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也畫荷

2020-12-15 黛荷翁詩畫

《帝王也畫荷》

作者:黛荷翁(原創)

帝王蕭之畫

古來,經歷改朝換代之末代帝王,甚多。雖丟江山卻才情了得之帝王,據悉起碼有四個,凡人或不知也。

此前曾常論李煜,才情於詩詞,前無古人,今自不必說。有道史上有首畫荷皇帝,且當推南北朝齊梁帝蕭繹(508~554年)者。

研學數日,只知蕭帝以國畫人物見諸,未見所述那張荷畫也。

歷史縱論蕭帝帥眾投降而遭殺故事,而對其性情尤其畫畫之事,敘述者無。

社會迷濛文化陷落,云云百姓瑣事一生,不見所述首張荷畫,難怪也。

可嘆曰: 世界上的事,太多; 人活幾十年,夠煩。

世事再多,分得清楚,無非苦甜酸辣鹹五件; 人生再煩,時光流逝,也就白馬過隙一瞬間。

帝王將相去矣,畢竟都是塵埃一地; 百姓默然生息,堪為螻蟻匆匆一生。

閒聊扯淡至此,擱筆也。

(個人文字,請勿轉載節錄。附錄黛荷翁繪畫作品,敬請多多賞析和批評)

黛荷翁作品選
黛荷翁作品選

相關焦點

  • 荷而不同 閒來畫荷
    閒來畫荷原創 許力 我之所以喜歡荷,是我出生於農曆六月,六月又稱為荷月,便自做多情地對荷有了些親近的感覺。 喜歡,並不意味著一定要畫。 記得好些年以前,古柳問我:今年想要個啥生日禮物?我說:拉我出去看一次荷 花吧。他說:好,看花,再請你吃一頓農家飯。 那次看荷花拍了好多片,但也沒想著畫。 吳保國老師荷花畫得好,他在北京辦展覽,我去祝賀。
  • 畫荷?字寫不好,荷也畫不好?了解張大千畫荷需要四種書體
    畫荷需要四種書體荷花的形象,自漢魏以來,隨著佛教的傳入,又被注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教裡蓮花象徵著極樂淨土和「再生」的生命意義。他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他說:「畫荷需要真、草、篆、隸四種書法技巧,字寫不好,荷也畫不好。」還說:「畫荷花的杆子要用篆書,葉子則是隸書,瓣子就是楷書,水草則用早書。
  • 張大千畫荷
    張大千畫作本篇試探張大千先生之荷畫特點,實為個人認識或體會也。國之文人,尤其認畫,慣以師出何人、誰的風格、是否名人等而論,一般無人探及畫法技術及深層特徵等。凡此,抑或大有因之使中國畫裹足不前之虞,在此不一一辯之。我以為,應該說,先生的畫作,整體看,至少先生的荷畫,並無多少古人印跡,除非說中國畫從來沒離開毛筆、水墨、宣紙等,並留有它們的身影。
  • 畫 荷
    畫 荷~西域七哥沙洲野鸕捕紅魚,湖畔蜻蜓逐蘆絮;漁家小女才散學,急放書包畫荷去。
  • 古往今來大師畫荷欣賞,你心中的畫荷名家是誰
    荷,千百年來,被文人墨客追捧,視為君子的代表。不僅文人墨客追捧,也同樣深受畫家的喜愛。歷史上,不乏有關荷花題材的繪畫,近現代以來,更是如此。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大師的畫作吧。一、張大千的荷花,風姿卓綽,冰清玉潔,似玉女。
  • 孫光禪意畫荷
    > 畫 荷 ——2016孫光荷花仕女欣賞文/子楨(原載城市經濟導報2010.8)一日給著名畫家孫光先生打電話,他說最近畫了一些荷花,叮囑我到他的博客上去看看。他畫的荷花,明顯地帶有了一些禪意,那清雅雋永的味道正在從那一片片荷葉、一枝枝紅荷上蕩漾出來,飄進空氣裡,像一段美妙而幽雅的古樂一樣,幾經旋轉縈繞,又鑽進了人的心裡。
  • 蕭龍士先生畫荷
    蕭龍士先生畫蘭之外亦最喜畫荷,在先生留給後世的大量作品中,蘭草之外就數荷花為多了。在近現代中國畫壇上,喜以大寫意畫荷而成就突出者,當推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朱屺瞻、李苦禪、許麟廬等前輩,而蕭龍士先生也應在其中。缶老以篆籀入畫,功力極為深厚,所作荷花蒼勁圓渾之極。
  • 正是看荷好時節,名家畫荷,「荷」而不同
    在藝術的創作中,名家畫荷,也是各有千秋, 「 荷 」而不同 。《荷花》雖然是吳冠中對景寫生之作,但當中滲透的韻味,卻是他積壓已久的鄉愁與回憶,對於他而言,這幅畫意義非凡。張大千愛荷,一生畫荷無數,此幅顯示出張大千早期繪畫中那種典雅寧靜的格調和工致細謹的筆法。據說畫意取自唐代鄭谷的詩《蓮葉》,「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 畫中的荷花明媚可人,有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姿;兩隻鴛鴦生動可愛,刻畫細緻而不失情趣。
  • 偏愛畫荷的張大千
    對花鳥畫深有研究的張大千,9歲便隨母親學習白描花鳥,他認為畫花不光要描繪它們的形態,還要了解它們的性情;用筆要活潑而不草率,要有活力而自然;用線也既要描繪出形態和質感,又要活潑飛舞。張大千特別偏愛荷花,所畫花卉自然也以荷花最多,徐悲鴻先生曾評價說,「入蓮塘,忍剜朱耷之心」。
  • 遼寧瀋陽:荷塘畫荷
    7月3日,遼寧瀋陽,畫家範新廣在北陵公園荷塘畫荷吸引市民圍觀。當日,北陵荷花綻放,美不勝收,範新廣筆下的荷花,與自然景色相輝映,曼妙多姿,相具寧馨之態,清新之美,高雅之韻,受圍觀市民稱讚。7月3日,遼寧瀋陽,畫家範新廣在北陵公園荷塘畫荷吸引市民圍觀。
  • 臺灣畫荷大師張杰桂林現場繪製長37米絲帛荷畫
    臺灣畫荷大師張杰桂林現場繪製長37米絲帛荷畫 2007年05月31日 15: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荷風:唐子農畫荷系列之一
    閒居荷風堂,種荷畫荷,喜蓄藏漢魏碑拓,書刻渾拙古樸。一荷一世界唐子農 畫無邊香色徐建融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水陸草木之花世俗比之為和(荷)合,比之為榮(蓉)華,家庭和則萬事興,事業榮則三生貴。所以自古至今,從水殿風來到江南採蓮,從荷塘月色到溪頭剝蓬,愛蓮的習俗既代代相沿於人間,則畫荷的風氣,也蒸蒸不衰於藝苑,代有名家高手。
  • [藝鏡]:大師蔡起寶畫荷
    年少時,蔡起寶自家魚塘中的藕花盛開,這使他有感於荷花的大美、中國水墨的韻致,便愛上了畫荷。以後,他又歷遊九華、青城、韶關、杭州各方淨土及西湖、東湖、大明湖、莫愁湖等以荷著稱的風景名勝,與天南地北不同地域的荷花朝夕相處,捕捉荷花各種瞬間的動態。如今,蔡起寶賞荷、畫荷已然30多年,他畫下荷花圖數千幅,家中書屋、小閣樓上亦是荷圖環壁,並自題一匾——「荷花仙都」,把自己與荷花融於一體。
  • 愛荷、畫荷之大家:張大千的荷花大賞,塑造馳名中外的「大千荷」
    在眾多題材中,荷花是張大千衷愛的主題之一,他的花卉畫中荷花是畫得最多的,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潑墨、寫意、沒骨、金碧,張大千繪荷不倦,各種風格齊上陣,不斷地畫,不斷地推陳出新,畫出了聞名中外的「大千荷」。
  • 枯荷入畫,別有韻味
    中國書畫郵 今天||枯荷入畫,別有韻味!在傳統畫家中,許多人畫殘荷表達出的是落敗吳冠中 冰雪殘荷(紅蜻蜓)古往今來,那些畫殘荷的文人墨客吳冠中 荷塘 吳冠中曾在《文心畫眼構成別樣的幾何圖案,生生地將那分幽幽禪意躍然紙上,他將生活和感受都融到畫裡
  • 唐子農畫荷,莫言題字,趙麗宏撰文
    莫言先生題趙麗宏先生攝於靜安趙麗宏書房看唐子農畫荷趙麗宏先看到一片迷離沉靜的蓮荷,後認識畫這些蓮荷的唐子農。畫家寫荷,可貴的就是以自己的獨特眼光和個性描繪荷花。同一片蓮荷,含苞欲放和蓓蕾初綻時不一樣,吐蕊盛開和衰敗凋零時不一樣,在陽光下,在月光下,在風中,在雨中,又會呈現完全不同的色澤和姿態。觀賞者的心情的變化,也會使相同的花朵呈現不同的韻致。所以千百年來蓮荷在中國畫家的筆下常繪常新,永不重複。
  • 畫梅、畫荷、畫竹,他說的太好了
    張大千說,畫梅花時,樹幹要畫得蒼老、有力,枝條要畫得生動自然;點蕊要隨須長短,參差錯落才有風致,花蒂注意要長在枝上;勾花要有繁有簡,要有前、後、左、右、陰、陽、向、背各種姿態。張大千荷花二、談畫荷◆我畫荷的心得便是:看上去總要使它宛如矗立在水中央一般!
  • 八大山人朱耷畫作《墨荷圖》
    《墨荷圖》整幅畫作採用仰視畫法而本幅上的「何園」印正是晚年小「何園」印,「何」即為「荷」。《爾雅·釋草》說:「荷、芙蕖……其實為蓮。」從這三方印出現時間來看,可判斷《墨荷圖》應繪於1703年後,為八大山人晚年精品。
  • 100幅名家畫荷精品,且藏且珍惜
    自古至今,畫荷名家佳作可謂層出不窮。清代石濤的《墨荷圖》,朱耷的《荷石圖》,齊白石的《秋荷》,張大千的《彩荷》,石魯的《荷趣》等名畫,從不同的角度描繪荷花的品格和融入荷文化的自我精神意識。 名家精品讓我們欣賞各種流派、各種風格的荷花作品之時,體會畫家在傳承與變革中不斷探索的進取。
  • 一花一世界:任慶萍荷畫概觀
    任慶萍·荷一花一世界——任慶萍荷畫概觀文/丁雪峰任慶萍花鳥畫小品展在蘇州桃花源瀚藝文化會所展出,有機會看到她的新作《清涼地》系列。在中國繪畫史中,以荷花為題材的藝術精品已經是豐富多彩。還有明末畫家張子政的《芙蓉鴛鴦圖》;清陳書畫《荷花》;清任伯年《荷花鴛鴦圖》;宋馬興祖《疏荷沙鳥圖》;宋扇面畫《晚荷郭索圖》;宋人畫《荷蟹圖》;宋馮大有《太液荷風圖》。近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更是「荷痴」,他的荷花作品不枚盛數。任慶萍出生在江蘇徐州,從小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與薰陶,後用很長的時間靜心學佛,其內心的體會與藝術語言的表達自然帶有幾分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