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洲鎮,尋找瓜州古渡

2020-12-14 后街與你談天說地

長江上的三大古渡口,瓜埠渡,西津渡, 瓜州 渡。去了兩個了,還剩 瓜州 還沒有去尋找。一直心心念,想著去看看。說去就去,想了想出行方式,原本想坐火車直接到 揚州 再找。可是早上九點一過就沒車了。再就是十二點五十三的,要一點了。最後改變方式準備先坐車到 鎮江 ,在轉公交到江邊,乘鎮揚輪渡公交再下來轉一趟公交。實際上有一趟可以直達的車。我也不知道怎麼陰差陽錯的就找了這條路線。可能就是為了看看在輪渡上過江吧。結果失算了。公交輪渡的車停了,不開了,以後也不開了。說是以後直接人坐輪船過江。

有人在拉人坐車過江,要一人15元,我還真不知道怎麼辦,正好看到有個揚州 人,聽到這價錢轉身就走。我就跟著他走了,還有一個女的也跟著他走了,他很有經驗的說跟他去找車,就找 揚州 過來的計程車,反正他要回去,空跑也是跑,然後攔了一輛 揚州 的公交車,司機很爽快的說5塊錢一個人,就這樣就上了輪船。

然後司機問你們過了江到哪,女的坐公交,男的有車接,司機問我到哪裡,我先跟他打個預防針,我說我不是玩,我要找個地方。我說我要去找 瓜州 古渡,司機很驚詫,那兩個人也很驚詫。那個地方誰去啊?我大概講了一下我想做的事。人家倒是很理解,說個人喜歡的不同,司機說你再給我10塊錢,我幫你送到 瓜州 。我並不想坐計程車,我一般出行就是喜歡坐公交坐地鐵,步行。覺得那樣才有意思,才能看到更多的東西。既然人家那麼客氣,我就答應了,也無所謂,起碼還可以省點時間吧。

結果過了江兩人下車,也沒開多少路,到了一個路口說我不能進去,你自己走過去吧。然後他就走了。幸虧有手機導航,不然你說這是往哪裡走啊。走了一段土路,進了一條還算是有點街樣子的路,叫迎江路。導啊,走啊,有大路,有土路,然後到了一條很小的街,叫陳家灣街, 江口 街,記著,後來這街名對我來說很重要。關鍵越走我的興趣越大。

鎮江 到 揚州 的汽渡

走近 瓜州 鎮,迎江路,看到了一個有些歷史的新華書店。恍惚中有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感覺。

拐個彎小街突然變得狹窄。雜亂的街道,有些陳舊,有點歲月。

看到了一些老房子,這裡應該是離著古渡口(雖然嚴格意義上的瓜洲古渡已經沒有了)最近的老街了。

非常有創意的建議廚房,可惜這廚房歲月已盡。

大片的拆,是什麼原因?不知道,是改善?是保護?是開發?是重建?不得而知。

拆的是什麼房子,不知道,旁邊的房子明顯是老宅。看著老宅子被拆覺得很可惜。

儘管外牆刷了水泥,但是看這屋頂可以看出是老房子。

這裡是瓜洲鎮陳家灣街,應該是離著古渡最近的街道。為什麼?我後面會說。

運河上的渡口。

老街旁邊的渡口,這是運河可以通到長江,不知道這裡的居民是不是還靠打魚為生?旁邊一些牌子,標語還有些防止血吸蟲,出河注意安全的字樣。

現在的渡口,估計壽命也不長了。

一共有三條河口,一條大運河,一條瓜蔞運河,一條通往長江。對面是新修的古渡公園。那個牌坊可能就是地圖上顯示的古渡遺址。現在進不去看不到。

有些房子儘管還沒拆,但是離退出歷史舞臺也不會多長時間了。

這房子應該有歲月了。

大部分的新房要拆了,但也有很多新房子仍然堅挺。不少老房子寫著文物保護,但也有不少老房子拆了。

但願建個新農村(漁村),但願建個新的旅遊景區造福於當地百姓,造福於外地遊客。

很破敗,很滄桑。

老字號?

文物遺產,門頂還有遺存的歲月痕跡。

靠街盡頭的房屋大部分拆了,還剩極少的房屋還有人。慶幸的是我還能留下點影像,來的及時。以後這些原汁原味的建築就看不到嘍,誰在想找這方面的資料我可以有嘗提供。哈哈,玩笑了。後代能從這裡找到歷史的痕跡。

牆上釘著文物遺產點,牆上刷著紅色大字,不拆。

就算不拆,這種房子還能住人,實在是不可想像。

這是要拆的

環境夠惡劣。

小街上長出草了,看來有一段時間沒有人來往了。房子夠老,街道夠古。

看樣子不撐著房子都要倒了。

說實話走了那麼多的古鎮老街,還有這麼多原始原味的老房子的真不多見。如果不保護好,真可惜了。憑經驗這些房子可能都是清或晚清,民國初建的房子。

屋頂的瓦,馬頭牆很有歲月的,滄桑的。。。不好說,我說美,可能會有人。。。

這都是老房子

這是經過後期維護的老房子

江口 街,記住,這門牌很重要。

想不到吧,這裡的人還有愛讀書的習慣。有需要說明才有生存。

在村子裡問了一個姑娘,這房子拆了是要幹什麼?她說沒有明文規劃,沒有意向。姑娘在給小狗洗澡。她住的房子很新,外牆上貼著瓷磚。細皮嫩肉的看樣子過得很滋潤。到了出村口的地方,這裡大部分都是新房,樓房。問了一個大爺,(也不算大,五十歲左右)這裡拆了是不是要搞公園旅遊?他一口肯定。我說剛問了一個姑娘說沒規劃,他又含含糊糊。又問了一些情況。他說了一些老輩子人的傳說。不過想想有些似乎不太靠譜。 比如 他說江岸伸出去不少。泡了一杯茶,跟著一條狗,在牆壁下陰涼處乘涼。也是悠哉樂哉。

踏月橋

出了村子從外面繞過去,去看看對面建的那個公園。看到一座橋。上面寫有 瓜州 十景詩。詩就不寫了誰願意看,自己去找吧。這叫石橋踏月。

看到了新修的瓜洲古渡牌坊

這是大運河的船閘。

大運河

街邊還在大修土木。

涼亭

瓜州 這裡後來又修了一條運河。瓜蔞運河。

內容說明。放大看看。

運河走勢圖

這個就是那個公園,沒開門,看不看也無所謂了。無非就是那個杜十娘的傳說。這個一般人都知道了。不多說了,我主要是來找來看古渡遺址。據說裡面有瓜洲古渡的遺址。其實這個遺址已經不是最早的古渡遺址了。只不過現在都是這樣傳說了。後面我詳細說。

從大門縫裡看看

旁邊還在修。

往前走又是一個牌坊。出口。

出去到頭有個古鎮紀念碑。這到頭了,兩邊是路。

我往右邊走。

我繞到邊上,這是那條瓜蔞運河。

河對面是公園

這是節制閘

回去了。

街頭有個藝術館,張若虛紀念館,張若虛,生卒年不詳, 揚州 (今屬 江蘇 )人,主要活動在公元七世紀中期至公元八世紀前期,曾任 兗州 兵曹。事跡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詩作《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沒開門。

說說這個 瓜州 鎮,瓜洲是歷史文化名鎮,始於晉,盛於唐。地處長江北岸、古運河入 江口 ,是歷代聯繫大 江南 北的咽喉要衝,素有「江北重鎮、千年古鎮」之稱。北望 揚州 市,南與 鎮江 市隔江相望。

再說瓜洲古渡的來龍去脈。千年古渡,勝境猶存,唐代高僧鑑真從這裡起航東渡 日本 ,康乾二帝及歷代詩人墨客途經瓜洲,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民間傳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古渡遺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為中外賓客尋幽探古的佳處。

」瓜洲之形成最早是在漢代,在江中漲有沙磧,形如瓜,故曰瓜洲,對面與 鎮江 相望。自開元(713~741年)後遂為南北襟喉之處,及唐末漸有城壘,宋乾道四年(1168年)始築城,號簸箕城。」後來的瓜洲城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為防禦倭寇而築的。

瓜洲最初為長江中流沙衝積而成的水下暗沙,隨江潮漲落時隱時現,出現在漢朝以後,因形狀如瓜而得名,又稱瓜步或瓜埠。晉朝露出水面,成為長江中四面環水的沙洲,島上逐漸形成漁村、集鎮。

此後由於泥沙淤積,到唐代中期已經與北岸陸地相連,成為長江北岸的渡口。開元年間,齊浣開伊婁河二十五裡,連接原有運河,從揚子津南至瓜洲通長江。從此瓜洲作為南北向運河與東西向長江十字形黃金水道的交匯點,漕運(南方的糧食北運京城)與鹽運(沿海兩淮鹽場的 海鹽 西運內陸)要衝,帆檣如織,無數客旅經此南來北往,迅速發展為江邊巨鎮。自唐末,瓜洲漸有城壘。此後,長江主航道逐漸南移,瓜洲與京口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由於始成為交通要道, 瓜州 逐漸繁榮。到唐宋時開始築城。在那個運河邊上我還看到有仿建的城牆。我在老街問那個老者時,我跟他說了由於長 江南 岸往前推移,江北岸坍塌。真正的古渡口已經看不到了。老者說不清楚。但是他認同這個說法,說是老一輩的人曾經說過有些地方確實消失在江裡了,他說老一輩人說長江裡還有城牆。

清康 熙末年,由於長江中在 儀徵 、瓜洲之間漲出了北新洲,致使長江江流北移, 鎮江 、 揚州 段長江開始出現南岸淤漲、北岸坍塌的情形,南岸的 鎮江 附近漲出大片江灘、沙洲,北岸的瓜洲則成為頂衝點,江岸開始不斷坍塌,到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瓜洲全城最終全部坍入江中,昔日的繁華街市,連同眾多的名園佳景,一同付諸江流。(這些內容可以驗證老者的話有一定道理)

民國初年,興建 新城 ,即如今的瓜洲鎮。

小箭頭所指是現在說的古渡遺址,大箭頭所指是長江處。小的紅橫線處就是我文章裡看到的那條老街。老街的照片裡有陳家灣街, 江口 街的門牌。在看這段文字。

清末瓜洲全城坍入江中以後,原城 西北 的四里舖,江濱渡口仍系南北交通樞紐,沿河形成 江口 街、江口 后街、關下街、陳家灣街、高橋街、商會街,逐步和老四里舖相連形成了瓜洲「四裡長街」。

這應該是清末沿襲下來的街名。所以我前面文中所說我找到了離原來的古渡口最近的地方。而且我覺得真正的古渡口的遺址應該放在這個位置才對。那個街上的老者也很贊同我的說法。實際上這個問題許多當地人都不清楚,包括那個計程車司機,一致認為古渡遺址還有。後來我告訴他北邊江岸坍塌,連那個瓜州 城都全部沉入江中了,哪裡還有那個古渡口?

我說了這麼多,找了這麼多資料。反正我的目的達到了,我也基本弄清楚了瓜洲古渡是什麼樣的情況。不過可能有人會覺得真沒啥意思。有人覺得不可思議。在計程車上他們知道了我要去找 瓜州 古鎮,就覺得挺有意思的,說是一般人沒人關心,不過也表示理解。說是確實有人喜歡這些東西。

好了這段行程結束了,接著走下面行程,說實話 揚州 城裡的公交車上乘客真不多,自然車次也不多。

相關焦點

  • 一句|行遊長江 瓜洲古渡
    一句經典 讀懂華夏瓜洲古渡「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出自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長江北岸的瓜州,即今天揚州市南郊,和位於長江南岸的京口,今天的江蘇鎮江,僅有一江之隔。向南遠眺,詩人一直居住的鐘山,此時好像和他也僅僅隔著幾座山的距離。瓜州是長江下遊的重要渡口,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 行走隋唐大運河紀實二十九:瓜州古渡與古邗溝故道
    中國青年網實習記者 李華錫 攝 瓜州古渡:昔日繁華處 如今荒敗處地 瓜州古渡位於瓜洲在古運河和揚子江的交匯處,處於揚州西南,與鎮江隔水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萬重山」就出自宋朝詩人王安石的筆下。
  • 瓜州古渡,當年杜十娘在此縱身一躍
    他的直覺還是對的,路間有個緊閉的大門,就是已然關閉了的瓜洲古渡風景區,既然進不去,我們依然前行。終於在河邊的一個回眸有了欣然。原則上,我們這是一個隔河相望的遠觀,根本就沒有近身,談何耳鬢廝磨。但是,瓜洲古渡,僅此遙遙一望,已經足以讓我們感受歷史的榮耀。
  • 旅遊:瓜洲古渡——連接南北交通的要道,高僧鑑真東渡日本的起點
    唐代詩人白居易《長相思》詞:「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指的都是此處。這裡曾是唐代高僧鑑真東渡日本的起點,相傳「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之所在,歷代名人墨客流下無數詩句筆墨,古渡遺址、御碑亭、沉箱亭引人遐思。
  • 揚州古運河遊之瓜州遊序: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去看一看
    今有羅大佑的: 「小河彎彎向東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 你的風採是否浪漫依然」; 古有白居易的: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汴水和泗水是如何流到長江的?
    中唐詩人白居易有一首名詞《長相思-汴水流》,詞的前半闋曰:「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詞中提到了兩條歷史上有名的河流——汴水、泗水,白居易說這兩條河最終流到了瓜州古渡頭。瓜州既著名的瓜洲渡,王安石詩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陸遊詩云「樓船夜雪瓜洲渡」,指的就是這裡,位於揚州以南的長江北岸,與鎮江隔江相望。
  •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筆下的瓜洲渡,如今在哪?
    唐末時,瓜洲漸漸出現城鎮,長江航道逐漸南移,瓜洲與京口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二、宋代以後的瓜州宋乾道四年(1168 年)開始,修建了瓜洲城池,史稱「簸箕城」。經歷代多次修建,瓜洲城日趨完善。元代設置行省於此,馬可·波羅稱之為「瓜洲市」。
  • 瓜洲古渡公園北島區域本月底完工,沒點文化還真不敢去逛逛~
    ◆現場探訪◆  所有建築已基本建成   10日下午,記者來到瓜州古渡公園北島建設現場,工人們或在切割磚塊,或在清潔室內地面,或在攪拌砂漿……   北島上建築不少,總體已經完工。接下來主要進行的,是公園道路和綠化建設。
  • 「詩渡」十景美如畫 揚州瓜洲古渡公園月底竣工
    江風山月亭鏡水堂雪水釣艇漕艦乘風江影堂彤雲閣北島上不少建築總體已完工將和南島完整組成瓜洲古渡公園昨日下午,記者在瓜洲古渡公園北島建設現場看到,工人們或在切割磚塊,或在清潔室內地面,或在攪拌砂漿……北島上建築不少總體已完工。
  • 瓜洲古渡公園的秋天
    瓜洲古渡公園南園如今已成為市民觀光遊玩的好去處,這裡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傳說,古渡遺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中外賓客尋幽探古之佳處……連日來,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今秋最美瓜洲古渡公園。
  • 航拍沉沒的瓜洲古渡,北宋時期曾日吞吐萬條漕糧船
    瓜洲古渡,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大運河下遊與長江交匯處,潤揚公路大橋、鎮揚汽渡、揚州港與其毗鄰相接,鎮江金山寺與園區隔江相對。因此「瓜洲古渡」這一意象,今天仍被當作一個旅遊景點為揚州人所喜愛。而馮夢龍筆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也發生在瓜洲,為此瓜洲古渡上還有一個紀念杜十娘的「沉箱亭」。
  • 大國津渡芳甸瓜洲——《瓜洲鎮志》成功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
    太平天國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在長江沿線設四鎮總兵,長江水師四總兵之一設於瓜洲,負責長江下遊江防。民國時期,國民黨的長江水上警察總局繼續設在瓜洲,負責泰州口岸至南京燕子磯的巡防。駱賓王、李白、白居易、張祜、李煜、王安石,還有劉禹錫、蘇東坡、陸遊、楊萬裡、李好古、薩都剌……他們都給瓜洲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行。僅僅是古代吟詠瓜洲古渡的詩篇就有近萬首,這在中國所有的古鎮中極為少見,瓜洲古渡因此享有「詩渡」的美名。渡口,不只是空間地理意義上的,同時也是靈魂心理意義上的;不只是生存意義上的,也是命運意義上的。
  • 兩種開發方案:瓜州60億的文旅復興來了
    瓜州與鎮江中間的潤揚大橋 而這其中,兼具「江天勝境」和「千年古渡」意境的瓜洲古鎮其實更具開發優勢。 」 當華僑城、天山海世界這些名聲赫赫的文旅大項目一個接一個的落戶揚州北,當高旻寺板塊也籤約了福晟集團的文旅項目;此時的瓜州正應了王安石的那首《泊船瓜洲》後半段——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再現「古渡觀潮」 詩渡瓜洲文化展示館城市書房同步開放
    銀嶺塔 錢偉攝   瓜洲作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龍頭工程,核心項目古渡公園改造提升進展如何?記者昨現場探訪發現,古渡觀潮廣場、牌坊和觀潮樓已全部出新,銀嶺塔廣場也展現新貌,綠化景觀也豐富起來。瓜洲古渡公園月底將嶄新亮相,詩渡瓜洲文化展示館、城市書房也將同步開放。   改造提升後的瓜洲古渡公園分為北部主入口片區、中部銀嶺塔片區和南部碼頭(古渡口)片區三大板塊,其中主入口片區建設遊客服務中心和文化展示館,銀嶺塔片區以古塔為中心打造功能設施,古渡口片區將重現「古渡觀潮」勝景。
  • 樓船夜雪瓜洲渡,此瓜州不是彼瓜州
    在去敦煌的路上,經過瓜州,讓我聯想到陸遊的《書憤》中的詩句「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只是此瓜州不是彼瓜州。南宋愛國詩人陸遊一生致力收復中原,雖然年華老去,但卻壯心不已。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六十一歲的陸遊閒居家鄉山陰。
  • 新「瓜洲十景」月底亮相 市民可領略「詩渡瓜洲」的風採
    向家富 攝作為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龍頭工程」的瓜洲片區,其核心工程瓜洲古渡公園被「馬瓜線」分為南北二島,目前南島已完成建設,而北島將於本月底完成施工。屆時,這個佔地100多畝、全長870米、東西寬16-150米的公園,將成為一個以「詩渡」為核心的運河文化休閒公園,公園裡的彤雲閣、銀嶺塔、觀潮亭等組成的「十景」也將重新讓市民及遊客領略「詩渡瓜洲」的風採。
  • 揚州沿運河騎行鎮江之四:渡長江,感受「京口瓜洲一水間」的雄闊
    由於京口瓜洲隔長江相望;揚州、鎮江又是自古以來的繁華之地,尤其是瓜洲位於京杭大運河長江入口處,更有「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每歲漕船數百萬,浮江而至,百州貿易遷涉之人,往還絡繹,必停泊於是,其為南北之利」(——《清乾隆·江都縣誌》)之謂,其時水面交通之繁華,可以想像。
  • 詩渡瓜洲,勝景猶存
    瓜洲,一個永不磨滅的歷史文化符號 瓜洲鎮位於揚州市最南端,始於晉,盛於唐,距今已有近1800年歷史,人文薈萃,歷史悠久,是中國唯一一座位於長江與運河交匯處的歷史文化古鎮。 千年古渡瓜洲 ,是一個永不磨滅的歷史文化符號 !
  • 江河交匯看大運:流到瓜洲古渡頭
    江河交匯看大運,瓜洲註定是一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地方,今天就一起跟著運河水,到瓜洲古渡頭看一看。 無論是「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還是「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就連「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至今念起來依然朗朗上口。
  • 「詩渡瓜洲」十景搶鮮看 國慶假期打卡去!
    觀潮亭瓜洲古渡公園銀嶺塔彤雲閣瓜洲處於長江和運河交匯處,自古是文人墨客會聚之地,明清時代的「瓜洲十景」更是名盛一時。作為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龍頭工程」的瓜洲片區,其核心工程瓜洲古渡公園被「馬瓜線」分為南北二島,南島已建成開放,北島施工基本接近尾聲,市民可提前一睹「瓜洲十景」風採。「瓜洲十景」名動天下,它們分別是沉箱亭、觀潮亭、銀嶺塔、錦春園、江風山月亭、鏡水堂、雪水釣艇、漕艦乘風、江影堂、彤雲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