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豪」劉禹錫被貶至和州,途中寫下一首絕美七絕,讓人心曠神怡

2020-10-12 倚樹聽風雨

公元824年,唐代大詩人,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被貶官至歷陽。於九月路過洞庭湖時,他揮毫寫下了一首歌頌洞庭美景的千古絕唱——《望洞庭》。其豐富的聯想,匠心獨運的比喻,堪稱一時無兩。

作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的洞庭湖,古稱「雲夢澤」。近年來因為泥沙淤塞,面積大幅度縮小。前人筆下的洞庭美景,後人只怕要在詩歌中才能領略到了。

一、《望洞庭》之美

《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秋天的夜晚,湖面泛起的光線與明月相得益彰。潭面無風的時候,波平如鏡。只欠打磨。站在遠方的高處遙望洞庭湖中的群山。好像在自家茶几上的白銀盤子裡,擱了一隻玲瓏可愛的小青螺。

在中秋節月亮最圓的時候,看洞庭湖上的鏡子。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最是迷人。用沒有打磨的鏡子來比喻洞庭湖水的樣子,讓景色自然帶出一種朦朧的美感。

別人寫洞庭,喜歡在近處寫它水霧蒸騰的景象。劉禹錫寫洞庭,是由近及遠,最後在一個想像中的觀察點去寫它的美景。

湖水本來是碧綠的,但是在月光之下卻變成了銀白的一片。小巧玲瓏,像是作者面前茶几上的小銀盤。那洞庭湖裡的群山,遠遠地看上去,就像是一隻小青螺。

劉禹錫在這首七絕中連用比喻,把湖水比喻成未被打磨的鏡子,不算是稀罕,但是他後面把八百裡洞庭美不勝收的奇景,一下子變成了自己茶几上的銀盤與青螺,就有一點奇幻的想像力。

這種近乎兒童般的想像力,在一個五十三歲的詩人身上出現,已經十分少見。再聯想到劉禹錫當時正在貶官的路途中,仍有如此平和心境,就十分難能了。

根據史料記載,劉禹錫自公元805年以後,十餘年間數度被貶南荒,於洞庭湖間來回的次數,共計不下六次。應該說洞庭湖美景早已經看厭。

但是,直到最後一次路過它時,年過五旬的劉禹錫仍然能夠欣賞它的美。除了洞庭湖本身的魅力之外,不得不說,劉禹錫這種神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非常難得。

另外,劉禹錫這一首七絕雖然比喻精妙,但是用詞十分平易,且不含典故。讓人一望即知其意,根本不必作翻譯。

劉禹錫與白居易同為中唐大詩人,二人並稱「劉白」。劉禹錫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出身官吏之家。十九歲遊學兩京,在士林中因詩才而聞名。二十八歲進士及第,與柳宗元是同榜。

白居易發跡時間,與劉禹錫相距不遠。相傳,二人因「鬥詩」結緣,不打不相識成為朋友。後來白居易等人提倡「新樂府運動」,劉禹錫似乎並未參加。

但是,看他這首詩,平易的用語,令人懷疑他似乎也受到了白居易「新樂府運動」的影響。因此作出來的詩非常淺白易懂,同時也不失綺麗之美。

二、名家筆下的洞庭湖

洞庭湖在中國古代本來是我國的第一淡水湖,古稱雲夢澤,古人曾留下許多歌頌洞庭的詩篇。除了劉禹錫的《望洞庭》,孟浩然也寫過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其中有一名句: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洞庭湖水,正好要流經嶽陽樓。

孟浩然這首詩非常有名,不過他寫洞庭湖水,是從最近的距離來寫的。因此才能看到八月暑天,湖水蒸騰。而劉禹錫《望洞庭》寫在九月後,天氣開始轉涼,並且從比較遠的地方來觀察洞庭。

劉禹錫另有一首《洞庭秋月行》寫洞庭湖,也是從近距離觀察秋天夜晚的湖面。他在詩中交待自己這一次是搖船賞月,從嶽陽樓一會兒就劃到了君山邊。一邊划船賞月,一邊聽著巴中兒童唱《竹枝詞》,不知不覺就玩到了天亮,可見他對洞庭美景的喜愛。

比劉禹錫早一點的時候,杜甫在《登嶽陽樓》中也寫過洞庭,他說「楚吳東南圻,乾坤日夜浮」,吳楚這兩個地方把洞庭一分為二,日月浮沉就像乾坤交替一樣生生不息。杜甫寫下了八百裡洞庭的壯麗,卻不為其秀美著墨。

同樣,範仲淹站在嶽陽樓上也寫過洞庭湖。他筆下的洞庭湖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他寫出了洞庭湖上的晴陰雨雲,魚龍變化,成就了千古不朽的名篇《嶽陽樓記》。他筆下的洞庭湖,也不是鍾靈秀美銀盤和小青螺,而是洞庭君,或者洞庭龍王那一掛。

孟浩然、杜甫和範仲淹都是大家,他們都很出色地描寫過洞庭湖,但是劉禹錫的《望洞庭》依然殺出重圍,脫穎而出,獲得了極高的評價。除了在描寫當中的想像力,也是因為他的視角完全不同。

孟浩然一生都未仕,杜甫、範仲淹都多遭貶謫。他們腦海中的洞庭湖是「風波惡」的去處,是浩浩湯湯,君臨天下的去處。同樣遭到貶謫,曾經六過洞庭的劉禹錫,大概已經習慣了洞庭湖上的波雲詭譎。他不再感覺到洞庭的威嚴,反而與它生了親近之心。

唐穆宗長慶四年九月,時任夔州刺史的劉禹錫被調去和州,途經洞庭。從他在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因為「永貞革新」第一次被貶算起,至此已經有一十九年了。

對於仕路的辛酸坎坷,劉禹錫的內心只怕早已風平浪靜。因此才能從一個世外之人,或者說是一個赤子的角度,單純地去欣賞洞庭湖上美麗的自然景色。

結語

假如你出門度假,走在一條街道上。街道兩邊所有的店招上,都寫著你不認識的外文。除了景物的輪廓和色彩,你不能獲得更多的信息。

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原來周圍的世界,是那麼的美麗。即使那些建築的樣式,配色的方案都很平常。當你的思維沒有受繁雜俗務的幹擾,你看一切的景色,都會覺得很美。

劉禹錫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已經五十三歲。二十三年來,他反覆被貶謫。遠離政治鬥爭的中心,讓他心無雜念。因此,他才能發現那月夜洞庭湖月夜美麗的景色。

不過現在美麗的洞庭湖,正在慢慢地消失。但是,我們似乎並沒有什麼辦法阻止它的消失。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後人只有通過閱讀古詩,才能去幻想一個美麗的洞庭。

相關焦點

  • 劉禹錫在被貶官至和州途中,寫下一首絕美七絕,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公元824年,唐代大詩人,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被貶官至歷陽。於九月路過洞庭湖時,他揮毫寫下了一首歌頌洞庭美景的千古絕唱——《望洞庭》。其豐富的聯想,匠心獨運的比喻,堪稱一時無兩。作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的洞庭湖,古稱「雲夢澤」。
  • 「詩豪」劉禹錫被貶和州,途中寫下一首絕美七絕,讓人心曠神怡
    望洞庭劉禹錫本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詩中描述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無限風光的讚美和喜愛之情。月,無言,人也無言,靜立於這一方夜色中,感受天地靈氣與山水秀氣,漸漸感覺整個人脫離了肉體的束縛,無拘無束地徜徉在月色下……【作者簡介】樓心月,在「半床明月半床書」中探尋自我,發現世界,本文為原創發布,轉載請聯繫授權。
  • 劉禹錫被貶和州,卻在途中寫下一首絕美唐詩,美到令人心醉
    總之,詩人筆下歌詠祖國壯麗山河的一首首絕美詩篇,即便是過了千百年,我們今天讀來也依然感到驚豔而動人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詩《望洞庭》,便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筆下的一首千古名篇。顧名思義,劉禹錫這首詩主要歌詠的便是洞庭湖的優美景色。雖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卻美到令人心醉。
  • 詩豪劉禹錫被人擠兌,當即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霸氣沖天實力打臉
    唐代詩壇群星璀璨,有詩仙太白、詩聖杜甫,也有詩鬼李賀、詩魔王維,但歷數所有詩人,劉禹錫算是最豪氣的一個,世稱「詩豪」。劉禹錫的「豪」體現在他的詩風上。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首作品《陋室銘》,是劉禹錫最出名的一首駢文。這是一首被擠兌出來的名作,全文短短八十一字,卻將他一生的豪情道盡。《陋室銘》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詩豪」劉禹錫,是柳宗元的摯友,詩風較之更為樂觀、頑強
    「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的「八司馬」中,有柳宗元的摯友劉禹錫。柳宗元以他冷峭而清秀的詩文寄託心意,而劉禹錫則以其豪邁而雄健的作品表達情懷,更顯示出了他那種積極樂觀、頑強不屈的思想性格和鬥爭精神。他的另一至友白居易稱其為「詩豪」,是十分恰當的。
  • 劉禹錫在揚州偶遇白居易,寫下一首絕美的詩,豪情壯志讓人流淚
    有人說是積極,有人說是消極,我一直認為,理解一首詩,第一要了解創作背景,體會詩人作詩時候的感受,第二要結合自己讀詩時的心境。拿這句詩來說,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咱們先看全詩: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 「詩豪」劉禹錫的一首浪漫小詩,寫出了最美的月夜,驚豔千年!
    於是,他們中的文才卓著者便將「貶謫」化成文字,融入詩篇,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文學作品。在唐代文壇,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可能是遭遇貶謫時間最長的詩人,長達23年。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與他豪放不羈,耿介剛猛的性格有關。面對一次又一次貶謫,他就像一個鬥士,始終不曾絕望,反而越挫越勇。
  • 詩豪劉禹錫的「豪」
    詩豪劉禹錫的「豪」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世稱「劉賓客」、「劉尚書」。白居易曾贊「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劉白唱和集解》)。此後劉禹錫在中國詩壇上就有了「詩豪」之譽。
  • 劉禹錫最有趣的一首詩,一語雙關令人拍案叫絕,最後7字回味無窮
    一篇《陋室銘》,洋洋灑灑81個字,讓世人記住了這個豪氣沖天的唐代詩人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年少時背它,只覺得朗朗上口,有一種說不清的韻味。長大後才知道,這是當年劉禹錫被貶至和州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時,知縣刻意刁難分給他一間陋室,劉禹錫二話不說,提筆寫下了這篇《陋室銘》,放在了房門口。這樣的氣魄和才情,令世人佩服,也讓他得了一個「詩豪」之名。而今千年前的那間陋室,仍在安徽和州的陋室公園裡,受世人瞻仰,這就是真正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但就是這樣的剛毅,豪氣的劉禹錫,寫起情詩來,也是饒有趣味。
  • 【走近鄭州歷史名人】詩豪劉禹錫
    詩豪劉禹錫作為詩的盛世,唐代的詩人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破土而出。公元772年,大詩人白居易在新鄭出生不久,另一位詩人劉禹錫在離他不遠的滎陽也誕生了。很多人對劉禹錫的印象,來自中學課本裡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 劉禹錫點石成金之作,僅28字被明代兩文豪譽為神品,白居易尷尬了
    在唐代詩壇,劉禹錫是很特別的存在。他其實並沒寫過雄渾的邊塞詩,但卻得了一個「詩豪」之名,這一切都是因為他骨子裡的倔強和不服輸。回到洛陽後的劉禹錫終於放鬆下來,還寫下了不少絕美的愛情詩作,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劉禹錫水平很高的一首情詩,詩名《柳枝詞》。詩豪寫這首詩是為了挑戰好友白居易,當年白居易寫了一首名為《板橋路》的七言古詩,說實話,寫得很一般。
  • 【走近鄭州歷史名人】詩豪劉禹錫
    詩豪劉禹錫作為詩的盛世,唐代的詩人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破土而出。公元772年,大詩人白居易在新鄭出生不久,另一位詩人劉禹錫在離他不遠的滎陽也誕生了。很多人對劉禹錫的印象,來自中學課本裡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自信又開朗;別人寫秋天總有些傷感惆悵,他卻是興致勃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豪情萬丈,百折不屈,正是「詩豪」劉禹錫的精神寫照。
  • 「詩豪」劉禹錫:一路被貶一路歌
    百花齊放的唐朝詩壇湧現了許許多多文學聖手,「詩仙」「詩聖」家喻戶曉,「王孟」詩篇傳唱千古、香山居士人盡皆知…在這遍地開花的詩壇,有這麼一位極具個性的唐代大詩人:他年少得意,卻因一場革新運動被先貶後召,再貶再召,一生起起伏伏,仕途坎坷,二十三年都在流放。在命運的重重打擊之下,卻仍能吟唱出極富豪邁氣質的詩篇。他就是文學成可比肩李白杜甫,被稱為「詩豪」的劉禹錫。
  • 「詩豪」劉禹錫最經典的六首七絕,篇篇都是千古名篇
    七絕這種形式,是唐代最受歡迎的詩體之一,湧現了許多寫七絕的大家,其中,盛唐的李白、王昌齡是巔峰,晚唐的杜牧、李商隱也是七絕的高手,而中唐七絕,則以劉禹錫的成就最為突出。這一首跟上一首一樣,是仿民歌風格的七絕。這首七絕以瞿塘峽灘險水急起興,「此中道路古來難」,既指瞿塘峽水路艱險,也暗含世路艱難的意思,引發「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的感慨。
  • 劉禹錫+柳宗元 >詩豪+詩魔?
    「同官盡才俊,偏善柳與劉」(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相對而言,劉禹錫與柳宗元兩人的關係更密切一些。兩人同年中舉,差不多時候丁憂,差不多時候下基層鍛鍊,回京之後又在同一個部門工作,同時參與改革,同時被貶出京……世間這種巧合不是天命?
  • 劉禹錫最有韻味的一首七絕,寫出了不一樣的秋天,美得令人驚豔!
    但是有一位詩人與別人不一樣,那就是中唐詩人劉禹錫,一首經典的七絕《秋詞二首·其一》,不僅寫出了新意,同時也把秋天描寫得充滿了詩情畫意,別人筆下的秋天是傷感,可是劉禹錫筆下的秋天比春天還要美,當然這也說明了詩人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 有著「詩豪」之稱的劉禹錫,用一首七言律詩,述說他的貶謫遭遇
    說起唐代有名的詩人,大家一定會先想到李白、杜甫,他們一個被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那大家又知道「詩豪」是誰嗎?其實這位詩人,我們也經常誦讀他的作品。比如《陋室銘》、《望洞庭》等等,每一首詩詞都在表達著他各個時期的經歷,其中有一首七言律詩,更是述說出他多年被貶謫的悲慘遭遇,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詩豪」劉禹錫,一首回贈白居易的詩,教我們如何笑看風雲
    唐代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洛陽人,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劉禹錫耳濡目染,加上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從小就才學過人,氣度非凡,文章寫得十分好,還擅長寫七律、七絕詩,有些優秀詩作可和李白、杜甫相媲美,人稱「詩豪」。
  • 詩豪劉禹錫:一代詩壇硬漢
    ——劉禹錫《秋詞》劉禹錫,字夢得,素有「詩豪」之稱,這首《秋詞》就是他的作品。回京次年,劉禹錫寫了一首《玄都觀桃花》,這首詩觸怒了當時的執政者,竟要把劉禹錫貶到播州(今貴州遵義)去。所幸有柳宗元等人求情,才改任為連州(今廣東連州)刺史,不過,這也是比朗州更遠的地方了。
  • 劉禹錫被貶20多年,白居易為其鳴不平,卻引出詩豪最經典名句
    唐代詩人劉禹錫被譽為詩豪,和他被貶在外20多年其心不改有很大的關聯。古代詩人遭遇被貶還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是像唐代詩人劉禹錫這樣被貶20多年的,確實也並不多見。不用說今天的我們,當時就已經有詩人為劉禹錫的命運感到惋惜,還寫下了一首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