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禪意畫荷

2020-08-28 名家頻道

《荷韻》 四尺整張


畫 荷

——2016孫光荷花仕女欣賞

文/子楨

(原載城市經濟導報2010.8)


一日給著名畫家孫光先生打電話,他說最近畫了一些荷花,叮囑我到他的博客上去看看。如今正是盛夏酷暑,西安城儼然成了一座巨大的桑拿房,這樣的季節裡去賞荷花、畫荷花,確實是一件讓人心中頓生清涼的風雅之事。


《美在荷意》 四尺整張


《喜荷》 四尺整張


《荷之道》 四尺整張


《畫於點為美》 四尺整張


《荷之雅趣雅氣和輝》 四尺整張


看了孫光發在博客上的十餘幅荷花之後,我宛如站在鄉村的一片荷塘裡,看見「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象,那些荷葉在微風裡婆娑起舞,而那枝頭的荷花上似乎還帶著水滴。他畫的荷花,明顯地帶有了一些禪意,那清雅雋永的味道正在從那一片片荷葉、一枝枝紅荷上蕩漾出來,飄進空氣裡,像一段美妙而幽雅的古樂一樣,幾經旋轉縈繞,又鑽進了人的心裡。


《夏日飄香》 四尺整張


《盛荷》 四尺整張


《喜荷》 四尺整張

  


《荷韻雅聲》 四尺整張


《喜蓮》 四尺整張


對於孫光的畫作我是有一些了解的,他的意彩仕女畫在國內畫壇獨樹一幟、自成一家,那些體態豐腴的侍女吹簫弄笛、把酒賞花,讓人看了心生嚮往,恨不得生活在大唐盛世那個氣度非凡的詩意年代。這些洋洋灑灑的國畫作品,儼然已成大觀。


《畫中之魂》 四尺整張


《應荷》 四尺整張


《畫乃三分氣》 四尺整張


《鶴之韻》 四尺整張


《雅馨》 四尺鬥方


孫光沒有滿足於意彩仕女畫給他帶來的聲譽和影響,他還在藝術探索的路上不斷求新求變,尋求著風格的突破和意境的表達。看完他的荷花,我感覺他正在思索著一些東西,並試圖把這種思考的結晶融入畫作之中,從而達到一個新的更高的境界。


《荷風雅趣》 四尺鬥方

  


《畫貴自然見清風》 四尺鬥方


《夏荷》 四尺鬥方


《太陽雨》 四尺整張


《雅馨》 四尺整張


在中國文化的傳統裡,文人偏愛荷花成為了一種千古不衰的獨特文化現象。荷花亭亭玉立的枝葉、清麗優雅的花瓣被人們寓意為純潔、高雅的精神象徵,從而成為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創作的主題。荷花的美,美在豔麗而不妖豔,清秀而不流俗。細細想想,這也不正是孫光畫作裡所流露出來的意境嗎?


《荷塘其韻》 四尺整張


《荷韻風骨》 四尺鬥方


《詠荷圖》 四尺鬥方


《荷韻長安》 四尺整張


  

至於畫家畫荷,更是源遠流長,似乎從有了中國畫之日,便有了關於荷花的各種題材創作。因畫荷而成就自己藝術高峰的畫家不在少數,南宋畫院吳炳畫有《出水芙蓉》,明末畫家張子政則有《芙蓉鴛鴦圖》;民國時期的畫家謝稚柳則以《荷雀圖》成就了自己的藝術追求。荷花是佛教的「八寶」之一,被賦予了崇高、莊嚴、神妙、清淨、光明的象徵,諸佛菩薩端坐蓮臺,也正是契合了這些美好的寓意。由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從平民百姓到士大夫都喜愛荷花了。


《荷樂不為》 四尺鬥方


《意趣長安》 四尺鬥方


《雅荷家園》 四尺整張


《荷韻千秋》 四尺整張


《夏荷》 四尺整張


孫光所畫的荷花,和一般畫家的荷花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他畫的荷花要麼簡潔雅致,風骨猶存,通過水墨意蘊的豐富變化來表現光影流變;要麼則通過侍女人物的神韻來襯託荷花的寧靜之美,暗合著天人合一的和諧清韻。


《知音圖》 四尺整張


《荷香圖》 四尺整張


《記荷》 四尺整張

  


《荷樂》 四尺整張


《荷韻琴聲》 四尺整張


觀孫光之荷花,風姿綽約,暗香猶存,令人驚喜。那些讓人看了心生感動的荷花,開得那麼絢爛,那麼安靜,訴說著一種不可言傳的美。這樣瑰麗多姿的寫意之畫作,必定是在寧靜恬淡的心境下創作的。他應是在靜靜地思考、觀察、體悟之後,在完成一段孜孜探索如何更好地表達美的境界的精神孤旅之後,有感而發,在一種巨大的創作激情的觸動下,完成了這些作品。


《荷韻琴聲2》 四尺整張


《醉墨長安》 四尺整張


《六月荷》 四尺整張


《醉墨長安2》 四尺整張


最好的作品,都是創作者心路歷程的寫照,頓悟抒懷的載體。孫光先生的荷花,在我看來也是在抒發自己的一種人生情懷,這個生性豪爽不羈的畫家,在完成了一個階段的創作高峰之後,正在出發,走向另外一個高峰。


《荷醉香》 四尺整張

  


《海納百川見於筆墨》 四尺整張


《荷韻雅風》 四尺整張


《美意荷聲》 四尺整張


《荷風》 四尺整張


孫光先生說,他今年會推出自己的另一部作品集,名字叫《活該你愛畫》。這略帶調侃的書名,其實也是他藝術生涯的真實寫照。自從迷戀上丹青水墨、提起畫筆開始創作之後,多少年來他為畫痴狂,沉迷其中不可自拔。而正是這樣執著和勤奮的創作態度,才成就了他的一番事業。我想,他以後必定會給陝西畫壇帶來更多的驚喜。


《荷韻琴聲3》 四尺整張


《詠荷圖》 四尺整張


《荷韻圖》 四尺三開


《雅韻長安4》 四尺整張


  

《荷風細語》 四尺鬥方


《夢回唐朝》 四尺整張


《夢回唐朝2》 四尺整張


《荷趣圖》 四尺鬥方


《荷塘雅趣》 四尺整張


《清風雅趣》 四尺整張


《荷韻飄香》 四尺整張

 

  

  

孫光


畫家、書法家,中國意彩仕女畫派創始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培訓中心特聘教授、

人物畫高研班導師

陝西唐人書畫院院長

陝西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委、副院長

西安市美協理事

西安市青年美協副主席

西安外國語學院留學生中國書畫教授

原陝西教育學院美術系副主任


陝西省人民政府改革開放三十年陝西文化名人

2012年陝西最具文化影響力人物

陝西省檔案局名人檔案庫館藏畫家


中國首個在校大學生辦個人畫展的人


應邀西安電視臺邀請主講

「國畫藝術」講座35集

開創國畫教學片先河的人


1994年應中共中央辦公廳邀請赴中南海作畫


2003年創立「孫光美術館」(陝西首個私人全產美術館)


2004年應演員成龍先生邀請

赴上海元綠壽司店題寫「會吃是福」

題寫影視作品片名


《生死抉擇》《國歌》《紅河谷》《大進軍》《漢罐》等四十餘部

《人民日報》《番禺日報》等媒體譽為

「中國影視片名題寫第一人」


代表作

西安鐵路局使用站臺票《金陵十二釵》

廣州潤都酒店收藏《中國十二花神》

其作品獲首屆中國中青年名家書畫邀請展學術獎

入選第四屆亞洲新意美術交流展、全國美展等

1998年獲全國百傑書畫家中國美協獎


孫光

以其獨有的書畫藝術風格和當代大家的人格魅力

引領中國仕女畫新風

開創「意彩仕女畫派」

在當代畫壇獨樹一幟

為中國書畫藝術的外延和創新

注入了新的藝術靈魂和生命力


來源:孫光美術館


相關焦點

  • 張大千畫作中禪意探源(一):對於文人畫禪意傳統之承繼
    縱觀其禪意畫的流變過程,不難發現,其思想淵源主要來自於:張大千: 《粉荷》首先,對以明「四僧」為主的文人畫禪意傳統的承繼。大千對於傳統文人畫禪意傳統的承繼,以研究和臨摹明「四僧」等人的繪畫作品為主,旁及徐青藤、陳白陽等諸名家。
  • 禪意荷韻 | 藝術名家曾紀綱水墨寫意荷圖
    紅荷圖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關曉紅收藏香遠益清墨 荷清氣雅風(請繼續橫屏欣賞)禪意荷韻
  • [藝鏡]:大師蔡起寶畫荷
    年少時,蔡起寶自家魚塘中的藕花盛開,這使他有感於荷花的大美、中國水墨的韻致,便愛上了畫荷。以後,他又歷遊九華、青城、韶關、杭州各方淨土及西湖、東湖、大明湖、莫愁湖等以荷著稱的風景名勝,與天南地北不同地域的荷花朝夕相處,捕捉荷花各種瞬間的動態。如今,蔡起寶賞荷、畫荷已然30多年,他畫下荷花圖數千幅,家中書屋、小閣樓上亦是荷圖環壁,並自題一匾——「荷花仙都」,把自己與荷花融於一體。
  • 張慶東的禪意畫作
    張慶東的花鳥畫更接近禪意,他的花鳥畫,給人以最突出的印象,是其作品中有一種禪意、禪空、禪境。不論是畫荷花還是其它花卉都有他自己的藝術語言,清新簡約,淳樸素雅,全都那麼自然、本色,無任何矯揉造作之感,在表現花鳥畫作品中,這種禪意,往往被化為大氣和真氣。
  • 和尚畫的畫,真的禪意雋永
    擔當(1593 一1673 ),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擔當。雲南晉寧人。俗姓唐,名泰,字大來。其先祖原籍浙江淳安,明初從戎來滇,世居晉寧。羽化之日,囑外甥把茅和尚云:「吾死之後,吾之墓表得題『明遺僧普荷之墓』足矣。」 擔當是明王朝的遺老,一生對清王朝都懷強烈的仇恨,他拒絕的清王朝合作,削髮為僧,事奉佛祖,不願為清王朝的效力,一生都懷著強烈的故國情,亡國恨。
  • 他筆下的水墨畫又萌又有禪意,實在是太美了
    但其實水墨畫不一定都氣勢如虹,它也可以清新淡雅,於細微之中見禪意。忘川山人便是這樣一名畫家,他的畫中,有意趣,有禪意,有心境,行走畫間,全是人間好時節。盛夏,乘一葉扁舟,遠山作伴,以荷為友,好不愜意。一陣涼風吹過,拂去夏的悶熱,帶來了秋的清爽。
  • 枯荷入畫,別有韻味
    中國書畫郵 今天||枯荷入畫,別有韻味!在傳統畫家中,許多人畫殘荷表達出的是落敗吳冠中 荷塘 吳冠中曾在《文心畫眼>相互交錯重疊,構成別樣的幾何圖案,生生地將那分幽幽禪意躍然紙上,他將生活和感受都融到畫裡,是一種內在的高貴,一種難以企及的境界。
  • 禪意畫,給人一種安寧,簡樸,清幽寧靜的超脫的精神氣度
    ,是屬於中國博大精深文化的精神氣質自中國美術史上,許多山水畫家的經典畫作,通過筆墨,意境,韻味傳達禪意,中國文化的禪意,是一種安寧,簡樸,清幽寧靜的超脫的精神氣度。唐代詩人常建的詩詞,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頗有禪意,曲折蜿蜒的小路,通向樹林最幽深的僧侶的房舍,空明清澈的景象,詩人忘卻了塵世的俗念,在萬籟俱寂的空明中,靜靜聆聽寺院的鐘聲在幽靜的意境中迴蕩,禪意是中國佛教空靈,寧靜致遠的文化意境,但是油畫翁凱旋用西方油畫材料,突破客觀寫實的局限,營造了中國禪意文化
  • 張大千畫作中禪意探源(二):對「無心之大心」禪機的天然體悟
    香吹一夜西風滿,水殿羅衣訝許寒」等,禪意也便在我與自然萬象、存在與存在相遇、相對時一瞬間的消息盈漲、彼此映照中譁然落入筆下。所以,張大千的畫作雖然承繼了文人畫的禪意傳統,卻不乏榮榮生機而又別有逸趣。這是因為,對於張大千而言:第一,空靈神秀的山水中自有之禪機。
  • 留得枯荷聽雨聲,禪意並不悲觀,枯荷與《紅樓夢》殘荷的不同!
    讓我們來讀懂李商隱的「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是一個非常重朋友和感情的人。這和他的身世有關。作為沒落的王孫子弟,他可以說是從基層一步一步的走上來,10來歲就要開始肩負著家庭的重任,在街市上買書或者是舂米,做體力活賣錢來貼補家用。人們往往迷惑於他詩詞的綺麗,意境的悠遠,卻很少去觀察他真正的生活。
  • 荷而不同 閒來畫荷
    閒來畫荷原創 許力 我之所以喜歡荷,是我出生於農曆六月,六月又稱為荷月,便自做多情地對荷有了些親近的感覺。 喜歡,並不意味著一定要畫。 記得好些年以前,古柳問我:今年想要個啥生日禮物?我說:拉我出去看一次荷 花吧。他說:好,看花,再請你吃一頓農家飯。 那次看荷花拍了好多片,但也沒想著畫。 吳保國老師荷花畫得好,他在北京辦展覽,我去祝賀。
  • 畫荷?字寫不好,荷也畫不好?了解張大千畫荷需要四種書體
    畫荷需要四種書體荷花的形象,自漢魏以來,隨著佛教的傳入,又被注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教裡蓮花象徵著極樂淨土和「再生」的生命意義。他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他說:「畫荷需要真、草、篆、隸四種書法技巧,字寫不好,荷也畫不好。」還說:「畫荷花的杆子要用篆書,葉子則是隸書,瓣子就是楷書,水草則用早書。
  • 張大千畫荷
    張大千畫作本篇試探張大千先生之荷畫特點,實為個人認識或體會也。國之文人,尤其認畫,慣以師出何人、誰的風格、是否名人等而論,一般無人探及畫法技術及深層特徵等。凡此,抑或大有因之使中國畫裹足不前之虞,在此不一一辯之。我以為,應該說,先生的畫作,整體看,至少先生的荷畫,並無多少古人印跡,除非說中國畫從來沒離開毛筆、水墨、宣紙等,並留有它們的身影。
  • 這些禪意畫,簡直靈動出了另一種澄淨世界!
    純一法師一向強調和踐行「筆墨當隨時代」之旨,他以禪思入畫,在技法和表現方式上大膽創新,其畫作亦自成一派。此中,傳統不再是僅供模仿的範本,而「我」在當下的意識與觀照才是靈感與創造的源泉。古人看山川湖海,需把自己的心情體會寄託於筆墨之間。
  • 低頭撿得畫意來——嚴淞畫荷趣事
    其作品充分體現了東方藝術中「禪"的韻味,形成了禪意、禪空、禪境、禪學的脈絡。從他的作品中,可以品讀到中華民族的風骨。這種對偉大與崇高民族精神的追求,使嚴淞的藝術站在了一個高點。低頭撿得畫意來——嚴淞畫荷趣事中國良知作家黃鐵軍嚴淞住在星沙,畫室卻辦在河西,曰:大樹書畫室。——他希望來學習書法和繪畫的孩子都成為大樹。
  • 劉純寫意墨荷奪人目
    劉純的寫意墨荷便是如此讓觀者的心靈升華與沉醉,如同置身清新的桃園之外,遠離世俗塵囂,感受那份寧靜與祥和。他的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承載著對禪意的理解和對靈魂的詠嘆。其墨荷,是那麼的別具一格、清新脫俗、風格獨特。劉純畫荷超越的是他內心對佛教對荷花的理解與嚮往,是用心來畫。很多人也畫荷,但缺少劉純畫荷的意境,更沒有他的思想。劉純所畫荷花,有的簡潔幾筆,確能看進空間的深遂,尤如佛前之蓮,清淨無染。
  • 畫 荷
    畫 荷~西域七哥沙洲野鸕捕紅魚,湖畔蜻蜓逐蘆絮;漁家小女才散學,急放書包畫荷去。
  • 帝王也畫荷
    《帝王也畫荷》作者:黛荷翁(原創)帝王蕭之畫古來,經歷改朝換代之末代帝王,甚多。雖丟江山卻才情了得之帝王,據悉起碼有四個,凡人或不知也。有道史上有首畫荷皇帝,且當推南北朝齊梁帝蕭繹(508~554年)者。研學數日,只知蕭帝以國畫人物見諸,未見所述那張荷畫也。歷史縱論蕭帝帥眾投降而遭殺故事,而對其性情尤其畫畫之事,敘述者無。社會迷濛文化陷落,云云百姓瑣事一生,不見所述首張荷畫,難怪也。
  • 我怎樣畫荷花
    2-怎樣畫荷畫荷,不是坐而論道。它滲透作者的心語和勞動。3-為什麼不畫春荷和冬日殘荷我的荷畫,多是夏荷和秋荷。我不願意打擾春荷的成長。因為,成長,是一個一個瞬間。瞬間,一般的筆觸,難以企及。即使我的印象派中國畫之原旨,是以七色光譜描繪瞬間。
  • 家居軟裝掛畫之禪意篇,禪意十足的山水掛畫
    要想居於禪意之終極,需要理解繁華之外的寧靜,而禪,最為講究雅之一字。 今天便跟隨易從網,一起來欣賞下那家中禪意十足的山水畫。 李林宏中堂畫作品《萬壑千巖鎖翠煙》展售位置:易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