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須知,身教大於言傳!

2020-12-06 無尤居士

道德經: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譯文: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於最堅硬的東西中。

之前我們討論過「弱者道之用」、「天下莫柔弱於水」、「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均是以柔弱為貴。那麼一說起柔弱之物,必然想到水,堅硬則想到磐石,但水滴石穿除此之外,如果水以排山倒海之勢襲來,堅固如河堤亦不能擋,山川之堅,亦不能阻擋河流之勢。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引申的或者說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語言是柔弱的,但看什麼人說,怎麼說,說什麼,如果說的合適,再堅固的城牆亦可破之;人心柔弱,不僅是說心臟本身柔弱,更柔弱的是善良是仁義之心,不忍傷及螻蟻,當然與之相對的,人心也很硬,硬到一將功成萬骨枯。因此,老子所說的柔弱並不是實力不濟,而是看似柔弱,實則內部蘊含著巨大能力,只是不與人爭,是無為罷了。

道德經: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譯文: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因此認識到「無為」的益處。

從有形的水到無形的力量,均是看似柔弱,實則蘊含巨大能力之物,例如風,雖無形,柔弱之時,只能令髮絲飄動,但強大之時飛沙走石,堅硬如磐石,也同樣在狂風侵蝕下層層剝離;人言之柔弱,不能令羽毛移動絲毫,可人言可畏之時,可令人,令家,甚至令國不得安寧;「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之弱,甚至不能果腹,讀書之強,能令個人功成名就,令國家增加棟梁之才,甚至可改變世界,讓人類文明跨一大步。

因此,老子認識到無為的好處,凡事不與人爭,並不是沒有實力爭,只是不爭,無為而無以為。何時可以不爭,得道之後,你不用刻意的不爭,那時的你眼界不同,你覺得那時的爭是毫無意義的。這個道先視為常道,就好像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或者是翹楚的人,是不會和一般人計較的,比如一個成人和一個孩子玩打卡片遊戲,輸贏對成人來說根本不重要,反倒是孩子看得很重,這是因為當一個人在思想方面上升一個層次的時候,他是不會和低於此層次的人爭執、或計較的。

道德經: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不言」的教導,「無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趕上它的了。

正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經常所說言傳身教,實則身教大於言傳,「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聖人教人,不必多說,自行領悟,不橫加幹預,不添加自己的主觀傾向,自然而然即可成。這就好像我們之前講到過的,「上行下效」,或者又如「上梁不正下梁歪」,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自己躺著看電視,卻又要求孩子坐直,自己整天在手機上打遊戲,卻要求孩子不要沉迷於遊戲,自己總是遇事就暴躁,卻生氣孩子遇事不冷靜,子女教育是這樣,學校、公司、單位等行事作風亦是如此。因此,好的教育,就是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要過多的幹預,不是過多的約束,訓斥,譴責,而是以身作則,以此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他人,形成習慣時,根本不需要你在橫加幹預了。

相關焦點

  • 培育醇正家風「身教大於言傳」
    培育醇正家風「身教大於言傳」 發表時間:2015-03-12   來源:揚州文明網然而,家風教育若只是「掉書袋」,甚至身教與言傳大相逕庭,則不會有任何效果。前不久,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原江西省委書記蘇榮本人懺悔,家就是權錢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權錢交易所所長,全家老小參與腐敗,也帶壞了幹部隊伍、敗壞了社會風氣。蘇榮家庭的敗落,再一次證明,家風的培育身教大於言傳,空談家教等於沒談家教。
  • 身教大於言傳——《世說新語》德行篇 第36則
    雜評:1、身教大於言傳。教育孩子,一年到頭在孩子耳邊嘮嘮叨叨,孩子你要如何說話,孩子你要如何做事。不如,父母親自去說話,親自去做事,給孩子做出一個示範來,這樣的效果才會清晰和牢固。這就是,現在常說的,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擼起袖子就是幹。2、不要自相矛盾。說話前後不一,容易讓孩子產生懷疑。
  • 教育,身教大於言傳
    而導致這個局面的始作俑者,往往就是父母自己。小學二年級時,我和隊友配合失利輸了接力比賽,為此我們鬧了矛盾。事後委屈又後悔得我,一回到家就向媽媽傾訴,希望得到她的安慰。可萬萬沒想到,媽媽漫不經心地說:「輸了就輸了,還能怎麼辦?
  • 「身教」大於「言傳」,孩子不聽話,只是因為缺少榜樣的力量
    可是當真正的為人父母之後,就會非常的困惑,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什麼事都做不好,有些壞習慣教他很多次都改不掉,而且還不能靜下心來學習,那些書中學來的教育方法似乎也沒有辦法實踐,很多父母都會不知所措。其實教育孩子不只是學習書籍中的教育方法那麼簡單,相比刻板或者一味地說教,有時候更加影響孩子的是父母本身的做法。
  • 王院峰:身教大於言傳!父母的言行,深刻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王院峰:身教大於言傳!父母的言行,深刻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有一次,兩個孩子玩的好好的,就突然聽見孩子罵道:這個事情明明就是這樣弄得,你非要那樣弄,你是不是有病呢!當聽見孩子這樣說,心裡一驚,這不愧是我的兒子,說話時的語氣和自己都是一模一樣的。
  • 身教大於言傳。否則,望子成龍夢難圓
    身教大於言傳。否則,望子成龍夢難圓可憐天下父母心,前世今生種果因。觀天觀地不觀己,望子成龍空溼襟。中國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成材可謂嘔心瀝血,但在教育下一代問題上,很多荒唐的觀點和做法卻成為現今社會的主流,不得不讓人擔憂。荒唐觀念一: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超級新聞場]溫馨提醒:父母做好榜樣 「言傳」更要「身教」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0月11日 10:21 視頻簡介 溫馨提醒:父母做好榜樣,「言傳
  • 《我們仨》裡的故事告訴你:身教大於言傳
    我們看到錢媛成長為如此優秀的女性,擁有樂觀、善良、合群、有主見、孝順父母等優良品質,就能看到錢鍾書和楊絳先生對女兒「身教大於言傳」的教育。女兒圓圓得益於父母的影響,同樣受同學朋友同事歡迎。甚至她的朋友也成了父母的朋友,並且保持了幾十年的友誼。
  • 獻血這件事兒,身教重於言傳
    傳遞愛心詮釋無償獻血的意義作為父母,吳尊不僅自己親身參與到無償獻血公益事業,還將這份觀念傳遞給了下一代,給了孩子們樹立了很好的公益價值觀。圖片來源:網絡無償獻血身教重於言傳「言傳身教」這個詞出自《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說的就是要發揮榜樣的教育意義和作用。
  • 真正的教育不需要怒吼,身教比言傳更加重要
    導語:不管你是老師還是為人父母,你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否是通過怒吼來震懾孩子呢?怒吼是否真的管用我想您心裡都很清楚。在我看來,真正的教育不需要怒吼,身教比言傳更加重要,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最近發生的以身作則的事情。
  • 悟者天成:你真的懂什麼叫做身教重於言傳嗎?
    我們說,身教重於言傳。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說,用自己的行為去教育別人,要比用言語去教育好的多。其實,這只是一部分而已這是一句很直白的話,也是身教重於言傳的出處。就是告訴我們:首先自己品行端正了,不需要命令別人,別人也會去遵從;自己品行不端正,即使命令別人,別人也不會遵從。孔子是從品德的角度來解釋這句話。可是何為品德端正,這又是個問題。
  • 身教造句和解釋_身教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身教(shēn jiào)。反義詞有:言教。用自身的行為教育別人。[身教重於言教。]身教參考例句:1、父母教育子女應該以身作則,言教與身教並重。2、父母教導子女要言教、身教並重。身教有關的成語:1、言傳身教(yán chuán shēn jiào):言傳:語言上傳授、講解;身教:親身以行動教導。一面在言語上傳授;講解;一面在行動上示範。指言語行動起模範作用。
  • 身教重於言教?我們常常陷入思維定勢!
    言傳身教應是為人父母,為人師者的信條之一,言傳就是通過語言來講解、傳授,身教就是用實際行動來影響別人。言傳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傳的有效手段,並且大家很認同身教重於言教,這一認識源於孔子,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以身作則的身教勝於口若懸河的言傳,要求孩子的,自己先做到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們感慨優秀的都是別人的孩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能抓住自己的心,或者我的孩子能像他們那樣該多好。從現在開始改變,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晚,只要開始改變,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以身作則的身教勝於口若懸河的言傳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學習不用功,作業馬虎,而且不能理解家長的難處,每天愛遊戲勝過愛學習。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先是望子成龍,然後轉變為做一個優秀生,最後蛻變為能夠與自己互相安好。
  • 一路坎坷無特權,家教不靠言傳全靠「身教」
    有子永剛錢永剛是錢學森長子,1948年出生在美國,1955年隨父母返回祖國,以父親的身份他本可享有特權,入名校學習,但錢學森只將他送入普通中學,中學畢業後,正逢國內高考暫停,無學可上的錢永剛選擇參軍入伍。
  • 身教大於言傳嗎?家教不容兒戲,希望每個家長都可以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都知道孩子做事肯定都要看父母是如何做的,一般都是看他家父母是什麼樣子,就能預測孩子未來的樣子,或者說看孩子的樣子就能知道父母是什麼樣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父母是跟孩子相處時間最久的人,孩子從小都是看父母做事的長大的,所以說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有父母的模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家長應該如何做吧。1、再怎麼富裕也不要浪費。
  • 父母如何言傳身教?用什麼科學方法才能培養出成績優秀的孩子?
    我們學習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但在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聽我們的話,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也不是很順暢。那麼面對這兩個問題,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解決呢?我想辦法只有一個,就是作為父母的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去學習教育孩子的科學性,同時也要學習教育孩子的藝術性。
  • 家庭教育「言傳不如身教」
    家庭教育「言傳不如身教」 發表時間:2015-07-22   來源:張家港文明網孩子年幼沒有知識,處處會模仿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今天你欺騙他,就是教他學你的樣子騙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已的孩子,那孩子就不會相信自已的母親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啊!」於是,曾子殺了那頭豬,煮了肉給孩子吃。這是一則很好的家庭教育故事,對於初為人母的我,給我很多啟示。   「言傳身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的永恆命題。孔子早就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行。」
  • 54歲護國戰神陳薇告訴我們:最好的教育,從來都是身教大於言傳
    在我的心中,麻恩浩才是真正的富二代,他擁有了這個世上極少數人才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而這些財富正是這位母親留給他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處世態度、三觀品行就是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二、家長最容易給予的高級權利——給予孩子選擇權 現在孩子如果擁有選擇權會被誤解為父母的放養式教育
  • 身教重於言教,錢學森夫婦的智慧家庭教育觀
    父母認為大道理學校老師平時已經講了很多了,無需說教。而且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遠遠重於「言傳」,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講的多不如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所以,記憶中沒有什麼他們對我說教的印象,只有一些過去生活的記憶。如今看來,這是一種難得的智慧。