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審評裡各種香味到底是什麼味?有沒有標準味供學習?

2020-12-12 新茶媒

一茶葉審評裡的各種哦那香味到底是什麼味?

準確地說,香味這一名詞用在茶葉上並不太準確,因為香氣是通過嗅覺感知的,滋味卻是靠味覺來識別。但有些茶香氣溶在茶湯之中,即所謂的湯香,只有在茶湯入口之時才能體驗到。因此人們常常用香味來評價茶的品質。

在茶葉審評之中,香和味也是分開來進行,茶葉審評裡各種香味到底是什麼味?應該說主要是針對香氣這一因子而言的,我們就以香氣來展開說說。

茶葉審評裡有很多因子,比如甜、苦、澀、潤、活、生津、回甘、茶韻等等,但香氣永遠是一個重要因素。無論哪一種茶的審評,香氣這一因素都會佔很大的比重。

品茶過程中,最吸引人們的,是茶香。

品完茶之後,對好茶的評價,關鍵詞也是「香」,讚美茶的好處,也主要用「香」。我們很少聽說過:「這個茶很甜」,「這個茶很漂亮」等等同樣是美好愉悅的形容詞。

這是因為,茶作為一種帶有風味的飲品,這種風味給人先入為主的印象,是香。也許我們的老祖宗神龍氏在嘗過百草之後,在咀嚼茶葉過程中感受到了它的香味,有了進一步品嘗的信心,最終才發現了它的藥用和食用價值。

茶葉的香氣,主要是由芳香物質的種類、濃度決定的。茶噴泉香味組成是極其複雜的,據研究,採下來的鮮葉中,含芳香物質有50餘種,香型為青草氣。經加工後,香型變化。成品茶的香氣成分,既有鮮葉原來存在的化合物,更有大量的工藝產物。加工後的綠茶香氣成分約有100餘種,它們主要是碳氫化合物、酸類和含氮化合物等,使綠茶帶上清香、慄子香。加工後的紅茶,生成的芳香物質則更多,有200餘種,它們是醇、醛、酮、酯(內酯)、酸及含氧、含氮化合物等。

不同品種茶葉的香氣是不一樣的,一般用「馥香」、「醇和」等描述紅茶的香氣,而用「鮮、靈、清銳」來說明綠茶的香氣等。

不僅如此,產地不同,香氣也不一樣,人們稱其為「地域香」,如屯綠是甜香,龍井帶清香,高山茶具嫩香,祁紅的香氣又獨具一格,審評家稱其這「祁門香」等。巖茶的所謂」巖韻「,有香韻和味韻之別,其香韻,就是典型的一種」地域香「。

茶葉品種不同,香型也不一樣,謂之「品種香」,某一類茶的不同品種,香型大不相同,如同人一般,全天下,不會找到兩個一模一樣性格的人,最多只有90%相似。

當然,還有就是「工藝香」了,茶葉的芳香類物質,大多數是通過制茶過程中鮮葉內源水解酶、氧化酶等作用下,或是外界高溫、微生物作用下,由其它物質轉化而來。不同的制茶工藝,造就了不同的茶類,也造就出有著不同香味豐富多彩的茶葉,同一種茶類,在工藝上的細微調整,也會讓茶葉的香氣產生極大的變化,這就是茶葉的」工藝香「

一有沒有標準供學習?

茶葉的香氣成分種類,遠比起酒類和咖啡類要複雜得多,因此很難用某種儀器(如酒鼻子)或化學的方法來進行識別,也不能用類似咖啡中的」風味輪「等標準來進行鑑定。

只能通過我們人類的嗅覺對常見的幾種香氣作為參照:

清香香氣清純不雜。

幽雅香氣文秀,類似淡雅花香。若無法具體稱為哪種花香者,以香氣(幽雅)或(花香)稱之。

純和(純正)香氣正常純淨,但不高揚。

蔬菜香 類似蔬菜,空心菜,經沸水燙煮後之香氣。此類香氣評語常用於綠茶。

甜香 (蜜糖香)帶類似蜂蜜,糖漿,或龍眼乾之香氣。

甜和香氣不高,但有甜感。

炒米香類似爆米花之香氣。為茶葉經輕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氣。

火香茶葉經適度烘焙,而產生的焙火香。

高火乾燥或烘焙溫度過高,尚未燒焦而帶焦糖香。

火(焦)味炒菁乾燥或烘焙控制不當,使茶葉燒焦,帶火味。

青味似青草或青葉之氣味。炒(蒸)菁不足,或發酵不足,均帶青味。

悶(熟)味 似青菜悶煮之氣味。

濁氣茶葉夾有其它氣味,沉濁不清之感。

雜(異)味非茶葉應有之氣味。如煙味,黴味,陳味,油味,酸味,土味,日曬味等不良氣味。一般都指明屬於哪種雜味,若無法具體指明時,僅以雜(異)味稱之。

文:新茶媒刀哥

更多好文請關注新茶媒【刀哥說茶】

相關焦點

  • 「觀茶世界」茶葉審評專家|陳鬱榕:幹掉不合標準的
    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勞動部組織編寫《評茶員》國家職業技能教材時對各省選送的人才進行了一場考試,陳鬱榕取得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對於這些,她坦言自己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都是後天練出來的。」霸氣評委,不標準的就是要幹掉在茶商小張看來,陳鬱榕很霸氣。有一次他在一場高手雲集的茶葉審評賽上看見陳鬱榕與眾多專家一起評選茶王。
  • 熟茶有異雜味,說明了什麼?
    但喝到一些不夠好的熟茶時,還是會存在不同類型的異雜味。熟茶為什麼會有異雜味?主要是三方面原因:1、早期工藝不成熟;2、原料不講究;3、倉儲條件不到位。 市場上對待異雜味有兩種態度: 第一、逐漸能夠接受這些味道,尤其很多老茶受到時代條件限制,無法按照今天的完美標準去要求。
  • 不是人民幣玩家的茶友如何看懂審評,審評又是如何界定茶葉等級的
    茶葉好壞論其實無論任何品類,茶葉是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合適你我口感的茶品,和不合適你我口感的區別。茶葉雖然沒辦法比擬好壞,但是可以通過審評將茶葉進行一個等級的區分,對茶品進行分析優劣處。這個區分的基礎在於不存在個人口感而言,而是遵循國家審評標準進行專業的審評打分。而這打分也僅僅是將茶葉進行等級界定,而非好壞界定。
  • 老野茶的「山野氣」,到底是個什麼味?
    【習茶:三款茶樣對比審評記錄】投茶量:5克;主泡器:蓋碗;泡茶水:純淨水、沸水衝泡。1#:煙正山小種幹茶條索勻整,色澤黑褐,燙熱蓋碗後投茶,葉底松煙香明顯,蓋香是好聞的蜜甜香氣。注沸水衝泡,水柱可以細一些、柔一些,避免茶葉翻滾。
  • 茶葉 茶之味
    我一直對喝茶這件事不感冒,這跟童年時不甚愉悅的喝茶經歷有很大關係。我出生在黃土高原上,對於喜好酸性土壤的茶樹來說,這裡簡直就是蠻荒之地。所以呢,能喝到的茶葉都是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物資的流通還很落後,根本沒有什麼淘寶、團購,像茶葉這樣的商品都擺在副食商店或者供銷社的櫃檯上面。
  • 茶書選摘丨購買茶葉的第一標準是什麼?
    可以說,好喝是購買茶葉的前提和第一標準。 首先我們確定要購買的茶葉的類別,然後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來判斷茶葉品質的優劣,選擇適合自己的茶葉。但是很多人不具備審評茶葉的專業知識,一般而言,好喝的茶通常滋味爽口、不苦澀,且香氣持久。有了這樣簡單的買茶標準,挑選茶葉就沒那麼難了。 越貴的茶葉越好嗎?
  • 烏龍茶和紅茶的正確審評方法,看看你掌握了沒有?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養生功效,不少人喝茶就是在慢慢培養自己的養生方式。但隨意的衝泡茶,沒有掌握正確的審評方法,既會造成茶葉的口感欠缺又很難把茶葉的功效發揮出來,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烏龍茶和紅茶的審評方法。 一、烏龍茶審評方法烏龍茶的審評特點:用茶多,用水少,泡時短,泡次多。
  • 我區召開「覺農·翠茗」茶葉團體標準審評會
    4月14日下午,區茶葉產業協會邀請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紹興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單位專家在上虞召開《覺農·翠茗茶》團體標準審評會。審評會上,區茶葉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從項目介紹、主要工作過程、先進性說明、標準的合法性及合規性等內容進行了詳細匯報。
  • 只要3分鐘,學會綠茶、紅茶、白茶、黑茶專業審評術語!
    其實,在喝茶時,我們聽到的一些資歷深的茶友或者是一些大師點評茶葉,覺得很有高級高,那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茶葉審評時的專業術語,其實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術語,也能夠讓我們很有高級感。緊結:適用於巖茶的幹茶審評,指的是茶葉揉捻到位毫心肥壯:適用於白茶,指的是白茶的茶芽肥大。關於各類茶葉的幹茶審評術語,未完待續……歡迎各位在留言區補充。
  • 評茶師教學:如何用專業術語審評一款茶?
    南朝宋文帝年間,鮑令暉一篇《香茗賦》中才提到「香茗」概念,由此才對茶葉品質有了粗淺劃分。唐朝陸羽著有《茶經》一書,其中茶葉審評對審評用具,以及炙茶、煮茶、用水、煮茶等各個環節的要領皆有詳細描述。並提出了茶葉色、香、味的基本要求,堪稱史上第一本茶葉審評的經典之作。
  • 第三屆武夷巖茶優質商品茶評比大賽隆重啟幕 好茶倉標準味公道價揚...
    作為政府高度重視的賽事,優質商品茶評比大賽已經成為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的重要交流活動項目之一,由聯合主辦方相關政企與協會多方合作,政府全程的監督指導只為打造出一場「評出標準巖味,評出武夷風採」的官方權威賽事,並通過不斷提升影響力和大眾參與度,進而制定武夷山優質商品茶的標準,達到農村振興、產業繁榮的目標。
  • 甜味到底是不是評判白茶好壞的標準?
    那時和茶友們探討了一下午,方才知道:原來很多茶友對白茶甜度心存疑慮,那甜味到底是不是評判白茶好壞的標準?只能說:茶味人生,有苦澀也有甘甜。家裡很早之前就經營著茶山,父親是個憨厚老實的茶農,審評方面說不上老練,很多時候,父親對一款好茶的判定方式就是:這茶不錯,甜的很!後來自己一點點接觸白茶,方知這話「話糙理不糙」,畢竟這甜有根源可尋。
  • 茶葉審評—水的選擇和處理—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
    茶葉的審評是通過沸水衝泡後來鑑定的,所以評茶用水的軟硬清濁,對茶葉品質影響很大。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中曰:「水以清輕甘潔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為難得。古人品水,雖曰中泠、惠山為上,然人相去之遠近,似不常得。但當取山泉之清潔者。其次,則井水之常汲者為可用。若江河之水,則魚鱉之腥,泥濘之汙,雖輕甘無取。」
  • 實用高贊 授你一雙慧眼,愛喝紅茶的你應該要懂的挑選茶葉的方法
    正山小種如何製成的①採摘標準鮮葉標準要選用一芽二、三葉或小開面(三、四葉) , 由於桐木山高水冷氣溫低,一般在4月下旬才開始採春茶。在桐木村範圍的自然村落各山頭, 摘採時間即使相差20 多天,茶葉也不容易老。大多數茶園只採春茶, 只少數下桐木居民點有採少量的夏茶。
  • 「水路」「水味」「水線」,水字專業詞怎麼理解?
    經常會聽到一些茶友說"水路細膩"、"有水味"等品鑑詞,對於剛入門的茶友來說,聽起來有點雲裡霧裡。以下詳解一下"水性"、"水路"、"水味""水線"這幾個專業詞。但其實這只是個民間用語,並沒有標準的官方說法。但茶葉審評中會用到水路的細、粗來表述。通常只有在標準的茶葉審評中才用水路的細、粗來表訴或加以區分。以普洱茶為例,如果表現出來的水路比較細,那麼可以反映出茶葉的嫩度好,內質豐富,浸出物含量高,工藝好,喝起來順滑。如果水路粗,則說明茶葉本身內含物質比較少,木質纖維含量高,浸出物少,口感上表現出幹、燥、糙的感覺。
  • 真假茶的鑑別,抓住茶葉固有的本質特徵
    在滋味方面,一是滋味淡薄不耐衝泡,這是茶葉原料粗老,或是茶葉陳化不新鮮,或是茶葉過嫩不耐泡;二是有悶味,這是茶葉含水量過高,窯制中通花風熱不及時,烘乾溫度過低所造成;三是有煙焦味,這是烘乾溫度過高或漏煙所致;夾雜有油墨、木材、塑料等其他異味,這是存放中或包裝材料汙染所致。
  • 為什麼大牌綠茶香水並沒有綠茶味?
    聞過一些以茶香為賣點的香水,基本上都沒有茶味兒,而是各種柑橘白花spice等等。比如寶格麗綠茶古龍水,聞起來一股清新範兒,前調和中調以清新的花香為主,後調有木頭的香氣,但說好的綠茶味是一點都沒聞到!歐舒丹綠茶淡香水,前調橙子味道很濃,整體風格也算清新乾淨,可是,和茶香也沒關係啊!
  • 資深茶藝師教你專業茶葉審評術語
    今天就帶大家學習一下專業的茶葉審評術語,免得你下次品茶時,只會說:「嗯,好多毛,好香,好喝……」,那樣真的好尬!01.幹茶外形篇倘若看到幹茶芽葉上的白色絨毛,可以說顯毫;若純芽頭做的,整個茶體上都是白色絨毛,就可以說白毫滿布。
  • 釣魚用的藥酒這樣做,除了藥香味,還有腥、甜、臭的這些味型
    釣魚用的藥酒,是用中藥材泡製的,要真說有什麼標準的比例,倒也不盡然,常用的中藥材,有山奈、丁香、八角,聽得多卻很少用的,有麝香、阿魏等。這些不同的中藥材,經過白酒或者黃酒泡製之後,會散發出味型迥異的香味,我們籠統地稱之為藥香,其實,中藥材經過浸泡之後,除了酒香,還有腥味、甜味、臭味這三種味型。
  • 據說茶葉如果沒有香味,就不是好茶!那茶葉的香味是怎麼來的呢?
    茶香是由茶的本身或茶在衝泡時散發出來的芬芳;一個茶如果沒有香味,肯定不是什麼好茶!那麼茶葉香味怎麼來的?茶葉都有哪些香型?造成茶香的因素有多種,以下幾個是主要的:一、茶樹品種理論上來說,鮮葉可製成任何一種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