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夢·中國年】憶年味 思故鄉

2020-12-05 中國文明網

    春節期間,中國文明網發起「家鄉夢·中國年」博文徵集活動,邀請網友分享兒時新年的記憶以及對家鄉變化的感受。參與方式:將博文連結發送至春節博文徵集郵箱(1120602526@qq.com),中國文明網將及時展播網友精彩博文。

更多春節精彩活動請點擊

    元旦過去,空氣中傳統的過年味道也越來越濃重了……

  過年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記得小時候,早在一兩個月前,就掰著手指頭數日子了,只盼著太陽轉得快點,早點過年。想像中的過年是多麼的美好,可以穿新衣,吃糖果。家裡還會擺放著平時沒有的好吃的零食,可以大飽口福,有親戚來做客或去親戚家做客還可以收到壓歲錢,雖說只是過過手癮就給大人沒收了,可感覺也是非常美妙的。

  印象中乳山老家過年的時候,總是能看到大人們忙碌的身影。打掃房間,張貼對聯,懸掛年畫,置辦年貨,張羅豐盛的飯菜,還有耳邊聲聲不息的爆竹聲,空氣中瀰漫的火藥味。三十晚上守歲到半夜十二點,放鞭炮,吃年夜飯,除舊迎接。大年初一,早早起床穿戴整齊跟在大人身後出去串門,挨家挨戶拜年問好。一塊小小的糖果、一包香香的小餅乾,都讓你如數家珍,蹦蹦跳跳地滿載而歸。孩子們的快樂總是很簡單。

  過年總是和吃分不開,尤其是在那個還不富足的年代。憑著糧票、布票、副食本,我們就有了花生、瓜子、糖、帶魚等平日裡難見的美味。於是,母親在連夜趕製新衣新褲時總忘不了在外面縫兩個大大的兜。而我們最開心的,莫過於將花生、瓜子、糖、小鞭之類裝滿口袋,然後在房前屋後的空地裡,和小夥伴們一起瘋著玩耍……

  記憶中過年永遠與母親的辛勞分不開。進了臘月門,尤其是過了農曆臘月二十三,母親就開始忙著準備全家人過年的吃食了。蒸餑餑,包包子,做豆腐、準備年夜飯……品種多,講究也多,並且每一樣食品都有各自的做法。最讓我留戀的還是母親包的年味餃子。在包餃子時,總是將糖果、花生、紅棗、慄子、小硬幣等包進餡裡。寓意來年的日子甜美,財運茂盛等等。由此,包餃子,吃餃子這一傳統在帶來新年歡樂的同時,已成為祈福的一種美好心願。

  漸漸地長大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對過年不再是那麼渴望了。如今的日子,穿新衣隨時都可以滿足,吃美食也不用等到過年。只要我們願意,可以天天吃餃子,天天過大年。

  大紅的中國結,懸掛的紅燈籠營造了年的喜慶。拜年的形勢從寫信、打電話發展到手機簡訊、網絡視頻,這無論如何都讓人增添了一種過年的時尚味。雖然這樣的春節已和以往的有些不一樣,但永恆不變的卻是人們團圓的心情和對新起點的美好憧憬。

  鞭炮聲聲辭舊歲,笑語歡顏迎春來。大多數人,一年中都在各忙各的。回老家過年,平時見不到的人也見見面,互相拜年,問候一番,在笑呵呵中品一品鄉音的味道,話一話重逢的喜悅,也是別有一番過年的味道吧。(宮秀娟)>>>進入博客原文 

相關焦點

  • 歌曲《味道裡的故鄉》:品盡人間百味 難忘故鄉味道
    原標題:歌曲《味道裡的故鄉》:品盡人間百味 難忘故鄉味道   人間百味鄉情最濃,遊子把鄉思鄉愁都寄托在故鄉的酸甜苦辣之中,時時回味,不曾相忘。正如歌曲《味道裡的故鄉》所唱:「如今我在他鄉,時時不曾遺忘,遠方的家,親愛的娘,味道裡的故鄉。」
  • 家鄉年味/項冰
    家鄉年味/項冰 家鄉年味 文/項冰
  • 「新詩採擷」蘇然|故鄉夢(組詩)
    在茶城大道走失的青春就這樣被生活搬到了佤山多少年了,我始終記著想想六順,寫寫六順這個魂牽夢縈的家鄉父親還在大年三十等我回家母親卻永遠住在了外寨還有手足情深的兄弟這些命定的瓜葛都不在詩歌的話下了只是我被拋棄的命運從此被生活搬來搬去戀鄉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故鄉[gù xiāng ]:家鄉。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自哪首詩?答:」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自唐朝李白所寫的《靜夜思》,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
  • 百年汪老故鄉夢,人間溫暖永留存:跟著汪曾祺嘗遍「蘇心遊」生活百味
    「老頭兒」是兒女們於家中對他的尊稱,他善吃、善飲、善寫、善畫;可親、可愛、可尊、可敬;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卻於名利間有些「糊塗」;他的一生起起伏伏,嘗盡生活百味。01汪曾祺紀念館百年汪老故鄉夢,人間溫暖永留存。2020年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
  • 鄉情散文:故鄉與家鄉
    文:平時圖:來源網絡 對於老家,有人輕描淡寫地稱之為故鄉,有人說得親切一點,那裡是我的家鄉。其實,故鄉與家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在心中,一個在夢裡。故鄉太大,很寬泛;家鄉很具體,很實在;但不論是哪一種表述,遊於遠方的人們常常用手指一指故鄉的方向,就有一種溫潤在心頭蕩漾,其神思就久遠了。
  • 寫作美學陪伴營作品丨生如夏花:故鄉的年味
    提起故鄉的年味,不得不提除夕。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特別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對肉的渴望尤其強烈。年前,母親總是會弄很多的豆腐釀,烹製十幾碗的扣肉,滿屋子都是肉的香味。過年前,母親會為孩子準備好新衣服。
  • 曹丕綿綿思故鄉 也有柔腸寸斷時
    曹丕綿綿思故鄉 也有柔腸寸斷時 2016-05-12 11:25:20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2016年05月12日 11:25 來源:廣州日報
  • 中秋思故鄉(原創)
    中秋思故鄉(原創) 一把心鎖的惆悵在中秋開啟在月夜漫延又見明月高懸故鄉>是父母的希望是我記憶的輝煌 搳不斷的情思中秋夜發酵忘不了的故鄉魂牽夢繞 中秋,讓思念在田壠間行走尋找遍地的金黃
  • 河南洛寧張學軍詩歌——思故鄉
    思故鄉想借鳥兒的翅膀去看一看久別的故鄉輕拂著熟睡的村莊池塘裡陣陣蛙聲歡樂了慵懶的荷葉想借春天的迎春花溫潤故鄉小院兒的籬笆和村頭的那棵大樹記錄著歲月走過的滄桑原諒我的無奈離別心中的月光不會泯滅我會向故鄉寄去思念
  •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林少雄《故鄉年味》
    故鄉年味文/林少雄 父母在世的時候,每年我都回揭陽老家過年。 忙完祭祀的供品,貼好春聯,堂屋的正廳的神案早已一片燭火輝煌,香菸繚繞,供桌上菜粿、年糕、大魚,全雞、全鴨、大片豬肉,大桔、米酒、米飯、還有一疊疊的紙錢,加上一串串彼此起伏的爆竹聲,年的氣氛活生生又濃又烈。家鄉的爆竹聲音熱鬧喧囂,縱情盡性,一發不可收拾,絕無侷促委屈之感。 祭拜了祖先,便張羅年夜飯。全家老小圍著大圓桌一起吃年飯是一年最為幸福的時光。
  • 尋找鄉愁 | 李新華:家鄉畫家的家鄉夢
    李新華:家鄉畫家的家鄉夢李新華,藝名華子, 1959年出生於東阿鎮東門村,1985年結業於浙江美院(中國美術學院)裝潢系。或許是源於心底最深處的一份感念,2005年,在廣州做了十年業務員的他決定放棄在外漂泊的日子,返回家鄉,重拾畫筆。儘管他並不確定他還能不能畫,畫畫能掙多少錢。
  • 趙濤元 · 夢裡的故鄉「下」
    夢裡的故鄉年味漸濃快過年了,年味愈來愈近,已有很多遊子從四面八方趕往回家的途中,朋友也不時問哪天回家過年,是呀!又是一年終結,我們該返鄉回家了。想逃離,逃離到讓人寧靜的家鄉,給身體放放假,給靈魂松鬆綁。我依舊淪陷在對兒時家鄉的記憶中。心已動,念已成行。
  • 京劇傳承者再苦再累也堅持《最愛故鄉味》引發中國文化傳播的深思
    這周和大家見面的《最愛故鄉味》主人公是我國著名京劇武生張寶華之子張春祥,作為梨園世家傳承和發揚京劇就成了他與生俱來的使命,為了讓京劇走向世界,張春祥1989年便來到日本一待就是30年,在此期間他廣招學徒,趕場表演,為京劇在日本的傳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思念家鄉的詩句 描寫明月思念故鄉的詩句
    關於思念家鄉的詩句整理分享,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家短短一個字,但卻是最溫馨的文字,不論暴雨狂風,鐵馬金戈,都無法斷絕遊子與家鄉的聯繫,以下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描寫明月思念故鄉的詩句,歡迎閱讀
  • 「中國夢·故鄉情—林躍油畫廣安主題展」隆重開展
    中新四川網8月20日電今日上午,由廣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中國夢·故鄉情—林躍油畫廣安主題展」,在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展研中心舉行了隆重開展儀式,這是在鄧小平同志112周年誕辰之際,家鄉人民用藝術的形式深情表達對一位老鄉的感恩和懷念。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古往今來,萬千思鄉詩,無人能出其左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古詩是《靜夜思》,中國是詩的國家,中國的詩歌已經有3000多歲了,在這3000多年的時間裡產生了一位傳奇人物,這就是詩仙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被稱為千古思鄉第一詩,明亮的月光灑在窗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抬起頭來看著天窗外空中的一輪圓月,不由地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 快手上的咫尺家鄉 短視頻裡年味正濃
    從前慢,年味濃,濃的是走街串巷的吆喝聲,濃的是全家老少置辦年貨,濃的是貼春聯、祭先人、團圓飯、拜年走親戚等繁瑣的過年程序。而今過年,有人卻搖搖頭說「找不到原來的年味了」。視頻團圓、手機發紅包、外賣年夜飯……科技的發展似乎讓人們再難找到「繁瑣的浪漫」,真是這樣嗎?
  • 《故鄉的炊煙,夢繞魂牽》散文原創,作者:潭影(單明錄)
    故鄉的炊煙,夢繞魂牽【故鄉的炊煙,夢繞魂牽】散文原創,作者:潭影(單明錄)隨著年歲的增長,對眼前的事情往往會出現記憶的模糊 都市裡看不到炊煙的繚繞,沒有鄉村夜晚的寂靜,無論離開家鄉距離有多遠,思念故鄉情如炊煙總在心頭縈繞,那是揮之不去的鄉情,城市的高樓大廈燈紅酒綠,街道上的車水馬龍遊人如織,對於打工者沒有絲毫值得留戀的地方,因為他心在家鄉,情在自己的鄉莊,也在離開家鄉時,對村莊裡炊煙飄散的顧盼,眸子裡充滿深情的回望。
  • 南來北往,味至濃時是故鄉
    但還好,身已離鄉,心未走遠,我們還可以品嘗故鄉的味道,在他鄉憶故鄉。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團圓滋味,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對家鄉菜獨特的解讀。像是蘇州的老洪帶著兩位女兒開的《聽香堂》,老式的蘇幫菜濃厚的味道蕩漾在小店中;或是湖州兩代人幾十年堅守的元松羊肉店,每天早晨飄香的羊肉味帶給湖州人特有的重口味早餐;又或是阿誠從爺爺手裡接受的今日汕頭最有氣派的夜粥店,每晚琳琅滿目的各類魚飯吸引著潮汕人的腳步;再到精心學習陝菜五十載的鄭新民,如今也手把手的帶著徒弟把陝西官府菜發揚光大,也是希望陝西人能傳承這份家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