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所張明:未來看好中國五個區域的發展

2021-01-1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月10日,2021年第九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在上海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為「大變局和雙循環」。年會上,以《全球劇變下的雙循環發展格局》為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張明進行了主旨發言。

怎麼來看待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張明認為,可以分為兩塊:

第一塊是建立以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格局,有三大支柱:一是消費擴大消費升級,二是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創新,三是要素自由流動和區域一體化。第二塊是怎麼實現內外互促,可以從貿易、金融、開放、等四個方面進行思考。

「消費擴大與消費升級,這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事情,怎麼實現呢?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從需求角度來講最關鍵的是要持續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因為中低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更高。」張明說。

至於如何提高呢,張明認為可以在五個方面進行改革。

「首先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方面提高居民收入的佔比,其次在居民內部再分配階段要通過一系列新的舉措來糾正收入分配失衡。」張明指出,不能把北上廣深當做中國,中國還有中西部,解決中國的收入分配問題非常重要,難度很大,任重道遠,但是不得不做。

第三個,就是房住不炒的政策一定要長期持續化;第四要取消戶籍制度,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第五要農地流轉,提高農民收入。

「所以說這五點,基於經濟學上的邏輯推出這幾點可以做的。在供給層面發展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歸根到底要把有消費需求,但是得不到優質資源供給的行業發展起來,教育、醫療、養老等。」張明說。

而對於產業結構升級與技術創新,張明認為促進國內技術創新光靠政府主導是不夠的,有三件事必須要做。

「一要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第二點就是要防止國進民退的重演,第三是教育理念必須要調整。」張明表示,過去我國擅長培養工程師,它是集體性、一致性的思維,未來要創新,需要提高思維的獨立性、創造性、批判性,過去中國的教育體系過去長期忽視了。

同時,張明認為,國內大循環第三個支柱——要素自由流動和區域一體化,非常重要。

「這可能是未來五到十年中國最重要的趨勢,一旦我們想推動要素在國內自由流動來塑造國內統一大市場,就必然會發生要素聚集和要素集中,因此未來有一些區域必將獲得更快的發展。」張明說。

張明表示,未來非常看好五個區域: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化程度最高,創新和金融是兩翼,中國板矽谷;長三角,國有、民營經濟發展非常均衡,而且是區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京津冀,雄安發展起來以後可能帶動河北相關地區的發展,成為科創中心和資源分配中心;鄭州、合肥、武漢,中國的大通道,高鐵時代最大的獲益者,未來會成為勾連其他四個區域的中間地區;西三角,相對而言科研研究能力比較強,而且人均人力資本成本比較低。

「未來這五個區域,五個城市三角形,15個城市會是未來中國發展最有前景的地方。這意味著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會進一步加劇。所有五個區域在胡煥庸線的東南,西部只有西三角,秦嶺淮河以北只有京津冀,如果未來允許要素自由流動,要承受一定階段內地區發展差異的拉大。」張明說。

而要構建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張明認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貿易維度要打造國內版和國際版的驗證模式,國際版的驗證模式應該在RCEP的範圍內展開,在金融領域我們要開展新一輪人民幣國際化,核心要增強貨幣的計價功能和培養貨幣的真實需求;開放領域要把目前的自貿港、自貿區做實,同時加快金融開放的時候防範風險;機制領域,既要維護原有機制,同時推動新興市場主導的新的機制。」張明說。

相關焦點

  •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楊濤:金融科技發展的十大趨勢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 楊濤在近日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表示,「金融科技企業和傳統金融,不是他們互相誰把誰滅了的問題,也滅不了,而是他們之間的相互交融,優勢互補,我覺得這個是銀行未來非常廣闊的前景。」
  • 社科院張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進入升值新周期了嗎?
    張明: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研究員要預測短期匯率波動,需要找到一個好的參考指標。我們發現過去幾年,中美利差變動並不是預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的一個好的參考指標。從中期(未來五年)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也有很強不確定性。在中美摩擦總體可控、國內結構性改革加速、系統性金融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望持續升值。相反,如果中美摩擦持續惡化、結構性改革進展緩慢、系統性風險繼續上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不升反降。對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來講,還是應該考慮對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未來的波動風險。
  • 社科院金融所課題組蒞臨融金所走訪調研
    12月7日,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課題組蒞臨融金所走訪調研。此次調研是社科院金融所申報立項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重大項目,項目名稱為「關於建立監測和防範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機制調研」。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為項目主持人,所長助理楊濤為第二主持人。
  • 首席經濟學家把脈全球經濟 內需拉動中國經濟繼續領跑
    首席經濟學家們整體看好2021年經濟表現,認為今年是全球經濟復甦年,中國經濟將繼續領跑。  渣打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認為,支撐「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這一論點的依據,主要基於三個主要假設。一是接種疫苗的逐步推進,這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條件。二是政策不急轉彎,包括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第三是全球減少了很多不確定性,風險溢價有所下降。
  •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楊濤:數字貨幣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更加深遠
    來源:巴比特8月20日,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楊濤發文指出,數字貨幣對世界金融格局的影響可以從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市場兩個角度來看。一則,數字貨幣對全球貨幣體系的影響顯然仍有限。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顯示出了其內在的不穩定性和國際貨幣供給機制的不足,雖然全球貨幣治理體系進行了一系列變革,區域性的金融一體化探索也紛紛湧現,但是沒能取得較大進展,而且當前國際格局下甚至變得更嚴重。實際上,無論是央行數字貨幣,還是穩定幣,或其他私人加密數字貨幣,在可預見的較長時間內,就規模、結構和功能、應用來看,都還無助於解決國際貨幣體系的這些「短板」。
  • 社科院金融所王立民書記的奇葩往事
    12月4日,社科院金融所黨委書記王立民落馬,在金融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儘管他僅是一名局級幹部,也非金融反腐的對象,無奈該君所處的機構在金融圈名氣太大,做金融的無不對社科院金融所肅然起敬,從李楊到王國剛等大咖一路走來,金融所一直在人們心目中不僅學術強,而且身板直,沒想到讓王立民抹了黑。  說起王立民,其經歷堪稱「傳奇」,但更應稱之為「奇葩」。
  • 「2020文化金融藍皮書發布會暨新形勢下我國文化金融區域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辦
    會議由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指導,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所和深圳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承辦,中國社科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和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協辦。
  • 張明:關於國內外宏觀環境的十條判斷
    【編者按】本文摘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前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的新書《宏觀中國:經濟增長、周期波動與資產配置》。略有調整。該書將於2020年8月由東方出版社出版。首先,我們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國際宏觀環境提出五條判斷。判斷一:全球金融危機後形成的「長期性停滯」困局仍將延續。
  • 中國社科院新金融戰略與企業上市併購班
    ,作為亞洲第一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設6個學部,40個研究院所。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是經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親自批准成立的全國一流的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基地。項目背景IPO常態化已成共識,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是產業增長,推動產業增長的核心是金融力量,未來幾年將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黃金窗口期!優質企業應該儘早著手做好規範工作,規劃好經營業績,搭上資本市場發展的快車!
  • 中國社科院專家解讀「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
    中國社科院專家解讀「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 2020-11-30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九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舉行 探討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的恢復與...
    戴行長認為,十四五期間的金融工作重點需要解決以下6個方面的問題: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構建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現代金融機構體系、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中國現代金融的技術管理水平、提高我國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的能力。
  • 張明:企業債違約主要受兩方面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在「2020峰會」上表示目前中國有以下幾類金融風險:第一是企業債務風險,尤其是地方融資平臺和地方國企債務的風險;第二是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尤其是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債務較高
  •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下半年美元貨幣跌破90的...
    2020-08-22 15:37:11來源:FX168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
  • 社科院專家學者共話中國發展新思路: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主辦的「『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多位專家圍繞《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就「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堅持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
  • 社科院專家學者共話中國發展新思路——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主辦的「『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多位專家圍繞《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就「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堅持創新驅動
  • 山西省社科院院長李中元:高水平智庫是區域軟實力重要標誌
    山西省社科院院長李中元:高水平智庫是區域軟實力重要標誌 2015年07月16日 13:41 來源: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作者:溫萬名 字號 內容摘要:2015年7月7日至10日,李中元院長出席由天津社科院承辦的華北地區社科院第三十二屆科研管理聯席會議
  • 社科院:與中亞國家金融合作有利促進「一帶一路」資金融通
    來源:新華網近日,由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中亞黃皮書: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8)》發布會」在京舉行。報告指出,中亞五國地緣位置重要,加強區域金融合作有利於促進「一帶一路」資金融通。
  • 社科院專家研判2017中國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是當務之急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科研局、智庫建設協調辦公室主辦,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承辦的「2017年經濟形勢座談會——新經濟新動能」近日在京舉行。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圍繞「如何認識增長質量」做了主題演講。
  • 深圳文交所參與編寫的《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近日發布
    會議發布了第四版「文化金融藍皮書」——《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20)》,並就新形勢下我國的文化金融的區域發展問題進行了研討。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等領導和專家做了主題發言並就藍皮書做了點評。
  • 2020年:尋求多態平衡 縱深推動改革 訪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
    就上述問題,《金融時報》記者近日採訪了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金融時報》記者:如何看待2020年的經濟增長形勢?穩增長的主要發力點應當是什麼?從中期來看,經濟放緩已成定局,金融風險逐漸顯露,地方債問題最為棘手,如何應對,至關重要。未來,我國經濟仍將在穩增長、控風險、促改革之間尋求艱難的平衡。穩增長的主要發力點仍是投資,尤其是製造業投資與基建投資。在製造業投資方面,應該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