,是昨天良渚古城的延續與發展。
二是發掘良渚文化先民引領時代發展的偉力。良渚古城內外發現的極為豐富的遺蹟遺物,是良渚文化先民留給我們的偉大的具有創造力量的精神財富。
三是整合保護杭州遺產資源有利於推進世界名城建設。一座城市擁有3處世界遺產地,足以證明杭州具有豐富的歷史底蘊。西湖文化景觀、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已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杭州還有一些潛在的申遺預備項目。在充分展示每處遺產優勢的同時,把這些遺產作為一個整體對待,必將有利於推進杭州世界名城建設。
申遺成功後,良渚古城遺址的規劃和保護
要將三大遺產聯繫起來系統性保護利用
卓軍 杭州市園文局副局長
本人很榮幸參加了杭州3處遺產申遺具體的工作,但每一次都是不同的心情。第一次西湖申遺,持續性有機演進景觀申遺因類型獨特、國內缺乏相關經驗,需在不斷探索研究中推進,壓力很大;第二次大運河申遺,評估結果不是推薦列入,有不確定性,故很忐忑;本次良渚遺址申遺,初步評估結果很好,是「建議列入」,因此更多的是期待。結果不出意料,很圓滿。整個審議過程從陳述、討論到落槌僅歷時十餘分鐘。世界遺產委員會各成員國的發言多是表達稱頌和祝賀。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有兩個特點:「路程最艱難、意義最重大。」良渚古城遺址申遺工作是持續性、團隊性的。自1994年首次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5年間保護和申遺工作歷經波折。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下最終申遺成功,實屬不易。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的意義非常重大,既突破了西方文明體系的常規認識,又對杭州建設世界名城意義非凡。3項世界文化遺產是杭州建設世界名城最好的金名片。
對今後工作的幾點建議:一是持續開展考古研究,準備打持久戰,甚至百年也不為過。二是加強對良渚古城社會結構、運作體系、經濟生活等的深入研究。三是提高土遺址的可看性,探索防止風化的有效措施。四是借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的契機,提升全社會的保護意識和保護理念,更好地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係。通過推進良渚古城遺址、吳越國遺址、南宋臨安城遺址、海塘遺址等重大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推進世界名城建設,推進「中華文明標識工程」體系建設。五是進一步推進杭州的世界遺產申報、保護工作。雖然未來申遺的難度越來越大,從明年開始每年每個國家只能申報一項,但是杭州文化資源豐富,還是有希望增加新的項目。現有3處各具特色,且均為意義非凡的大型遺產(良渚古城遺址為實證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大運河是維繫中國古代王朝統治的命脈所系,西湖則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杭州應一方面將三大遺產聯繫起來系統性保護利用,另一方面繼續推進南宋皇城遺址、海塘遺址等重大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同時積極推進運河文化帶建設,把杭州大運河做成運河典範(如八達嶺之於長城的地位)。六是進一步講好良渚故事,做好推廣宣傳。如組織媒體大眾評選良渚古城遺址的題名景觀等。但在宣傳中要注意分寸,良渚古城遺址是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但中國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宣傳中不要有排他性。
全面規劃和保護良渚古城遺址
華芳 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教授級市級工程師、歷史保護研究所所長
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長期參與杭州3項世界遺產的保護研究工作,為園文局等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部門提供世界遺產、文物保護管理的創新服務。近兩年受杭州良渚遺址區管理委員會和杭州市餘杭區文廣新局委託,編制了良渚古城遺址申遺相關系列專項規劃。良渚古城遺址作為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實證,必將成為文明朝聖的重地,其保護管理展示的水平無疑會成為杭州建設世界名城的代表。我從規劃與實施管理的角度提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第一個方面是加強系統研究,形成基本保障。我們對良渚古城遺址的認知還遠遠不夠,各學科的系統研究有待繼續推進;法定的規劃保護依據還需要提升完善,如外圍水利系統需要申報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並與古城遺址一起系統修編保護規劃。
第二方面是研究設計全域化國際水準的展陳體驗體系。良渚古城遺址規模宏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需要隨著考古研究工作持續推進。目前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有限開園」的僅是古城核心區,還有水利系統等廣大區域有待開展保護展示的系統研究。包括適宜的遊覽線路、多元的遊覽方式、科學的遊客量管理等。
第三方面是建立良渚古城遺址保護與利用的和諧關係。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係是世界難題。約100平方公裡的良渚古城遺址上生活著大量的居民,必須科學研究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分析保護區內的遺址環境保護要求,研究制定良渚古城遺址保護區人口、配套設施、農業經濟的適宜控制政策,制定科學的近遠期保護利用工作計劃。
第四方面是繼續提升治理水平,進一步完善制度保障。明確近期、中遠期引導外遷居民的安置布點方案,並在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中落實安置房空間需求。建立長效的資金保障機制,統籌解決持續投入的保護資金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