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沿運河騎行鎮江之四:渡長江,感受「京口瓜洲一水間」的雄闊

2020-12-14 揚州大哥

寫在前面的話——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王安石的這句詩廣為流傳。詩中的京口,便是現在的鎮江市京口區;瓜洲則為揚州市瓜洲鎮。前者雖然幾經變遷但尚可尋古,後者則在清代康熙年間因為長江水道湮沒,古城化為滾滾東逝水,現存的瓜洲鎮為後建。

由於京口瓜洲隔長江相望;揚州、鎮江又是自古以來的繁華之地,尤其是瓜洲位於京杭大運河長江入口處,更有「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每歲漕船數百萬,浮江而至,百州貿易遷涉之人,往還絡繹,必停泊於是,其為南北之利」(——《清乾隆·江都縣誌》)之謂,其時水面交通之繁華,可以想像。

1978年,在原來瓜洲古渡附近設立了鎮揚汽渡,成為了鎮江、揚州兩個歷史文化古城的交通樞紐,兩端直線距離1.6公裡。鎮揚汽渡使用可以承載汽車的滾裝船作為工具,正常情況下8分鐘即可完成過江;其24小時通航,白天大概6分鐘左右一班,夜間則增長到8~12分鐘,乘客票價僅為3元。

相比走潤揚長江大橋,走這條線路過江會更加快捷方便且便宜,尤其是無論在江面吹風,還是觀看長江日落,都是極好的選擇。

揚州碼頭,可供汽車通行,看上去頗像高速公路收費站。行人從收費站旁邊進入售票處,售票處的牆上有鎮揚汽渡的介紹以及渡口到揚州、鎮江的公交車信息。

票價3元,票面很精緻。

走過一條長長的甬道即可到達渡口江邊,滾裝船停在岸邊,前方的甲板可以放下搭在岸上,汽車可以直接開上去,人還可以上船上2樓甲板,看風景很好;旁邊的浮標用於指示船的停泊位置。

一艘渡船到了,正在下車。

一張3元的小小船票,從揚州南渡到鎮江。此行的路線與王安石《泊船瓜洲》大致相同。

車輛和人們正在上船——

發現一個搞笑的現象:也許因為「鎮揚汽渡」中的「鎮」字在前的原因,揚州端的渡口處只有「揚州」二字——不許「鎮」揚。

幾年前,京口瓜洲之間架起了一座公路大橋,叫潤揚大橋。據說,當初鎮江、揚州兩地為橋名爭論不休,叫「鎮江揚州大橋」、「揚州鎮江大橋」、「鎮揚大橋」「揚鎮大橋」,對方都不同意。

還是咱國家領導人水平高——鎮江古稱潤州,就叫「潤揚大橋」吧。爭論平息了,實際上儘管揚州排在後面,潤澤揚州,好口彩,又有多少人知道鎮江古稱潤州呢?

渡船啟航了,朝著長江對岸的鎮江駛去。眼前是霧氣茫茫的長江,在這瓜洲古渡,更容易讓人感傷離別,駁船星星點點

同船有一支騎車的「驢友」隊伍,聽對方說話,此行他們是騎到茅山參道。

目前,在鎮揚汽渡實際運行共有10艘汽渡船,運力日均渡運1萬輛左右。

觀望大江,回顧歷史,不禁思緒萬千。瓜洲地勢險要,歷史上從來都是徵戰要地。金兵南下、太平天國都曾在此擺開過戰場;鴉片戰爭時,英軍炮艦入侵長江,瓜洲與鎮江兩岸軍民聯手還擊,為抵抗外來侵略和反抗民族壓迫譜寫過壯麗的篇章。

千年前的戰場就在這裡。

鎮江和揚州兩市離得很近,隔江相望。

唐詩有雲,「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描寫的就是從鎮江眺望揚州的情狀;反過來,從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向南望去,可以看見鎮江。

9、長江水道,遠眺潤揚長江大橋。

從揚州上汽渡船到鎮江,行駛時間約十分鐘左右。當渡船啟動,人們就可以登上輪船的瞭望臺,如果趕上天氣好的時候,百裡長江風光一覽無餘。

歲月在不經意間悄然滑過了千年,蹉跎的光陰斑駁了滄桑的年輪。然而,時光的流逝並沒有模糊世人的雙眸,空間的轉變亦沒有衝淡人事的記憶。這條千年古渡口,依然在歷史的長河中繼續演繹著她的傳奇,依舊在風雨的洗禮下仍然向世人展示她不朽的永恆魅力。

直到渡船到了對岸的鎮江,突然就明白了「京口瓜洲一水間」這句詩詞的含意。

一人、一車,才花費區區5元錢,還是滿給力的。

相關焦點

  • 京口瓜洲一水間這「一水」今在何處?
    記者 戴蓉「京口瓜洲一水間」,在宋代王安石筆下,京口和瓜洲隔江相望。今天的京口和瓜洲之間仍舊有渡船過江。
  • 鎮江西津渡,遙看瓜洲一水間
    那一年,他乘船路過這裡,歸心似箭,留下一首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他就是王安石,雖然回不去那個年代,卻可以在現代感受一下當年的氣息,既然來到鎮江,西津渡不可不去,而這裡,就是詩中提到的「京口」,長江對岸的瓜州古渡(屬揚州),卻已荒廢已久,再無人煙。這是西津渡古街附近的西津音樂廳,歐式建築風格很有特色,乍一看還以為是古建築。
  • 長江與大運河有沒有交匯處?|鎮江|江蘇鎮江|歷史文化|西津渡|京杭...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這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詩中的京口指的便是江蘇鎮江。今天(1109),行走大運河全媒體報導組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採訪,走進了長江和京杭運河的「十」字交匯口——鎮江。
  •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遊筆下的瓜洲渡,如今在哪?
    詩中提到了瓜洲渡和大散關,這兩處都是古代的軍事要地。今天,咱就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瓜洲渡。一、何處是瓜州?瓜洲渡位於長江北岸,南距揚州15公裡,與鎮江市隔江相望,為「南北扼要之地」,「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實七省咽喉,全揚保障也。
  • 大國津渡芳甸瓜洲——《瓜洲鎮志》成功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
    在長江東流千萬年不斷生成和並陸的沙洲中,沒有哪一個沙洲享有瓜洲的獨特。因為它背靠的是世界運河名城揚州。因為唐代瓜洲與長江北岸的並陸,封堵了從春秋到隋代開鑿的大運河最早的一段—邗溝的通江口門。唐開元年間,從原邗溝的江口揚子津向南穿過瓜洲的洲地,新開了一條長達25裡的大運河南延段—伊婁河,其新的入江口門就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津渡之一—瓜洲渡。瓜洲渡是瓜洲的代名詞。
  • 鎮江:三千年江南古城,金山焦山北固山龍蟠長江
    江南運河主幹改在鎮江東郊的諫壁口入江後,鎮江城下的運河變作「古京杭運河」,已經很少見南來北往的船隊,古運河靜靜地沿古城邊緣流過,身後是2000多年的繁華。一條潤揚大橋橫跨南北,連接了鎮江、揚州兩座古城。三山已經和長江主航道隔開,北固山在城東,金山和焦山在城西,靜待遊人來訪。
  • 樓船夜雪瓜洲渡,對南京非常重要的瓜洲渡在哪裡?
    南宋大詩人陸遊有一首著名的《書憤》,那句「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中大名鼎鼎的瓜洲渡在哪裡呢?瓜洲位於南京以東的長江北岸,早年在長江岸邊有一個沙洲,因為形狀似瓜,所以也稱瓜洲。瓜洲對岸,就是著名的京口。
  • 京口瓜洲一水間,西津古渡望千年
    西津渡之名得自晚唐,其時北固山下有甘露渡,西津渡在甘露渡之西,也在鎮江城的西面,故稱「西津渡」,沿用至今。不過滄海桑田,從清朝中葉起長江鎮江段開始不斷南淤北坍,渡口也因此不斷向北延伸,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還在發揮功用。2003年底,鎮江市區連接渡口的滬寧線市區鐵路停止運行,這裡才完全失去渡口功能。
  • 張祐兩三星火之瓜洲
    1980年4月,鑑真和尚的法像運往揚州時,曾由瓜洲(也作「瓜州」)古渡口涉江而過。瓜洲在今江蘇邗江南,位居運河入長江處,為唐宋以來南北交通一個口子,也是江防要鎮。王安石《泊船瓜洲》的「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陸遊《書憤》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就是大家熟誦的名句。《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寫揚州鹽商孫富聽到杜十娘的歌聲,也在船泊瓜洲時。在唐詩中,張祜的那首《題金陵渡》,尤為後人欣賞。詩雖非為瓜洲而作,瓜洲的夜色卻因此詩而令人憧憬: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 煙花三月下揚州
    唐代時有「揚一益二」之說(成都古稱益州)。其實揚州的繁華,是除了當時的東西兩京,號稱天下第一。也就是說應該是「揚三益四」。 揚一好理解,兩淮鹽場所在,益二一直沒搞懂,成都以何居二。揚州鎮江隔江相望。其聲望之隆,乃瓜洲京口代名。
  • 京口瓜洲一水間,曾釘螺肆虐,民營老總苦戰7年,今又綠了兩岸
    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地處揚州南郊、與鎮江一江之隔的古鎮瓜洲,自古以來被太多優美詩詞描述。很多人並不知道,揚州市邗江區瓜洲灘釘螺疫區難題,曾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很大威脅。如今,這一難題終於得到解決。記者19日採訪獲悉,揚州知名企業家、三星電梯公司董事長施鳳鳴,和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歷時數年時間,投入2億多元,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 揚州古運河遊之瓜州遊序: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去看一看
    晉朝露出水面,成為長江中四面環水的沙洲,島上逐漸形成漁村、集鎮,至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 昔日之瓜洲渡位於長江北岸,南距揚州15公裡,與鎮江市隔江相望,為「南北扼要之地」,「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實七省咽喉,全揚保障也。
  • 航拍沉沒的瓜洲古渡,北宋時期曾日吞吐萬條漕糧船
    直接寫瓜洲最有名的詩,當然還是王安石的那首《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北宋時期瓜洲已經非常繁華,與南岸的的鎮江隔江相望,如王安石詩云:「京口(鎮江)瓜洲一水間」,陸遊路過時寫下了「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名句,足見南宋時期的瓜洲已經轉變成了一個軍事重鎮,宋兵據為江北堡壘。
  • 揚州:從運河碼頭跨上高鐵站臺
    有一千多年時間,揚州是京杭大運河畔的大碼頭,貨真價實的一線城市,是引得無數人嚮往的富庶繁華之地。可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水運衰落,鐵路興起,揚州卻沒有踩上鐵路的節奏。揚州與鐵路的故事,就像一場曠日持久、歷經百年的戀愛,直到21世紀初,這個曾經的大碼頭才聽到嘹亮的火車汽笛聲。
  • 鎮江因水而興逐水而榮
    他下令三千囚徒開挖徒陽運河與吳王夫差公元前486年開挖的邗溝接通,同時在丹徒入江口設丹徒縣,從此長江、運河岸邊有了鎮江城。與秦始皇不同,孫權的眼中只有曹魏。公元208年,他以水為本,以水軍立國,以水治國,在京口築 「鐵甕城」。儘管城周長只有630步,夢想卻在水上起飛。相傳雲臺山腳下就有周瑜的「東吳水師」,「赤壁之戰」就是以水抗曹的「滿分答卷」。
  • 在詩文中想像沉入江底的瓜洲
    從揚州市瓜洲汽渡碼頭出發,坐上三塊錢的汽渡,載著貨車、小車、電動車、去鎮江坐高鐵的揚州人、想體驗一下長江汽渡的遊客等等,江面上各種大船,忙碌交錯著彼此的方向,正是要漲水的關頭,江水渾濁。十多分鐘後汽渡到岸,江南與江北,這是長江的距離。京杭大運河與長江在這裡相遇,跨越南北,從江南運河來到淮揚運河。
  • 瓜洲渡
    揚州至鎮江的高速業已封路,我只得驅車至瓜洲渡,欲乘汽渡過江。抵達後,失望如約而至:霧大,封航。駐足江邊,一江橫陳,難以望斷。這八分鐘的天塹,讓我有家難歸,總歸意難平。然而,我那不安分的詩魂卻急不可耐,已在這千年古渡的上空徜徉。  有誰還記得那位早年胸懷大志、開疆拓土的君王?正是他一聲令下,貫通南北的運河才應命而生,至今還在用不竭的乳汁滋養著華夏的文明。
  • 一句|行遊長江 瓜洲古渡
    一句經典 讀懂華夏瓜洲古渡「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出自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長江北岸的瓜州,即今天揚州市南郊,和位於長江南岸的京口,今天的江蘇鎮江,僅有一江之隔。向南遠眺,詩人一直居住的鐘山,此時好像和他也僅僅隔著幾座山的距離。瓜州是長江下遊的重要渡口,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 賞聯講故事|西津渡口舊時光,鎮江「小名」故事多
    中國江蘇網7月21日鎮江訊 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下遊最北面拐角處,與運河狹路相逢,江河要津成就今日的鎮江,有如此獨特地域優勢,江蘇境裡只此一家,別無分店。2019年西津渡掛上一副春聯,聯面是「攬勝西津渡,正春意盎然,收來詩畫三千卷;憑欄北固樓,嘆雲帆浩蕩,賦得江山第一流」。
  • 揚州要建長江第一樓!兩種開發方案:瓜州60億的文旅復興來了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瓜洲因長江而生,因運河而盛。 發源於「世界屋脊」的長江,氣勢磅礴綿延6300餘公裡。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事關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