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古人將代表自然的「天」與人自身結合起來,認為人類文明的演進都應遵循著天道規矩。
《論語》中,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生德於予」、「知我者,其天乎!」可見孔子是天命的信奉者,後世儒家學派繼承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漢董仲舒主張「天人感應」,宋明程朱理學發展天理之說。
不過,天人合一思想最早的提出者是道家。《莊子》中言: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這是對該思想最早的論述。自然宇宙是一個大天地,人本身是蘊藏於大天地中的一個小天地。老子《道德經》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見,人的行動應當順應自然規律,與世間萬物和諧相處。
中華傳統文化綿延千年而不絕,其內容不斷得到豐富補充,歷久彌新,這正是因為古聖先賢恪守天人合一的觀念,順應自然,將天道與人文精神融為一體。
季羨林先生在《東方文化三題》中指出西方形上學的哲學思維可謂「只見樹木,不見樹林」,而以中華傳統文化看待問題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繫,更加全面、辯證的。
我們相信世界的未來要依靠中國智慧,天人合一思想也必將大放異彩,繼續發揮它的重要作用。
研修傳統文化,傳承先賢思想。
歡迎關注鋒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