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楊濤:金融科技發展的十大趨勢

2020-12-17 網易財經

(原標題:金融科技發展的十大趨勢)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 楊濤

在近日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表示,「金融科技企業和傳統金融,不是他們互相誰把誰滅了的問題,也滅不了,而是他們之間的相互交融,優勢互補,我覺得這個是銀行未來非常廣闊的前景。」

就全球來看,金融科技浪潮已經撲面而來,無論是質疑者,還是鼓吹者,都不能否認主流金融體系、監管者、學者,都必須重新審視這場技術從後臺到中前臺的變革。

在我國,黨的十九大報告裡強調了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帶來的巨大影響。同時,當前金融領域也面臨新技術的衝擊,金融科技受到各方關注。我們認為,新技術已經成為影響下一步我國經濟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無論在全球還是我國,未來金融科技發展變革當中,可能有如下主要趨勢變化。一是技術分化、標準化、擠出劣幣。技術對金融業的影響將一定程度上會出現適度的分化,同時技術本身也需要予以甄別、規範和落地,尤其在金融領域應用時,需進一步推動技術的標準化,同時摒除各類「偽技術」。

二是從長遠來看,金融科技的業務與功能成為分類抓手,而非主體視角。如按照巴塞爾委員會(BCBS)的分類方法,金融科技活動主要分為支付結算、存貸款與資本籌集、投資管理、市場設施(包括分布式帳戶)四類。因為技術已經模糊了金融「是什麼」的邊界,而更好著眼於金融「做什麼」。

三是主流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應用全面提升。從全球來看,主流金融機構一旦「大象轉身」,不斷轉變發展理念,將在整個金融科技應用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其中,以銀行科技與保險科技作為典型代表。其中,或許10年之後,現有的銀行形態已經轉變為完全的移動端APP。

四是金融科技應用企業更受支持和鼓勵。按照整個監管的方向來看,金融技術應用方案的提供者更受政策鼓勵,其中或將出現一批全新的「獨角獸」。同時,現有網際網路金融巨頭面臨「向左走,向右走」挑戰,最大的難點,是其技術基礎設施的提供,能否保障「準公共性」。

五是類金融需要明確定位,「老老實實」。一些利用新技術的類金融領域,如P2P、眾籌、現金貸,從長遠來看需要安於小額補充的地位。一方面因為監管環境的導向;另一方面,從全球來看這些領域都是小而美的補充。

六是科技支持風險防範與金融安全將成為最重要的藍海之一。考慮到全球都進入大大小小的危機波動愈加頻繁的時期,未來五到十年,結合新技術的智能風控時代將逐漸來臨,在這一領域會誕生越來越多新主體、新模式與新產品。

七是新興產業鏈金融創新會體現天時地利人和。金融科技影響將從C端逐漸延伸到B端,其中新技術、新產業、新金融疊加在一起,使得產業金融(產融結合)生態建設成為重要著力點。

八是金融科技衝擊更多地向基礎設施進行下沉。比如從全球來看,支付清算體系是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近年來伴隨技術產生重大變革。此外,能否對信息、信用的基礎設施,以及會計、律師、反洗錢、經濟鑑證類中介產生影響,決定了未來金融科技的土壤質量。

九是移動場景時代的大勢不可阻擋。移動端的用戶飛速增長的趨勢在我國非常突出,這意味著未來最終著眼於C端的所有服務場景,其生命力都在往移動端進行轉移。過去基於線下的固定場景和PC網際網路時代的場景,某種程度上都會遭遇重大挑戰。

十是金融的嚴監管將成為常態化。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興起早期,各國監管部門都對其提供了「觀察期」,隨著監管對金融科技看得越來越清楚,嚴監管肯定會常態化。P2P網貸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當前的數字貨幣與區塊鏈也不會長期處於「飛地」。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譚章慧_NBJ6937

相關焦點

  •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楊濤:數字貨幣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更加深遠
    來源:巴比特8月20日,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楊濤發文指出,數字貨幣對世界金融格局的影響可以從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市場兩個角度來看。一則,數字貨幣對全球貨幣體系的影響顯然仍有限。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顯示出了其內在的不穩定性和國際貨幣供給機制的不足,雖然全球貨幣治理體系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區域性的金融一體化探索也紛紛湧現,但是沒能取得較大進展,而且當前國際格局下甚至變得更嚴重。實際上,無論是央行數字貨幣,還是穩定幣,或其他私人加密數字貨幣,在可預見的較長時間內,就規模、結構和功能、應用來看,都還無助於解決國際貨幣體系的這些「短板」。
  • 社科院金融所課題組蒞臨融金所走訪調研
    12月7日,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課題組蒞臨融金所走訪調研。此次調研是社科院金融所申報立項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重大項目,項目名稱為「關於建立監測和防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機制調研」。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為項目主持人,所長助理楊濤為第二主持人。
  •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楊濤:消費金融從業機構應體現出商業責任和社會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在第十三屆北京金博會的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上分享了關於金融科技變革的幾大趨勢。他認為,主流金融機構的金融科技應用全面提升將是金融科技變革的趨勢之一。在嚴監管的常態下,消費金融從業機構除商業責任之外,還要體現社會責任。
  •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貨幣體系建設是數位化金融基礎...
    原標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貨幣體系建設是數位化金融基礎設施變革的重點   我國知識
  • 楊濤:理解金融科技三要素,技術、生態、風控
    楊濤:理解金融科技三要素,技術、生態、風控 楊濤:理解金融科技三要素,技術、生態、風控 2019-01-25 14:52:12  來源:金融科技研究,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與金融科技50人論壇智能風控專委會支持的「RBIF金融科技與智能風控大講堂第1期」在京舉辦。
  • 我國金融科技蓬勃發展 金融標準化建設日益完善
    在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主辦的「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金融標準化建設」閉門研討會上,專家表示,加快金融標準化體系建設將有助於推動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也有利於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提高金融業整體治理水平,從而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國家標準化戰略與金融強國建設。
  • 科技金融研究期待新成果
    點擊藍字關注四川社科院即刻獲取天府智庫新內容12月11日下午,由省科技廳指導,四川創新科技金融研究院主辦的科技金融發展報告會暨《四川省科技金融發展白皮書(2019)發布會》成功召開。我院院長向寶雲研究員、金融與財貿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魏良益研究員應邀參加會議。
  • 社科院金融所王立民書記的奇葩往事
    12月4日,社科院金融所黨委書記王立民落馬,在金融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儘管他僅是一名局級幹部,也非金融反腐的對象,無奈該君所處的機構在金融圈名氣太大,做金融的無不對社科院金融所肅然起敬,從李楊到王國剛等大咖一路走來,金融所一直在人們心目中不僅學術強,而且身板直,沒想到讓王立民抹了黑。  說起王立民,其經歷堪稱「傳奇」,但更應稱之為「奇葩」。
  • 《中國金融科技運行報告(2019)》研究成果綜述:技術創新成金融變革...
    IMI學術委員、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助理、CFT50首席經濟學家楊濤對新書《中國金融科技運行報告(2019)》做了解讀。楊濤解讀新書主要編撰者  主編 楊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擁有中國註冊會計師與律師資格證書。
  • 融360|簡普科技亮相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探討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原標題:融360|簡普科技(NYSE:JT)亮相新加坡金融科技節,探討金融科技發展趨勢12月7日至11日,新加坡金融科技節(The 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簡稱SFF)和新加坡科技創新周(Singapore Week of
  • 2017年度十大新金融書籍提名啦!
    繼2017年初發布"新金融十大經典書籍""2016年十大新金融書籍"後,本次零壹財經年會,將發布"2017年度十大金融書籍",展現過去一年新金融領域最受好評的十本書籍。哪些書籍影響了新金融在過去一年的成長,哪些書籍充實了過去一年成長的你?快來提名"2017年度十大新金融書籍"吧。
  • 響應「雙區」建設要求,深圳文交所攜業界大咖共商文化金融的「深圳...
    在過去幾年中,文化金融市場需求與供給機制、文化產業範圍經濟倒逼機制和產業自組織機制的共同作用下,文化金融融合發展快速推進,由銀行信貸、產業基金、資本市場、產權交易市場、保險以及其他參與者所構成的多層次的文化金融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 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落馬 工程院也出過"腐敗院士」
    (原標題: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落馬,工程院也曾出過「腐敗院士」)
  • 響應"雙區"建設要求,深圳文交所攜業界大咖共商文化金融的"深圳模式"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在過去幾年中,文化金融市場需求與供給機制、文化產業範圍經濟倒逼機制和產業自組織機制的共同作用下,文化金融融合發展快速推進,由銀行信貸、產業基金、資本市場、產權交易市場、保險以及其他參與者所構成的多層次的文化金融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 「2020文化金融藍皮書發布會暨新形勢下我國文化金融區域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辦
    會議由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指導,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和深圳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承辦,中國社科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和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協辦。
  • 社科院楊世偉研究員介紹社科院創新工程
    社科院楊世偉研究員介紹社科院創新工程中國網4月13日訊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市場學會品牌管理委員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禮堂舉辦《中國企業品牌競爭力指數報告》發布會暨重點行業品牌管理論壇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中國市場學會會長俞曉松、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陳佳貴、中國市場學會理事長高鐵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領導出席大會。相關行業協會、地方營銷協會負責人以及部分企業和高校院所品牌管理專家也出席了今天的發布會。
  • 定義金融科技公司
    目前市場上並無明確的標準,被列入這一梯隊的,既有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百度金融(分拆後更名「度小滿」金融)等網際網路巨頭的金融板塊布局,亦有銀行系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如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民生科技有限公司等,還有許多P2P網貸機構言必稱「金融科技」,將自身列席為「金融科技公司」。由於概念門檻太低,市場上「金融科技公司」魚龍混雜,如何定義「金融科技公司」?
  • 融360|簡普科技攜手新加坡金融科技節 探索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發展...
    12月8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新加坡金融科技節直播活動——世界金融科技論壇圓滿落下帷幕。論壇聚焦後疫情時代的金融科技變革方向,二十餘位專家、監管機構代表和金融從業者就金融科技發展趨勢、未來機遇等話題發表真知灼見。
  • 社科院金融所張明:未來看好中國五個區域的發展
    年會上,以《全球劇變下的雙循環發展格局》為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張明進行了主旨發言。怎麼來看待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張明認為,可以分為兩塊:第一塊是建立以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格局,有三大支柱:一是消費擴大消費升級,二是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創新,三是要素自由流動和區域一體化。第二塊是怎麼實現內外互促,可以從貿易、金融、開放、等四個方面進行思考。
  • 周皓:金融監管安全是金融科技發展的保障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在會上圍繞為「金融科技、金融創新非技術方面的安全問題」發表主旨演講。周皓指出,金融監管的首要對象就是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監管安全是金融科技發展的保障。要加強對市場上佔據壟斷地位的企業的及時、有效和有針對性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