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葉審評裡的各種哦那香味到底是什麼味?
準確地說,香味這一名詞用在茶葉上並不太準確,因為香氣是通過嗅覺感知的,滋味卻是靠味覺來識別。但有些茶香氣溶在茶湯之中,即所謂的湯香,只有在茶湯入口之時才能體驗到。因此人們常常用香味來評價茶的品質。
在茶葉審評之中,香和味也是分開來進行,茶葉審評裡各種香味到底是什麼味?應該說主要是針對香氣這一因子而言的,我們就以香氣來展開說說。
茶葉審評裡有很多因子,比如甜、苦、澀、潤、活、生津、回甘、茶韻等等,但香氣永遠是一個重要因素。無論哪一種茶的審評,香氣這一因素都會佔很大的比重。
品茶過程中,最吸引人們的,是茶香。
品完茶之後,對好茶的評價,關鍵詞也是「香」,讚美茶的好處,也主要用「香」。我們很少聽說過:「這個茶很甜」,「這個茶很漂亮」等等同樣是美好愉悅的形容詞。
這是因為,茶作為一種帶有風味的飲品,這種風味給人先入為主的印象,是香。也許我們的老祖宗神龍氏在嘗過百草之後,在咀嚼茶葉過程中感受到了它的香味,有了進一步品嘗的信心,最終才發現了它的藥用和食用價值。
茶葉的香氣,主要是由芳香物質的種類、濃度決定的。茶噴泉香味組成是極其複雜的,據研究,採下來的鮮葉中,含芳香物質有50餘種,香型為青草氣。經加工後,香型變化。成品茶的香氣成分,既有鮮葉原來存在的化合物,更有大量的工藝產物。加工後的綠茶香氣成分約有100餘種,它們主要是碳氫化合物、酸類和含氮化合物等,使綠茶帶上清香、慄子香。加工後的紅茶,生成的芳香物質則更多,有200餘種,它們是醇、醛、酮、酯(內酯)、酸及含氧、含氮化合物等。
不同品種茶葉的香氣是不一樣的,一般用「馥香」、「醇和」等描述紅茶的香氣,而用「鮮、靈、清銳」來說明綠茶的香氣等。
不僅如此,產地不同,香氣也不一樣,人們稱其為「地域香」,如屯綠是甜香,龍井帶清香,高山茶具嫩香,祁紅的香氣又獨具一格,審評家稱其這「祁門香」等。巖茶的所謂」巖韻「,有香韻和味韻之別,其香韻,就是典型的一種」地域香「。
茶葉品種不同,香型也不一樣,謂之「品種香」,某一類茶的不同品種,香型大不相同,如同人一般,全天下,不會找到兩個一模一樣性格的人,最多只有90%相似。
當然,還有就是「工藝香」了,茶葉的芳香類物質,大多數是通過制茶過程中鮮葉內源水解酶、氧化酶等作用下,或是外界高溫、微生物作用下,由其它物質轉化而來。不同的制茶工藝,造就了不同的茶類,也造就出有著不同香味豐富多彩的茶葉,同一種茶類,在工藝上的細微調整,也會讓茶葉的香氣產生極大的變化,這就是茶葉的」工藝香「
一有沒有標準供學習?
茶葉的香氣成分種類,遠比起酒類和咖啡類要複雜得多,因此很難用某種儀器(如酒鼻子)或化學的方法來進行識別,也不能用類似咖啡中的」風味輪「等標準來進行鑑定。
只能通過我們人類的嗅覺對常見的幾種香氣作為參照:
清香香氣清純不雜。
幽雅香氣文秀,類似淡雅花香。若無法具體稱為哪種花香者,以香氣(幽雅)或(花香)稱之。
純和(純正)香氣正常純淨,但不高揚。
蔬菜香 類似蔬菜,空心菜,經沸水燙煮後之香氣。此類香氣評語常用於綠茶。
甜香 (蜜糖香)帶類似蜂蜜,糖漿,或龍眼乾之香氣。
甜和香氣不高,但有甜感。
炒米香類似爆米花之香氣。為茶葉經輕度烘焙或焙炒的香氣。
火香茶葉經適度烘焙,而產生的焙火香。
高火乾燥或烘焙溫度過高,尚未燒焦而帶焦糖香。
火(焦)味炒菁乾燥或烘焙控制不當,使茶葉燒焦,帶火味。
青味似青草或青葉之氣味。炒(蒸)菁不足,或發酵不足,均帶青味。
悶(熟)味 似青菜悶煮之氣味。
濁氣茶葉夾有其它氣味,沉濁不清之感。
雜(異)味非茶葉應有之氣味。如煙味,黴味,陳味,油味,酸味,土味,日曬味等不良氣味。一般都指明屬於哪種雜味,若無法具體指明時,僅以雜(異)味稱之。
文:新茶媒刀哥
更多好文請關注新茶媒【刀哥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