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子說歷史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曾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如今看來,這句話應該是對錢學森一生最好的總結!
大名鼎鼎的錢學森,作為著名的空氣動力專家,錢學森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研製成功,以及之後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都離不開錢學森的努力,因此,他被尊稱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
錢學森在科學上的成就值得我們尊敬,他對祖國的熱愛更值得我們敬佩!新中國建立伊始,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落後的祖國,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奮鬥終生!如此偉大之人,那其後人現狀如何?
兒女雙全
要說錢學森的後代,得先從錢學森與蔣英的愛情故事說起!一個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一個是桃李芬芳的藝術家,他們兩人的結合充滿了浪漫的氣息!
錢家與蔣家是世交,兩家都是當時的望族,錢學森之父錢均夫曾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蔣英之父蔣百裡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戰略軍事家。當時蔣百裡生有五女,第三子為蔣英,錢均夫只有一子,即為錢學森,錢家求女不得,蔣家就把蔣英過繼給錢家,改名錢蔣英。
所以錢學森與蔣英乃是一起長大,青梅竹馬,等他們年歲稍長,蔣家思念女兒,又將蔣英要了回去,不過為蔣英與錢學森定下婚約。1935年錢學森出國留學,蔣英隨後遊歷歐洲。12年後,兩人相聚於上海,1947年兩人結婚。婚後生下一子錢永剛一女錢永真。
有子永剛
錢永剛是錢學森長子,1948年出生在美國,1955年隨父母返回祖國,以父親的身份他本可享有特權,入名校學習,但錢學森只將他送入普通中學,中學畢業後,正逢國內高考暫停,無學可上的錢永剛選擇參軍入伍。
當時的錢學森貴為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以他的身份本可讓錢永剛在部隊一路綠燈,但錢永剛深知父親秉性,沒有驚動父親,自行入伍。部隊中的錢永剛非但沒有享受到特權,反而因為是錢學森之子備受關注,壓力很大。
1966年,極左思潮蔓延,部隊中的錢永剛受錢學森「牽連」,入黨事宜無限期推遲,工作學習都受到影響。高考制度恢復後,錢永剛考上大學,隨後出國留學,於加州理工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學有所歸後回到祖國,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軟體系統的研製工作,任多所名校教授。
有女永真
錢永真為錢學森次女,1950年出生於美國加州,1955年返回祖國,與其兄長錢永剛一樣,受到高考制度的影響,無學可上,成為工農兵學員,80年代機緣巧合之下出國學習音樂,與其母蔣英一樣成為著名音樂家,回國後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曾經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教研室主任、歌劇系副主任。著《西歐聲樂藝術發展史》,與人合譯《蕭邦傳》,《舒曼傳》等。
「身教」勝「言傳」
縱觀錢永剛與錢永真的成長之路,他們非但沒有享受到父親所帶來的的特權,反而受父親的影響導致人生坎坷,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如果當初錢學森沒有回國,錢氏兄妹在國外接受優秀的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一定比現在大。正如錢永剛在《錢學森回憶錄》中所寫:「如果我不是錢學森的兒子,可能得到的還多一點」。
但錢氏兄妹對此毫無怨言,這得益於錢學森夫婦從小對他們的教育。據錢永剛回憶,父母教育他們重「身教」輕「言傳」,錢學森從來不會和他們講什麼大道理,就算犯了錯也不會大聲斥責。相較於口頭教育,錢學森更看重家長的榜樣作用,他用自己的行動教導子女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例如以錢學森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住進「部長樓」或「將軍樓」,但錢學森不願享受特權,寧願住在有四十年歷史的老樓中。
正是在錢學森的「身教」下,錢氏兄妹可以正視榮譽,不戀特權,於艱苦條件中靠自己的努力成才!
錢學森實乃「完人」,於專業、人品來說都是無可挑剔,難怪我們的偉大領袖稱讚他:「美國人把錢學森當成5個師,在我看來,對我們說來錢學森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人民日報》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錢學森回憶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