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眾說紛紜,但以甘肅的天水、隴南兩地之說為主流。天水、隴南相毗鄰,歷史上行政區劃曾經多次重疊交叉,僅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兩個地區就合併過一次,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又將天水的四個縣劃歸隴南,其中就有伏羲出生地古仇池所在地的西和縣。故而,說伏羲出生於天水、隴南一帶,都是確切的。
宋代羅泌的《路史》記載:「太昊伏羲氏華胥,居於華胥之渚,尚暨叔姬翔於渚之汾。巨跡出焉,華胥決履以輇之,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孕十有二歲。生於仇夷,長於起城。」其中「生於仇夷,長在起城」中的「仇夷」,就是今隴南西和縣,「起城」就是今天水秦安縣。《遁甲開山圖注》亦云:「仇夷山,四面絕立。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處。」「仇夷山」就是今隴南西和縣的仇池山。
《史記·三皇本紀》記載:「太白皋庖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羲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仰剛觀象於天,俯則觀德於地,傍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結繩崐之政,於是始創嫁娶,以儷皮這禮,結綱罟以教佃漁,崐古曰宓羲氏。」權威史家司馬遷也把伏羲的出生地定位在「成紀」(今天水秦安)一帶。
《漢書》中說道:「成紀屬漢陽郡,漢陽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上述記載,都說伏羲的母親名叫華胥氏,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澤郊遊,在遊玩途中發現了一個很大的腳印。出於好奇,她將自己的腳踏在大腳印上,當下就覺得有種被蛇纏身的感覺,於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這一懷孕就懷了十二年。後來就生下了一個人首蛇身的孩子,這就是伏羲。當地的人為了紀念伏羲的誕生,特將地名改為成紀,因為在古代,人們把十二年作為一紀。據史學家考證,古成紀就是今天的天水秦安。
因隴南西和縣從天水行政區域劃歸隴南行政區域時間很短,按照史籍記載伏羲「生於仇夷,長在起城」的歷史說法,天水是「羲皇故裡」的定論,是不可動搖、不能被推翻的。然而,由於天水、隴南相毗鄰,歷史上行政區劃曾經多次重疊交叉,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同屬於黃土高原,民族文化、民風民俗、生活習慣、語言交流等同根同源,說隴南是「伏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當不為過,也是準確的。從所處的甘肅大的地理位置來講,天水、隴南、甘南都屬於「隴南」——隴山之南。
根據歷史傳說和史籍記載,中華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績,一是教民作網用於漁獵,大大地提高了當時人類的生產能力。同時教民馴養野獸,這就是家畜家禽的由來。二是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三是始造書契,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落後形式。四是發明陶壎、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幫助人們「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五是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鑑。六是創製古代曆法。七是創造了八卦和九針。
伏羲的人文活動,充滿了創造精神、奉獻精神與和合精神,從身體力行到抽象思維,從蛇圖騰到象徵中華民族的龍圖騰,從具體實踐到現象概括,從單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為「有聖德」的民族領袖和創世英雄,作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發明創造者,作為各民族團結協作、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歷史象徵,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伏羲文化」始終是本源文化,因其固有的創造性和實踐性,兼容並蓄的人文精神和認識世界的科學性,又使之具有強烈的多民族文化的認同性和強大的發展生命力。
以伏羲氏為代表的遠古先民們,在長期的生存和治世鬥爭中,創造了亙古常新的「伏羲文化」。而「伏羲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在許多典籍中都有記載。唐代歷史學家司馬貞的《補史記·三皇本記》中載:伏羲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弦之瑟。」對「伏羲文化」的內涵和核心內容,作了清晰豐富的描述。
「伏羲文化」是史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伏羲文化」即是民族始祖太昊伏羲及中華本源文化,具有其精神實質的龍文化,是維繫中華民族凝聚的精神紐帶,成為民族傳統、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在隴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武都高山戲,西和乞巧節,所表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圖騰崇拜、文化信仰、情感追求等,無不帶著「伏羲文化」的深厚積澱和濃重痕跡。隴南民間的祭祀、廟會、社火、祈雨等古老的群眾文化活動,拜龍、祭龍、舞龍、求龍等比比皆是,場面之莊嚴肅穆、壯觀熱烈、生動活潑,無不鼓舞震撼人心。
據考古證明,隴南這片熱土七千年前就有人類居住了。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隴南人經歷了中華文明的初創,秦人的崛起,漢代的大開發,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大繁榮,三國時代的蜀魏鏖戰,南北朝時期氐羌民族的興衰,隋唐時期的大發展,五代十國時期的民族大融合,南宋時期的抗金戰爭,以致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徵北上陝北的哈達鋪休整、兩當兵變,以及當代改革開放後的西部大開發,等等。這些歷史巨變的洪流和大事件,鑄造了隴南文化和隴南精神,使得隴南人生生不息,堅定頑強,勤勞勇敢,創造了自己的輝煌的歷史。而這一切,都與「伏羲文化」的培養、影響和薰陶,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
雖然,隴南的歷史民俗文化呈現出明顯的秦隴文化、巴蜀文化、以及氐羌等少數民族文化的典型特徵,但這些文化的源頭,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一樣,都起始於生於斯、長於斯的伏羲和「伏羲文化」,是「伏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毫無疑問,「伏羲文化」是隴南文化的精神實質,是隴南文化的主流與精髓,是隴南文化的靈魂。所以,我們生活在隴南這片熱土地上,應該充滿文化自信,倍感驕傲自豪,為弘揚隴南文化、永葆隴南精神、建設新型隴南,而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