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2020-12-14 鋒華傳統文化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古人將代表自然的「天」與人自身結合起來,認為人類文明的演進都應遵循著天道規矩。

《論語》中,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生德於予」、「知我者,其天乎!」可見孔子是天命的信奉者,後世儒家學派繼承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漢董仲舒主張「天人感應」,宋明程朱理學發展天理之說。

不過,天人合一思想最早的提出者是道家。《莊子》中言: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這是對該思想最早的論述。自然宇宙是一個大天地,人本身是蘊藏於大天地中的一個小天地。老子《道德經》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見,人的行動應當順應自然規律,與世間萬物和諧相處。

中華傳統文化綿延千年而不絕,其內容不斷得到豐富補充,歷久彌新,這正是因為古聖先賢恪守天人合一的觀念,順應自然,將天道與人文精神融為一體。

季羨林先生在《東方文化三題》中指出西方形上學的哲學思維可謂「只見樹木,不見樹林」,而以中華傳統文化看待問題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繫,更加全面、辯證的。

我們相信世界的未來要依靠中國智慧,天人合一思想也必將大放異彩,繼續發揮它的重要作用。

研修傳統文化,傳承先賢思想。

歡迎關注鋒華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究竟能幹什麼?
    在中華文明中,有一項叫做「天人合一」的思想,據說很多西方人都很感興趣,特別是在如今全球變暖,各地汙染嚴重,許多物種瀕臨滅絕的情況下,這個「天人合一」的思想更加受歡迎。那麼究竟什麼是「天人合一」呢?歷史上「天人合一」的思想,曾經被統治者濫用。
  • 「天人合一」思想探源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基本問題,「天人合一」是其核心思想。這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這一思想對於反思現代工業文明和科技文明所產生的負面效應,重新構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仍具有借鑑價值。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傳統,歷經了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家儒、釋、道,都談到了「天人合一」。公元前300年的《郭店楚簡》說:「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意思是說,《周易》是一部講述「天人合一」思想的書。《周易·文言》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就是對「天人合一」境界的具體描述。
  • 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指的深意是什麼,真的可以天人合一嗎?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很高的地位。它主要在兩大學說中經常被提起。一是道家學說。老子《道德經》中雖然沒有明確提煉出「天人合一」這個詞,但其篇幅中對這一思想內涵有非常經典的闡述。這個境界具體描述就是:元神狀態的你與四維能量一體,周邊是能量海,你是海中一滴,可獨立也可融入一體,玄之又玄,語言無法描述其萬中之一。修煉至此,其實就是修士修行證悟到天之本原道之本體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了。除了道祖老子,另一位道家聖人莊子也論述過天人之間的關係。
  • 淺談太極拳「天人合一」整體養生思想的理解
    《黃帝內經》「天人合一」的人體生命整體觀是傳統養生的哲學理論基礎,是中華古老文明樸素的系統觀思想,它認為人及人類活動與自然息息相關。太極拳作為我國古代傳統體育養生運動,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太極拳「天人合一」整體觀主要指人與自然統一、形與神的合一。
  •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於周代宗教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於周代宗教 2015年06月01日 09:0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永路 字號 內容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論之一,並在近代以來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代表性論題。
  • 重讀《紅樓夢》,尋找東方文化的根——「天人合一」的思想
    今天是2019年11月1日,我打算重看《紅樓夢》這本書,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會去看其他關於《紅樓夢》的書籍,因為我想在《紅樓夢》這本書中,找出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物。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前不久,我看了季羨林寫的一本集子《季羨林談東西方文化》。在這本書中,季老認為:世界有兩大文化體系:東方文化體系和西方文化體系。東方文化體系的特徵是:以綜合為主,主張「天人合一」。
  • 2018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大會:在敬天祈福中探求天人合一
    2018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大會:在敬天祈福中探求天人合一 2018年09月30日 16:1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邀請海內外中華傳統文化名家、工藝美術大師、商界領袖等,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對話、展示、宣傳。
  • 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放在中心地位,這就說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奇門遁甲也好,其它預測術也好,都是以人為本的,失去這基本原則,術數將變的毫無意義。
  • 中國詩學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讓「文氣」富有生命感!
    中國古代詩學民族特性的形成,與天人合一思想這一傳統文化之根的深遠影響密不可分。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思想,意蘊豐富、源遠流長,幾乎成為儒釋道各家學說普遍認同和主張的精神追求,構成中華文化超越時空、貫穿始終的基本內核,對我國社會文化走向、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倫理道德、文藝創作、審美追求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 季羨林與吳良鏞是怎樣踐行「天人合一」思想的?
    他在向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建築師提出主旨報告中指出:20世紀既是「大發展」又是「大破壞」的時代,「我每每捫心自問:我們將把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交給我們的子孫後代?」(312頁)兩位大師對這個問題都作了回答,共同希望從中國古代智慧中汲取力量,中心是中國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們二位不只是地理上的鄰居,更可貴的是思想上的鄰居,志同道合。
  • 「天人合一」思想對古典園林山水布局的影響
    園林設計中人們經常提到「天人合一」,我們將其稱為一個思想。可以說,「天人合一」思想已經滲透到社會上的各個方面,中國的建築、環境、文學、繪畫、園林等都與「天人合一」的相關理論有關。本文以「天人合一」思想與古典園林山水空間的構建為依託,分析了「天人合一」思想對皇家園林及私家園林山水布局的影響。
  • 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說」
    中國的傳統哲學給人們揭示了「三才者, 天地人」 的思想。古人通過長期觀察人體生命活動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創立了「天人合一」的理論。茲闡述如下:(1)天地人同源。……」由此看來,天人是合一的。(2)天人相通。何謂天人相通?《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說:「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 本於陰陽 。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 天人合一,文化自信
    裡面的核心是結合了致良知四合院裡的陽明文化中「文化自信」的部分。而吳旭東大夫是餘姚市三院的心理醫生,同時也是餘姚慈善總會義工分會副會長,結合陽明文化在做慈善事業中的項目推廣活動。他們的活動策劃是在1月16日晚進行相互商討後,並決定下一步的實施計劃和推廣。而此次1月20日,當天下午的交流會議裡,馬新波主任展開了思路和敘述了他們的理念,並又提到了「天人合一,文化自信」的主題。
  • 孔子具有超前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
    二十世紀海峽兩岸傑出大師錢穆、季羨林一先一後對中國文化作出了同樣的判斷:天人合一文化是中國文化對人類的最大貢獻!錢穆先生更是以他對中華國學近百年的苦心領悟明確指出:「天人合一是中國人的最高信仰,而實現文化與自然的合一,則是中國人的最高理想!」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大智慧的民族!
  • 「人月團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體現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月亮這一意象常常成為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河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孫微向記者介紹,中國人對月亮的「親近」,追根溯源可與中國最原始的神話傳說及哲學思想聯繫起來。幾乎每個中國人在幼兒時期都聽過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
  •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又稱天人合德、天人相應,其基本思想是:人類的生理、倫理、政治等社會現象是大自然的直接反映。天人合一,大道至簡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出現於《內經》。在該書中,指出人與天相通的總原則是:同氣相求,同類相應。
  • 天人合一——三才思想在實踐中的應用
    三才思想強調三才一體,也就是天人合一,認為天地人是一體的,這是三才思想最基礎的觀點。從三才思想的角度來看,天包括了天地在內,所以這裡的天指的是天地萬物及其運行規律(天道)。你我所生存的內外部環境就是天地,你我自身都在天地之中。因此更準確地說,天人合一應該被稱作天地人合一,或者三才合一。你我和天地本來就是一體的,是合一的,是不能分開的。人離開了天,自身就會消亡。
  • 解讀「天人合一」之:「天人合一」不等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我經常拿出科技部、中宣部頒布的《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其中明確指出:知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觀念,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整體系統的方法論,並具有現實意義。,是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貫穿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
  • 傳統易學的天人合一論
    《易傳》中早有論述:「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錢穆先生的天人合一論中指出,中國文化過去最偉大的貢獻,在於對天、人關係的研究。中國人喜歡把天與人配合著講。我曾說天人合一論,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