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稱為「詩神」,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2020-11-22 梧桐樹邊羽

蘇軾被稱為「詩神」,源自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的說法:

蘇公詩高古不如老杜,而超脫變怪過之,有天地來,一人而已。僕嘗謂六朝無詩,陶公有詩趣,謝公有詩料,餘子碌碌,無足觀者。至李、杜而詩道始大。韓、柳、元、白、歐,詩之聖也;蘇,詩之神也。彼謂宋不如唐者,觀場之見耳,豈直真知詩何物哉。

我們仔細看他這段話,實際上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的詩人大致都做了個評判。首先承認蘇軾的詩高古之氣不如杜甫,但是靈動要更強,這實際上就是在格律詩領域認為蘇軾的神性強於杜甫,比詩聖更接地氣。

「僕嘗謂六朝無詩」,可能覺得這話說得有點滿,所以袁宏道用了個「僕」來謙稱。但是意思很明確,魏晉南北朝,除了陶淵明、謝靈運,沒有誰能入他的法眼。陶淵明只有詩趣、謝靈運只有詩胚,都上不了臺面。李白、杜甫那是千古公認,所以「至李、杜而詩道始大」,而袁宏道認為「韓、柳、元、白、歐,詩之聖也」,也就是說他其實更認同中唐復古運動的詩人作品。

我們看他舉的這些「詩之聖」,韓愈、柳宗元是復古運動旗手,元稹、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旗手,而且白居易還是通俗易懂的「香山體」創始人,歐陽修早期作品有些高知「西崑體」特色,後來也取法李白、杜甫、韓愈,實際上也是詩文淺白化的走向。

為什麼袁宏道會把這些詩人尊為「聖」,而對王昌齡、李賀、李端、李商隱、杜牧這些詩人視而不見?庾信、鮑照過於高古,初唐四傑、陳子昂、王昌齡等人是大李杜時期的人,無法遮掩詩仙、詩聖的光輝還說得過去。但是對小李杜隻字不提,很明顯袁宏道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

我們以前說詩歌史一般說到唐宋和清,就是眉飛色舞,而元明二朝,實在是詩歌創作的低谷(相對而言)。

元朝的蒙古人馬上治國,對詩歌不監管,但是也沒推動。終元一朝,詩的境地是自生自滅,無人理會。大批的漢人知識分子因為無法上升,轉向民間藝術,寫戲文、散曲去了。沒有了人才,沒有思想,詩歌是無法出現高成就的,而且元朝太短,無法做出文學方面的積累。

明朝則是因為朱元璋的強勢政治手段,文人們除了歌功頌德,沒有其他選擇。詩壇很快被面目醜陋的臺閣體佔領。而在整個明朝,詩風清明之路都是針對臺閣體的虛假、空洞來作鬥爭。前後七子、性靈派等,說到底都是主張要講究真性情。

袁宏道的公安派就是主導「性靈」的。他不但反對臺閣體,也旗幟鮮明地反對前後七子「言必秦漢」的擬古體。所以我們看到他的態度,對李杜之前的詩人是不屑一顧的。也就是李白杜甫實在太高大,才拿出來襯託一下蘇軾的詩神地位。

「彼謂宋不如唐者,觀場之見耳,豈直真知詩何物哉。」那些說宋詩不如唐詩的人,都是小學生(觀場是鄉試場所),他們哪裡知道詩是什麼。

袁宏道是想藉助這番評論抑唐揚宋,從而為公安派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找到前世的宗師。就好像「香山體」奉白居易為宗,「西崑體」奉李商隱為宗,他的「公安派」要奉蘇軾為宗,自然要把蘇軾封神。

那麼,蘇軾的詩到底好在哪裡?我們還是看袁宏道的觀點:

蘇公詩無一字不佳者。青蓮能虛,工部能實。青蓮惟一於虛,故目前每有遺景;工部惟一於實,故其詩能人而不能天,能大能化而不能神。蘇公之詩,出世入世,粗言細語,總歸玄奧,恍惚變怪,無非情實,蓋其才力既高,而學問識見,又迥出二公之上,故宜卓絕千古。至其遒不如杜,逸不如李,此自氣運使然,非才之過也。

蘇公的詩沒有一個字不好。李白是神遊派,杜甫是寫實派。李白神遊天外,常常遺漏眼前景色,是為缺憾;杜甫專門寫實,所以他的詩只在人間稱聖,不能登天為神。蘇軾的詩,能高能低、言淺理深、奇情巧思、時刻變化,卻依舊感情真實。大概是他的文採和李杜一樣高,但是學問和見識,要高出李杜二位。所以堪稱卓絕千古。

不能老是誇,李杜的地位也不能隨便批,所以後面就放低點姿態:至於詞句遒勁有力不如杜甫,神思飄逸不如李白,這不是才氣的問題,是運氣。

這就有意思了。蘇軾兼有二者之長,是學識更高,不及李杜之處,那就是運氣問題。

本人從來認為博學才子,天下以蘇軾為表率,但是袁宏道這樣拿李杜來抬蘇軾的詩,就實在是有拉偏架的嫌疑。也不是我一個人看不過眼,其實詩人們都清楚,這也是為什麼蘇軾這個「詩神」的稱號並沒有得到大多數人認同的緣故。

只是蘇軾太厲害了,詩確實也好,你若用「詩神」稱呼他,別人也不好反對。但是我們看那些大多數人認同的有外號的詩人(都是唐朝詩人):

詩星——孟浩然、詩佛——王維、詩天子——王昌齡、詩狂——賀知章、詩仙——李白、詩豪——劉禹錫、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瓢——唐求、詩囚——孟郊、詩鬼——李賀、詩奴——賈島、詩傑——王勃、詩骨——陳子昂。

詩神?反正喊起來怪怪的,而且蘇軾這人太圓滿高大,就叫一聲「東坡先生」也是如雷貫耳,根本不需要強行往詩的外號上去湊。

所以,這個稱號吧,其實是袁宏道為了公安派捧出蘇軾來,強行給他封的稱號,並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

這不是說蘇軾的詩不好。而是凡事吧,講個道理。

唐朝之後,特別是宋朝,詞牌的盛況在文壇明顯佔據了上風。一個原因是詞牌更加靈活,體裁和題材都在多樣化。另一個原因就是詩本身開始固化,走向高冷。整體的詩的創作源泉開始自絕於社會大眾,宋詩依舊是好的,是除了唐詩之外的另一個高峰,但是和盛唐時期活力滿滿的狀態是無法相比的。

另外有一點,宋詩中蘇軾也不是第一。一定要在宋朝詩壇選出三個代表人物的話,蘇軾必定有一席之地。如果只選兩人,黃庭堅出局,蘇軾仍然有一席之地。但是要選宋朝詩作第一人,唯王安石而已。荊公體才是北宋以至整個宋朝詩的最高峰。

這早已有了定論,無需爭辯。

蘇軾的強大是在於詩詞歌賦無所不能,他最大的貢獻是為詞牌開拓了題材視野,為宋詞抗衡唐詩打下了基礎。而他在散文、書法、繪畫以及思想流派方面都是自成大家。不論哪一點拿出來都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唯詩作方面,在王安石之下。

蘇軾的名詩句也很多,但是囿於宋朝儒家理學思想,整體宋詩走入了一個冷淡、說理的方向,蘇軾的詩風上承莊子和李白,在散文化、議論化、理性化上貢獻巨大,直接奠定了宋詩高冷、說理範兒的基本風格。

而這種風格和唐詩比起來,其實完全是另一個方向。王安石的荊公體倒是有些唐詩的味道,所以在宋詩中別具一格,站在了頂峰。

東坡居士的詩就不舉例了,大家一搜一大把。

講了這麼多理論的東西,其實無非就是回答題主的問題。蘇軾的詩神稱號,來自擁躉的進獻,別人只是不反對,但也不發自內心地贊成。而他的作品,實際上也正如袁宏道所說:

遒不如杜,逸不如李。

雖然他說是運氣不好,但咱們也不問原因對不?

單論詩,「逸不如李」,自然就不能和詩仙相提並論了。

相關焦點

  • 蘇軾被稱為「詩神」,在詩的領域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蘇軾被稱為「詩神」,源自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的說法:蘇公詩高古不如老杜,而超脫變怪過之,有天地來,一人而已。僕嘗謂六朝無詩,陶公有詩趣,謝公有詩料,餘子碌碌,無足觀者。至李、杜而詩道始大。韓、柳、元、白、歐,詩之聖也;蘇,詩之神也。彼謂宋不如唐者,觀場之見耳,豈直真知詩何物哉。我們仔細看他這段話,實際上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的詩人大致都做了個評判。首先承認蘇軾的詩高古之氣不如杜甫,但是靈動要更強,這實際上就是在格律詩領域認為蘇軾的神性強於杜甫,比詩聖更接地氣。
  • 你知道詩仙、詩神、詩魔、詩鬼、詩佛、詩狂、詩囚、詩奴是誰嗎?
    昨天有一朋友問我,「詩瘋」是誰,我一聽直接懵了,完全不曉得啊。於是就反問他:「那你知道詩魔、詩鬼、詩神是誰嗎?」,就這樣成功扳回一局。後來找度娘才知道,「詩瘋」是著名的二人轉演員宋曉峰,壓根就不是什麼詩人,看來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跟不上潮流了。
  • 人人皆知詩仙、詩神、詩鬼、詩魔,但你聽說過「詩妖」嗎?
    鑑於他們非凡的成就,歷代詩評家賦予了他們流傳千古的美稱雅稱。可能出於人們對神仙鬼怪的崇拜,一些成就斐然的詩人便被以神鬼稱之。眾所周知,李白被稱為「詩仙」,蘇軾被稱為「詩神」,李賀被稱為「詩鬼」,白居易被稱為「詩魔」……但是,你曾聽說有人被稱為「詩妖」嗎?
  • 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都是誰?
    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都是誰? 中國文化中,詩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燦爛的篇章。歷史上出現的詩人有很多,不過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被冠以別號的詩人,那麼這些詩仙、詩聖、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他們都是誰呢?
  • 人人皆知詩仙、詩神、詩鬼、詩魔,但你聽說過「詩妖」嗎?
    鑑於他們非凡的成就,歷代詩評家賦予了他們流傳千古的美稱雅稱。可能出於人們對神仙鬼怪的崇拜,一些成就斐然的詩人便被以神鬼稱之。眾所周知,李白被稱為「詩仙」,蘇軾被稱為「詩神」,李賀被稱為「詩鬼」,白居易被稱為「詩魔」……但是,你曾聽說有人被稱為「詩妖」嗎?宋代劉斧的《青瑣高議》中,有一篇秦醇寫的小說《譚意歌傳》。主人公譚意歌,雖是小說人物,但北宋確有其人。
  • 詩神、詩魔、詩仙...詩史留名,各領風騷
    【詩仙】李白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境界廣闊,人稱為「詩聖」。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以隱士終身,又稱之為孟山人。,世人稱為「謝蝴蝶」。,漁洋最愛他「丹楓江冷人初去,黃葉聲多酒不辭」一聯,稱為「崔黃葉」。
  • 中國歷史上的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分別是誰
    中國歷史上的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分別是誰?唐朝作為封建時期一個比較繁華的朝代,出現過不少流芳千古的古詩。唐詩作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唐代以及宋代文人的智慧結晶,對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當時的文壇中人將這些文人中詩作最好的一群人分別稱為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
  • 我們都知道詩仙詩聖,可詩骨詩豪呢?讓我們探討一下詩人的稱謂
    我們都知道,李白和杜甫,後人尊稱他們為「詩仙」和「詩聖」。那「詩鬼」、「詩豪」……呢?不知道了吧?今天小編來講解一下。詩魔:白居易 也被稱為「詩王」。詩狂:賀知章詩奴:賈島,與孟郊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
  • 蘇軾罵徐凝的《廬山瀑布》是「爛詩」,他的詩就比李白的高明嗎?
    詩的最後一句,詩人以大膽而奇特的想像作結,「疑是銀河落九天」,恍惚之間,詩人的思緒已經在天上地下遨遊了一大圈,瀑布的美,在詩人筆下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廬山瀑布的美景似乎專為詩仙所設,而詩仙的《望廬山瀑布》又為廬山美景增色不少。後人在仰望廬山的同時,也只能拜倒在詩仙的大筆之下。
  • 詩仙、詩聖你知道,那麼詩神、詩佛、詩魔、詩鬼、詩奴你知道嗎?
    這其中一些傑出的詩人大家被冠以不同的名號,如詩仙、詩聖、詩佛、詩魔、詩鬼、詩狂、詩神、詩傑、詩骨、詩奴、詩囚和詩豪等。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 詩仙、詩聖、詩……的由來
    詩仙:李白,字太白 42歲那年,李白由朋友舉薦,應召入京,初進長安,即訪謁文壇名流賀知章,拿出《蜀道難》來請教。賀讀完十分驚嘆,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稱他為「謫仙」。從此,他的詩名大振,譽滿京華。後人因此而沿稱他為「詩仙」。
  • 你知道詩仙、詩聖的由來嗎?什麼!竟然還有詩佛詩鬼詩神
    提到李白、杜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們一個被稱作詩仙,一個被稱作詩聖。可是,你知道「詩仙」「詩聖」的稱號是怎麼來的嗎?詩壇既然有「仙「,有「聖」,難道還有「佛」「鬼」「神」嗎?答案是有的!詩仙李白詩仙李白。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詩仙,與他的詩豪放飄逸不無關係。
  •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你知道「詩魔」「詩狂」「詩豪...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詩仙、詩聖、詩鬼、詩佛、詩神、詩魔都是誰?
    一號嘉賓:詩仙李白代表佳作:《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生平簡介:出生於公元701年,身處盛唐,如此優渥的文化土壤,也進一步孕育了禮拜浪漫豪放的詩意畫風,之所以被稱為「詩仙」。完全與詩仙李白的浪漫主義畫風區別開來,心繫國家大事,但卻始終不被重視,嘗盡了生活的心酸,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其功力發揮。仕途戰亂反而更加激發了他的文學創作熱情,晚年生活窮困潦倒,但卻依然擋不住他的才情抒發。
  • 詩仙,詩聖,詩魔,詩鬼,詩神,詩佛分別指哪些詩人?
    一:詩仙李白詩仙李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交友,代表作有《靜夜思》,《夢遊天姥吟遊別》。二:詩聖杜甫杜甫,唐代現實主義詩人,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吏詩,代表作《三吏三別》。三:詩魔白居易白居易,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 除了「詩仙」和「詩聖」,你還知道中國古代詩人的其他雅稱嗎?
    ,被後人譽為「詩仙」。3、詩佛詩佛——王維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蘇軾評價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於王維參禪悟理,故被稱為「詩佛」。」,據說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生繭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另外,白居易還有「詩王」之稱。
  •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
    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中國古代文學幾千年前的發展中,毫無疑問,詩是中國文學的代表。相信大家都聽過李白詩仙,杜甫是詩聖,那詩囚詩奴詩傑詩鬼詩豪詩狂又是誰?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詩仙,詩鬼,詩骨,詩魔,詩神都是誰?原來是他們,看完長知識了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我們老師小時候經常交給我們的一句話,小時候恨死這些唐朝詩人了,天天要背誦他們寫的古詩,簡直是生不如死,長大之後,有了點經歷,受了些挫折之後,方才真正的愛上了這些故事,才了解了他們的故事。
  • 李白為什麼叫詩仙?詩聖杜甫,詩鬼又是誰?竟然還有詩佛!詩神!
    說起稱號,隨口而出就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可你知道李白為什麼叫詩仙,杜甫為什麼叫詩聖嗎?李白稱之為詩仙,首先跟他的詩文有一定的聯繫,了解李白詩文的人都知道,李白的詩飄逸奔放,誇張手法隨處可見,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垂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李白和王維之間真的有恩怨嗎
    說起唐詩,有兩個人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個是李白,另一個就是王維!他們是唐詩發展史上兩座豐碑,他們之於唐詩那是神一樣的存在!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的詩豪放俊逸,氣勢磅礴。既緊扣時代的脈搏,又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