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南乞巧女兒節
隴南乞巧女兒節隴南乞巧女兒節 先秦民俗活化石張春華 攝 乞巧文化是隴南文化資源中的一大瑰寶。民俗專家認為,乞巧文化是起源並流傳於隴南市西和、禮縣一帶的秦人遺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隴南乞巧,是集詩詞歌賦、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勞動技能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節日民俗文化活動,活躍在西漢水流域的近20個鄉鎮、300多個村,有50多萬群眾經常性參與,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女兒節」。
-
甘肅隴南:乞巧女兒節展脫貧攻堅巾幗力量
以「弘揚傳統文化,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系列活動,將於7月31日至8月7日在甘肅隴南市西和縣、禮縣一帶舉行。隴南市副市長任麗梅在甘肅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屆時,將舉辦乞巧民俗文化體驗、文藝展演、才藝比賽、理論研討等活動,充分展現脫貧攻堅巾幗力量。
-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系列活動掠影
少兒乞巧程式展演。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攝每日甘肅網西和8月3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唐代詩人林傑的這首《乞巧》所描繪的流傳千年的中國乞巧民俗,在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傳承至今。幾千年來,乞巧被隴南的女兒們不斷注入新的內容。今天,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古老的乞巧文化又被賦予了時代內涵。
-
七天八夜齊聚狂歡 千年文化創新傳承——走進隴南乞巧女兒節
乞巧文化起源並流傳於西漢水流域的秦人遺風。甘肅隴南的乞巧活動從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前夜開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結束,時長七天八夜。女性們通過隆重的儀式,祈求「巧娘娘」賜予聰慧、靈巧和如願配婚、生活幸福美滿。在這幾天,女孩子們可以從生產中解脫出來,盡情玩耍,節日過後則要結束歡快的日子,回到日常生活當中。所以,這個節日也被視為當地女子的「狂歡節」。
-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將於7月31日開幕 13項系列活動等著你
金奉乾 攝每日甘肅網蘭州7月23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將於7月31日在西和縣拉開帷幕,本屆節會共策劃了著名學者乞巧文化講壇、民間乞巧民俗文化體驗等13項系列活動。今天上午,在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隴南市副市長任麗梅、西和縣副縣長任靜介紹了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的有關情況。
-
趙逵夫:隴南乞巧文化蘊含世界婦女事業發展的中國智慧
隴南市西和縣的姑娘們以歌舞的形式再現乞巧民俗之迎巧。(資料圖)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實習生陶豔莉多年來,西北師範大學教授趙逵夫一直傾心起源並流傳於隴南市西和、禮縣一帶的乞巧文化,是研究隴南乞巧文化的權威專家。
-
「第11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我們的節日?乞巧節」理論研討會在隴南...
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8月2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甘肅省乞巧文化研究會、隴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西和縣委縣政府承辦的「我們的節日·乞巧節」理論研討會在隴南市西和縣舉行。「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
甘肅隴南將辦白馬人民俗旅遊節 活態傳承白馬文化
甘肅隴南將辦白馬人民俗旅遊節 活態傳承白馬文化 2016-01-20 17:27:13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蘭州1月20日電 (崔琳)「千百年來,在甘肅隴南文縣鐵樓鄉白馬河流域居住著一個古老民族
-
乞巧,別具一格的中國女兒節
……不變的歌聲 不變的時間多變的表達形式從農曆七月初一前夜開始七天八夜,西漢水畔再一次唱響了千年的期盼乞巧文化是中國豐厚文化的一朵奇葩其活動傳承之久遠、唱詞之淳樸、歌舞之精彩、情感之真摯、程式之完整、人數之眾多,在國內獨一無二,是中國古代乞巧民俗文化的活態傳承,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女兒節」。每年農曆七月初一至初七,地處禮縣西漢水上遊鹽官、祁山、永興、永坪等鄉鎮沿河兩岸的姑娘們在笑聲中,歌聲中,舞步中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乞巧女兒節。
-
家家乞巧 穿盡紅絲——第十一屆西和乞巧女兒節活動掠影
2014年12月西和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從2006年起,西和縣已舉辦了十屆乞巧節會,其中,在北京舉辦了三屆高峰及國際乞巧文化論壇,對傳承、保護、發展這一優秀民俗節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晚霞湖湖島、乞巧傳習所、姜堯乞巧人家、稍峪鎮稍峪村等地的迎巧、祭巧、娛巧等西和民間乞巧習俗的傳承發展各有特點。
-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在隴南市西漢水上遊隆重上演
中國甘肅網8月9日訊8月1日晚,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開幕式舉行。晚上8時,以「弘揚傳統文化,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在西和縣伏羲廣場拉開序幕。隴南乞巧女兒節是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分項活動,也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隴南分會場。本次節會由中共隴南市委、隴南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西和縣委、西和縣人民政府和中共禮縣委、禮縣人民政府承辦。
-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的這份邀請函給你值得一看
中國甘肅網7月23日訊 (本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7月23日上午,就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新聞發布會上,隴南市副市長任麗梅代表隴南向國內外社會各界發出邀請,歡迎各界朋友前來參加於7月31日至8月7日舉行的「一會一節」分項活動、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
-
【第11屆隴南乞巧女兒節】酈波:晚霞湖畔誦《詩經·蒹葭》 赴23年...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韋德佔/攝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 聆一曲古韻悠揚,書一卷詩情萬千。8月1日晚,西漢水之濱、晚霞湖畔,詩情脈脈,古韻悠悠。走上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文化講壇後,酈波老師說,23年來自己終於在西和完成心靈上的救贖,因為西和有《詩經·蒹葭》的基因…… 跨越千年,品讀《詩經》,邂逅乞巧,一切都從他高聲吟誦《詩經·蒹葭》開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將於7月31日在西和舉行
原標題: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 將於7月31日在西和舉行中國甘肅網7月24日訊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梁峽林)記者從7月23日召開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內聯絡部、省委宣傳部、隴南市委市政府等單位主辦的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將於
-
「第11屆隴南乞巧女兒節」酈波:晚霞湖畔誦《詩經?蒹葭》赴23年...
走上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文化講壇後,酈波老師說,23年來自己終於在西和完成心靈上的救贖,因為西和有《詩經·蒹葭》的基因……跨越千年,品讀《詩經》,邂逅乞巧,一切都從他高聲吟誦《詩經·蒹葭》開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
...日至8月7日在隴南舉辦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將深度講解乞巧文化
【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趙萬山)7月2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相關發布會上獲悉,以「弘揚傳統文化·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系列活動7月31日至8月7日在隴南西和、禮縣一帶舉辦。
-
【西部地理】西和乞巧節:絕無僅有的中國「女兒節」
與七夕有關的「乞巧」習俗在全國許多地方已弱化或消失,但令我們驚喜的是,在我省隴南市的西和縣,它仍原汁原味地被保留下來,並且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與七夕有關的「乞巧」的活動在全國許多地方已弱化或消失,但令我們驚喜欣慰的是在我省隴南市的西和縣,這些習俗仍然原汁原味地被保留下來,並且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傳承之久遠、唱詞之淳樸、歌舞之精彩、情感之真摯、儀式之完整、人數之眾多,在國內獨一無二,絕無僅有,是中國古代乞巧民俗的「活化石」,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女兒節」,是全國範圍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七夕節日民俗活動之一。
-
「第11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千年造紙法煥新生 西和麻紙網上熱銷
圖為麻紙製作工藝的傳承人正在抄紙,抄紙是一項技術活,一張紙的薄厚均勻,全取決於抄紙人的技藝是否了得,下手輕了紙會太薄,重了紙又太厚。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8月2日,在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系列活動的「麻紙書畫作品展及麻紙製作工藝展」現場,幹了30多年造紙的鄭小林雙手叉腰,右腳著地、左腳踩著容顏斑駁的古老砸穰器械進行砸穰,一下、兩下、三下……伴隨著石碓和地面接觸時打擊出的明快節奏,鄭小林嘴裡哼著造紙人編寫的小曲
-
秦氐文化,交融互滲(8)—探尋乞巧文化中的「麻姐姐」原型
[15]如巧娘娘的原型是女修,麻姐姐的原型是女媧,牛郎織女傳說及其衍生的乞巧節都起源於西漢水流域等,都說明了這一點。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對一個民族和地方民俗的尊重,就是對這個群體文化人格和精神品格的尊重。西漢水上遊的乞巧風俗,源遠流長。乞巧活動中為什麼有跳麻姐姐的儀式呢?
-
牛郎織女起源於此:畢淑敏談非遺「乞巧」民俗,「巧娘娘」是博導
據西北師大教授、著名學者趙逵夫的研究:「牛郎織女傳說」實際上就是在甘肅東南部誕生的,講述了周秦先民之間的交流。 秦人的故鄉甘肅的西和、禮縣以及天水一帶的「乞巧風俗」非常濃厚,當地民間在乞巧活動中供奉的神———巧娘娘就是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