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秀麗嫵媚的江南水鄉,到粗獷荒涼的西疆大漠,從煙波浩渺的東海,到白雪皚皚的天山,我們都能在古典詩歌中尋覓到身影。歷代詩人的筆下,也總是少不了歌詠祖國壯麗山河的千古名篇。它是曹操《觀滄海》中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李白《望天門山》中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也是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總之,詩人筆下歌詠祖國壯麗山河的一首首絕美詩篇,即便是過了千百年,我們今天讀來也依然感到驚豔而動人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詩《望洞庭》,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筆下的一首千古名篇。顧名思義,劉禹錫這首詩主要歌詠的便是洞庭湖的優美景色。雖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卻美到令人心醉。
值得一提的是,劉禹錫曾在自己的《歷陽書事七十韻》序中說「長慶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轉歷陽(和州),浮岷江,觀洞庭,歷夏口,涉潯陽而東」。也就是說,劉禹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被貶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途中。因此這首詩就不僅僅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優美景色的喜愛和讚美之情,還有他宏偉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首先,詩的第一句「湖光秋月兩相和」,即洞庭湖上的月光與水色交相融和。雖然這裡劉禹錫沒有具體描述月光如何?水色如何?但是從其「兩相和」的結果來看,只有當天晚上月亮非常的皎潔,湖水非常的澄清才會達到這種相互融合的結果。由此,我們便能從這種水天一色的美妙畫面中,體會到空靈、寧靜、和諧的境界。
而劉禹錫在自己貶謫的途中還能不被其影響,反而發現了大自然中如此優美的景色,不得不說他擁有著偉不凡的氣度。然後,我們來看詩的第二句「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開始著重描繪湖面,並且採用了巧妙的比喻。它的意思是說,因為湖上無風,湖面就像是未經磨拭的銅鏡一樣。顯然,這句詩為我們展現的是洞庭湖風平浪靜的景象。
另外,「潭面無風」不僅是「鏡未磨」這個比喻的前提,也是「湖光秋月兩相和」的必備要素。否則,洞庭湖上狂風怒號,就沒有這樣輝映成趣的美景了。最後,詩的三、四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既是從近景描寫轉動了遠景描寫,又是從整體集中到了一點。這一點,也就是洞庭湖中的君山。它的意思是說,遠看洞庭湖中君山蒼翠如墨,就像是潔白銀盤裡託著一枚青螺。
這兩句詩也是採用了巧妙的比喻。因為有皎潔的月光,澄清的湖面看起來便像是潔白的銀盤。所以湖中的君山,看起來就像是在這潔白的銀盤中,放了一枚小巧玲瓏的青螺。如此一來,秋月下的洞庭山水,就宛如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極大的美的享受。而劉禹錫之所以能夠有此詩句,也離不開他高卓清奇的情致。
綜觀劉禹錫的這首詩,他無疑抓住了洞庭湖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通過豐富的想像及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再現了一幅絕美的秋月洞庭圖。如果借用蘇軾的話來說,劉禹錫這首詩絕對稱得上「詩中有畫」的佳作。總的來說,劉禹錫被貶和州,卻在途中寫下一首絕美唐詩,美到令人心醉。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