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乞巧女兒節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隴南乞巧女兒節

隴南乞巧女兒節 先秦民俗活化石

 西和乞巧民俗。張春華 攝

  乞巧文化是隴南文化資源中的一大瑰寶。民俗專家認為,乞巧文化是起源並流傳於隴南市西和、禮縣一帶的秦人遺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隴南乞巧,是集詩詞歌賦、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勞動技能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節日民俗文化活動,活躍在西漢水流域的近20個鄉鎮、300多個村,有50多萬群眾經常性參與,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女兒節」。

  隴南市已連續舉辦了10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期間舉辦了三屆高層次的乞巧文化論壇,促進了乞巧文化活態傳承、生產性保護,推動了乞巧文化的融合式發展,加快了乞巧文化保護傳承進程,同時,把乞巧文化保護傳承和世界婦女事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將乞巧文化推向世界。

  隴南乞巧是祈求技藝、智慧、美德的女兒節,是爭取家庭、社會地位和幸福美滿生活的女兒節。乞巧女兒夢,承載著隴南千年民俗文化的歷史記憶,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引領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風的培育養成,描繪著廣大女性自覺奮爭的多彩畫卷,展現著巾幗不讓鬚眉的責任擔當,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

  西和乞巧民俗。盧小鵬 攝

  每年農曆六月下旬開始,在西和縣,不論是縣城,還是農村,未成家的姑娘們就忙活起來了,湊在一起商量怎麼過屬於她們自己特有的節日。一般是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姐妹發起活動,同村未婚女性組成「一個場子」(俗稱「乞巧場」)。選定乞巧場後,姑娘們利用閒暇時間,結伴在居住條件較好的姑娘家練唱《乞巧歌》。據西和乞巧文化一位國家級傳承人--西和縣幼兒園園長張月蘭介紹。「歌曲多由年長的婦女來教,老歌要一代一代往下傳,新歌以流行歌曲為主。」

  西和乞巧活動可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等七類主要程式和諸多頗具特色的乞巧儀式。每項儀式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現存的西和乞巧活動中,迎巧送巧都選「天河」(自然河流)邊或交通要道口的吉利位置把「巧娘娘」接來送去。這是先民們對生活中交通大道或河流能接通遠方,乃至另類境界的心理使然。

相關焦點

  • 甘肅隴南「女兒節」開幕 活態傳承乞巧文化(圖)
    甘肅隴南「女兒節」開幕 活態傳承乞巧文化(圖) 2017-08-23、促進文旅融合」為主題的第九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在甘肅西和縣開幕。
  • 甘肅隴南:乞巧女兒節展脫貧攻堅巾幗力量
    以「弘揚傳統文化,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系列活動,將於7月31日至8月7日在甘肅隴南市西和縣、禮縣一帶舉行。隴南市副市長任麗梅在甘肅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屆時,將舉辦乞巧民俗文化體驗、文藝展演、才藝比賽、理論研討等活動,充分展現脫貧攻堅巾幗力量。
  •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在隴南市西漢水上遊隆重上演
    中國甘肅網8月9日訊8月1日晚,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開幕式舉行。晚上8時,以「弘揚傳統文化,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在西和縣伏羲廣場拉開序幕。隴南乞巧女兒節是第九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分項活動,也是第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隴南分會場。本次節會由中共隴南市委、隴南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西和縣委、西和縣人民政府和中共禮縣委、禮縣人民政府承辦。
  • 七天八夜齊聚狂歡 千年文化創新傳承——走進隴南乞巧女兒節
    中國青年網記者 葉婉瑩攝中國青年網隴南8月14日電(記者 葉婉瑩)「七月初一天門開,我請巧娘娘下凡來。巧娘娘下凡來,給我教針教線來……」近日,這首已傳唱千年的歌謠在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再次唱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女性們以一種特殊的民俗方式迎接屬於自己的節日——乞巧節。
  • 「第11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我們的節日?乞巧節」理論研討會在隴南...
    「我們的節日·乞巧節」理論研討會現場。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乞巧節寄託著女性對美好生活的祈願,西和乞巧節是集民間崇拜、詩歌、音樂歌舞、工藝美術、勞動技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歲時節令活動,節日時間持續較長,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前夜拉開序幕,七月初七晚上結束,經歷七天八夜。姑娘們以虔誠的心情、隆重的儀式,祈求織女星的化身「巧娘娘」賜予聰慧、靈巧、婚配如願、生活幸福美滿。整個乞巧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等多個環節。
  •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的這份邀請函給你值得一看
    中國甘肅網7月23日訊 (本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7月23日上午,就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新聞發布會上,隴南市副市長任麗梅代表隴南向國內外社會各界發出邀請,歡迎各界朋友前來參加於7月31日至8月7日舉行的「一會一節」分項活動、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
  •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將於7月31日在西和舉行
    原標題: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 將於7月31日在西和舉行中國甘肅網7月24日訊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梁峽林)記者從7月23日召開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內聯絡部、省委宣傳部、隴南市委市政府等單位主辦的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將於
  •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系列活動掠影
    唐代詩人林傑的這首《乞巧》所描繪的流傳千年的中國乞巧民俗,在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傳承至今。幾千年來,乞巧被隴南的女兒們不斷注入新的內容。今天,在脫貧攻堅進程中,古老的乞巧文化又被賦予了時代內涵。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期間,還陸續舉辦了民間乞巧民俗文化體驗活動、「我們的節日乞巧」理論研討活動、著名學者乞巧文化講壇、「舞動乞巧廣場舞」創編及展演體驗、乞巧之鄉「巧嫂巧妹巧漢子」才藝大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攝影展、西北五省區秦腔會演、青少年輪滑表演、乞巧之鄉美食節、麻紙書畫作品展及麻紙製作工藝展、巾幗巧手工藝作品展、乞巧女兒節電商狂歡節及其他經貿活動等13
  • 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將於7月31日開幕 13項系列活動等著你
    金奉乾 攝每日甘肅網蘭州7月23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將於7月31日在西和縣拉開帷幕,本屆節會共策劃了著名學者乞巧文化講壇、民間乞巧民俗文化體驗等13項系列活動。今天上午,在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隴南市副市長任麗梅、西和縣副縣長任靜介紹了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的有關情況。
  • 乞巧,別具一格的中國女兒節
    其活動傳承之久遠、唱詞之淳樸、歌舞之精彩、情感之真摯、程式之完整、人數之眾多,在國內獨一無二,是中國古代乞巧民俗文化的活態傳承,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女兒節」。每年農曆七月初一至初七,地處禮縣西漢水上遊鹽官、祁山、永興、永坪等鄉鎮沿河兩岸的姑娘們在笑聲中,歌聲中,舞步中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乞巧女兒節。
  • 家家乞巧 穿盡紅絲——第十一屆西和乞巧女兒節活動掠影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隴南乞巧節寄託著女性對美好生活的祈願,當地許多地方都保留著乞巧的習俗。西和乞巧節是集民間崇拜、詩歌、音樂歌舞、工藝美術、勞動技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歲時節令活動,節日時間持續較長,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前夜拉開序幕,七月初七晚上結束,經歷七天八夜。9歲以上的未婚姑娘們以虔誠的心情、隆重的儀式,祈求織女星的化身「巧娘娘」賜予聰慧、靈巧、婚配如願、生活幸福美滿。
  • 趙逵夫:隴南乞巧文化蘊含世界婦女事業發展的中國智慧
    得知第十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即將於8月10日在西和縣拉開帷幕,趙逵夫高興地說,隴南乞巧是祈求技藝、智慧、美德的女兒節,是爭取家庭、社會地位和幸福美滿生活的女兒節,姑娘們通過一年一度的乞巧節,不僅學會了詩歌創作、唱歌跳舞,也提高了生活、生產能力,擴大了知識面,對生活、社會、國家與自身的命運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
  • 【西部地理】西和乞巧節:絕無僅有的中國「女兒節」
    與七夕有關的「乞巧」習俗在全國許多地方已弱化或消失,但令我們驚喜的是,在我省隴南市的西和縣,它仍原汁原味地被保留下來,並且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  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  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  有人說,乞巧與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關。
  • 【第11屆隴南乞巧女兒節】酈波:晚霞湖畔誦《詩經·蒹葭》 赴23年...
    走上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文化講壇後,酈波老師說,23年來自己終於在西和完成心靈上的救贖,因為西和有《詩經·蒹葭》的基因……  跨越千年,品讀《詩經》,邂逅乞巧,一切都從他高聲吟誦《詩經·蒹葭》開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 ...日至8月7日在隴南舉辦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將深度講解乞巧文化
    【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趙萬山)7月2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相關發布會上獲悉,以「弘揚傳統文化·決勝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系列活動7月31日至8月7日在隴南西和、禮縣一帶舉辦。
  • 「第11屆隴南乞巧女兒節」酈波:晚霞湖畔誦《詩經?蒹葭》赴23年...
    走上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文化講壇後,酈波老師說,23年來自己終於在西和完成心靈上的救贖,因為西和有《詩經·蒹葭》的基因……跨越千年,品讀《詩經》,邂逅乞巧,一切都從他高聲吟誦《詩經·蒹葭》開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 歷年乞巧七夕節詩詞彙編趙書成
    歷年乞巧七夕節詩詞彙編趙書成古風 憶觀鄰裡乞巧節2010-04-30 06:40織牛美傳天下曉,成節狂歡全國少。鄰縣申非國家準,境域喜慶聲勢浩。漫川遍野歌聲亮,錦波蕩瑤人影俏。注:刊《隴南詩詞》微刊,入編《隴南詩詞》。鵲橋仙.七夕並紀李後主 (2011-8-6)詞壇聖主,帝王庸弱, 出世歸天七夕。本來不願坐元尊,史偏錯、悲成永憶!巧奇難一,陰晴圓缺,歷變時流沿襲。銀河寂寞透寒輝,織牛喚、詩榮空碧!注:刊《隴南詩詞》微刊。
  • 「第11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千年造紙法煥新生 西和麻紙網上熱銷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8月2日,在第十一屆隴南乞巧女兒節系列活動的「麻紙書畫作品展及麻紙製作工藝展」現場,幹了30多年造紙的鄭小林雙手叉腰,右腳著地、左腳踩著容顏斑駁的古老砸穰器械進行砸穰,一下、兩下、三下……伴隨著石碓和地面接觸時打擊出的明快節奏,鄭小林嘴裡哼著造紙人編寫的小曲
  • 女孩子的節日:「乞巧女兒節」(4)
    新華社照片,蘭州,2019年8月2日女孩子的節日:「乞巧女兒節」8月1日是農曆七月初一,西和縣姜席鎮姜窯村的幾名小女孩在「娛巧」活動中表演歌舞。在甘肅省西和縣、禮縣一帶,農曆七月初一前夜到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乞巧女兒節」,當地一些村鎮的群眾通過迎巧、坐巧、娛巧、祭巧、拜巧、卜巧、送巧等7個階段的活動,請求「巧娘娘」賜予女孩兒靈心巧手和美滿生活。據介紹,當地人把善織「雲錦天衣」的織女稱為「巧娘娘」。
  • 七夕節的前世今生:從「女兒節乞巧」到「中國情人節」
    原標題:「七夕節」:從「女兒節」到「中國情人節」「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小時候的七夕,就是媽媽、外婆講的牛郎織女的美麗神話。七夕這一天,仰望星空,遙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那時的我頓覺生活浪漫而美好。如今的七夕,也是屬於「有情人」的節日,買買買、送送送,表愛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